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地理教學計劃範文集錦十篇

來源:才華庫 1.78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地理教學計劃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範文集錦十篇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都是剛入國中的新生,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個個爭上進。不過年齡特點決定會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主要是與同學們談地理,認識地球和地圖;學習陸地和海洋;天氣和氣候;居民與聚落。第一章地球和地圖部分重點學習內容是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二節地球的運動;第三節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內容是第一節大洲和大洋;第二節海陸的變遷;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佈;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佈;第四節世界的氣候;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一節人口與人種;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三、教學措施:

1、以課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導教學。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以便順利地實現教學任務,完成教學任務。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整合;踐行我校的校風: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創新的精神,從而總結出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整合而成的系統,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在平時的教學中,強調地理同生活實際的聯絡,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引導學生把課堂中的地理知識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優化與智力潛能的開發,以學生髮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全面關心學生;提高教學效益,保證教學質量,推出教學品牌。

3、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勤於鑽研、辛勤勞動,精於業務、精備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嚴格要求、嚴把關口;勇於改革、勇於創新,來夯實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以“愛生、樂教、善思、會研”的教風帶動“愛師、樂學、善知、會問”的學風。

4、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起止日期、教學內容

預備周 8.25-9.1 預備周(複習舊知識、備好新知識)

第1周 9.1-9.

5 軍訓

第2周 9.8-9.12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1)

第3周 9.15-9.19 地球和地球儀(2)(3)

第4周 9.22-9.26 地球的運動(1)(2)

第5周 9.29-10.4 運動會

第6周 10.6-10.10 十一放假

第7周 10.13-10.17 地圖的閱讀 地形圖的判讀

第8周 10.20-10.24 大洲和大洋 海陸的變遷

第9周 10.27-10.31 多變的天氣

第10周 11.3-11.7 氣溫的變化與分佈

第11周 11.10-11.14 降水的變化與分佈

第12周 11.17-11.21 世界的氣候

第13周 11.24-11.28 人口與人種

第14周 12.1-12.5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15周 12.8-12.12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

第16周 12.15-12.19 發展與合作

第17周 12.22-12.26 期末複習

第18周 12.29-1.2 期末複習

第19周 1.5-1.9 期末複習與考試

第20周 1.9------ 教學工作總結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2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一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8、每次單元檢測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課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3

一、複習內容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認識大洲;第七章-瞭解地區;第八章-走進國家

二、複習時間

16-18周:六個課時

三、複習步驟

16周: 第一課時——複習提綱六單元+單元測試

第二課時——試卷講評+查漏補缺

17周: 第一課時——複習提綱七單元+單元測試

第二課時——試卷講評+查漏補缺

18周:第一課時——複習提綱八單元+單元測試

第二課時——試卷講評+查漏補缺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實施素質教育、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樹立校本教研意識為中心,整合各項常規工作,為全面提高教師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1、學科教學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樹立環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2、學生現狀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國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為複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國小基礎上的遞進。

三、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七年級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 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 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 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八年級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中國地理的教學,使學生獲得中國地理基礎知識,並具有初步的科學地理觀,瞭解基本國情,熱愛祖國,熱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承擔的任務,為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地理知識基礎。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教學新課標(或大綱)為依據,以現行國中地理課本為依託,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取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二、教學要求

1.加強新課標的學習,適應課改要求。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各年級都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把課標要求或大綱要求落實到學生的體驗中去,落實到學生的參與中去。

3.加強地理學科的專業語言——地圖的教學,培養學生識圖、用圖、繪圖的能力。

4.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研質量。面對新教材新課標,各學校必須集體研究,集中備課,充分討論,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國中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全面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紮實有效的強化“三部六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上每一節課。

2、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3、認真研讀國中地理—《有效教學,和諧課堂》一書

4、完成作業要求,並有效的完成一次綜合實踐活動。

5、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主要工作和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做到超周備課,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和備教法,做到按時按質的完成每節課,進一步強化“三部六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力爭做到向45分鐘要效益。

2、積極參加備、說、上、評等教研活動,讓自己在活動中快速的成長起來,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認真聽課並達到學校要求,吸取經驗,取長補短,力爭使自己成為業務精通的學習型教師。

3、本學期我計劃研讀國中地理—《有效教學,和諧課堂》一書,並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學習書中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4、按質,按量完成作業要求和教學任務,作業做到全批全改,並注有激勵性評語,培養學習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信心,本學期正值國中地理會考,所以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認真做好複習備考工作,力爭考到全旗前列。

5、本學期計劃利用週六週日時間,認真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並設計活動內容、目標、要求等,活動結束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穫,寫出活動體會,並保留一定的過程性材料。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要求: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資料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5、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學期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實施素質教育、實現課堂教學高效化、樹立校本教研意識為中心,整合各項常規工作,為全面提高教師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1、學科教學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2、學生現狀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國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為複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國小基礎上的遞進。

三、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七年級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八年級中國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中國地理的教學,使學生獲得中國地理基礎知識,並具有初步的科學地理觀,瞭解基本國情,熱愛祖國,熱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承擔的任務,為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地理知識基礎。

四、具體實施計劃

20xx-2017學年上學期七年級地理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8

第一章 第二章

9--16

第三章---第五章

17

期末複習

18

期末考試

20xx-2017學年上學期八年級地理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8

第一章 第二章

9--16

第三章 第四章

17

期末複習

18

期末考試

五、具體措施

1.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2.加強集體備課,努力提高本組的教科研水平。

3.在教學中融入“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把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時要認真鑽研地理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瞭解教學任務、目標、重點、難點及“雙基”內容。內容的選擇要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素材,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9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3個班的的地理課教學,為了更好地做好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完成本學期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成績,我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了一年半的學習,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地理思維,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和中國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地理學習方法已基本掌握。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地理在會考中佔一定的分數,學生也相對重視地理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相對集中,學習認真,因而學習成績還算理想。針對這些情況,我將在教學中多講一些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掌握好地理基礎知識,全面的幫他們複習一遍七八年級的地理知識,爭取這個學期的會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教學中我會注重分層次,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主要是學習中國的地理差異、認識中國的四大區域,中國在世界中,最後是對國中地理會考進行總複習。

三、教學進度

八年級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對地理會考進行總複習,我計劃在四月之前把課上完,然後大概8周時間對國中地理進行總複習,大概在5月末結束第一輪的單元複習,然後進入總複習階段,複習安排計劃如下:上完課本後,首先安排一次摸底考試,讓學生再一次熟悉和適應地理會考的題型和難易程度,在階段考之前複習完七年期的前四章,然後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其他單元的複習。單元複習結束後再進行一次模擬考試,對學生進行分層,理出差生和踩線生;然後安排個別有針對性的複習並結合複習再做一套綜合題;在考前大概6月21日進行最後一次摸底考試。每次考試結束後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

四、具體措施

1、教學中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教學中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絡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精練,鼓勵微型試題。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複習效率。

4、重點熱點抓輻射重點據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複複習一遍,應在所例舉的重點熱點專題複習中,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討、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啟用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搞好集體備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講究練習的實效性。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認真做好每節課的課件。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五、教學工作目標:

由於我是教學工作的第5年,對於中學地理教學的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一定的理解,但強化學科知識,加強研究學科知識的構架和表達方式,特別是結合教學物件進行學科知識的分析處理的研究還要加強。多向學校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我將會以我最大的努力教好八年級的地理,爭取在這次會考會考出好的成績。

國中地理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教學新課標為依據,以現行國中地理課本為依託,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取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二、制定依據

1、學科教學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樹立環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2、學生現狀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國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為複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國小基礎上的遞進。

三、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

1.加強新課標的學習,適應課改要求。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各年級都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把課標要求或大綱要求落實到學生的體驗中去,落實到學生的參與中去。

3.加強地理學科的專業語言——地圖的教學,培養學生識圖、用圖、繪圖的能力。

4.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研質量。面對新教材新課標,各學校必須集體研究,集中備課,充分討論,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七年級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 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 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八年級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中國地理的教學,使學生獲得中國地理基礎知識,並具有初步的科學地理觀,瞭解基本國情,熱愛祖國,熱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承擔的任務,為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地理知識基礎。

四、教學進度

五、教學措施

1.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2.研討國中地理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教學中融入“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把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他們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樸實、簡易的課堂:課堂上沒有學生的認真自學,不新授;沒有學生的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沒有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不講解。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

3.全面落實集體備課制度。集大家智慧,備出科學實用的導學練案,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時要認真鑽研教學大綱,通讀教材,瞭解教學任務、目標、重點、難點及“雙基”內容。內容的選擇要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素材,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4.強化作業、單元考試製度的落實。落實作業佈置和批改制度。單次作業佈置要適量,內容要精當,針對性要強,熱點問題要準,批閱要及時,矯正要徹底。同時,要特別注意對目標學生、弱科學生作業的面批。

落實單元過關測試製度。一要確保選用測試題的質量,選擇題目要針對重點問題和薄弱環節,體現目的性、基礎性和層次性:目的性主要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掌握知識內在聯絡和規律、學習典型題目的解題方法、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基礎性主要是對基本概念的辨析、基本知識的應用、基本方法的鞏固等,做到小而活,能夠面向多數,能夠引導學生重視基礎知識。層次性是儘量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大多數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二要抓好過程操作。(1)準確把握訓練的度,考試次數和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2)抓好講評,要歸類總結,重點講評,講清問題,指導學法,訓練學生答題規範化、知識系統化、思路規範化、知識能力化。(3)正確對待考練,引導學生及時、準確、規範地完成各種題目,指導學生在命題意圖、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等方面認真剖析,尋找規律,提高效率。

5、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改變過去“唯分數論”的評價標準,加強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較好的發展。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促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6、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融洽師生關係,創造和諧的民主的學習氛圍。

7.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優化教學及辦公環境,提高教學效率,完善當前教學中的不足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建立起當前學校實際的習題庫。

8.強化規範的落實

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規範和答題規範的指導,要有明確的規範要求:課上回答問題要規範、作業完成要規範、單元考試要規範。一要以優秀作業展評、規範試卷展覽等方式激勵學生落實;二要以建立錯題記錄、落實滿分卷等手段督促學生落實;三要以細緻的思想工作,教育學生重視規範,保證落實。 六、教學要求: 七年級:

1、教師必須做到:

(1)制訂具體的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 (3)保證每章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學生必須做到:

(1)保證三有:有教材、有地圖冊、有填充圖冊。 (2)上課認真聽講。 (3)按時完成作業。 3、教學中必須做到: (1)加強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 (2)注重地理空間概念的建立 (3)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八年級:

1、嚴格按“會考地理考試範圍”和“考試說明”組織教學和複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