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彙總五篇

來源:才華庫 2.8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彙總五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1、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要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注重參閱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要認真,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在經過一年的學前教育後進入國小的,成為一名正式的國小生,當然也還處於啟蒙階段,學生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以及個人的接受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就是關鍵,再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準備課;2)位置;3)1~5的認識和加減法;4)認識圖形(一);5)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6)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7)認識鐘錶;8)20以內的進位加法;9)總複習

2、教學目標

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②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③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⑤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⑥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本文由方案庫為您蒐集。整理,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⑦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⑧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方案範—文庫_為您蒐集整理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⑨培養學生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⑩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

3、教學重點

①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及10以內各數的組成。

②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係。

③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④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⑤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⑥會進行比一比,直觀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認識鐘錶。

4、教學難點

①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②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③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瞭解分類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

⑤認識鐘錶。

5、教具準備

①實物(動物、水果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於號、小於號)、圖形卡片;

②口算練習卡片;③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④數的組成練習卡片;⑤計數器;⑥絨板;⑦鐘面;⑧方木塊;⑨小棒;⑩數位表。

二、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本文由方案庫為您蒐集。整理,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願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和網路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方案範—文庫_為您蒐集整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力爭做到數學學習起步階段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課時安排

1、準備課2課時 第一週

2、位置 3課時 第二週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第三至五週

①15的認識

②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③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4、認識圖形(一) 3課時 第六至七週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第八至十三週

①6、7的認識和加減法

②8、9的認識和加減法

③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④連加、連減、加減法混合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6、1120各數的認識 4課時 第十四周

①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

②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第十五週

7、認識鐘錶 2課時 第十六週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1課時 第十六至十八週

①9加幾

②8、7、6加幾

③5、4、3、2加幾

9、總複習 4課時 第十九至二十一週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26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

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第一單元:可愛的校園-快樂的家園

第二週玩具-文具

第三週第二單元:動物樂園-比高矮

第四周比輕重-第三單元:有幾輛車

第五週國慶節

第六週摘果子-跳繩

第七週可愛的企鵝-乘車

第八週整理與複習-第四單元結束

第九周第五單元

第十週 期會考試、第六單元

第十一週第七單元:捆小棒-有幾瓶牛奶 第十二週有幾棵樹-買鉛筆

第十三週飛行表演-美麗的田園 第十四周 整理與複習和第八單元 第十五週複習

第十六週第九單元:統計

第十七週期末總複習

第十八週期末總複習

第十九週期末總複習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第二十一週期末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理念:

重視以國小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國小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國小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國小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國小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國小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國小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進取的態度,有上好課的慾望。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習上也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特別是口算能力提高很大。有一些同學基礎比較好。多數同學能理解所學內容,並進行一些簡單的變式練習。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個別小朋友上課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較差,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國小生做題時也比較粗心。

三、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領域

1、從生活例項中感受認識更多數的必要性,能讀寫100以內的數,理解數的組成,能說出100以內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含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2、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十進位制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和應用。

3、會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用堅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能解釋估算的結果。

4、認識鐘面、時針和分針,掌握整時、幾時半和大約幾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瞭解生活中時間的作用。

5、能認前後左右上下等方位,並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會認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6、能辨認長、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會用這些圖形拼圖;能認識生活中的這些簡單圖形,並從初步感受幾何圖形美。

7、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在比較、排列、分類活動中,體會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學習尋找簡單平面圖形的共性。

8、能根據統計圖的資料提出並回答數學問題,會進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簡單的統計活動,完成簡單的統計圖表。

(二)數學思考領域

1、能應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字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

3、在統計過程中,學會提取需要的資料並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解釋,逐步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認識圖形以及辯認方向和位置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領域

1、能積極參加數學學習活動,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經驗。

2、在老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與同伴解決問題的合作體驗,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能在演算法多樣化的探討過程中,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能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領域

1、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解決所學問題,能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認識生活中的數,認識生活中的圖形,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數學活動。

3、能用100以內的數、位置和方向、平面圖形、統計等知識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

4、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四、教材編寫特點:

重視國小生經驗,選擇貼近國小生實際的學習內容。

提供探索的空間,重視國小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

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地呈現學習內容。

重視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操作性、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用數學文化拓展學習內容,激發國小生數學學習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從不同方位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六、教學措施及方法:

1、從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國小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國小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國小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瞭解小國小生的特點,仔細專研教材,根據國小生實際認真備課,備好切實可行的教案。

5、課後認識批改國小生的作業,並作好記載,根據地國小生情況及時訂證,對掌握不好的國小生個別指導,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小結。

6、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7、聯絡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8、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學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學生的來源很廣,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較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很多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具體單元安排為: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認識10以內的數;認識圖形(一);分與合;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認識11—20各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期末複習;有趣的拼搭和豐收的果園兩個綜合實踐活動。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6個單元。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單元數一數、第五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第七單元分與合,第九單元認識11—20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安排在第八單元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十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些內容是學生今後計算學習的重要基礎,教材編排時不但課時有所增加,而且增設了“思考題”和“你知道嗎”的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拓展認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豐富對數的認識,增強探索規律的意識和簡單應用知識的能力。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3個單元。即第二單元比一比、第四單元認位置、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輕重、遠近等,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另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分辨自己的前後、上下、左右,並初步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再一方面,通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基本特徵,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三單元分一分,要求學生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初步體驗簡單的分類活動,學習分類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以後學習統計和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

4、“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六、八單元裡,結合認識物體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豐收的果園》。讓學生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體驗,激發開展數學活動的興趣,並能聯絡現實情境發現並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在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中,體會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探索10以內的加法、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法、減法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能探索一些簡單的物體、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絡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體會分與合的數學意義,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運算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體會有根據地進行思考;通過對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演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培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發展思維能力。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資訊的意識和觀察、比較的能力。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從事物的數量多少,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等方面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初步學會通過簡單的數數、比較大小、加減計算以及觀察、操作、分類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態度。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數數、比較、分類、計算等與數學有關的活動感興趣,具有喜歡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2)在建立數的概念、認識物體形狀、討論計算方法、表達思考過程等活動中,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用簡單的數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以及用文字、符號表示簡單規律等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知道用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4)知道在計算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等數學活動中有可能會出現錯誤,並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建議。

1、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學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準確表達、認真作業。學生在寫作業時,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作業質量,更要關注學生的坐姿、握筆的方法,保護學生的視力。嚴格要求學生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塗改,認真聽題、細心計算、耐心檢查,逐步養成書寫規範的良好習慣。說到書寫規範,不僅要求學生數字寫得清楚、美觀,還要注意寫數字的筆順,比如:經常有學生把“0”、 “8”的筆順寫錯。

2、豐富問題情景,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1)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

教材在選擇素材時注重創設形象、生動、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暢遊數學知識的“海洋”,進行有趣的數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實際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引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如“數一數”教學中,選擇了兒童樂園的場景,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觀察、數數、初步感受數的實際意義。再如教學“10以內加法和減法”時,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澆花、植樹、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2)編寫生動的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些童話故事的情境,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學習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以“森林運動會”為素材,引導學生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小朋友澆花”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現在一共有幾人”“還剩幾個人”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數一數、算一算的衝動,主動去探索計算的方法,理解加、減法的含義,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3)設計豐富的活動提高計算能力。

在上一年級前,學生已經積累了有關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等方面的經驗,所以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基本沒有問題。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稍有難度,這是後續學習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生必須學好,並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學期末速度要求大約為每分鐘8道一步計算式題(直接寫得數),正確率要達到90%~95%。由於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而計算練習又比較枯燥,因此,教師在強調計算的同時,也要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遊戲、競賽等方式訓練(數學撲克、登山奪紅旗、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同桌自編計算題交換算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3、經歷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給學生鍛鍊數學思維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分析,發展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獲得發展。

(1)儘可能為學生提供探索與合作的空間。

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真正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在學習加、減法計算,特別是20以內進位加法時,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並交流演算法,實現演算法多樣化,並引導學生對不同計算方法進行比較,感受每種計算方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優化計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數學基本思想在知識形成和應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學抽象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意義。例如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數出現實場景中人或物的數量,再引導他們用相應顆數的算珠表示“一類等價集合中元素的個數”,最後由相應顆數的算珠抽象出數,並藉助直尺和圖形使他們初步感受直線上的點與數是一一對應的,明確數的順序和大小。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側重引導學生經歷“用小棒擺出十幾→在計數器上撥出十幾→寫數”這樣一個逐步抽象的過程,初步感受不同數位上的數可以表示不同的數值,體會十進位制計數法的特點。

二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確定性。例如,組織“比一比”的活動時,增加了比“3支筆的長短”、比“3種水果的輕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問題,引導學生在確定最長最短、最輕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動中,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

4、注重習題的針對性、層次性和可選擇性。

一是要適當增加有助於提高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練習。例如,為了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練習寫數的機會,在學習“認識1—5”和“認識6—9”這兩個部分內容後分別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同時還在練習一和練習二中適當增加了習題的容量。另外,考慮到學生熟練掌握8、9的分與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歷一個適當的過程,把8、9的分與合分開編排,並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

二是進一步加強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比較。例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計算時,讓學生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起來,說出指定得數的若干不同算式,啟發他們在此過程中自主體會相關加、減式題的聯絡和區別。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通過題組形式,多次引導學生比較“得數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數不同的相近算式”,啟發他們在比較中進一步把握相關式題的內在關聯,提高計算的靈活性,並形成必要的技能。

5、適量補充安排思考題和自主閱讀材料。

本冊教科書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題,這些題目涉及數和運算的意義、計算的方法和技巧、簡單的實際問題和數學規律、簡單的判斷和推理等內容。解答這些思考題,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自身的價值與魅力、鍛鍊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本冊教科書還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了兩則自主閱讀材料,目的主要在於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願望,啟發他們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我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量補充安排相關的思考題和自主閱讀材料。如在教科書29頁“照下圖這樣,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要打( )個結”,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或者畫一畫中探索規律,解決問題。進一步延伸“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圍成一圈,要打( )個結”,讓學生進一步探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