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四篇

來源:才華庫 2.27W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簡析。

精選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四篇

本冊教科書包括4個單元,14個活動主題和一個研究課題,主要綜合了《課程標準》中“我在成長”、“我與學校”、“我的家鄉”、“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比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法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教育性、綜合性、參與性、直觀性。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工作的社會意義,國小生在學校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我國的自然概況,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我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以及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進行探究。

2、使學生感受學習生活的快樂,熱愛學習,尊重老師的勞動,增強作為學校小主人的責任感。

3、加深對祖國曆史文化、自然環境的瞭解,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

4、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自覺抵制各種迷信活動。

5、引導學生採用實際調查、動手操作、查閱資料、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多種探究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2、活動化教學策略。

3、體驗性教學策略。

四、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5課時

第二單元8課時

第三單元12課時

第四單元9課時

研究課題3課時

預計37課時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學校指導計劃為基礎,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成人。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為指導,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2、開設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3、開啟少年兒童的潛能,特別是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智慧,使識字、閱讀、記憶、觀察、思維、判斷、想象、決策、創造、體能、靈感等多方面潛力得到更為科學、更為高效的開發和培育。

4、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動基本原則:

直面經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樣,水到渠成。

四、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組織國小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①培養國小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③培養國小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④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五、經典詩文誦讀的內容:

誦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附錄的國小階段必須誦讀的詩詞外,還有部分經典詩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老子》《論語》《孟子》等。

六、課程開設時間:

單週每週三上午

七、課程開設的原則:

1、不求甚解,只要熟讀會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勵。不要用同一標準要求全體學生,只要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利的誦讀就可以進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恆。

4、不要死板,要注重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保障措施:

1、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與熱情。

2、定期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收穫的快樂。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媒體,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4、設立經典誦讀評價卡。形成評價體系,使經典誦讀持久、有效地進行。

5、定期舉行一次誦讀擂臺賽,評選 “誦讀大王”、“誦讀能手”或“誦讀之星”,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誦讀熱情。

6、“彈性評價”方式,彈性評價:根據學生需要、結合學校活動開展適時適度評價。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3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特點: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字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資訊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新增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字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裡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字,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三、教學進度表

(略)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4

對國小生進行寫字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寫得一手好字,更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慧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國小寫字教育主要包括寫字教學與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寫字教育與學生自主性的關係。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本學期要加強寫字教學,增強學生的寫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一、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不正確,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潦草,書法基礎較差,有待加強。

1、學生人手一本字帖,進一步瞭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佔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中國漢字各種結構的常見寫法,並能總結一般性的規律。

漢字的間架結構,有如下六種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品字形結構。

漢字的結體方法一般有穿插、避讓、收、放等。

3、能掌握獨體字和合體字在寫法上的不同。學生人手一本字帖,模仿字帖練習書寫。

4、對國小生的寫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個字規範、端正、整。

5、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6、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7、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8、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鑑賞能力。

二、具體措施

1、 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認真上好每週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3、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後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語文教師要不折不扣上好寫字課,要認真作寫字方面的指導。教師的講解不超過10分鐘,學生練習不少於10分鐘。

4、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後練習相結合;處理好寫字與識字的關係; 關注學生的作業習慣、書寫習慣,各科教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學生提筆即是寫字時的意識。

5、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書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展開競賽。以班為單位舉行競賽,強化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概念

6、 發動同學互相督促,互相檢查寫字姿勢。

7、 教師做好表率,自己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的書寫習慣,教師的板書要給學生一種寫規範,寫漂亮的印象。

8、 班內開闢書法展覽角,定期展覽學生的書法作品,給每個人展示自己的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