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數學教學計劃五篇

來源:才華庫 2.24W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數學教學計劃五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一個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1~4周1、掌握一個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筆演算法則,能比較熟練地計算並會驗算。

2、認識數量關係式:單價*數量=總價。

3、會計算一個乘數中間、未尾有0的筆算乘法。

4、知道用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可使一位數乘兩位數計算簡便。

5、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1、掌握進位的方法

2、認識數量關係式:單價*數量=總價

3、用乘數乘一個乘數中

間的“0”時,積的寫法1、連續進位時容易漏加或加錯進位的數

2、準確、熟練地進行連續進位的筆算。

3、當一個乘數中間有0時,計算容易出錯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5~9周1、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並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3、掌握筆算除法的書寫格式

4、會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1、理解笑算除法的算理,掌握計算順序

商的定位筆算書寫格式。

2、掌握驗算方法

3、掌握乘除兩步計算的運

算順序會用遞等式進行計算1、理解商的定位

2、理解驗算方法的數理,養成驗算的習慣

3、區分與倍數有關的乘、除應用題

三、千米、毫米和噸的認識10~11周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認識

重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長度單位和質量單

2、能進行千米與米,米與毫米,釐米與毫米,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化和計算。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毫米的實際長度

。知道1千米=1000毫米、1釐米=10毫米

2、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1、建立“千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由米化千米有時容易出錯

2、進行釐米與毫米、米與毫米的化聚

3、對噸的實際重量的認識

四、混合運算和應用題12~15周1、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比較熟練地計算沒有小括號

的和有小括號的兩級兩三步式題

2、學會列分步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能根據題意說出解題思路和解題計劃,

正確列式解答。

3、能完整地口述解題思路

4、培養學生按審題、分析、列式計算、驗算、寫答句幾個步驟解答應用題的習慣1、掌握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加、

減法,又有乘除法的運算順序

2、掌握含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

運算順序並正確和較熟練地計算1、正確讀算式,培養正確計算的意識

2、口述解題思路

3、分析數量關係

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16~17周1、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會用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

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通過複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1、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3、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1、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總複習18~20周通過複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六年級2班現共有學生67人,五、一班有學生34人,五、二班有學生33人。上學期接手這兩個班級,總體成績還是很好的,經過了一學期對學生的基本狀況也有了一定的瞭解,相對於(二)班來說(一)班的孩子課上比較活躍,思維跟進的很快也能很好的表達出來,但這個班上有幾個學困生,每次考試數學成績都是一位數,其它科的成績也是如此,因為影響了班級的總體成績,這學期努力抓住所有的孩子的潛力爭取更優異的成績,從而彌補與(二)班的平均成績差。二班的孩子們總體水平與平均成績都很好,因此這學期還是要穩住優等生鼓勵差等生,讓孩子們都有新的收穫。

二、本冊教材修訂情況介紹:

(一) 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 分數乘法

第三單元 分數除法

第四單元 比

第六單元 百分數

(二) 圖形與幾何方面

第二單元 位置與方向

第五單元 圓

(三) 統計與概率

第七單元 扇形統計圖

(四)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 教材結合分數段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本冊教材的特點: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麵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麵積。

5、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的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7、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摸底考試,瞭解學生基礎。

2、主抓常規教學,鞏固學生學習習慣。分好小組,今後的學習和教學及評比以小組為單位,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自主自助學習能力。

3、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5、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6、重視學生後續學習動力的儲存,加強數學閱讀和數學興趣的培養。

五:課時安排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本冊教材為六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分數乘法………………………… 12課時左右

二、位置與方向……………………… 3課時左右

三、分數除法(11課時)

1、倒數的認識………………………… 1課時左右

2、分數除法…………………………… 9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左右

四、比(4課時)

五、圓(12課時)

1、圓的認識…………………………… 2課時左右

2、圓的周長…………………………… 2課時左右

3、圓的面積……………………………. 5課時左右

4、扇形…………………………………. 1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確定起跑線……………………………1

六、百分數(一)(9課時)

七、扇形統計圖(2課時)

節約用水……………………………1

八、數學廣角-------數與形(2課時)

九、總複習(4課時) 課時 課時 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本學年全級由高一時的20個班按學生選報的科目組分成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等19個班,班與班之間的學生情況在數學基礎及能力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

由於按學生選報的學科組分班,對每個班來說,學生情況的相對比較接近,特別是非物理班,物理班的兩極分化相對嚴重些。這樣的情況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是面,具體就是,由於每個班內學生的情況比較接近,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相近,較為整齊,老師的教學比較容易做到針對大多數的學生,從而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政、史、地、生班的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心理相對較為嚴重,在教學中要給予充分的考慮,在教學進度、難度、作業、講解等方面要注意和理化班的區別,教學中應多鼓勵,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理化班也有一部分數學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教學中估計困難不少:學生人多,數學基礎的差異程度加大,為教學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難度。與其他學校相比,數學教學時間相對較少,練習與講評難以做到充分。為了能順利完成今年的'教學任務,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一、認真落實,搞好集體備課。

每週至少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單週星期一的上午升旗後至第二課結束、星期四科組活動後至下午第七節課結束。每位老師都要提前一週進行單元式的備課,星期四集體備課時,由兩名老師作主要發言人,對下一週的教材內容作分析,然後大家研究討論其中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備課中,主要是對上週四備課中的情況作補充。每次備課都要用一定的時間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學情況,進度、學生掌握情況等。

二、詳細計劃,保證練習質量。

教學中用配備資料是《高中數學同步測控優化設計》,要求學生按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習題,老師要給予檢查和必要的講評,老師要提前向學生指出不做的題,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每週以內容“滾動式”編一份練習試卷,星期五發給學生帶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師要進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最好安排時間講評。試題量控制為10道選擇題(4舊6新)、4道填空題(1舊3新)、4道解答題(1舊3新),大約90分鐘可以完成。

三、抓好第二課堂,穩定數學優生,培養數學能力興趣。

本學期第二課堂與數學競賽準備班繼續分開進行輔導。平常意義上的第二課堂輔導學生,主要是以興趣班的形式,以複習鞏固課堂教學的同步內容為主,一般只選用常規題為例題和練習,難度低於大學聯考接近大學聯考,用專題講授為主要形式開展輔導工作。

以每班平均有3人蔘加來計算,總人數到達57人,所以計劃按一個班進行第二課堂輔導工作。以每位老師必須重視搞好輔導工作。教師教學中,要儘快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工作,既要注意照顧好班上優生層,更不能忽視班上的困難學生。

四、加強輔導工作。

對已經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的下班輔導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師必須重視搞好輔導工作。教師教學中,要儘快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工作,既要注意照顧好班上優生層,更不能忽視班上的困難學生。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全冊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瞭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資料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 2課時

(二)比一比 4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6課時

1、1---5的認識 5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8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3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6課時

(五)分類 4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8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8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6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6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 6課時

(八)認識鐘錶 4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6課時

1、9加幾 5課時

2、8、7、6加幾 6課時

3、5、4、3、2加幾 5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十)總複習 4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教材簡介: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並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會用“四捨五入”法擷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於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教學措施: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係的規律。

課時安排:

6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