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集合5篇

來源:才華庫 1.82W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集合5篇

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1

一、年級基本情況: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動目標:

1、通過例項,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收集1億有多大?的資訊、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3、通過調查,查閱資料,實踐操作,瞭解生活中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重要性。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的發展能力。

4、通過調查,訪問了解《統計》在生活中的用途,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適應社群的生活能力,爭做社會主義下的新公民。

5、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數學廣角1》

6、通過簡單的生活事例,選擇合理,快捷的方法,培養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統籌方法》

7、通過調查、採訪,使學生初步瞭解到人們與電腦的關係,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增強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的意識。

8、通過調查生活中的水電費,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三、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內容安排:

課程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必修課程。本節目以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課例為主要內容,結合執教教師說課,以跟蹤拍攝學生實踐活動過程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綜合實踐活動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點,著力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充分體現了綜合實踐中學生的自主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相結合的實施原則,彙集了一些國小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豐富經驗和研究成果,對普通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六、時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活動計劃。

2、調查大數

十月份

1、1億有多大?。

2、統計。

十一月份

1、調查水電費

2、 植樹問題。

十二月份

1、統籌方法。

2、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1億有多大?。

2、統計。

十一月份

1、 調查水電費

2、 植樹問題。

十二月份

1、統籌方法。

2、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課堂,在一個真實、開放的情境中,通過參觀、調查、訪問、觀察、測量、製作等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個性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教材簡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絡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資訊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跨年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綜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裡、社群)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辦出學校特色。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校本資源、社群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校內外豐富的資源,按計劃有系列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利用好學校圖書室和網路室,充分發揮現有圖書的功能,正確引導學生到圖書室、上網查詢資料;利用好學校花園內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探索活動,豐富知識,提高活動能力;引導學生對學校的進一步調查和了解,瞭解學校的面貌、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宗旨等,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去。

(2)充分利用社群資源。學校地處街道,有豐富的社群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帶領學生去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3)進一步充實校本教材。在開展活動的基礎上,要求教師精心修改活動方案、案例,進一步充實學校編寫的校本教材。

五、課程編排及進度。

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活動時間

聲音與健康

聽覺與聲音 聲音與健康

拒絕噪音

9月

多彩的藝術

盛大的少兒藝術節 我們的舞臺藝術節的策劃與組織

9月

從國小理財

怎樣得到零花錢零花錢怎麼花學會儲蓄

10月

說紙

紙與我們的生活節約用紙紙藝

10月

汽車與汙染

汽車與汙染未來的汽車

11月

世界大家庭

世界之多少 世界大家庭共同的花園

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較深的瞭解,有較強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個別比較優秀,個別比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 通過活動,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

2. 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措施:

1.重感受 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許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2.學理論 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絡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五、具體活動安排:

九月份:

教師節活動

十月份:

國慶節活動

十一月份:

中秋節活動

十二月份:

冬至活動

一月份:

元旦活動

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4

一、年級基本情況: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動目標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主題活動,理解學習行為的含義,瞭解良好的學習行為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指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實踐操作,瞭解飲食與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的發展能力。

通過調查我們身邊的殘疾人,讓我們用真摯的愛為他們挑起一片蔚藍的天空,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尊重他們,關愛他們。通過調查身邊的民俗活動,瞭解悠久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調查、採訪,使學生初步瞭解到人們與電腦的關係,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增強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的意識。通過對、街道等社群活動,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適應社群的生活能力,爭做社會主義下的'新公民。

三、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材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很多。教材編排上充分體現國小學科知識和技能聯絡較多,與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聯絡密切,容易激發興趣。本冊教材的內容包括五個主題:“紙與我們的生活”、“壓歲錢的學問”、“巧手小製作”、“玩石頭”、“向不文明行為說不”,每部分均採用主題的形式呈現,按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三個領域即相對集中編排,有保持相對獨立。每個領域的內容力求通過活動或案例的形式呈現,部分環節還增加了小提示、小資料的作為拓展內容。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實踐,在活動中逐步養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勞動能力,觀賞和辨別的能力,同學之間互相間的交往、協作能力,逐步的觀察分析,採訪、調查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實地考查的方式方法和設計調查問卷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有用的資訊資料,拓寬視野,增長才幹。

2、讓學生在調查中瞭解生活中的紙,並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合理使用壓歲錢的能力。

4、在製作手工藝品德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5、瞭解石頭的用途,增強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6、調查身邊的不文明行為,學會勸阻不文明行為。

三、教學策略:

1、在教學活動中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涵的與教學目標有關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

2、教學時注重方法的引領。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的熱情。

3、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思考、交流等,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四、教學進度:

1———3周 紙與我們的生活

4———6周 壓歲錢的學問

7———9周 巧手小製作

10———12周 玩石頭

13———15周 向不文明行為說“不”

16——17周 期末考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