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的造型美術課件

來源:才華庫 3.3W

生活中並不存在繪畫中的“線”,是創作者根據觀察和感受,為了更好地進行表現而“提煉”出來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線的造型美術課件,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線的造型美術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線造型的藝術特點,瞭解線是造型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和線在美術造型表現中的運用和作用,並能運用正確的技法進行線造型的創作。

過程與方法:運用直線、曲線、粗線、細線、長線、短線、實線、虛線、有規則的線和自由的線表現不同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交流,讓學生充分認識和體驗線的特徵及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豐富視覺和審美經驗,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

教學重點:

認識和了解線在美術造型表現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大膽地運用各種線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和線造型的創意表現。

教學策略:

“線” 是美術造型的重要元素,任何美術作品的表現都離不開“線”的體現。而“用線作畫”既為用線條來作畫,通常是指“線描畫”的創作。從一年級起,每個學年的《美術》教材中都至少會有一課涉及到線與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線條,體會線條造型為主。本課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將線條表現與造型聯絡在一起。開始呈現的生活中的“線”,其目的就是幫助同學們形成從生活中提煉自己需要的“線”的能力。在本教材用線作畫中的“線”則是指實物用線,是指畫筆以外的一種作畫工具,由這種特殊的作畫工具帶來的一種奇妙的畫面效果。本課中介紹了三種用線作畫的方法,其中在拉線壓印的作畫方式上需要學生掌握的關鍵環節比較多,這些環節對引導學生完成創造性的畫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對比匯入:

說明:

“用線作畫”從字面意思來看,並不難理解,就是在畫面當中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來作畫。六年級學生在國小階段並沒有接觸過用實物“線”來作畫,所以他們對“線”的理解一般來說是指在畫面中凸顯的'線條。而廣義上的“線”則包括:表現在畫面中的線條及“棉線”一類的線材作畫工具。採用對比匯入的方式,請同學分析線描畫和拉線壓印的不同畫面效果,區別兩幅畫的不同作畫方式,可使學生有一個直觀地感受,使其思維能有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從畫面中的線延伸到實物用線。

在分析回答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個別同學因預習過課文內容而說出“拉線壓印”作品中線的含義。此時應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從而引出新課。

1、老師提問學生交流回答:同學們,你們在國小階段的美術課上有沒有學習過用線作畫?

2、出示“線描畫”一張及“拉線壓印”作品一張,用對比的方式請同學分析判斷其中“線”的不同含義。

3、揭示課題:用線作畫

(二),分析探究

說明:

在此環節中以拉線壓印為重點研究物件進行具體分析,對本課中出現的彈線組畫與滾線成網可將其視為拓展內容讓學生在拓展部分進行自我嘗試。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老師可具體提出思考問題。如:如何給線上色,如何擺放棉線,如何壓印,如何抽拉等。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的同時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接著便可將學生的分析結果進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出較為方便,快捷的作畫方法:

1)左手抓緊棉線的一端,右手用蘸好顏色的畫筆緊壓棉線,接著用左手將棉線緩緩拉出,棉線上即可蘸好顏色。

2)將蘸有顏色的棉線隨意的擺放在已經對摺好的畫紙上。同時將線頭留在紙沿外,把紙摺疊。

3)用左手將紙面壓住(手壓紙面的輕重不同會有不同的畫面效果)。右手抓緊線頭將其拉出(拉動的速度快慢不同會有不同的畫面效果)。

教師引導學生的同時應要求學生用概括簡練的語言將這一方法表述出來。在肯定學生正確的同時,給出具體的演示,把學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在演示的過程中及時予以糾正。

在給線上色——擺放——壓印——抽拉這一過程中,“擺線”是關鍵環節。學習美術的人都知道,要進行創作必須要深思熟慮,做到胸有成竹,才會下筆有神。但是在拉線壓印中要想得出自己想要的圖形,靠對棉線有意識的擺放幾乎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除擺線外還要靠“壓”、“拉”才能完成拉線壓印。所以在擺線時,應給予學生極大的自主性,使其脫離先設計再擺線的思維框架,儘可能隨意的自由擺放,讓畫面出現偶然圖形的效果,帶給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六年級的學生不僅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還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此時可將學生自然帶入嘗試階段,讓學生在自由的心情下完成初次嘗試。

1、學生依據課本,以拉線壓印為主要研究物件,通過嘗試分析用線作畫的具體方法,培養其探究問題的能力。

2、學生交流討論其各自的研究結果,同時要求學生用精練概括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3、老師具體示範拉線壓印(從給線上色到抽拉完成)的全過程,突出這一過程中擺線這一重點環節(自由隨意的擺放棉線),並對關鍵問題做詳細說明。給學生以具體直觀地感受,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

4、學生進行拉線壓印的初次嘗試,教師輔導。

(三)觀察想象:

說明:

由於是自由擺放上過色的棉線,所以首次拉線壓印後產生的是意想不到的圖形。也許有的圖形是具體的,而有的圖形卻極為抽象。因此依據這一圖形如何觀察是這一環節的關鍵。老師應啟發同學打破常規觀察方法而進行多角度觀察。既可以從上、下、左、右任意角度去觀察,也可以同學之間互助式相互觀察。從而發現從一個角度正面觀察方式下所不能發現的圖形。如果同學們在仔細觀察後發現了其中的造型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對已有的圖形產生豐富的聯想與想象,讓學生思考是否需要在必要的位置上進行適當的新增,使其形象更具體化,畫面更為生動、有趣。

1、全方位多角度觀察。(正面觀察、倒轉觀察)

2、依據觀察後的影象發揮想象,培養觀察力與想象力。

(四),新增完成:

說明:

此環節是使畫面生動、有趣且完美的關鍵。對於形象已經非常具體的圖形,可不再進行新增或抽拉。對於形象已趨具體的圖形可進行直接新增為畫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形象更加具體完整。對於始終無法確定其具體形象的抽象畫面而言,則可根據畫面效果啟發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再次抽拉或適當多次抽拉。老師應及時為學生確定良好畫面效果,因為抽象的畫面效果對於學生而言較難把握。此外,對於沒有學過色彩搭配的預備年級學生來說,在色彩的問題上容易出現畫面花、亂的情況。所以應提示學生採用類似色進行新增,這樣既簡單,效果又好。

1、依據圖形直接用畫筆新增。

2、在原圖上進行再次抽拉或多次抽拉。

3、新增時注意突出主體圖形和色彩搭配。

(五),賦予涵義:

說明:

正如我們寫文章一樣,一篇好的文章總要有一個吸引人的,能夠概括主題和中心的題目相伴隨。要使觀賞者讀懂畫面同樣需要有一個符合畫面內涵的作品名稱。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作品更是如此。所以給畫面起名就顯得較為重要。同時給畫面起名對學生而言也是較難解決的問題。這一環節教師的作用顯得由為重要,對學生的畫面,教師切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為學生定名,而應合理的根據畫面的圖形及色彩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拓寬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擴充套件能力,進而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與判斷來為自己的畫面取名。

根據畫面的圖形、色彩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給作品最終效果取一個恰當的名稱,使其更形象化,更具深刻內涵。

(六),拓展融匯:

說明:

本課的重點放在“拉線壓印”這種方法上。對課本中其他兩種方法讓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嘗試,同學相互討論研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將用線作畫的方法進一步延伸拓展。其次,課本中所採用的線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棉線。而現實生活中的線材種類繁多,有粗的、有細的、有的軟,有的硬,有光滑的、有粗糙的,採用不同的線材則可出現不同的畫面效果。嘗試更多其它線材,則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培養探索精神、擴充套件思維能力、提高審美修養、豐富學習經驗。

1、嘗試課本中另外兩種用棉線作畫的方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線之神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後嘗試其他“線”材的壓印、滾動等,以發現更多用線作畫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