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彙總六篇

來源:才華庫 8.96K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彙總六篇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

教學目標:

1、在聽賞《走過老師的窗前》後,能說出歌曲所表現的情緒,能設計形體動作參與歌曲表現。

2、能學會《老師最理解我》,表現歌曲的情緒,能選擇合適的節奏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能嘗試把寫給老師的祝福語填寫到歌曲中演唱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唱《老師最理解我》這首歌,並能選擇合適的節奏用打擊樂器伴奏。能將寫給老師的祝福語填寫到歌曲中並唱出來。

教學準備:

各種樂器,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入學教育

師生相互介紹認識

音樂課堂常規訓練,

起立音樂:1234|5671|111|1-||

師生問好:1234|5-|155|311|5432|1-||

坐下音樂:1765|4321|111|1-||

節奏訓練,

碰鈴和三角鐵:×---×-×-

響板:×××××××××××

手鈴:×××××××-

沙錘:×××××××××××

第二課時

一、聽賞歌曲《走過老師的窗前》

1、邊聽《走過老師的窗前》的音樂邊拍手。

2、;“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我們的”等等。

3、聆聽歌曲並回答問題(1)歌曲讚美了誰,再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老師”。(2)欣賞樂曲第二遍,讓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好在哪

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3)引導學生有禮貌地說:“謝謝你老師。”(4)欣賞樂曲第二遍,跟著樂曲輕聲哼唱。(5)在老師帶領下跟著樂曲小聲地唱。

4、聽賞歌曲並參與表現

能用什麼體態動作參與歌曲的表現

5、寫祝福語獻給老師,去向自己班的老師和別的班的老師祝賀

第三課時

一、學習歌曲《老師最理解我》

1、聆聽歌曲

2、練習伴奏

(1)出示三角鐵、碰鈴、響板、沙球、鈴鼓等樂器的節奏伴奏譜,讓學生任選一條自己喜歡的節奏,先用拍手等動作代替打擊樂器,嘗試為歌曲伴奏。

(2)分四個大組討論交流。

(3)全班隨樂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學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聽錄音輕聲跟唱一次歌詞。

(3)學生隨琴聲自由劃拍視唱歌譜,找出難點。

(4)解決歌曲中的切分節奏難點,重點指導唱譜。

4、隨琴演唱歌曲

二、歌曲表演

用歌聲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表現歌曲。

三、嘗試填詞

四、小結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從音樂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學科教學中。

2、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教學內容,努力處理好內容的濃度和廣度。

3、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協調關係,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12課,後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每課都包含“演唱”、“聽賞”“活動”等內容。

在本冊中,歌曲內容健康生動活潑,體現了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礎上進行有關愛國主義的教育以及體驗各種生活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音樂知識有:節奏的把握、人聲的分類、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學習和音樂家聶耳的故事等等。活動和音樂童話劇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更好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並達到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通過表演童話音樂劇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教益,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整冊教材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三、學生分析:

1 學生人數多,不太易於管理,要有適當的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國小生好動,還有一部分學生頑皮,但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

3 現在的國小生智力水平相對高,動手能力也較強。

4 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5 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6 雖然已經是國小階段的第三年了,但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還是非常重要(正確的演唱姿勢、上音樂課的習慣、遊戲的規則等等)。

四、教學目標:

1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 通過欣賞優秀的兒童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鑑賞能力。

3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 培養學生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活動中運用樂譜。

5 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6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友愛精神。

五、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2)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2 演奏:

能初步學習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聽賞:

(1)瞭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2)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4識譜:

掌握各種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簡單節奏,並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六、教學進度安

第一週聆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

第二週表演《搖啊搖》,《小酒窩》

第三週聆聽《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

第四周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五週聆聽《同伴進行曲》,《船歌》

第六週表演《哦蘇珊娜》《原諒我》

第七週聆聽,《小牧牛》,《牧歌》

第八週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第九周聆聽《媽媽的歌》《小白菜》

第十週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第十一週聆聽《櫻花》《雪花飛舞》

第十二週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

第十三週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鍾》

第十四周表演〈美麗的黃昏〉

第十五週聆聽〈對鳥〉〈空三鳥語〉

第十六週聆聽〈一隻鳥〉〈小烏鴉愛媽媽〉

第十六週聆聽,〈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

第十八週表演〈圓圓和彎彎〉

以上就是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健康是生命的象徵,是幸福的保證。音樂課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愉悅,更是心靈的成長。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3

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為更好的開展本學期工作,擬定如下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初步學習演奏方法。

3、通過音樂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通過聲音創編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5、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教學內容基本要求

1、演唱

(1)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2)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4)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5)能夠背唱4~~6首歌曲。

2、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2)能夠配合歌曲、音樂用身體做動作。

(3)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演奏

(1)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

(2)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4

第一課《老師你好》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聆聽歌曲《老師你好》,感受歌曲表達的情境,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內容,並能設計形體動作參與歌曲表現。

2.能學會《老師最理解我》,並用輕鬆明亮的聲音、活潑輕鬆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進行歌表演,從中體會師生同樂的愉悅。 教材重點與難點:

學會《老師最理解我》這首歌,並能選擇適合的節奏用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 光碟、鋼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賞歌曲《老師你好》 1、聽《老師你好》的音樂進教室 2、聆聽歌曲回答問題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裡讚美了誰? 學生回答。。。。。

師:對,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老師你好》(看書)讓我們再認真聽一遍,邊思考兩個問題:( 1 )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深情) ( 2 )能用什麼體態動作參與歌曲的表現?(中速)

學生聽音樂並設計一些動作參與歌曲表現(邊欣賞,邊用體態動作表現歌曲,如拍手、跺腳、捻指,擺動身體等) 二、

寫祝福語獻給老師

師:《老師你好》這首歌曲描述了老師辛勤的勞動,讚美了老師無私的奉獻,此時此刻,你有知心的話要對老師說嗎?當教師節來臨的時候,你會為老師獻上什麼祝福呢?(學生寫獻給老師的祝福話語,情 1 - 2 位同學上臺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然後同桌之間寫的祝福語交流朗讀)

學習歌曲《老師最理解我》

1、聆聽歌曲

師:同學們獻給老師的祝福很精彩。這裡有一位同學也獻給老師一張精美的節日賀卡

欣賞《老師最理解我》

2、試一試為歌曲伴奏

每一組可才用三角鐵、碰玲、響板、鈴鼓等樂器 討論為樂曲伴奏

3、學唱歌曲

師:這麼好聽的歌曲,同學們一定想唱一唱,我們首先來熟悉歌詞

( 1 )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師生分角色領讀、齊讀

( 2 )聽錄音輕聲跟唱一次歌詞

( 3 )學生隨琴聲自由劃拍視唱歌譜,找出難點

( 4 )解決歌曲中的切分節奏,難點重點指導

第二課時

三、歌曲表現

1、引導學生說一說歌曲的情緒與速度 歌曲的情緒是:歡快速度是:中速是稍快 2、加入打擊樂伴奏表現歌曲 四、嘗試填詞

師:我們能不能將剛才寫給老師的祝福語填寫到歌曲裡唱出來?這首歌分為領唱部分和齊唱部分,你們認為祝福語填寫到哪一部分比較合適?(齊唱部分) 師:有幾樂句?( 4 個樂句)

師:想一想你們選擇幾條祝福語填入?可以使用重複的手法。 以小組形式討論,然後唱一唱 學生互評,看那一組唱得最好 五、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既聆聽了歌曲《老師你好》,又學會了《老師最理解我》讓我們在教師節來臨時為我們尊敬的老師獻上深深的祝福吧!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年級為三年級1——5班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 由於學生年齡特點原因,他們比較愛好歌、舞、一類的唱遊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能夠自然發揮。

本學期,學生音樂水平已有明顯好轉,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音樂知識的欠佳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能力。所以,課堂中結合基礎知識進行音樂教學以此提高學生歌唱的完整性。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提高學生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定的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從教學理念上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面向學生,注意個性發展。”本教材共分九個單元。主要內容按欣賞、表演、編創活動幾大塊安排。在欣賞方面著重傾向於聲樂作品,欣賞優秀的中外聲樂作品中瞭解一些關於人聲的.知識及聲樂的演唱形式。在表演方面增加學生個性發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並使所學的樂理知識在實踐和創造中得以運用和創新。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課《童年》 表演《搖啊搖》、《小酒窩》,欣賞鋼琴曲《童年的回憶》,合唱曲《我們多麼幸福》,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

第二課《草原》 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賞《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通過聽、唱、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這一地區的民族風格。

第三課《友誼》 表演《原諒我》《噢!蘇珊娜》,欣賞《同伴進行曲》《船 歌》,表達同伴間的珍貴友誼,體現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第四課《放牧》 表演《小牧笛》《放牛山歌》,欣賞《小放牛》《牧歌》,通過本課學習瞭解音樂與地區之間密切的聯絡,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第五課《媽媽的歌》 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欣賞《媽媽之歌》《魯冰花》《小白菜》,體現不同形式、不同民族的少年兒童歌曲對媽媽深切的愛。

第六課《四季的歌》 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欣賞《櫻花》《雪花飛舞》,感受並體驗音樂作品相互不同的風格與情趣。

第七課《鐘聲》 表演《鈴聲叮叮噹》《美麗的黃昏》,欣賞《維也納的音樂鍾》《靈隱鐘聲》,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

第八課《愛鳥》 表演《一隻鳥仔》《小烏鴉愛媽媽》,欣賞《對鳥》《空山鳥語》,通過唱鳥、愛鳥、護鳥,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情趣,發展聯想、想像。

第九課《豐收歌舞》 表演《桔梗謠》《圓圓和彎彎》,欣賞《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表現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鼓勵學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

四、教學目的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能自然的有表情的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作活動。

3、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教學內容和要求

1、本學期通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2、通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及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其音樂素質。

3、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通過綜合練習,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六: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演唱;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都要給學生留有練習鞏固時間,教師給予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教學,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

七、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計劃

第一課 《童年》 3課時

第二課 《草原》 3課時

第三課 《友誼》 3課時

第四課 《放牧》 3課時

第五課 《媽媽之歌》 4課時

第六課 《四季的歌》 3課時

期中複習

第七課 《鐘聲》 3課時

第八課 《愛鳥》 3課時

第九課 《豐收歌舞》 3課時

複習課 本學期學過的音樂和歌曲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對於中年級的學生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音樂,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愛學、願學。

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學目標

1、演唱:

(1)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演唱習慣。

(2)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4)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5)能夠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2)能夠用打擊樂器表現一定場景。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2)能夠配合歌曲、音樂用身體做動作。

(3)能夠與他人合作創編簡單的律動、集體舞歌表演等。

4、識讀樂譜

(1)複習簡單的節奏符號,並能創作簡短的節奏。

(2)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5、創作實踐

能夠運用線條、色塊或手勢,來表現聲音或音樂。

三、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8課第一課《童年》,第二課《好夥伴》,第三課《草原》,第四課《放牧》,第五課《媽媽的歌》,第六課《四季的歌》,第七課《鐘聲》,第八課《豐收歌舞》

2、教材重難點:

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從而達到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教材特點

本教材的編寫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音樂於相關文化相結合,強調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正確理解民族文化於多元文化相結合的關係。本教材的設計特色是以單元式的教學結構,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傳統於現代相結合的教材內容,獨特的評價方式,活潑大方的版面設計。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一)、完成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

(二)提高措施

愉悅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藝術性:在教學中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五、教學進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