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來源:才華庫 1.51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合集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課文插圖,錄音),學生自帶水彩筆,做風箏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

(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家長聽聽?

(可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⑴ 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說)

⑵ 詩中哪裡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

(處處聞啼鳥)

⑶ 同學們,瞧(師指畫面:動畫演示鳥飛,鳥叫),你想說什麼?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⑷ 哪裡講了花?

(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課件演示花落地的過程。

⑸ 學到這裡,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麼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

(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麼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麼?

2、指導背誦。

五、擴充套件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隻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雲外飄,

可惜繩子栓住腰。

2、這是什麼?

(指名說)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指名說)

二、揭題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夥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把他們寫進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三、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彷彿看到了什麼。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充套件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⑴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交流學習收穫。

⑶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⑴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⑵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

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

(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指令碼,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

情景的表演,寫一個指令碼,指令碼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習小組合作撰寫指令碼。

3、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4、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指令碼。

六、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浥:溼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溼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

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裡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c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位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⑵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⑶ 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⑷ 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字。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

指讀。

搶讀。

同桌互讀。

2、比賽:

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匯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後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物?

3。夥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雲”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學習《絕句》)

複習匯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後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裡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範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策略】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習和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圖片匯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三、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四、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裡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⑴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⑵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⑷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麼?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六、背誦

七、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八、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裡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失望)。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六、拓展

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

【教後反思】

孩子們比較喜歡第一首詩,第一首為五言詩,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難,內容羞澀難懂,只有抓住孩子感興趣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種有趣的心裡變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學的古詩應該通俗易懂或帶有趣味性才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有、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2、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帶領學生感悟古詩中的意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1、用幻燈片出示2首古詩。

2、學生配詩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師:學習了前面幾篇課文,和你的所見所感,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2、師: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講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

認讀生字“古、詩、首”。

4、指名讀古詩名(題目)。

比較“春”和“村”的發音。

二、自學生字、自讀古詩

1、生自由讀詩:

師:一邊讀古詩,一邊把生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生字,檢查自學情況:

師:要來讀一讀嗎?一定要讀準字音。

⑴ 區別平、翹舌音:詩、首、處──村、醉、散。

⑵ 字形:

① 古:十+口; 聞:門+耳

居:屍+古; 童:立+裡

② 詩:訁字旁; 醉:酉字旁; 忙—忄旁

3、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4、同桌抽讀生字。

三、書寫指導

1、引導生觀察書寫、掌握要領。

2、師範寫,生觀察:

“古”字橫要長而凸。

“多”要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學生寫成一左一右。

“處”字是半包圍結構,要強調“包住”—把捺拖長。

“忙”字左邊豎心的“豎”要寫的垂直且稍長。

四、課外作業

查詢有關詩人、古詩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欣賞匯入

1、生看課文插圖,聽師配樂朗誦: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詩兩首》,願意聽老師先來讀一讀嗎?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那你們也想來讀嗎?

二、朗讀、體會、理解古詩

1、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要想讀好這兩首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做到“五不”,還要讀通句子。其次,就是要反覆多讀幾遍,因為古人能用很少的句子,表達很豐富的意思。最後,還要看誰的想象力豐富,一邊讀詩,一邊能在大腦裡作畫!

2、生自願彙報讀。

3、生賽讀(同桌賽、小組賽、男女競賽)。

4、背誦古詩:

師:一不留神,老師發現有好多同學在熟讀的基礎上,都可以背誦古詩了,來站起來,展示一下。

5、交流理解、體會:

師:願意把你們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體會用畫筆畫下來嗎?選擇其中一首作畫。

間休:在作畫前,我想為大家朗讀一段文字(教材簡說)。

交流詩畫,展開想象,暢談感受。

師:誰願意帶著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一起到前面來,給大家談談你的感受。

三、完成“課後練習”

1、生口頭擴詞:

師:看看誰的詞彙量大,是我們班的“小詞霸”!

2、動手實踐:

師:希望利用週末或課餘的時間,同學們回家做一隻風箏,要記住的是,一定要自己參與動手哦!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詠、碧、妝、剪、裁”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詠柳》。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所描繪的景象,瞭解比喻的寫法,激發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瞭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 談話激趣:同學們,春天到來時,天氣轉暖,花開了,草綠了,小鳥又飛回來了,冰雪融化,種子發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滿著生機。春天是這樣的美,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

2.釋題:“詠”即用詩歌來歌頌和讚美。“詠柳”即是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教師範讀課文,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生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詞。

(1)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相互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3)釋詞:

碧綠:翠綠色的玉石。

妝:裝扮,打扮。

萬條:文中指無數根柳條。

絲滌:用絲織的帶子。文中用來形容柳枝細長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學習第一、二句詩。

(1)自由輕聲朗讀第一、二句,思考:這兩句是是什麼意思?

(2)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兒童坐在一棵柳樹上吹著竹笛)從遠處看,倒垂下來的柳條像什麼?(像用絲織成的帶子)

(3)理解句意。

誰能試著說說第一、二兩句詩的意思?

(高高的柳樹如同碧玉裝飾成的一樣,萬千條柳枝好像垂下來的綠色絲帶)

(4)指導朗讀。

一要讀出對詩人的讚美,二要讀出節奏感。

引導:詩人從柳樹寫到柳枝,又從柳枝寫到柳葉,詩人看到這細嫩的柳葉,是怎樣想的呢?

2.學習第三、四句詩。

(1)指名讀第三、四句。

(2)交流彙報:詩人是怎樣想的?

(柳葉怎麼這樣細這樣尖,好像是人裁剪出來的)

(3)詩人又想到是誰裁剪的呢?

(二月春風)

(4)詩人為什麼會想到二月春風呢?

(因為春風一吹,吹綠了柳樹)

(5)投影出示:“二月春風似剪刀”,引導理解。

(6)誰能說說這兩句的詩意。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教師範讀。

2.同桌對讀。

3.指名讀。

4.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試著背誦。

五、小結

在春天裡看到吐出新綠的柳樹,就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所以許多詩人都寫是讚美楊柳。詩人讚美楊柳更為奇特,從“樹——枝——葉”聯想到“碧玉”“綠絲滌”,最後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彷彿是二月春風把這剪刀裁出滿樹又細又嫩的柳葉。

六、擴充套件昇華

詩人描寫的柳樹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麼你眼中的柳樹又是怎樣的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唱一唱……)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絕、鳴、嶺、泊”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並會默寫。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瞭解比喻的寫法,激發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瞭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指名背誦《詠柳》。

2.全班齊背《詠柳》。

教師: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描寫春天柳樹的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詩《絕句》。

3.介紹杜甫創作這首詩的背景。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時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二、指導自學(按上節課的方法學習)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詩句。

2.邊讀邊想:詩人看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上有些什麼?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質疑釋惑

1.齊讀第一、二句,想想這兩句描寫了怎樣美妙的畫面?

2.指名讀第三、四句,說說這兩句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教師指導:詩句中的一個“含”字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屋子裡向遠處眺望。這窗戶好像畫框,遠處的山,門前的大船,都鑲嵌在畫框裡。詩人寫得多妙啊!

四、朗讀感悟,欣賞體會

1.指導朗讀。

朗讀這首詩時語調要輕鬆,要突出重音:鳴、上、含、泊、千秋、萬里,要邊讀邊想像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情境。

2.體會詩歌意境。

3.體會語言特色。

4.體會詩歌節奏。

讀中體會。

五、課堂小結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畫面有聲有色,充滿生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你能體會得到嗎?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絡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悟兩首詩描繪的情景。

4、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構建閱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學生自讀。

2、教師檢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指導書寫。

你認為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麼?

教師範寫,學生描紅、臨寫。

5、反覆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分小組討論。

2、彙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

4、集體交流。

5、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詩句,再現畫面,練說。

2、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麼?

3、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你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4、背誦全詩。

五、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新增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裡。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村居》。

2、說說詩意。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2、同桌討論題目意思。

3、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邊讀邊想,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4、集體交流。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籬落、疏疏、徑、樹頭、未成陰、急走

(3)點名逐句理解詩意。

(4)看圖連說詩意。

(5)再讀詩歌,讀出感情。

5、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色。

(2)理解“飛入菜花無處尋”。

(3)聯絡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課後拓展練習。

根據《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春景圖,向班級牆報投稿。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遙”“應”“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詩句,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標:根據詩句想象兩個小孩的可愛形象,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唐代有一位詩人胡令能,年輕時當過修理鐵木器的工匠。他愛寫詩,寫詩出名後,遠近的人還叫他“胡釘鉸”。有一天,他來到鄉村迷了路,四下張望,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孩。他想向小孩打聽路怎麼走,可是小孩在幹什麼呢?

出示圖片。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詩——《小兒垂釣》。

2、板書課題,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

分別講講“小兒”和“垂釣”各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

1、板書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出示詞語:蓬頭稚子垂綸莓苔遙招手不應人。指名讀,齊讀。

3、學寫生字:稚,側。學生描紅。

4、指名多人讀詩。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蓬頭:頭髮很亂的樣子。稚子:小孩子。(引導學生對照插圖,瞭解這裡的“蓬頭”其實是指由於孩子較小,頭髮細柔而不易扎束,並不是真的亂蓬蓬。)綸:絲線,這裡指釣魚線。垂綸:釣魚。側坐:側著身子坐,帶有隨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問:向人打聽。遙:遠遠地。應:應答。

2、指名多人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通過評價激勵與引導學生。

四、練習表演,理解詩情。

1、古詩是高度的濃縮了的文學作品,簡潔明快的幾十字,有的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有的就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的就像《小兒垂釣》這樣,是一幕生動有趣的情景劇。你們想演一演嗎?

小組合作,練習表演。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問他們原因。

2、小組表演。第一組教師採訪。第二組開始讓學生採訪和評價。

要點:(1)這個學釣魚的小孩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你在表演中通過什麼來表現的?(2)為什麼這麼遠招手?招手是什麼含義?

隨機板書:認真專心天真可愛

五、學習《池上》。

1、短短28個字,簡簡單單的“遙招手”這個詞,詩人胡令能向我們描畫了一個專心學釣魚的可愛孩童的形象。孩子永遠是人們心中的開心果,也是詩人非常樂意表現的一個主題。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另一個詩人的一首“童趣詩”(板書)。

2、猜詩人。出示《池上》,師範讀。

3、生自讀,讀準,讀通,努力理解。

4、學生交流詩意。指名說,評述對詞語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說,基本到位後同桌互說。

5、體會“童趣”。領悟這首詩是通過什麼來表達童趣的。

引導學生對“偷採”進行探討,通過“不解藏蹤跡”一句(對照插圖)體會小孩的行為與“偷盜”是不同的,詩歌正是通過這句反應了小孩的天真純樸。

6、練習讀背。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童趣詩”,詩人通過學釣魚和偷採白蓮這兩件小事,為我們描繪了兩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七、作業。

1、蒐集其它“童趣詩”讀讀背背。

2、讀背這兩首古詩。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池上

蓬頭稚子學垂綸, 童

側坐莓苔草映身。 趣

路人借問遙招手, 詩 不解 藏 蹤跡

怕得魚驚不應人。

認真 專心 天真 純樸

天真可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複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範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間”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②體會“春風又綠”在這裡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麼?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遊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範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註解。)

①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這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遊子吟

一水 數重山 慈母 遊子

春風 綠 密縫 恐遲

還 報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語言凝鍊,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有益於培養他們的人文和詩學素養。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每次教學古詩,基本上都是教師引領學生逐句講解,再由學生背誦下來便大功告成了。雖然看似知識掌握了,但是古詩中所蘊含的深意以及語言的優美、凝練,學生卻並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打破這種串講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中能主動去學習古詩,主動去感悟詩中的情感,進而有效地去品味詩中獨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學這節課之前,我也在網上欣賞了很多古詩的教學課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師執教的古詩《楓橋夜泊》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教學中他創設的那種幽深的意境,以及課堂上那濃濃的詩意深深地吸引著我,於是我便在自己的這節課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以“母愛”為主線,合二為一

《遊子吟》《別母》這兩首詩都是以表現母愛為主題,其中又都飽含詩人們對母親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們放到了一起來執教。由於《別母》相對來說是學生比較生疏的一首詩,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作為主講來學習。而《遊子吟》學生們比較熟悉,所以便放在學習《別母》這首詩之後,由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再由學生來自學完成。當學習完兩首詩後,我又將兩首詩中最能體現母愛的詩句穿插在一起,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而讓學生深入地體會了兩首詩中所表現的母子親情。這樣,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學生對兩首詩有了整體的把握與感悟,又鍛鍊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母愛”為基調,引情入境

古詩,境界高遠,蘊涵哲理,每一首詩都飽含詩人的深情,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後,更是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母愛”這個主題,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引領,並藉助音樂、圖片、語言的渲染,將學生緊緊地吸引在古詩的意境之中。比如當學生在朗讀“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裡人。”這句詩時,為了讓他們更真切地體會母子間情之深,思之切,我進行了三次引讀指導,同時配上悽婉的樂曲,孩子們早己身臨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濃濃的思念之中,這樣,詩意不用多講,而詩情便自然地流進了學生們的心中。

三、以“母愛”為牽引,拓展昇華

五年級孩子理解能力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並且經過前四年古詩詞的滋潤,已經具備一定的對古詩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學習兩首詩之後,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感悟,我適時地引入白居易、周壽昌和李商隱的有關描寫母愛的詩句,一句“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母子分別時痛徹心扉的傷感,而“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又再次讓學生們感悟到兒女對母親的那份思念。當情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再引出李商隱的這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又將學生的思緒落實到了如何回報母愛的思考之上,這樣就使學生們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當然,除了這幾句古詩外,還有不少現代詩也表達了對母愛的讚美,於是我就想,如果能將一些現代詩也融入本課之中,學生們是否會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試著打破常規,將兩首讚美母愛的現代詩引入了本節課,讓學生們在讀悟的過程中,感悟古詩與現代詩的區別,這樣,也將我們祖國古今語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貫穿在一起,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或者內容相關、或者風格相似,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找到共鳴點。同樣的一節課,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透,學得主動,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溶前賢闊大僕茂的精神,創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出示圖,揭題、解題 :詩題是什麼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呢?咱們一起來學習研究。

三、學習詩文

1.初讀古詩,以不同形式朗讀,讀準字音,初步感知詩句內容。(1)學生自由讀、同桌讀、分組讀,交流讀不準的地方,注意:“斜”的讀音在教學時應讀“xié”。

(2)指名讀、齊讀、範讀等,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2.小組討論,主動探究,理解詩句。(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於”、“霜”、“寒”、“斜”等詞語,用、查詢資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麼,不懂的小組內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交流。

(1)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彙報,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交流討論。

師重點指出:“坐”意思是“因為”,“於”意思是“比”,

“徑”意思是“小路”;“白雲生處”意思是“飄浮白雲的地方”。

(3)學生根據詞義大致說說詩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節,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

在山林深處白雲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我停下車子不走,是因為我喜愛這深秋時節楓樹林的晚景,要盡情觀賞。

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鮮花還要紅豔。

4.想像畫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除了火紅的楓樹林,詩人還寫了哪些景物?你覺得怎樣?

(詩人筆下除了寫楓林外,還寫了寒山、石徑、白雲,這四種景物構成了一幅秋色圖,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

閉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

火紅的楓葉,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這其中包含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四、指導背誦

1.指導誦讀

要讀出節奏美,看圖中景物感悟讀。(以古箏配樂最好)

2.指名試背。

五、識字寫字

教師指導書寫漢字:“徑、霜”

作業設計:

1.創意寫詩。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讚美之情。想做小杜嗎?自己試著寫一寫秋季的校園。

2.課後自行閱讀杜牧的詩文。如:《泊秦淮》《秋夕》《清明》

板書設計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麼?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後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豔,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淨慈寺就脫口稱讚:“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彙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路瞭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善於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詢,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後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瞭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麼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髮現後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教師範讀 自由讀 指名讀。

三、 精讀理解

1、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評學生:你好學、善問、愛動腦子,相信你會越學越聰明的。)

對未能解決的疑問讓我們在詩中尋找答案。

2、出示自學要求:(小黑板)

⑴ 默讀古詩,劃出自己不懂的字詞,藉助工具書理解,並說說句意。

⑵ 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3、檢查一、二行的學習情況:

⑴ “憶”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就是──(板書:思)

⑵ (點黑板)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麼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出示: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

⑶ 詩人為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生答: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 。(句意讓學生說。)

⑷ 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⑸ 這是一種多麼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節倍思親”,它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名句──讓我們再次朗讀一二行。

⑹ 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 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幹什麼);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幹什麼)。)

4、指導學習第三、四行:

⑴ 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生齊讀三四行)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⑵ 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說?

5、自由讀這首詩,說說這首詩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朗讀指導,並背誦:

⑴ 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這是我們在寫作文時應該好好學習的。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⑵ 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⑶ 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比較,明中心

1、學了這首詩,我們再來看王維的另一首詩──《雜詩》。要求:自學,說說詩意,再比較它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出示: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來日,出發前來時。綺窗,雕著花紋的窗戶。著花,開花。

2、交流:

相同之處: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

不同之處:在於《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思念兄弟登高來寫思念親人之情;《雜詩》寫問朋友寒梅開花沒有表達對故鄉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五、作業

1、國慶佳節即將來臨,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話寫寫你對他的思念嗎?

2、如果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陽登高了,怎樣用一段話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呢?試寫一段話,也可以試著寫詩,不要怕,試試看。

六、板書設計

(怎樣)倍

九月九日 憶 山東兄弟

(為什麼)獨、異 登高(幹什麼)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讚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瞭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蒐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瞭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裡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讚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蒐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範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蒐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後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後註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瞭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牆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於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麼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後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後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後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