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

來源:才華庫 2.19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觀察前後圖形中點的變化規律,推理得出後續圖形中點的數量,點陣中的規律教學設計教案。

2、培養學生推理、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髮現與概括規律

教學難點:

總結概括規律。

教學準備:

課件,彙報單,小獎品,磁扣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出課題: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圖形,一定要注意觀看啊。(課件出示一個圓點)。

生:老師,就是一個圓點啊。

師:是啊,點是幾何中最基本的圖形,可別小看這個點。許多點排列起來就組成一個有趣的點陣,比如:我們常玩的五子棋,圍棋(出示五子棋,圍棋的圖片)都是由各個點組成的點陣。其實,兩千多年前,希臘的數學家就開始研究點陣了。這節課,我們也來嘗試研究點陣的規律,好嗎?(板書課題——點陣中的規律)。

二.課中參與,興趣正濃:

1、出示點陣,提出問題

師:(出示點陣),這就是他們當時研究過的一組點陣,請大家用數學的眼光仔細觀察,數數每個點陣中分別有多少個點?

生:第一個點陣有1個點,第二個點陣有4個點,第三個點陣有9個點,第四個點陣有16個點。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麼得到每個點陣中點的個數的嗎?

生:我是通過數出每個點陣中點的個數得到的。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通過計算得到的。

師:能具體說一說是怎樣通過計算得到的嗎?

生:第一個點陣有1個點;第二個點陣可以看成邊長是2的正方形,共有2×2=4個點;第三個點陣可以看成邊長是3的正方形,共有3×3=9個點;第4個點陣可以看成邊長是4的正方形,共有4×4=16個點。

2、探索點陣中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在研究這一組點陣中點的個數時,同學們研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每個點陣中點的個數再多一些,又該怎樣求出點陣中點的個數呢?(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師:誰來彙報討論的情況?

生:我們分析了前面幾個點陣圖的特點,認為在這個點陣圖中,點的個數的規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師:總結得非常好,教案《點陣中的規律教學設計教案》。也就是說:用“橫排數×豎排數”,對嗎?(板書)你們能根據這一規律說出第五個點陣有多少個點,並畫出此圖形嗎?(學生點子圖上畫第五個點陣圖,展示)

師:為什麼這樣畫?

生:因為前面四個都可以看作正方形,所以第五個圖也是正方形。

師:說得很好。請同學們再想一想,如果我們把第5個點陣中的點,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劃分(出示教材第82頁第(3)題圖),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生:(小組內討論交流)

生:小組代表彙報。

生:(總結)每用折線畫一次後,點陣中的個數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總結)這樣劃分後,點陣中的規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數相加的和。

師:真了不起。這種劃分方法,我們可以叫做“折線劃分法”。通過研究點陣,我們發現這組正方形點陣中有很多規律。能用剛才的方法來研究長方形的點陣嗎?

生:可以。

師:課件出示一組長方形的點陣。提問:你們能用剛才的兩種方法發現這個點陣的規律嗎?

生:(1)。橫排×豎排:1×2,2×3,3×4,4×5

(2).折線劃分法:2,2+4,2+4+6,2+4+6+8,2+4+6+8+10

師:在點子圖上畫出第5個點陣。小組交流,研究:上面的點陣還有其他的規律嗎?

生:(1)兩個兩個數:1×2,3×2,6×2,10×2,15×2

(2).斜著一層一層數:1+1,1+2+2+1,1+2+3+3+2+1,1+2+3+4+4+3+2+1

師:同學們真善於發現和創造規律。除了正方形和長方形點陣外,還有很多其它形狀的點陣,我們研究他們,同樣會有很大的收穫。看看,這是一組什麼形狀的點陣?(課件出示三角形點陣圖)你能用一層一層數的方法,表示你發現的規律嗎?展示,根據你發現的規律畫出第五個點陣。

生;1,1+2,1+2+3,1+2+3+4……

三.應用新知,興趣優在:

師:其實,點陣是靈活多樣的,每個點陣都有自己的規律。(課件出示練一練第2題)觀察下圖中的幾個圖形,小組內說說他們的規律,然後小組合作用老師為大家準備的學具粘出下一個圖形。

生:彙報,展示。

四.課末設計,興趣高漲:

師:剛才,我們共同研究了一些點陣的規律。現在,你想自己設計一個點陣嗎

生:想。

師:好。接下來,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個點陣設計大賽,好嗎?課件出示要求:

點陣設計大賽

1、設計時間:5分鐘

2、設計要求:(1)小組合作,共同設計一幅有規律、美觀的點陣圖,畫出前4個點陣,並用算式表示每個點陣的數量.

(2)每組派代表說明設計的方法及點陣中的規律,並展示作品.

(3)優秀小組的作品,在班級”展示臺”展出.

生:小組內自由設計,展示。

五.聯絡生活,興趣永存:

師:看來,同學們各個都是個出色的小設計師啊!點陣的規律,活中也十分常見。比如:(課件出示圖片)一些大型活動的展示標誌,廣場上美麗的花壇,由點陣構成的各種圖案等等。可以說,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點陣的規律,離不開數學的知識。對嗎?那麼,就讓我們用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學習:

哪裡有數學,哪裡就有美!數學美把自然規律抽象成一幅簡潔準確的影象。

——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後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展開,並採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後,由字詞理解到內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主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 新課

參照教學設計(A)。

二、介紹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有關內容參照教學設計(A)。

三、朗讀課文,理解文句,疏通課文內容

1.教師播放朗讀帶,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能否流暢地朗讀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係。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現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1段。

(1) 指名學生朗讀第1段,然後要求學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難以把握的字詞。

(2)要求學生結合課文註釋自行翻譯第1段。

(3)教師評點學生翻譯,特別提醒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

4.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然後標註出其中的重點字詞。

(2)學生結合註釋自讀第2段後,向老師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指名學生翻譯全段。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3段。

(1)要求學生筆譯第3段。

(2)學生相互檢查,討論對方翻譯中的不足之處。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翻譯的內容。

然後教師進行評價,要求學生按照信、達的標準修改自己的譯文。

(4)學生齊讀第3段。

6.學生齊讀全文。

四、品讀課文,鑑賞課文內容

1.請學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細讀第1段,從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詞語。

3.默讀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寫出自己讀書時條件的艱難的?請引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問:請複述作者讀書時的勤奮的情形,想一想:這勤奮和前面所說的艱難的生活條件有什麼聯絡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5.提問:與作者讀書時相比,現今太學生的讀書條件怎樣?文章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6.提問:通過這種對比,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呢?請用課文原話回答。

7.請簡要介紹馬生,談談作者對馬生所持的態度。

8.讀完這篇文章,你對學習有什麼感受嗎?

五、學習遷移

學生交流討論: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讀書要勤奮、專心,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請結合你的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佈置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為進一步加強我學區教師教學業務基本技能的鍛鍊,促進教師磨練教學內功,優化整體素質,提升教書育人的品位,中心學校決定開展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為教師搭建一個鍛鍊提高、展示風采的平臺。

一、組織保障

為了確保學區內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特成立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楊XX

副組長:王XX、汪XX

主任:李XX

成 員:茅XX、季XX、朱XX、朱XX、朱XX、方XX、楊XX

二、參賽物件

全學區在編在崗教師

三、競賽學科:

語文、數學

四、競賽時間: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語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數學

五、地點:

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六、活動形式:

1、競賽活動分學科、分年齡組舉行。

學科:

語文、數學

年齡組:

男:45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5週歲)與45週歲以下學科組

女:40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0週歲)與40週歲以下學科組

2、競賽內容為本學期個人所授語、數學科教學內容(專職常識、體藝、英語、幼教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學科專長,在競賽語、數學科中任選一科)。課題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確定,同年級同學科同一課題。

3、參賽教師所需的教材與教學參考用書由中心學校教導處提供,教師用筆自備。參賽教師不準私自夾帶任何與大賽有關的資料。

4、大賽所需的教學設計用紙,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印製。

5、分學科分年齡段評選設獎。

活動要求

1、各學校要加強對這次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要重視過程、重在參與、重在實效。

2、在崗教師要全員參加這次大賽活動,做到互相學習、比學趕幫,崗位練兵、在職培訓,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全學區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賽者,需提前向中心學校教導處請假、備案。

3、本次活動要和構建高效課堂結合起來,要和校本研訓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的教師培養、培訓學習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教師的業務評價結合起來。

XX中心學校

XX-9-29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京劇、滋味、倘若、侍侯、脾氣、責備、臨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課時目標】

1、認識生字8個,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能流利地朗讀,初步瞭解白鵝的高傲。

3、能初步瞭解作者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寫的課文思路。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幻燈片一組。

【教學過程】

一、賞畫匯入:“醇厚”的文化享受

1、出示豐子愷的四幅漫畫,請學生欣賞畫,自由談論畫。

2、這些漫畫很有意思,能欣賞到這些幽默有趣的漫畫,我們得感謝一個人(出示豐子愷的頭像),他就是豐子愷(板書:豐子愷)他是個畫家,尤其擅長漫畫還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們準備一起讀讀他寫的文章《白鵝》。

(設計意圖:豐子愷的漫畫是我國當代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珍珠,給人的影響頗大。幽默有趣的漫畫既為孩子的課堂學習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也為孩子認識豐子愷,瞭解豐子愷找到了一個支點。就是這些輕鬆隨意的生活幽默畫,拉近了二十世紀七年級位名人與孩子的距離,拉近了孩子與文字的距離。在簡單的對話裡,在自然中的交流中,給予了孩子醇厚的文化享受。)

二、整體感受,“純樸”的文字認識過程

1、學生自主讀文,教師巡迴指導。

2、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嗎?

(學生交流第一次讀後感悟。)

3、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詞語特別多,我們來讀一讀:

出示詞語:

伸長頭頸 狂吠 一絲不苟 京劇 嚴肅鄭重

飲水 倘若 脾氣 供養不周 鄰居 一日三餐

蹲著 奢侈 譬如 窺伺 堂倌 頗像 侍候

⑴ 挑你認為難讀的讀給大家聽?

(生讀)

⑵ 誰能一口氣讀下來?

(生讀)

4、我們再來看這些四字詞語:

出示詞語:

厲聲呵斥 引吭大叫 厲聲叫囂 厲聲叫罵 昂首大叫

⑴ 誰能讀?

(生讀)

⑵ 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5、雖然說的都是鵝的叫聲,但畢竟還是有細微和差別的,我們來看下列幾個句子,這五個句子對應五個詞語,你能找到嗎?

出示句子:

⑴ 鵝伸著脖子,放開喉嚨大叫。 ( )

⑵ 用嚴厲的聲音,大聲責備。 ( )

⑶ 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叫喊,吵鬧。 ( )

⑷ 鵝抬起頭大聲地叫喊。 ( )

⑸ 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地罵。 ( )

厲聲呵斥 引吭大叫 厲聲叫囂 厲聲叫罵 昂首大叫

(設計意圖:認認真真地讀文字,簡簡單單地學詞語,輕輕鬆鬆地獲得進步,在純樸的文字認識過程中體現最優的語文學習效果。)

三、看畫讀文,“醇和”的閱讀提升

1、同學們,豐子愷愛畫畫,也愛寫文章,他很喜歡給自己的文章配點畫,你看,這就是豐子愷為《白鵝》配的畫。你覺得畫中的白鵝在幹什麼?老師想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合適的句子來說一說。

2、隨機落實以下句子的朗讀:

⑴ 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⑵ 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於狗的狂吠。

(預設:這句話最具有19世紀的語言風格和習慣,要讀好它不容易,誰試試?讀得很流暢了,能把鵝的叫聲讀響些嗎?)

⑶ 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裡的淨角出場。

(預設:你是說鵝正在散步或行走呢!真像。要讀好這個句子可不容易,因為有很多多音字,誰再來試試?對這個句子很疑問嗎?什麼是淨角?京劇有四大行當生、旦、淨、醜,淨角是其中一大行當,也叫花臉,它往往扮演那些性格剛烈或粗暴的人。我們來看一段錄影:請問哪個是淨角,注意淨角走路的姿勢,此時你想說什麼?白鵝的就是這麼走路的,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

⑷ 譬如吃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預設:也許它此時正去──飲水,正去──吃泥,正去──吃草,正去──吃飯,不過吃的順序永遠是先吃飯再飲水再吃泥再吃草,然後再吃飯這就是一眼三板,一絲不苟。)

3、欣賞著這畫,讀著課文,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鵝呢?

(高傲、傲慢、固執、一絲不苟、三眼一板、大模大樣、有趣的、可愛的……)

(設計意圖:綜合利用“畫”這個課程資源,既以“畫”的直觀形象刺激學生對鵝的認識,又借“畫”的可多元解讀特質,以“畫”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讀,讓畫和文相輔相成,相融相生,努力構建一個“醇和自然”的閱讀場。)

 四、再讀文字,“醇美”的文字梳理

1、這是一隻普通的白鵝,又不是一隻普通的白鵝,因為豐子愷的名人效應,白鵝為此沾了點“星氣”,它也就成了一隻“明星”白鵝,眼下的“明星”都有個小檔案,我們的白鵝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就幫白鵝填一填吧!請大家再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有能直接填在檔案上的詞兒嗎?

動物明星檔案:如,姓名、暱稱、性格(叫聲、步態、吃相)。

2、交流。

(設計意圖:是文字梳理的過程,卻在“檔案”的填寫的操作形式中有“趣”起來。一為“情趣”,白鵝已不僅是鵝,在作者筆下,在學生眼裡,它儼然已是一個極富靈性的可愛的生命;二為“興趣”,就了“檔案”這種形式,使文字梳理的過程也顯得趣味盎然。)

五、結課

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的讀,讀懂了一隻高傲的白鵝。今天我們只能讀到這兒了,下節課,我們將透過語言文字去讀懂作者的感情,讀懂作者的思想。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何況是那麼有趣那麼入味的課文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顎、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徵、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課文,瞭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瞭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並應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可採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綱的方法。

2、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細讀課文,體會特點。

3、研讀課文,領悟並練習運用說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認識自然,激發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增強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通過課文的學習,增強學生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來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的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圖片匯入:

師:播放鯨的圖片,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動物?

師介紹有關鯨的資訊,板書課題“鯨”,識字“鯨”。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要求結合注音和字典,認識生字,理解新詞,把課文讀通,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想想課文講了鯨的.哪些資訊。

三、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1、學生交流從課文中瞭解到的資訊,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板書。

第一自然段:鯨的形體

第二自然段:鯨的進化

第三自然段:鯨的種類

第四自然段:鯨的吃食

第五自然段:鯨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鯨的睡覺

第七自然段:鯨的生長繁殖

2、歸納小結

“吃食”、“呼吸”“睡覺”這些可以歸納為鯨的“生活習性”,所以全文從鯨的“形體、進化、種類、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等方面來介紹。

四、學習鯨的進化

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誰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做鯨魚,給同組同學說說你的進化過程。

五.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

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有無黑體字的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麼不同,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1)鬚鯨主要吃蝦和小魚。

(2)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

(3)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

六、小結,佈置作業

1.書寫生字(注意“肺”字書寫)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猜謎語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我們來猜幾則有關動物名稱的謎語。 課件出示:

(1) 八隻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霸道,嘴裡常把泡沫吐。

(2) 皮裡肉兒白,肚裡墨樣黑,從不偷東西,硬說它是賊。

(3) 像魚不像魚,終生海里居,遠看像噴泉,近看似島嶼。

師:對,最後這種動物就是我們昨天剛認識的新朋友——鯨。

二、複習鞏固

師:上節課,通過初讀課文,我們對陌生的鯨有了一些瞭解和認識,現在大家回憶一下,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鯨的哪幾個方面的知識?

板書:形體 進化過程 種類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三、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師:上節課同學們已經瞭解了鯨的進化過程,今天我們再一起走進“鯨”。

(一)學習——鯨的形體

1、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同學能準確的概括鯨的形體特徵。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大。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一起走近這條龐然大物,看看它究竟有多大?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鯨的“大”這一特點的,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呢? (學生讀文,討論交流)

3、學生彙報、瞭解特點、學習說明方法。

課件出示:

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板書:作比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師:你是從數字感受到鯨的大的,我覺得這些數字並不重要,老師這裡也有一個句子。大家看看它與書上的句子那個更好,好在哪裡呢?

課件出示:目前已知最大的鯨很大很重,最小的也很重。

師:看來介紹一個事物,用一些具體的數字的確能將一個事物的特點介紹的更清楚,那麼在說明文中,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板書:列數字])

3)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中能夠的鯨,有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

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著他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板書: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

師:能用一些詞語來形容一下你眼中的鯨嗎?

師:鯨無疑是海里的巨無霸,回顧剛才我們研究的內容,想想作者是怎樣把鯨寫的如此之大?(運用了說明方法)

4、朗讀訓練:

師∶各位同學的探索能力真是太強了。鯨簡直是太大了,那麼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激動、興奮)那我們能不能把這種激動、興奮的心情用朗讀的方式把它展示出來呢?指讀

(二)全班交流——鯨是哺乳動物

課件出示:

有一天,海洋裡要舉行一次大型的海洋魚類運動會,來參加的魚類可多了,整個會場熱鬧極了。小鯨魚知道以後也急匆匆的趕來參加,因為它可是短跑的健將呢。可誰知到了會場門口卻被把門的大鯊魚攔在了門外,說什麼也不讓它進去,小鯨魚傷心極了,大鯊魚為什麼不讓它進去參加呢?各位小海洋生物學家們,你們能告訴小鯨魚這究竟是為什麼嗎?

師:請同學們再研究研究手中的課本2-7自然段,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想一想,你們怎樣說才能即安慰了小鯨魚又讓它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假如我就是那隻傷心的小鯨魚,你會怎麼對我說呢?

師:謝謝各位小海洋生物學家,聽了你們的講解,我想小鯨魚一定會明白為什麼大鯊魚把它攔在門外了,並且大家友善的語言也使小鯨魚好受多了,我代表小鯨魚謝謝大家!

(三)自主學習——鯨的生活習性

師:課文的四、五自然段按鯨的種類寫了鯨的生活習性,現在請同學們拿出鉛筆,橫線畫出鬚鯨的生活習性,用波浪線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的語句,並比較它們的不同,然後填充下列表格:

師:下面老師考考大家,下面兩句話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課件出示:

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鬚鯨,幾個小時就能把它吃光。(舉例子、列數字)

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裡德噴泉一樣。(打比方)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鯨睡覺的樣子,然後根據頭腦中的形象把他們睡覺的樣子畫下來。

四、拓展延伸、情感滲透

師:鯨無疑是海里的巨無霸,那這個海中巨無霸和我們人類又有什麼關係呢?各

位同學,通過課前查資料研究,你們又有哪些發現呢?我這兒也有一份資料,請大家聽一聽。

課件出示:

人們利用虎鯨為人類提供更多的服務,有人把虎鯨的叫聲在海上播放,可以嚇跑危害漁業的海獸;美國已經成功地馴養虎鯨具備深潛、導航、排雷本領,讓其打撈海底遺物,管理人工養殖的魚群。而藍鯨更是渾身都是寶,它的脂肪可以制肥皂;鯨肉營養豐富;鯨骨可以提煉膠水;鯨肝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血和內臟器官又是優質化肥。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認知能力目標:訓練整體把握課文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情感價值觀:理解斑羚在生死關頭所表現出來的美德,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複述斑羚的故事,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在危急關頭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教學難點:通過總結課文中作者的暗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人和動物的關係,激發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想不想聽?

生:想聽。

師:好的,不過老師有一要求,請同學們的思路一定要跟著老師走,好不好?

生:好的。

師:這時發生在在西藏地區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獵人從帳篷裡出來,正準備喝一碗酥油茶時,突然看見不遠處的草坡上站立著一隻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轉身回到帳篷拿來杈子槍,舉槍瞄了起來。奇怪的是,那隻藏羚羊並沒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後衝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一彎“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兩行長淚也從它的眼裡流出來。老獵人雖然吃了一驚,但他並沒有被藏羚羊的行為所打動,槍聲響起,那隻藏羚羊應聲倒地,倒地後它仍是跪臥的姿勢,眼裡的兩行淚跡也清晰的留著。老獵人的手顫抖了,當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開啟藏羚羊的腹腔時,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來在藏羚羊的肚子裡靜靜的臥著一隻小羚羊,它已經成型。顯然藏羚羊之所以彎下笨重的身子向獵人下跪,是在乞求獵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條性命啊!同學們,動物亦是生命,動物亦有情感,這隻將母愛濃縮於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將又一次震撼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靈魂低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沈石溪先生的《斑羚飛渡》,去感受那悲壯而感人的場面吧。

二、新課

師:請大家先了解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出示課件)

師:下面我們來了解下斑羚這種動物!請大家看大螢幕(出示課件)

師:這就是斑羚,那麼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怎樣感人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在讀課文的時候請大家帶上螢幕上的這兩個問題。(出示課件)

學生讀課文。(允許學生討論)

師:剛才大家都已經把課文內容瞭解了,也充分醞釀了,來哪一位同學來給大家說說你的意見?說說這篇文章的故事情節。(學生舉手回答)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身陷絕境——出現生機——成功飛渡——種群得救(老師板書)

師:那麼請同學們根據上面的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語言簡潔地複述課文。

學生複述。老師歸納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都已經對課文內容熟悉了,我想請同學說說你認為課文中哪個故事情節最讓你感動?

學生回答。估計很多同學都會找到斑羚飛渡這一情節。

師:看來很多同學都認為斑羚飛渡這一故事情節讓人感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是怎樣一回事呢?請大家看大螢幕。(出示課件)

學生看課件。

師:看完後你能給大家描述下你所看到的嗎?

學生描述。

師:你能從書上找出是怎樣描寫第一隊斑羚飛渡的情形嗎?請大家看看哪些句子是描寫小斑羚的,哪些句子是描寫老斑羚的?

學生找出後,老師出示課件。

師:剛才這兩句描寫斑羚很精彩,但是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句子,請大家認真找一找,找出讓你最感動的句子,然後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聽,同時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出示課件)

生回答。

師:同學們先自己思考,然後小組進行討論,最後由一名同學發言。估計出現的句子有:

生:最讓我感動的句子是:“鐮刀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那撥裡,眼光在兩撥斑羚間轉了幾個來回,悲愴地輕聲咩了一聲,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老斑羚那撥去了。”這句話令我感動的是鐮刀頭羊本來應該在年輕那撥,但是為了種族的生存自己卻了去了即將死亡的老年斑羚那一撥去了,我佩服它自我犧牲的獻身精神,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師:說得好。……

生: 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是:“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因為這句話說的是當斑羚群遇到危險時,老斑羚為了下一代的生存機會而心甘情願選擇死亡,它們的精神真讓人感動,視死如歸的精神。

師:這種精神也同樣震撼了老師的心。

生: 最讓我感動的句子是:“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註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註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撼的是,從頭到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我讀完這段話讓我很感動,老斑羚在面對死亡時,是那麼的勇敢堅強,他為了挽救下一代的這種精神讓我十分感動。

師:你的話也感動了老師

生:最讓我感動的句子是:“我沒想到,老斑羚會那麼從容地走向死亡。”我感動於老斑羚對死亡的毫不恐懼。

師:面對死亡,任何人與動物都會感到恐懼,老斑羚的精神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生:最讓我感動的句子是:“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這段寫得很悲壯,彩虹象徵了斑羚那種自我犧牲精神的純潔高尚。

師:說得真好,我也被這篇文章深深的打動了。老斑羚們在面臨絕境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心甘情願地為下一代做出犧牲是它們有可歌可泣的悲壯行為,鑄就了種族生命的輝煌。那麼大家能給我們總結出斑羚的精神來嗎?

師生歸納斑羚的品質。(出示課件)

師:這一群可愛的斑羚在蔚藍的天空下,在碧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無憂無慮地飛奔是多麼愜意,多麼快樂,多麼幸福的事啊。可是它們卻飛來橫禍,再上傷心崖邊,在生與死的抉擇中,上演了悽美壯麗的一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出示課件)

生回答。歸納出是人的狩獵

師:那麼你對文中的獵人有什麼看法呢?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呢?(出示課件)

生回答(只要指出他們的行為不對即可,也可以有批評。)

師:假如你是那名獵人,你此時此刻想說些什麼呢?

生回答。(1、懊悔。2、對死去的斑羚的哀思。3、對倖存的斑羚的欣慰。4、對其他人的告誡。)

師:大家說得很好那麼你能就“人與動物”的關係擬一條標語嗎?(出示課件)

生回答。

師:老師這兒也擬了一條,大家看大螢幕。(出示課件)

 三、小結

師:對了,剛才很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不錯。斑羚飛渡驚心動魄,斑羚所表現出的自我犧牲精神是我們人類需要發揚的,但斑羚飛渡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對自身行為的反思,從剛才大家擬的標語可以看出,在環境日益惡化,許多動物瀕臨滅絕的今天,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保護動物。人類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尊重動物的生存權利。請記住並轉告你周圍的人:善待動物,善待生命!

師:大家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大聲告訴我們身邊的人

師生:善待動物,善待生命。

四、作業

師:剛才大家以那名獵人的身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那麼大家下去後再以小斑羚、老斑羚為例,替他們說出他們想說的話。請大家看大螢幕,今天的作業是(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出示課件)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分析

生物圈中的每一個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生物因素的影響。對於這部分知識的構建應主要通過學生觀察多媒體錄影、收集資料並分析、討論、交流獲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直觀材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收集的相關資料,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對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培養學生收集信 息、討論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並進一步引導學生形成珍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 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 舉例說明生物因素對生物 的作用。

3、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4、 結合實際,引導培養學生樹立生態學的基本觀點。

教學重點:

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生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多媒體:反映植物間、動物間以及植物和動物之間關係的圖片和錄影。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生物與生物之間關係的資料。

教學程式

一、 情景激疑:

1、 媒體展示:

呈現生物關係的一組錄影,請學生觀察。

2、 設定問題,引導激疑:

(1) 你從畫面中看到了幾種生物?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 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3) 學生思考並發表個人的意見,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教師啟發: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間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從而順利地引入課題。

二、 探究新知:

1、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螞蟻共同搬運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蟻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體生活,兩隻公羚羊為爭奪一隻母羚羊發生爭鬥,兩隻狗為爭奪食物打架,兩隻雄象海豹為佔據一片海灘在爭鬥等畫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討論,找出它們之間各自的關係:螞蟻共同搬運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蟻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體生活的畫面中都體現出同種動物之間的互助關係,兩隻公羚羊為爭奪一隻母羚羊發生爭鬥,兩隻狗為爭奪食物在打架,兩隻雄象海豹為佔據一片海灘在爭鬥的畫面則體現出同種動物之間的鬥爭關係。最後師生共同歸納:①同種動物的群體生活,雖分工不同,但彼此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有利於種群的生存和繁衍。同種動物之間的鬥爭雖然對於失敗的個體是不利的,但對於生物種族的生存和發展是有利的。②結群是動物互助的一種常見形式,可以是長久的,也可以是臨時的,“社會性”昆蟲是結群的最高形式。③“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的哲理。

2、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寄生在大豆植株上的菟絲子、寄生在人體內的蛔蟲、地衣、冬蟲夏草、白蟻與鞭毛蟲、鱷魚捕食、狼吃兔子、樺木樹中生長的雲杉、動物屍體上的細菌等活 動畫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討論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寄生在大豆植株上的菟絲子、寄生在人體內的蛔蟲體現出不同生物之間的寄生關係;地衣、白蟻與鞭毛蟲體現出不同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鱷魚捕食、狼吃兔子體現出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樺木林中生長出的雲杉則體現出生物之間的競爭關係;動物屍體上的細菌體現出了生物之間的腐生關係。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在不同種個體之間的關係比種內關係複雜,包括植物與植物,動物與動物,動物與植物之間的關係,既有種間的互助關係,也有種間的競爭關係。其中主要是圍繞著食物發生的聯絡,主要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競爭、腐生等。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寄生、捕食、競爭之間的不同:①從範圍看:寄生是寄生物生活在寄主的體內或體表;而競爭和捕食並無此限制,但捕食是動物所特有的。②從鬥爭的目的看:寄生是寄生物從寄主體內或體表獲得生存所需要的養料;捕食是某動物以另一生物為食物,從那裡獲得食物和能量;競爭則是兩種生物為爭奪資源(包括食物、水、光、肥等)和空間而發生鬥爭。③從鬥爭的結果看:寄生關係,對寄生物有利,對寄主不利;捕食關係則是以捕食者勝利和被捕食者失敗而告終;競爭的雙方誰勝誰 敗則不一定,也可能兩敗俱傷,這與生物種類和時間不同而異。這樣通過對比,學生在應用中不會出現混淆不清的現象。

3、 分組討論各自查詢的資料:進一步認識到生物之間的關係是多層次的,不是單一的,正是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各種生物之間相互制約,彼此依存,促進了生物界的共同發展。同時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加強對這部分知識的全面理解。

三、 歸納總結:

這是對探索的知識和結論進行歸納總結,也是本節知識的構建和昇華,是學生思維活動最積極的環節,是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手段之一。從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從椋鳥與枸杞之間的關係歸納出:自然界中沒有一種生物能脫離其他生物而孤立生存。生物間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但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形成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網。各種生物個體都是此網中的一員,它即影響別的生物個體,同時又受著其他生物的影響。

四、 遷移深化:

1、教師出示多媒體錄影:一群狼群攻擊一群麝牛,狼群之間互相協作,一群麝牛之間也互相幫助,當一群狼捕殺掉一隻麝牛時,狼群又為了食物爭鬥起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錄影中生物之間有哪幾種關係?又是怎樣轉化的?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生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達到對知識的深化。

2、 教師出示資料:

①洱海引進太湖銀魚,造成洱海弓魚、大眼鯉魚等近2/3的洱海土著魚滅絕。學生思考從中有什麼啟示?

②我國西南地區廣泛分佈的紫莖澤蘭和飛機草。原產中美洲,現僅雲南就達2470公頃,具有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群居性高的特點,總是以滿山遍野密集的單優勢群落出現,嚴重影響許多物種的生存發展,含有的毒素引起馬匹的氣喘病,牛羊因無飼料而銳減,你能幫助雲南省解決這個問題嗎?

③ 模里西斯有兩種特有的生物,一種是渡渡鳥,另一種是大櫨欖樹。渡渡鳥喜歡在大櫨欖樹樹林中生活,在渡渡鳥生活過或者經過的地方,大櫨欖樹總是枝葉繁茂,幼苗茁壯。16世紀至17世紀中,歐洲人踏上了模里西斯的土地。他們用來福槍的射殺和獵犬的追捕,使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到1681年,最後一隻渡渡鳥被殺死。奇怪的是,渡渡鳥滅絕以後,大櫨欖樹也日漸稀少,到本世紀80年代,整個模里西斯也只剩下13株大櫨欖樹。這是什麼原因?(學生了解椋鳥與枸杞之間的關係後,會理解這種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五、開拓創新

鼓勵學生進行生態調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公園或效外的自然環境。確定調查目的、調查內容、設計好調查表,記錄完整的調查內容,如調查範圍內的陸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名稱。上述植物上昆蟲及其他動物等等,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設計說明

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 生思維的積極性。多媒體、畫面的展示,使學生在回味自然環境的意境中步入知識的學習中。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做到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中,都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突出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課前佈置學生查詢資料培養了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小組合作交流鍛鍊學生分析、歸納、邏輯思維的能力、交流表達則培養了語言能力,同時又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開拓了思維的寬度和廣度。

四、加強責任意識、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樹立生態科學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珍愛生物,熱愛大自然。

五、立足課本內容,注重課本資源開發,加強實踐創新,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學生查詢的資料,豐富了課堂內涵。課外生態調查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樸素理論。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始終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維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問題情景的設定,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資料的展示給學生一個發展延伸的平臺,歸納總結,鍛鍊了學生思維的能力。選擇一些實際資料,使學生感到真切、自然,問題的深化給了學生放飛思維的空間,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到了身心愉快。課堂教學中學生查詢資料之豐富,令教師在興奮、讚歎之餘,又惶惶不安,從而更堅定了以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