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優質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4W

【教學目標】

《蠟燭》優質教學設計

1、情感朗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2、行動探究,體會南斯拉夫母親的內心活動

3、語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摯感人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朗讀、探究、體味南斯拉夫母親豐富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探究這篇通訊感人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生的。

【教學準備】

解決字詞;查閱資料(二戰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匯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在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板書課題及作者)

作者簡介。

學生補充蒐集到的資料:西蒙諾夫,蘇聯作家。生於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後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生者與死者》獲列寧獎金。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2、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它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3、讀了課文後,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這是一首讚美詩,一曲頌歌,讚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鬥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明確:1944年9月19日,蘇聯紅軍在南斯拉夫保衛戰中,與德國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戰,在紅軍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時,一位紅軍戰士英勇犧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烈士暴屍戰場,冒著德國人的炮火安葬紅軍戰士。她用雙手舀幹彈坑裡的積水,把烈士的.遺體拖進彈坑,擺正遺體,並吻了死者的嘴脣和前額,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埋葬了烈士。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頭上,並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 三、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1、設定問題情景一:

課文以蠟燭為題,這裡的燭光,你認為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意義呢?

2、設定問題情景二:

課文中的老婦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嗎?

3、設定問題情景三:

你發現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覆描寫?

(儘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後歸類)。請學生進行賞析。

文章不斷對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4)、老婦人的動作“跪”、“爬”(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容進行了反覆交代和描寫。

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反覆加以描寫?

⑴ 對“蠟燭”的多次描寫,說明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徵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託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的哀思, 是兩國人民戰鬥情誼的見證。

⑵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突出了當時環境的危險,更突出了老婦人不顧生死、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同時也使我們為老婦人的行為而感動。

⑶ 對“黑圍巾”的多次描寫,表現了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突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⑷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討論明確:紅軍烈士生命之光;寄託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鬥情誼的象徵。

四、語段品讀,體會精神

學生品讀課文語段,暢談感受。

例:課文倒數第二小節。

感受:勾畫了戰後的環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五、內心體驗,互動釋疑

1、內心體驗:

⑴ 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① 老婦人為什麼不說話?她心裡是怎樣想的?

② 老婦人為什麼深深一鞠躬?她心裡又是怎麼想的?

⑵ 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2、互動釋疑: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討論明確: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並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六、總結儲存,課外延伸

1、總結儲存:

請各小組學生針對本文的學習,以“我學到了……”進行小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從知識上考慮,還要從方法、思想情感上考慮。

2、課外延伸:

⑴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⑵ 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不少於二百字。 學生可能這樣說: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