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5篇

來源:才華庫 2.53W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5篇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轉眼間,假期匆匆而過,新的學期又開始了。轉眼間,孩子們都上三年級了,作為班主任的我既高興又有些許擔心。這個班級是我從一年級一直帶上來的,可以說跟班級的學生已經是比較熟悉了,對班級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偏差生都瞭如指掌,所以對再次進行綜合教育方面有了進一步打算。為了讓班級充滿活力與創新,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也為了使新學期班級上能有更新的氣息,我特制定三(4)班班主任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目標,圍繞學校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主要內容,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上好每一堂課,規範班級日常管理工作,開展豐富而有意義的少先隊活動,實施切實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班級工作的新特色。

二、學生概況:

本班共有49位學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全是老生。大部分學生在紀律、學習等方面表現良好,但小部分學生在學習習慣這塊還欠佳,主要表現在作業不按時完成,早讀不喜歡開口,上課不夠認真,如周雅琪、趙芯悅、吳海濤等。

三、工作目標:

本學期我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支有進取心、能力較強的班幹部隊伍;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範,弘揚正氣,逐步形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培養一個團結、向上、文明的集體。

四、工作重點:

1、繼續抓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培養良好行為。

2、搞好班級衛生工作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

3.重視每位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形成一定的能力。

五、具體工作:

(一)、常規教育方面: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已經比較適應,每一項規章制度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比較熟悉的。但是他們正處在由低年級向高年級轉化的階段,許多地方還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並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1、充分利用班隊會和晨會的時間學習《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並對錶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利用升旗儀式、班會,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3、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如:對於學生的書寫姿勢,我將採用“看誰最棒的活動”進行監督,並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與幫助。

(二)、班級紀律方面

一個班級,要想有良好的班風,必須要有良好的紀律才行。因而,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課堂紀律

首先,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紀,並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這樣學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動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遵守紀律。由於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這樣變被動的各種要求為主動的行為,有助於學生將文字內化為行為。我們班的宗旨是“說到就要做到。”

2、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鬆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鬆的氣氛。所以在大課間活動時,我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自己學會在樂中學習。

3、午間紀律

中午學生來校有的比較早,為了安全,我讓班幹輪流值日管理班級。學生在午休前可以看書,可以練字,也可以訂正作業。午休時就全部孩子進入閱讀節奏。另外,輪流值日既讓班幹得到了鍛鍊,又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老師的不易,從而慢慢長大、懂事。

(三)、衛生方面

講究衛生很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整理好衛生,既能使身體健康,又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個人衛生:要求衣著整潔,做好“三勤”,桌洞勤清,物品勤擺,兩操勤做。

2、班級衛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掃,設立專人監督崗,進行檢查與監督。對於主動、及時打掃衛生的同學或小組,進行獎勵。同時利用黑板報,專欄美化班級環境。

(四)、班幹部的培養方面

班級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來管理是不夠的,而班幹部卻是班級管理的小助手。這學期我將採取班幹部責任制,使班級管理再上新臺階,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養有個性的人,使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和學會管理。

(五)、其他方面

1、班級管理中還應注重個體的發展,在各項活動中挖掘各種人才及學生的潛力,使班上的每個同學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在班級繼續開展各種活動。如:文明花、書法花、發言花等各種評比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讓每個孩子都敢於面對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鍛鍊自己,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級板報中的德育陣地,加強管理。

2、班級管理中還應注重家校攜手,共同教育。本學期,我計劃第一、所有的孩子,我必須電話訪談3次以上。第二、針對學習、生活習慣還不是很好的孩子,我將邀請他們的家長到校共同商討解決辦法。第三、對於屢教不改的孩子,我將採取家訪形式,讓家長們更加清楚目前孩子存在的問題,從而商量相應的措施。

還給孩子們一個金色的童年。這學期,我將會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用心去交流,用欣賞的眼光尋找孩子身上的每一處閃光點。我相信,只要關愛孩子,尊重孩子,寬容孩子,我們就能找到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對班級本學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加以改進。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裡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麼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裡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什麼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提出問題、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提問能力、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並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歷來理解科學,並與科學家的經歷做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麼,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特徵。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瞭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徵;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的一般特徵。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徵,完成現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念的認識。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並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資訊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元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經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效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效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的工具,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並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知道它們的區別、特點和用途。

13、瞭解常見金屬的,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並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簡析

三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中去。三年級三個班共139人,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於發言,大多都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學校紀律,遵守課堂常規,有了錯誤能虛心接受,積極改正。

二、教材簡析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在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統領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共設計了七個單元教育主題:1、我和我的同學;2、我要安全地成長;3、我的成長與家庭;4、我的鄰里生活;5、我的成長與學校;6、我的成長與他人;7、家鄉哺育了我。

這七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本冊有前三個單元構成。第一單元主要進行自我認識與同學關係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進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單元主要進行與家庭生活有關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領之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範圍,用社會關係、社會活動、社會環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群(家鄉)等四個不同範疇,並使四個範疇形成彼此互動的關係。因此教材呈現如下特點:

1、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本冊內容主要讓兒童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群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的環境和環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群各種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絡,以及這些環境與人的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本冊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樹立角色意識、責任意識、規則意識等。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2、注意了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三年級的兒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後果盲目模仿,幫助兒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教材注意了這一內容的體現,如《我想要我能要》幫助學生建立現在社會所要求的消費觀念,特別應避免兒童攀比誇富的心理和傾向。

3、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關注同學,關注每一節課,關注父母,關注自己?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並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三上教材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如《他為什麼學得這樣好?》通過做小記者採訪、總結、體驗,關注身邊的榜樣,關注自己的學習習慣,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學之心。

4、富有開放性,給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間。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課程資源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人士等都是本課程的重要資源。此外,本課程的資源還包括:圖書(包括教材及教輔)、報刊、圖片、地圖、圖示等文字資源;影視節目、錄音、錄影、VCD、網路、軟體等音像資源;博物館、教育基地、圖書館、實驗室、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各種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等”;“有條件的地方要儘量開發利用計算機網路資源”。教材注意了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使教師能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教師能聯絡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的態度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3、感受與同學見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5、感受集體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遵守活動規則和學校紀律。

6、通過學校和班級等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培養現代民主意識。

7、瞭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9、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儘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10、知道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瞭解家庭生活必要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

約。

四、課時安排

第二週——1、自畫像(2課時)

第三週——2、同學之間(2課時)

第四、五、七週——3、他為什麼學得這樣好?(2-3課時)——4、同樣是學習(2-3課時)

第六週——國慶放假

第八週——5、我不耍賴皮(2課時)

第九周——6、平安回家(2課時)

第十週——7、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2-3課時)

第十一週——8、心中的110(2課時)

第十二週——9、家庭樹(2課時)

第十三週——10、父母的疼愛(2課時)

第十四、十五、十六週——11、現在的我能做什麼?(2-3課時)——12、家庭的記憶(2-3課時)

第十七、十八週——13、我想要,我能要(2-3課時)第十九周複習總結

第二十週期末考查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

三年級共有三個班 ,大部分學生熱愛學習,能按照《國小生守則》要求自己,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正。在去年的期末檢測中,合格率100%,但是,也有少數幾個學生,組織紀律性不夠強,表現在上課愛講小話,課餘時間不夠自覺。這學期,將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 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發展的綜合課程,本教材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社會、地理、歷史等相關的內容有機融合,設定了綜合性學習主題,按單元結構呈現,分五個單元。教材具有綜合性、開發性、情感性,形式活潑等特點。每個主題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突出主題間合乎生活邏輯的聯絡滲透。這樣有利於形成社會的整體認識,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協調發展。

本教材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面向廣闊的生活空間,體現學習活動在時間、空間上的開發性,重視實際生活中現實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潑,富有童趣。它版面新穎,圖文並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並採用對話,富有親切感。

三、教學要求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生活中要養成文明禮貌關心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關心他人,樂於助人。關愛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與集體生活。

4、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 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6.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互相依存關係,瞭解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7. 初步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8.知道世界 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知識 和不同 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四、具體措施

1、積極轉變觀念,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努力創造適宜的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念,去探究。

3、充實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切感。

4、拓展教學空間,創造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念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5、採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 我學習,我快樂 3課時

1、 時光老人對我說 1課時

2、我有一把金鑰匙 1課時

3、今天我進步了嗎 1課時

第二單元 家庭因我更美麗 3課時

1、媽媽,您放心吧 1課時

2、我愛我的家人 1課時

3、 我們共同面對 1課時

第三單元 共享友愛陽光 3課時

1、 大家都是好朋友 1課時

2、你的心情我理解 1課時

3、友愛是相同的 1課時

4、為了友誼,我們共同努力

第四單元 謝謝你,家鄉的勞 動者 4課時

1、清晨,誰在為我們 忙碌 1課時

2、 家鄉的打工族 1課時

3、 行行出狀元 1課時

4、“小蜜蜂”在行動 1課時

第五單元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3 課時

1、 56個民族是一家 1課時

2、多彩的民族風情 1 課時

3、民族團結一家親 1課時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一系列的學校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絡來自其他渠道的資訊,發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瞭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瞭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幹、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面板)是重要的感覺器官。

11、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資訊多。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12、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3、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4、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並比較溶液的多少。

15、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徵分辨、區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

18、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效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效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

19、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製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製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通過觀察比較稻穀、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澱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緻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澱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澱粉糊加入碘酒後發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生的原因。

22、科學知識:認識稻穀、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