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下冊課件

來源:才華庫 1.29W

想要提高上課效率,高質量的課件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八年級地理下冊課件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八年級地理下冊課件

  第一篇:八年級地理下冊課件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型別;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過程和方法: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學習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學習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法與學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開啟。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後,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型別的地理區域:(大螢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螢幕顯示)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後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螢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後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彙總:(大螢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東南沿海——經濟特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熱帶——旅遊區

長江三角洲——農業區——工業區

想一想: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嗎,可以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不是,可以。

活動1:(課文第3頁活動第1題)做完後,讓同桌的同學相互交換劃分結果。

提問:你們是不是發現劃分結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劃分區域要有明確的指標。

同學們,假如美國有一位朋友想給你寄信,你能告訴他你的詳細地址嗎?(提問一到兩名同學)

(大螢幕顯示)

××省(自治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幾位同學都是首先說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區)然後是縣(自治縣、市),再者是××鄉(鎮)等,大家想一想,這個順序有什麼意義呢?不這樣可以嗎?請同學說明,若學生有疑問,教師舉例說明。

(大螢幕顯示)

××省(自治區)——一級行政區

××縣(自治縣、市)——二級行政區

××鄉(鎮)——三級行政區

總結:(大螢幕顯示)

同一型別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板書)

舉例:(大螢幕顯示)

活動2:(讓學生自己調查、瞭解郵政編碼與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域之間的聯絡)檢查學生調查結果:

第一、二位編碼 表示一級行政區

第三、四位編碼 表示下一級行政區

第五、六位編碼 表示投遞局的程式碼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區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呢?

如:長途電話號碼:區號+電話號碼

承轉: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根據不同的理由(或滿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地理區域。(利用多媒體大螢幕顯示中國地形圖)同學們請看大螢幕: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下面我們將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進行區域劃分。(這時,在中國地形圖上出現閃動的區域界線,並附有區域名稱)教師用游標指到哪個區域,即請同學們集體讀出這個區域的名稱。

總結:這就是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板書):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原因及區域位置和範圍。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活動,探究)——做第5頁活動題,同學們可互相討論,交流活動結果,最後教師總結,把區域界線、位置與範圍都落實到圖上,並做板書。

活動題目參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線A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大致與400 mm等降水量線一致——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很難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少、乾燥。東部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較多,降水較多,屬於溼潤、半溼潤區。

2.①界線B大致與1月0℃等溫線的分佈最接近。

②界線B大致與800 mm等降水量線的分佈最接近。

③界線B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影響。

④秦嶺—淮河。

3.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基本吻合。

界線C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人們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地理區域,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型別的區域,還可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位置和範圍。正是由於區域間存在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我們才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區域劃分,有利於人們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

知識要點與檢測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 (山脈)、 (河流)一致。

(2)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是影響的界線,大致與mm等降水量線一致。

(3)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及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級階梯分界線一致。

2.判斷

(1)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

(2)同一型別的區域沒有級別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區別。(×)

(3)我國的地理區域只有四個。(×)

(4)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或全部位於哪個地理區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方地區

西藏自治區 南方地區

北京 西北地區

上海 青藏地區

4.填圖(圖見課本)

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上填繪下列地理事物:

秦嶺、淮河、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

板書設計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區域的劃分

[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節內容

  第二篇:八年級地理下冊課件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屆八年級共兩個班,男女生的比例相差不大,通過前三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兩個班都基本形成比較好的課堂氛圍,學風和班風比較好,一部分學生在地理這個畢業科目的學習上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並且願意積極主動的鑽研地理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於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還有為數不少的男同學比較懶散,學習不夠努力,成績差距很大,需要努力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本章是中國區域地理的開篇,上承中國地理總論部分,下啟中國地理區域部分。在前四章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本章將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要求我們從巨集觀上把握區域地理的概況,認識各地區的地理差異,為學好分割槽地理打下基礎。

第六章認識區域——瞭解東北地區的位置與分佈。從瞭解區域位置與自然環境著手,探討人口、城市和產業的空間分佈,引導我們認識區域的基本特徵,進而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第七章認識區域——聯絡與差異。由於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區域與區域之間、區域內部既存在著差異,有保持著聯絡。這章我們學習香港特

別行政區的國際樞紐功能;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旅遊文化特色;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外向型經濟;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內外聯絡和長株潭城市群內部的差異與聯絡。

第八章認識區域——環境與發展。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寶島臺灣是我們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美麗富饒,令人魂牽夢繞;走進新疆,領略那裡的風土人情以及西部大開發帶來的輝煌;走進貴州我們彷彿置身於碦斯特高原,探究國土整治的成功經驗;走進黃土高原我們能感受到當地居民的質樸生活以及區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第九章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中國,這隻騰飛於世界的東方巨龍以嶄新的姿態翱翔於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學任務與目標: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四、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精批細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五、具體措施:

l、鑽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工作計劃。

2、認真寫好教案。

3、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6、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7、注意教學方法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

8、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

9、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六、本學期主要活動安排:

二月份:開展地理學法討論,總結學習地理的方法,交流經驗,掌握方法。 三月份:開展地理知識搶答賽,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月份:舉辦地理知識專題黑板報或手抄報活動。

五月份:結合教材進行社會調查採訪,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就在身邊,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月份:在老師指導下相互查漏補缺,共同提高,迎接生地會考。

課時安排

1、學習新課階段:第一週至第八週

2、基礎知識複習階段:第八週至第十三週

七上:第九周至第十週

七下:第十一週至第十二週

八上:第十三週至第十四周

鄉土地理:第十五週

3、綜合能力訓練階段:第十六

4、模擬考試階段:第十七週

質量檢測安排

每教完一課做書面作業一次,對所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拓展延伸,每複習完一個單元進行一次質量檢測,及時閱卷並做好試卷分析,瞭解學習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措施,抓好期中期末大考,以考助教,以考助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