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3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瞭解並積累“又( )又( )”形式的詞語。

2、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摘、扛、捧、抱、扔”等動詞並學會運用。

3、能推斷“小猴子最後為什麼只好空著手回家去”的原因,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重點

瞭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並學習運用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小猴子最後為什麼只好空著手回家去”做出推斷

教法

提問法、藉助圖片、談話法、

學法

圖文對照、朗讀法、表演法、積累運用

教具

課文插圖、製作ppt

媒體應用

智慧黑板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及設計意圖、媒體應用)

一、複習匯入。(用時:5分鐘)

認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猴子、結滿、掰開、扛起、扔掉、捧起、蹦跳、採摘、追跑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為新課學習打下基礎,拼音仍是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讀準字音,特別是正確區分前鼻音與後鼻音是學生朗讀上的易錯點。】

二、沿路線學習,悟故事道理。(用時:25分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小猴子下山來,它先後走過了哪些地方?

(1)學生認真傾聽,用筆勾畫相應的資訊點。

(2)指名彙報,生把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後順序放進路線圖裡。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的朗讀,找出課文中明顯的資訊,意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分段播放課文視訊(第一段),自由思考:來到玉米地裡,小猴子看見了什麼?做

了什麼?

(媒體應用:課件出示:他看見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播放視訊(第一段),便於學生形象直觀地讀懂課文內容;紅色顯示“又大又多”“掰”“扛”)

(1)、隨機學習:掰、扛,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動作表示這兩個動詞。

(2)、課文中還有一些像“掰、扛”這樣一些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你能找出它們嗎?

(3)、學生根據偏旁對這幾個字進行分類,課件出示不同動作的插圖和課後習題第三題,

學生讀一讀,演一演,師引導學生看著圖畫選幾個詞語各說一句話。

思 想 到 位 邁 新 步 教 學 到 位 創 佳 績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及設計意圖、媒體應用)

(媒體應用:對應的符號通過動作設計在不同時段對應出現動作與對應的字,便於學生直觀感受不同動作的含義。)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瞭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並學習運用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讀做結合,將抽象的詞義化為具體可感的動作,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對這些詞的準確理解。】

3、輔助貼圖練說:

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樹下,接著走過一( )西瓜地,最後看見了一( )小兔子。

(多媒體應用:“動作設計”隨學生的回答按順序進行顯示)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既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同時練習了“量詞”的使用。】

4、合作學習,逐層深入。

(1)播放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視訊,學生觀看。

(2)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走過的地方

(小猴子)看到了什麼?

做了什麼?

結果怎樣?

玉米地

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掰、扛

桃樹下

西瓜地

往回走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一說小猴子最後帶了什麼回家?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結合課文插圖,藉助“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麼樣?做了什麼?”學習講故事。

6、說說“為什麼小猴子最後兩手空空回了家?”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根據課文資訊作簡單推斷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重點,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又能發展思維能力。】

三、拓展延伸,總結全文。(用時:10分鐘)

1、口語訓練。

小猴子,我想對你說:“ 。”

2、談談自己的收穫:提示:明白了什麼道理?積累了哪些詞語?

3、師小結: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些錯,做些傻事。我們千萬不能像小猴子這樣做事三心二意,應該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設計意圖: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篇2

一、激趣入課。

1、同學們,喜歡小猴子嗎?

2、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小猴子?它們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樹林裡,可是,時間一長啊,小猴子就覺得樹上的野果吃膩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順便找點好吃的東西。

4、齊讀課題:

(1) 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誰,怎麼讀?

(2) 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小猴子幹什麼,怎麼讀?

(3) 再來一次,讀出你獨特的感受吧。

5、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注意:每個小朋友只能提一個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想想,你最想問什麼?想好再問。

6、歸納問題並簡單板書。(為什麼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幹了些什麼?結果怎樣?)

二、看圖練說。

1、單幅圖觀察。

我會看 一幅圖一幅圖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還到過哪裡?)

B、用一句話說說圖上的小猴子在幹什麼?

C、我會說 看圖說詞比賽:圖上的內容真豐富,仔細觀察圖畫,你能照這樣說出多少個漂亮的詞兒來?

出示: 又 又 的(什麼) (什麼樣)的(什麼)

2、把四幅圖連起來觀察:你又看出了些什麼?(比比誰最聰明。)

(1)小猴子開始很高興的樣子,最後垂頭喪氣的。

(2)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著手下山,最後仍然空著手回去。

三、閱讀課文。

這麼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麼寫的呢?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讀自然段,評選段落朗讀擂主。

3、閱讀第一自然段:

(1)問一問:根據老師的提問讀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師都提了哪些問題。

(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2)議一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會怎麼想?會怎麼說?

(3)讀一讀:又大又多 非常 掰 扛——板書

(4)演一演:表演讀。(重點:動作誇張——掰 扛)

(5)總結四步讀書法。

4、閱讀第二自然段:

(1)誰來做小老師,學著老師問一問?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又會怎麼想?會怎麼說?

(3)哪個朗讀大王可以為大家讀一讀?

(4)小演員上臺演一演。

5、同桌自由選學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選學哪段。

(2)按照問一問——議一議——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學習選定的段落。(一問一讀——共議——一起讀——一讀一演。)

(3)迅速導讀兩段。補充板書。

6、共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2)討論:小猴子下山來,看到了那麼多好東西,為什麼最後卻是空著手回家呢?

(3)練習用板書說話:

(小猴子下山來,它先 ,它又 接著它 ,然後它 ,最後, 。)

(4)拓展:

A、這隻小猴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練說:這是一隻 的小猴子,因為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後,會想些什麼?會對猴媽媽說些什麼?猴媽媽又會說些什麼?

C、你想對它說點什麼?

D、想象:又是一年過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來了,猜一猜,結果會怎麼樣?

四、表演朗讀。

抽三人上臺演,五個學生分讀五段。其他人邊聽邊看:誰讀得好?誰的動作設計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積累空間

1、故事學完了,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2、老師把這麼長的課文變成了一首兒歌,想讀一讀嗎?

小猴小猴真高興。

跑下山來找東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

扔了桃子摘西瓜,

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

要問原因是什麼,

小猴小猴太貪心!

板書: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樹下 又大又紅 扔 摘 空手回家

瓜地裡 又大又圓 扔 摘

樹林邊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篇3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朗讀,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利用範讀及例句比較等方式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通過範寫、臨摹寫“塊、常”等7個生字。

2、朗讀課文,圖文對照,讀懂前四個自然段中相同相異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導致小猴子“空著手回家”的主要資訊,進行簡單推斷,並通過此過程理解“掰、扛”等動詞的意思。

3、仿照課文形式,說說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會怎樣,並適當運用所學動詞。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語境中識字寫字。

三、教學難點:

從反覆的結構中,能推斷出小猴子空著手回家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謎語,匯入新課。

1、爬杆上樹是高手,愛吃香蕉和桃子,家裡沒有山上有。

(1)板書課題,讀準課題。

(2)舌前舌後音要讀標準,認識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時候的候。反犬旁還有哪些字?豬·狗·貓等,和動物有關。

(二)朗讀課文,識字。

(1)範讀課文,請認真聽準每個音。

(2)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生字。學生朗讀課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錯字。

(3)出示字卡,貼上到白板上。

①帶拼音讀三遍。

②去掉拼音讀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課中的,讀knɡ,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麼讀音?

①玉米結(ji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下山來,最後的結(jié)果是空手而歸。

這兩句話中的“結”讀音不同,想想課文中的“結”是什麼意思,你還能說這樣的句子嗎?

(4)仔細看課後第3題的插圖,先讀準字音,再做一做動作。

(5)認讀其他生字,組詞鞏固。男女生讀詞,開火車讀詞。

(三)朗讀課文,瞭解內容。

1、同桌帶動作朗讀課文,瞭解動詞意思,體會小猴子的情感變化。

2、圖文結合,朗讀彙報,再結合課後第3題的'插圖,說說這些動作都與身體的哪個部位有關,哪個動作是這幾次中都有的。

3、結合課文最後一幅插圖,比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為什麼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4、你想對小猴子說什麼?

(四)情境創設,資訊整合,簡單推斷。

小猴子知錯就改,以後會怎麼樣呢?

(五)生字書寫。

重點指導“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對稱。

(六)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會做什麼,想些什麼?畫一畫,寫一寫,如果能用上幾個剛剛學過的表示動作的詞語就更好了。

五、教後反思

1、通過朗讀,識字釋詞示意。

學習朗讀是通過朗讀可以識字學詞,可以理解內容,也可以學習語用。所以,本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朗讀的學習來完成。學生初讀,圈畫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範讀,不但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初步感知內容及反覆的結構。通過朗讀理解內容,體會結構特點。達到正確流利朗讀的程度。加上表情和動作,使學生自主完成對人物心情的體會、對動詞意思的理解。正是通過多次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多次感受相似的做法和相似的心情。也正是在多次朗讀的過程中,生字多次“復現”,建立了音、形、義三者的聯絡。多音字的學習,在語境中據意辨音,使得朗讀的學習和字詞學習、閱讀理解有機結合。

2、調整視角,使推斷有跡可循。

呼應單元語文要素,本課要整合資訊,作簡單推斷。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歸的結果已然明確的前提下,推斷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將課後第2題調整為: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會想到些什麼?

3、藉助插圖,情境延伸,思維和語言相互促進。

語言的學習、思維的發展都要在語言實踐中進行,而且要注意學用結合。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讀圖和說圖的能力,課文的每幅插圖又情趣盎然,因此課始就讓學生看圖按“小猴子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最後怎麼樣”的句式,大體說一說圖的內容;結合單元課文,試著再運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結果和行為之間的聯絡;表格中重點詞語、動作詞語的選擇填空;情境延伸出小猴子第二天又下山了,他會怎樣做,怎樣想。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使學練結合,語言和思維相互促進和提升。

因為本課要承擔“資訊整合,簡單推斷”訓練,所以,在朗讀課文、內容理解上,教師引導得相對較多。實際教學時,面對不同的學情,可採用不同的策略,減少教的成分,增加學的分量,使教學更有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