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錦集六篇

來源:才華庫 3.05W

光陰如水,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教學計劃了。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錦集六篇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小組實驗、研究、調查及製作等都能較好的配合。課堂上他們動手動腦都很積極,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相對穩定,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本學期的短線活動內容是心靈驛站、親近自然、健康快車、社會頻道、製作天地。長線活動是普通話.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使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總目標: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具體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探究活動等一些基本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學習理論,明確目標

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叢書《綜合行學習的理論和實踐》和《新課程標準解讀》。繼續保持每週的學習討論活動,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學習理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活動,逐步形成比較完整規範的校本課程。

2、創設情境,產生課題

在教學中,每位教師要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問題的情境,播下問題的“種子”,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對自己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進行觀察、發現和思考,制訂活動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師對課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鑽研,做到心中有數。

3.開發資源,實踐體會

一是開發學校資源,如開放圖書室、閱覽室;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二是開發社群資源,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村居進行採訪、調查,聘請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4.積極反饋,實施評價

這學期我們要繼續作好材料袋的收集整理,尤其是在“評價”這一塊,使綜合實踐活動贏得家長和社會的支援。評價從四個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指導老師評價或社會評價、家長評價。這種評價為學生與教師提供一種“自我反思”的“參照”,讓學生和教師根據這種反思性評價“標準”自主描述,來達到評價的目的。

五、具體內容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小數的乘法,觀察物體,小數除法,遊戲公平,認識方程等。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小數乘除法,以及認識方程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領域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和小數的基礎上,擴充套件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絡起來,進一步瞭解小數的意義。結合具體情景,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三單元小數的乘法。

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了解小數的乘法的意義,通過探索小數的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的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

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迴圈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通過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瞭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瞭解迴圈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第七單元認識方程。

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瞭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數;通過直觀教具,初步瞭解方程;通過遊戲活動,初步瞭解等式性質,並能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二)空間與圖形領域

1、第二單元認識圖形。通過分類活動,梳理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瞭解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通過操作,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於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梯形的特徵;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第四單元觀察物體。能辨認從高低、遠近不同觀察點拍攝到的圖片及其先後順序;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圖片及其先後順序。

(三)統計與概率領域

第六單元遊戲公平。通過遊戲,使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簡單的遊戲規則。

(四)綜合應用領域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數圖形中的學問激情奧運圖形中的規律三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及三角形的內角和180。

3、掌握小數乘除法的運算方法,會計算小數乘除法,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學會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

5、認識方程,會解方程,能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通過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四(1)、(2)兩個班現有人數為55+53人,其中男同學 人,女同學 人。這些學生的性格活潑、開朗、熱情,有時表現出熱情過頭的頑皮,課堂自控能力、永續性差,課堂上無意注意力佔明顯地位。因而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愛做小動作。本班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比較糟糕,很多學生還沒有形成常規的課前準備、上課發言習慣、讀題審題習慣、作業書寫和訂正習慣,所以看上去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亂糟糟。儘管如此,本班還是有幾個學生表現與眾不同的勤奮,如:馮宇星、羅旭層、湯銳兵等。因此這學期,在培養學生的常規性的上課習慣外,要注意加強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書寫習慣和表達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注意找準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的連線點,做到以生活原型為切入口,努力創設問題情境—解決問題—拓展應用的結構模式。

2、設計開放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3、重視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同時加強優化過程,引導學生比較,合理選擇演算法,並適當強化。

4、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5、繼續加強計算訓練,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學力度。

6、採取多元評價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如利用傾聽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勵措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7、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8、根據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創設有現實意義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將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融合在各個知識點的教學中,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發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10、將數學故事納入課前準備中,以此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與數學歷史知識。

五、本學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經驗,採取靈活有效地教學形式,如情境法、遊戲法等等,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課堂教學中,注重提問的藝術性,應該考慮學生的思維差異,面向全體,特別要照顧中等生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加強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聯絡,給予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促成教育合力的生成。

4、作業佈置要適時、適度,注意趣味性和動手操作性,避免呆板、量多。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改進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法,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

6、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7、通過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並且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8、加強口算練習,溝通筆算、口算、估算,相互促進。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習慣。

10、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的創新的意識。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

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資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有關小數概念的知識和小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複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

統計表中的資料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並學習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 三)教學教具

以前的教具和學具,一些仍可繼續使用,本冊的教學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學具,如下:

1.數位順序表

2.用硬紙條做的三角形 等。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班級是四(1)班,共有學生37人。在經過了三年半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全班平均分為80分,及格率為92%,優秀率為32.4%。孩子的成績

都還比較好。對本班的學生,我認為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培養本班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本學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麼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瞭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後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資訊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岩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岩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物件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資料、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資訊,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資訊做出科學解釋。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共任教四年級(1)(2)(4)三個班級同學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401班共有同學們48人,402班共有44個同學們,403班有同學們49人。經過上學期陳長春老師的教學,這些同學們已經基本學會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調查計劃、開展調查活動、小組合作等,同學們的綜合素質較好,課堂紀律也較好,積極進取心較強。這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但通過我的觀察也發現,同學們在對資料的整理能力較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與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較差,這些問題需要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逐漸加以解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需要老師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的要求,本學期的活動以小課題研究為主線,其中穿插專案設計和短課時活動。具體為:《小同學們近視情況的調查》《瞿溪諺語的調查》《小同學們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春遊專案設計》《廢舊調查的危害》。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通過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引導同學們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同學們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同學們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們發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同學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同學們學習方法

6、指導同學們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同學們發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五、課時分配

(略)

四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定性描述

A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B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2、定量分析

本年級部分學生學習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不濃。但大多數學生能積極上進,基於此,重點放在轉變學生思想,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本學期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二)、教師個人情況分析

今年我從事四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對教材教法需從頭開始,新工作新挑戰,我一定認真、勤勉、負責,努力鑽研教材,學習教學理論,爭取取得理想的成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體系

2、本冊教材特點

3、本冊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從探究物件上看,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間的相互關係為主,把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一步;從探究水平上看,仍然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研究;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蒐集證據,懂得假設的必要性和蒐集證據的重要性,適當地融入一些解釋與建立模型,使學生逐步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去理解所學的知識概念,科學地想事情、做事情。

本冊共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要求學生對人體的骨骼、關節、肌肉有初步的瞭解、指導他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對他們進行健康的保護與鍛鍊。

第二單元:養蠶。通過養蠶這一實踐活動是學生對蠶的一生油一定的瞭解,指導蠶的生活習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熱愛生命的意識。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識學生了解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運動的方式、運動的快慢、以及一些特殊而典型的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式。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了解力的存在、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等。並能自己設計實驗解決問題。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通過具體的實驗滲透科學方法的教學。

4、教學重點

A、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積極參加鍛鍊,注重個人保健。

B、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的方式描述事物的形態。經歷飼養小動物的過程,描述動物生長的大致過程。

5、教學難點

A、知道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置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

B、能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能作控制變數的探究性實驗,會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喜歡大膽想象

C、調查與觀察、實驗的不同之處。區分預測與推理。

6、學生前置知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塊骨構成的骨的總和

2、知道人體上一些關節的位置

3、知道提供骨骼運動的力量來自於肌肉的收縮,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

4、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並記錄下來。

5、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徵

6、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後、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7、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

8、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9、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10、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11、瞭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象。

12、懂得調查的意義,懂得預測的含義以及兩種常見的預測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

1、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

3、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

4、能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5、會查閱書刊和其它資訊。

6、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瞭解運動系統的健康是人的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加鍛鍊,注重個人保健。注重證據。認識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