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散步》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七上:《散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七上:《散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裡頓生出許多感慨。

二、初讀課文

1、快速默讀:

⑴掃除字詞障礙。

⑵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⑶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⑴ “我”勸母親散步;

⑵全家一起散步;

⑶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⑷ “我”決定委屈兒子;

⑸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⑹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三、再讀探究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

⑴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⑵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⑶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3、品讀一個精段(最後一段)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象徵著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裡,就帶著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麼樣?

──妻子的性情怎麼樣?

──母親的性情怎麼樣?

──兒子的性情怎麼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麼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⑴ 本文寓理於事,一滴水見太陽,有情節,強調可讀性。

⑵這篇文章以《散步》為題好不好?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小組為單位討論;標題擬好後,小組互相交流、評判,不求統一,鼓勵創新)

四、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後“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你認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散步》是孝順第一,《三代》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