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學課件資料

來源:才華庫 2.14W

浮力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浮力教學課件資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具學具】

乒乓球、大量筒、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燒杯、軟木塞、水、酒精、硫酸銅溶液。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景,引入新課

播放錄影。(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等)

同學們猜想這裡面可能蘊含著什麼知識呢?

學生活動:猜想包含的知識(液體或氣體對物體有一個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大家提到了一個新詞“浮力”。“浮力”怎麼有這麼大的魔力,這一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研究。(板書:第五節浮力)

設計說明:通過播放生活中的浮力錄影、教師設問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夠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使學生從生活中的浮力現象走向物理。

二、探求新知

過渡語:針對浮力這種常見現象,你想知道哪些有關浮力知識呢?

學生活動:展開想象,分組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提出一系列問題:1.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於什麼?4.浮力大小與什麼有關?5.物體的浮沉有條件嗎?等。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板書。下面我們先探究:什麼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探究一: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投影)

教師演示:

①出示一個很深的量筒,將一個乒乓球放進去。

問:誰有辦法不把量筒倒過來,就能把乒乓球取出來?你為什麼能想到這個辦法呢?

②左手拿一個乒乓球,鬆手,讓學生注意觀察它的運動狀態;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鬆開左手時乒乓球還會下落嗎?為什麼?

③展示加水後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讓學生進行對比。

鼓勵學生觀察、對比、思考回答。

學生體驗:利用桌面上的學具,將軟木塞放入水中並逐漸壓入水底,然後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軟木塞最終的情況。嘗試得出結論。

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板書:一、什麼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設計說明:用一個小乒乓球放在量筒中,及在手中的對比,對浮力較實際的探究,創造情景和條件,以學生參與為基礎,很容易使學生領會浮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探究二:下沉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浮力(投影)

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麼在水中下沉物體是否也受浮力呢?討論一下看如何用簡單實驗來說明這一個問題?

學生探究:分組討論,利用學具探討: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講臺展示:用彈簧秤測鋁塊在空氣中重力,再將鋁塊浸入水中,發現彈簧秤示數變小,說明鋁塊受一個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教師活動:巡迴指導,發現做實驗好的學生典型。並引導學生歸納出測浮力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物理學中把這種測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轉換法。投影多名學生的結論,評價、鼓勵學生。

得出結論: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浮力。

(板書:2.大小F浮=G-F)

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造船比賽: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貨物,看一看,誰做的船載的貨物多?並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遊戲:造“船”比賽。學生每組一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設計造船。並觀察交流船隻的差異,討論,大膽猜測,交流討論: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體驗: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啟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按下列要求設計實驗報告: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步驟。(投影:實驗報告的格式)

學生分組探究:

(1)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探究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投影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根據修正的步驟探究課題,設計記錄實驗資料表格並交流,然後進行探究實驗。

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快樂遊戲”和“快樂體驗”兩個實驗,不斷的思維,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因素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通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學生彙報實驗過程與結論: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即: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驗證:利用溢水杯、彈簧測力計驗證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然後說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各種氣體。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設計說明: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讓學生分別來探究其中的一個因素與浮力的關係。由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還要經歷一個思索、推導的過程。教師做好引導,這樣才符合認知過程。

 三、智力快車道:(投影展示)

1.小發明:將彈簧測力計改裝成一個能直接測浮力的測力計。

2.智多星:完成課本上的例題。

設計說明:通過小發明製作和智多星,學生間進行知識的運用,把枯燥的練習融入到生動的活動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收穫平臺

總結本節所學知識,並說明自己的收穫和可能存在的在疑問:物體的浮沉與什麼有關?設計說明:對整節課進行小結和評價,設定下節課應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課下繼續探討和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