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天氣系統之一-氣旋與反氣旋系統的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9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常見天氣系統之一-氣旋與反氣旋系統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見天氣系統之一-氣旋與反氣旋系統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的特點和概念辨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易天氣圖的閱讀,分析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繪製簡易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圖,並分析其特點。

學習者特徵:

高一新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開展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及策略:

自學輔導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媒體:

版圖

教學實施:

情景創設:投影圖片

小組觀察交流:

①颱風發生的季節和區域

②颱風四周的氣流如何運動的?為什麼?颱風眼處的天氣特徵如何?為什麼?

③聯絡已有知識,思考颱風會帶來什麼影響?

④閱讀課本,把上圖中的颱風衛星圖繪製成簡易的示意圖。(讓2位學生上臺繪製)

教師精講:

評析學生繪製在黑板上的示意圖(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範作用),主要講清楚:

①等壓線的的閉合與中心氣壓是低壓特徵,故命名低壓

②回顧舊知識,標註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氣流向中心旋轉,中心的氣流向上旋轉,故命名氣旋。

③氣旋與天氣關係

④此天氣系統與我國的天氣關係。

典型例子,夏秋我國東南沿海的颱風,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天氣和梅雨伏旱天氣,特別要講清副高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天氣聯絡,這是疑難點。

突破難點步驟:

1.學生閱讀課本p46的文字

2.指導學生看地理地圖冊p5中國地形圖,瞭解有關地理名詞位置,如北迴歸線,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華北與東北等。

3.指導學生看課本p41頁,複習氣壓帶風帶的南北移動規律。

4.指導學生看課本p42七月海平面氣壓圖,找出夏威夷高壓位置,讓學生用筆描繪出它的閉合的等壓線,教師提示學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國東部。教師在圖中左側沿者凸起的點繪出一條虛線及分析特點後,命名為高壓脊,指出高壓脊也在南北移動,並繪出高壓脊附近的風向。然後把此圖疊放在中國地圖上,指圖講解冷暖氣團形成的鋒面雨帶在高壓脊以北的特點。

5.迴歸課本p46,講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師投影另外3種圖:北半球反氣旋,南半球氣旋,南半球反氣旋

小組活動:每小組成員先自己繪製再交流

學習小結:對本天氣系統進行知識的系統化:

氣流狀況

氣壓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影響天氣

例項

氣旋

低氣壓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順)

上升

陰雨

颱風

反氣旋

高氣壓

中心向外(北順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當堂檢測: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時北半球(大致位於40°n-60°n,90°e-120°w)海洋與陸地氣壓分佈示意圖,讀圖分析回答:

(1)a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b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

(2)此時c地吹________風,d地吹________風。

(3)a地中心氣流作________運動,常出現________天氣。共3頁,當前第1頁123

(4)a地地面空氣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會出現____ ____自然災

害。

(5)abcd四地冬春經常形成這種氣壓分佈。因此,對於c地防禦自然災害最現實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亞洲高壓阿留申低壓(2)偏北風西北風(3)下沉晴朗(4)沙塵暴(5)加強植樹造林

二.讀下面示意圖,回答

1.根據雨帶在i、ⅲ地區的時間,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後,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災害的狀況是()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教學評價:

在教的方面,教師起到了引導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脈絡清晰;在學的方面,學生通過觀察合作動手等方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效果從檢測看是非常不錯的,絕大部分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的特點和概念辨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易天氣圖的閱讀,分析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繪製簡易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圖,並分析其特點。

學習者特徵:

高一新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開展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及策略:

自學輔導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媒體:

版圖

教學實施:

情景創設:投影圖片

小組觀察交流:

①颱風發生的季節和區域

②颱風四周的氣流如何運動的?為什麼?颱風眼處的天氣特徵如何?為什麼?

③聯絡已有知識,思考颱風會帶來什麼影響?

④閱讀課本,把上圖中的颱風衛星圖繪製成簡易的示意圖。(讓2位學生上臺繪製)

教師精講:

評析學生繪製在黑板上的示意圖(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範作用),主要講清楚:

①等壓線的'的閉合與中心氣壓是低壓特徵,故命名低壓

②回顧舊知識,標註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氣流向中心旋轉,中心的氣流向上旋轉,故命名氣旋。

③氣旋與天氣關係

④此天氣系統與我國的天氣關係。

典型例子,夏秋我國東南沿海的颱風,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天氣和梅雨伏旱天氣,特別要講清副高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天氣聯絡,這是疑難點。

突破難點步驟:

1.學生閱讀課本p46的文字

2.指導學生看地理地圖冊p5中國地形圖,瞭解有關地理名詞位置,如北迴歸線,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華北與東北等。

3.指導學生看課本p41頁,複習氣壓帶風帶的南北移動規律。共3頁,當前第2頁123

4.指導學生看課本p42七月海平面氣壓圖,找出夏威夷高壓位置,讓學生用筆描繪出它的閉合的等壓線,教師提示學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國東部。教師在圖中左側沿者凸起的點繪出一條虛線及分析特點後,命名為高壓脊,指出高壓脊也在南北移動,並繪出高壓脊附近的風向。然後把此圖疊放在中國地圖上,指圖講解冷暖氣團形成的鋒面雨帶在高壓脊以北的特點。

5.迴歸課本p46,講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師投影另外3種圖:北半球反氣旋,南半球氣旋,南半球反氣旋

小組活動:每小組成員先自己繪製再交流

學習小結:對本天氣系統進行知識的系統化:

氣流狀況

氣壓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影響天氣

例項

氣旋

低氣壓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順)

上升

陰雨

颱風

反氣旋

高氣壓

中心向外(北順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當堂檢測: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時北半球(大致位於40°n-60°n,90°e-120°w)海洋與陸地氣壓分佈示意圖,讀圖分析回答:

(1)a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b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

(2)此時c地吹________風,d地吹________風。

(3)a地中心氣流作________運動,常出現________天氣。

(4)a地地面空氣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會出現____ ____自然災

害。

(5)abcd四地冬春經常形成這種氣壓分佈。因此,對於c地防禦自然災害最現實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亞洲高壓阿留申低壓(2)偏北風西北風(3)下沉晴朗(4)沙塵暴(5)加強植樹造林

二.讀下面示意圖,回答

1.根據雨帶在i、ⅲ地區的時間,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後,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災害的狀況是()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教學評價:

在教的方面,教師起到了引導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脈絡清晰;在學的方面,學生通過觀察合作動手等方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效果從檢測看是非常不錯的,絕大部分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