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的科學課件

來源:才華庫 2.51W

《槓桿的科學》教案

槓桿的科學課件

教學目標:

1.明確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槓桿省力;反之槓桿費力。如果兩個距離相等,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2.在槓桿尺的探究活動中,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資料的能力。

3、激發對生活中槓桿應用現象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對槓桿尺的探究,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省力和費力槓桿的科學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

材料準備:

教師:演示PPT、小桿秤、槓桿尺、鉤碼等。

學生:槓桿尺、鉤碼、記錄表(按六人一組配備)。

教學過程:

一、 遊戲匯入新課,初步認識槓桿

1、教師: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投影出示要求:請利用你們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將文具盒撬起來,想一想:在這個活動中,有哪幾個點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2、學生遊戲

3、你能說說3個重要位置分別是哪裡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阻力點、支點、用力點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師:是的,這個點非常關鍵,我們可以叫它用力點

生2:這塊橡皮也很重要,師:橡皮起了什麼作用?引出支點概念。

師:還有哪個位置很重要呢?(如學生不能答出,教師可直接給出:其實被文具盒這個重物壓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叫它阻力點)

課件展示3個點的位置

4、其實,剛才我們組裝的工具,在科學上有個名稱叫做槓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槓桿的科學》

5、你覺得剛才我們組裝的槓桿有什麼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槓桿都能省力呢?怎麼樣的槓桿才能省力呢?我們可以藉助槓桿尺進行研究。

二、 研究槓桿的祕密

1、出示槓桿尺,說說它有什麼特點。(圍繞支點轉動,靜止時是平衡的,兩邊有小格距離相等)

2、現在老師在槓桿尺左邊掛上重物,這個位置就是……(阻力點)。如果要使槓桿尺平衡,我們要在哪邊用力?(教師用手在右邊按下),這個點就是……(用力點)。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來,同樣我們也可以用鉤碼來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邊掛幾個鉤碼,槓桿尺才平衡。(由學生猜一猜,說說理由,然後教師按學生說的掛鉤碼)

3、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呢?我們來個規定:槓桿尺左邊掛鉤碼的位置是阻力點,右邊掛鉤碼的位置是用力點。等會研究的時候你們喜歡把鉤碼掛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想掛幾個鉤碼也隨便你,但是掛好後一定要讓槓桿尺平衡。

4、提出幾點實驗要求:

(1)、左右兩邊的鉤碼數一樣多的,太簡單了,每組只能出現一次。

(2)、槓桿尺左右兩邊都只能掛一串鉤碼,不能在一邊掛好幾串。

(3)、槓桿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種掛法,每位同學都要記錄下來。(記錄表1)

5、指導記錄方法:怎麼記錄呢?比如說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記錄。(投影出示記錄方法:左邊第二格上掛兩個鉤碼,右邊第四格上掛一個鉤碼)

記錄好後還要想一想:這個槓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認為這個槓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為什麼?

等會實驗時如果聽見音樂聲響起,就請整理好實驗材料,靜靜地獨立思考一分鐘,然後完成討論題

6、各組學生展開研究,教師巡迴指導。

聽見音樂後,各小組整理好實驗材料後,獨立思考一分鐘後,完成討論題(記錄表2)

7、請彙報員上臺彙報,其他同學認真聽,(彙報要求說出各個實驗的掛法,說到省力或費力時最好能舉例說明)……如學生說到用力點上鉤碼數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師不能否定,可以說:是的,我們就是根據這點來判斷它是省力的,老師請你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用力點上這麼少的鉤碼卻能撬起阻力點上那麼多的鉤碼?……再請第二位同學回答。

如別的同學沒有不同意見,課件出示3種情況: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槓桿省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槓桿費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全班齊讀,教師將3句話貼在黑板上)

8、彙報第二個討論題:你還有其他什麼發現?(由好幾個學生說說,可以先讓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確的先說,然後由其他同學補充)

9、請看我們前面做過的遊戲,你能想辦法移動橡皮,使這個槓桿更省力嗎?(學生說了移動方法後,教師課件演示,請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移就會更省力)

三、聯絡實際,加深理解省力槓桿和費力槓桿。

1、我們再來看看生活中的槓桿,投影出示老虎鉗和火鉗,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2、既然火鉗是費力的槓桿,人們為什麼還要用它呢?(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能利用槓桿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

四、課堂小結。

1、現在老師請你們說說這節課的收穫。

2、佈置學生課後找一找生活中的各類槓桿。

《槓桿的科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槓桿的科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工具和機械單元第2課。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麼是簡單機械。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槓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槓桿,並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槓桿省力與費力的規律。槓桿現象對六年級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的,但孩子很少對其中進行過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書籍或電視上對槓桿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這種理解並不清晰,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不是科學知識。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能在槓桿尺的實驗研究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做出自己的分析。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喜歡進行持續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細緻的觀察,並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3.科學知識:認識槓桿這種簡單的機械,知道槓桿上有三個點:重點、支點和力點,能夠收集生活中應用槓桿的事例,說說槓桿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掌握槓桿上的三個點,找到槓桿的支點。能通過實驗初步認識到槓桿是省力的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

教學難點:能初步根據三個點之間的距離區分出省力還是不省力的。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科學的本質是探究,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實驗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動手進行探究驗證實驗,親身經歷“提出問題——大膽猜測——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

四.教學過程

本著以科學課標的精神指導科學教學的原則,遵循課標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運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建議,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我對教材內容做了適當處理,將本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走近科學。

從生活中引入槓桿,把它與今天的課堂對接起來,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通過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如怎麼開啟鐵盒,怎麼移動石頭,怎麼去拔釘在木板上的釘子等等,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槓桿。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這部分內容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設計這一環節的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科學,讓探究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在學生探究中,教師有扶有放,在教學活動上講解與指導相結合..在學生分組實驗之前,老師先和一名同學合作完成實驗,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看清實驗步驟,明白實驗的注意點。在師生合作完成示範實驗之後,引領學生小組合作經歷這麼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多次實驗、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初步結論、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孩子身心充分解放的過程,一個每個孩子都充分參與活動的過程,一個師生共同探索、相互合作的過程,一個孩子思維異常活躍後的頓悟的過程,一個學生經歷多次的驗證後的科學實證思想的洗禮的過程。孩子在這一過程中學會如何針對問題尋找實驗,感受結論與定論的發展關係,理解驗證在科學實驗中的重要性,理解科學是可以反覆驗證的。科學需要實證,引導學生作實證研究,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科學方法的訓練,更是對兒童在做科學的過程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科學實證思想的滲透和培養。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著真金不怕火燒,真理不怕驗證。這些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髮展來說無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時,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在本課中得到很好的體現。現實中很多孩子不習慣於實驗後的驗證活動,或者驗證活動十分馬虎。因此,讓孩子理解驗證活動的重要性是本課一大特色,強烈滲透著科學實證思想。

第三部分,迴歸生活。

由填充表格到實驗驗證,巧妙地讓學生經歷了桿秤產生的過程,幫助他們加深了科學概念的理解,使知識更具結構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