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班的教學計劃範文

來源:才華庫 2.43W

導語:在管理學中,計劃具有兩重含義,其一是計劃工作,是指根據對組織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的組織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案途徑。下面小編整理了託班的教學計劃範文,歡迎參考借鑑!

託班的教學計劃範文

託班教學計劃(1)

一、情況分析:

本班有兩至三歲幼兒24人,其中男孩11人,女孩13人,女孩略多於男孩。其中有3人超過33個月,3人未滿24個月、2名幼兒有託兒所集體生活的經驗,其餘大多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領養,少數有去早教中心的經驗。所有幼兒都沒有長期離家生活的經驗。大部分幼兒願意開口和老師說話,並能聽懂老師的簡單要求。多數幼兒願意嘗試自己動手穿脫衣物、鞋子、如廁。對幼兒園中的玩具和活動有較大的興趣,並在老師的引導下願意嘗試參與活動。對兒歌、音樂等有節奏的活動十分感興趣,樂意跟著老師講講、跳跳。孩子們以前從來沒有長時間離開家,所以都不願意到幼兒園來,分離焦慮比較嚴重。幼兒雖有自己進餐的願望,但大多數的幼兒吃飯需要老師喂。幼兒較缺乏規則意識,自我中心意識嚴重,還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幼兒受動作能力發展的制約,動作較遲緩,(如穿脫衣服、如廁所等)需老師、成人幫助。

二、安全衛生

注重衛生保健工作,每天小掃,每週大掃。餐具、餐巾餐餐消毒,定時進行空氣消毒,床單、被套定期更換、清洗。定期檢查班級環境、物品有無不安全因素,戶外活動前對活動場地進行檢查,儘量減少安全隱患。

三、家長工作

作好家長工作,新生進行家訪。每天都針對幼兒情況與家長進行交談。加強家園聯絡,多進行促進家園關係的活動,使家園互動起來。真正做到家長放心、孩子開心。對個別有特殊要求的幼兒家長多溝通、多理解,爭取做到使每個家長都能滿意。`

四、環境創設

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遊戲環境,並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每月學習的目標創設合適的牆飾,開展區域活動,如娃娃家、建構角、圖書角、自然角等,讓幼兒從各個方面都能的到發展。

五、指導思想: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家園關係;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重點,使他們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小朋友;在集體中健康、活潑地成長。

六、具體工作目標與內容:

1、樂意接受洗手、洗臉、洗澡、理髮、剪指甲等日常清潔要求。

2、會用調羹進餐、用杯喝水,安靜入睡,學習如廁,有獨立做事的願望。

3、逐漸適應集體生活,情緒愉快,親近老師,能隨老師、同伴一起活動。

4、樂意招呼熟識的人,會說早、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5、知道自己的年齡、性別和身體的主要部分,能聽從成人有關安全的提示。

6、努力協調走、爬、鑽等基本動作,能堅持走完力所能及的短途路程。

7、能隨意地活動身體,體驗在自然環境中活動的樂趣。

8、樂意用感官感知生活中接觸到的動植物、沙、石、水、土等自然物質。

9、接觸周圍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和常見的各種形狀、顏色的物品,同時能覺察其輕響、顏色、大小、多少等明顯的不同。

10、能認說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物品。

11、樂意接觸一些嬰幼兒藝術作品,高興用聲音、動作等方式進行自由表達。

12、學講普通話,喜歡聽、講熟悉的內容。

13、喜歡玩具、發響器具、簡單的美術工具和材料,會跟著老師有興趣地唱跳、敲打、塗畫、撕貼、搓捏等。

七、工作重點:

九月份:

1、介紹老師、同伴的名字,使他們互相熟悉。通過點名活動,會說自己的名字並知道同伴的姓名。

2、注意觀察嬰幼兒的情緒變化、和生理變化,及時做出相應處理。

3、使嬰幼兒知道有便意的時候要入廁,有困難可以找老師。

4、召開全體家長會,讓家長了解本學期嬰幼兒的發展目標和具體工作,以便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

十月份:

1、節後來園,做好情緒安撫工作。

2、逐步建立一日作息和常規,使嬰幼兒逐漸適應集體生活。

3、創設“點心自助”角,讓嬰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按自己的意願取用物品,培養幼兒自己動手的能力。

4、做一做“鑽山洞”的遊戲,讓嬰幼兒自己動手學穿褲子和鞋子。

5、創設情景,激發嬰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活動中注意安全。

十一月份:

1、讓嬰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擦臉方法,經常用有關兒歌進行提示。

2、指導嬰幼兒在活動之後將玩具寶寶送回家,要愛護玩具。

3、創設美工角,激發嬰幼兒願意用工具進行塗塗畫畫。

4、投放《嬰兒畫報》等,聽老師講故事,指導嬰幼兒從封面開始閱讀。

十二月份:

1、在美工角中投放各種紙,學習撕不同質地的紙。

2、創設不同的遊戲情景,培養幼兒在活動中堅持用普通話與同伴、老師交流。

3、觀察幼兒的興趣點,瞭解有關冬天的故事。

4、洗手時,提醒幼兒不玩水,知道把手心、手背上的水擦乾淨。

託班教學計劃(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幼兒23人,其中21名幼兒都是新生,他們的年齡從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只有2名幼兒其他幼兒園上過一個學期,其他都是以前從未上過幼兒園。對於2-3歲的幼兒來說,他們年齡小,上幼兒園時他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親人,第一次自己去面對一個新的環境。他們常以哭鬧來發洩離開親人、離開熟悉環境後的焦慮,針對這一特點,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二、教學工作:

本學期,我們使用的是在XX市北京東路國小附屬幼兒園實踐使用的由臺北護理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指導的教材。

我們選用其中的六個主題活動,分別是:《寶寶來了》、《軟軟的》、《酸酸甜甜的水果》、《方方圓圓的餅乾》、《色彩寶寶》、《暖洋洋》。針對託班幼兒新入園時情緒不穩定而哭鬧,穩定幼兒情緒及幼兒生活經驗少而設定的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針對班級幼兒的特點,增加了發展幼兒的秩序感和社會規範意圖的活動,幫助幼兒建立最基本的集體生活的常規,發展幼兒的秩序感和生活交往能力。以幼兒的發展與需求為主要依託,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對幼兒進行初步、細緻而全面地培養,其中包括了生理、情緒、智力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三、環境創設:

1、針對託班幼兒的特點,將環境納入到教育中,每一主題更換一次主牆飾,為幼兒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生活空間,使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起來。利用自然角幫助幼兒學會觀察身邊一些簡單的事物的變化。

2、簡單的準備一些植物、金魚佈置自然角,並選擇適合託班幼兒的觀察方法,如給金魚換水、給植物澆水,引導幼兒進行自然角的觀察。

3、結合託班幼兒喜歡獨自一人擁有一個(一部分)玩具的特點,將各種操作材料分成許多小筐放在窗臺上,並將窗臺上墊上墊子,使得幼兒在操作時能獨自擁有一份,而且不會因為窗臺冷而受涼,同時也美化了窗臺。

四、遊戲活動

抓住託班幼兒興趣點,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鍛鍊幼兒的小肌肉,發展幼兒手部的'精細動作,將為幼兒提供一些諸如串珠子、插板、蓋印、喂娃娃、撕貼、搭積木等手部遊戲,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在大肌肉方面安排一些促進幼兒基本動作和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包括平衡、協調、力量的發展。幼兒通過大肌肉的運動可以獲得極大的愉悅,同時漸漸地使幼兒學會控制自我的行為,以免傷害到別人。

為幼兒準備了娃娃家,儘量以幼兒的隨意操作開始,使得幼兒對這一活動感興趣,逐漸將遊戲的一些規則告訴幼兒使得幼兒在操作中不知不覺的接受了規則,並能主動的遵守規則,學會遊戲方法,體驗到遊戲的快樂。

託班的幼兒正處於他們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因此協助他們的語言發展,成為教學和遊戲的主要內容。在遊戲活動中,安排了《嬰兒畫報》的分享閱讀活動,使得幼兒在閱讀活動中學習一些規範的交流的語言,為幼兒之間的交流打下基礎。

五、家長工作:

1、在開學前對每一個幼兒進行家訪既是我們對幼兒有一個瞭解的同時,也是家長工作的一個部分,通過家訪使得家長對孩子入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互換育兒資訊。

2、新學期家長會使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有了一個較全面的瞭解。學期結束時召開家長會。

3、充分發揮“家園聯絡欄”的作用,確保隨時向家長公示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遊戲的情況,使其真正起到“橋樑”的作用。請家長配合教學,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4、樹立全心全意為家長、為幼兒服務的意識,做好新生入園情緒穩定。為家長排優解難,切實做好幼兒在園的各項保教工作。嚴格接送卡制度,提高安全意識

5、每月出一期家長園地,介紹近期教學活動及班級情況和一些育兒經驗。

6、通過讓家長參加半日觀摩、家園活動等,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並抓住時機與家長進行日常交流。

7、幫助班級準備及補充自然角的物品,配合教學活動準備各種材料。

8、通過家園聯絡本,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反應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