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88W

導語: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下面為大家帶來了《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

《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瞭解通訊與訊息的異同。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巧妙組材的特點。

3、學習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特點。

4、學習志願軍優秀品質,陶冶自己的情操。

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選材和組材的特點。

2、難點: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質疑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戰士的可愛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看一段錄相。

(放《大閱兵》錄相片段)同學們,從畫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國慶五十週年閱兵場上受閱戰士整齊的步伐,矯健的身姿,他們很可愛!但我們只是看到他們形象的可愛。那麼,五十年代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是怎樣的可愛呢?今天,我們就從魏巍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中來了解他們美好的心靈,感受他們博大的胸懷,學習他們高尚的情操。(板書課題)

二、學戰士的可愛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那麼,志願軍戰士的可愛是通過哪三個事例表現出來的呢?

指名學生回答,明確並板書:

鬆骨峰戰鬥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談話

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也一定會講故事。第一個事例故事性強,如果把它講出來,一定很感人。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朗讀第五段,準備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的講給大家聽。要講好這個故事,必須把記敘的要素講清楚,特別是要把志願軍戰士與敵人展開肉搏的壯烈情景具體形象的講出來,講故事時聲調要緩慢,感情要深沉。

學生讀課文後,指名學生複述故事。

剛才這位同學講得很生動,這除了英雄的行為本身感人外,更在於作者傳神的使用了一系列生動準確的動詞。下面請一位同學來完成選擇填空題,並請舉例分析用詞的準確性。(出示幻燈片)

以上這些動詞除了表現戰士的英勇頑強,還表現了戰士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的愛。“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證明。

下面請一個同學把第11段朗讀一遍,其他同學邊聽邊劃邊思考:劃出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的語句;想一想馬玉祥為什麼要救這個與自己非親非故的朝鮮小孩?他是怎樣救出朝鮮小孩的?

指名學生朗讀,學生回答:

環境描寫:“火又盛,煙又大”“滿屋子灰洞洞的”等語句。

心理描寫:“朝鮮人民和我們祖國人民不是一樣的嗎”等語句。

動作描寫:抓住“踹、撲、摸、拉、抓、抱、跳”等動詞。

請一個同學模擬表演這些動作。

學生小結:馬玉祥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冒著生命危險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鮮小孩。

為什麼戰士對敵人恨之入骨,對朝鮮人民卻是深切的關愛呢?“防空洞的談話”作了響亮的回答。下面分角色朗讀談話內容,女同學問,男同學答,只讀引號裡的內容,注意戰士回答時的神態、語氣和感情。

先請同學們熟悉談話內容。分角色朗讀。

提問:戰士的三個回答表現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話,抓住戰士的三笑一興奮)

學生回答,明確並概括:

高尚的苦樂觀

高度的責任感

崇高的榮譽感

作者通過這三個事例表現了戰士是最可愛的,那麼,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筆墨從四個方面對戰士進行了高度的讚譽呢?

學生回答:第3段排比句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領讀,學生齊讀。這個排比句從四個方面概括了上述三個事例中戰士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那麼,你能不能將這四個方面與三個事例聯絡起來呢?

展示幻燈片:

品質鬆骨峰戰鬥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氣質防空洞談話

胸懷

學生填空、連線。討論明確。

在朝鮮戰場上,我們的戰士都是這樣的可愛,他們的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作者為什麼不把這些事蹟都寫進去,而只選取這三個事例來表現戰士的可愛呢?下面同學們分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並明確:我們還是用作者的話來說吧。他說:“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記帳,哪一個也說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鬆骨峰戰鬥”表現戰士堅韌剛強的意志,“火中救小孩

”表現戰士純潔高尚的品質,“防空洞談話”則表現戰士淳樸謙遜的氣質、美麗寬廣的胸懷,這三個例子就是最能表現戰士可愛的典型例子,這體現了選材典型性的特點。

既然這三個事例都有典型性,那麼文中安排這三個例子的順序能否改變呢?請說出理由。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不能改變。志願軍戰士出國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是他們最大的任務,“鬆骨峰戰鬥”是這神聖任務的具體體現,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板書),所以應放在首位來寫。“火中救小孩”寫的是戰爭的另一側面,是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具體援助,戰士對朝鮮人民的這種愛,超越了國界,超越了親情,是純潔高尚的愛,是國際主義精神(板書)的高度體現,與第一個事例相比,就其意義而言,自然應當放在第二位。前面這兩個事例主要寫英雄的行為美,後一個事例則揭示志願軍戰士的心靈美,它是產生英雄行為的思想基礎,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精神(板書),所以放在最後來寫。

鬆骨峰戰鬥———英雄主義

火中救小孩———國際主義

防空洞談話———愛國主義

我們的戰士(板書)就是這樣的可愛!他們是最可愛(板書)的人!讀了這篇文章,同學們一定深受感動,這不僅僅因為志願軍戰士的事蹟感人,還在於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筆激發和調動了我們的感情。想一想,文章除了記敘(板書)事例外,開頭三段和結尾一段的抒情議論(板書)有什麼作用?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明確歸納:開頭3段從作者在朝鮮的具體感受引出志願軍戰士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起了明確中心思想的作用。結尾把祖國人民幸福生活和志願軍在朝鮮奮不顧身的殺敵聯絡起來,再次強調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並且號召我們熱愛我們的戰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設想:

一、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瞭解全文結構特點;訓練朗讀、復談、概括能力;理解文中議論抒情語段的作用。

二、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又極富抒情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通過課文內容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授課時也要有“情”。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範讀課指導朗讀就成了教學本將課文的重要環節,不可忽視。

三、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師範讀課文,或播放朗讀錄音。

提出聽讀的任務:文中寫了幾個事例?給每個事例擬定一個小標題。讓學生給文中三個事例各擬一個小標題,訓練概括能力。

明確:寫了幾個事例,為每個事例各擬一個小標題。(三個事例:第一個事例小標題:鬆骨峰戰鬥,或書堂戰鬥;第二個事例小標題:馬玉祥救朝鮮兒童;第三個事例小標題:防空洞中的談話。)說明:給三個事例分別擬小標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以下的方法:第一個事例,用提問法。

1、這個事例由哪幾段構成?每段寫了什麼內容?

(由又6、7三段構成。第5段敘述戰鬥的經過;第6段記下烈士的名字,表達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第7段寫營長的感受,突出戰土的可愛。)

2、從哪些敘述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壯烈的搏鬥”?

(請學生依據課文內容回答。概括起來,有這樣幾個方面學生應找出有關的語句:時間緊迫,無險可守;敵眾找寡,(裝備上)敵優我劣)

3、概括這個事例內容,擬出小標題。

第二個事例:複述法。

提示:複述時,注意描寫煙與火的句子,注意小孩子的五次哭聲,注意馬玉祥的心理活動和他救人時一系列動作的關鍵詞語。

第三個事例:朗讀法。

請兩位同學朗讀(或分男生,女生)一位同學讀“我”的話,一位同學讀戰士的回答。

提示:注意作者與戰士三問三答的內容,注意這裡所記敘的對話的內容與前面兩個事例的關係。

二、研討三個事例對錶現志願軍戰士崇高品質和精神風貌的作用,理解三個事例之間的內在關係。作者魏巍同志在談他怎樣寫作本文時說:“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主題很久以來就在他腦子裡翻騰著,因為戰士們的英雄氣魄英雄事蹟是這樣偉大,這樣感人,所以他一草有表現這一主題的強烈願望。但怎樣表現這一主題呢?他認為最本質的東西,是對偉大祖國的愛,對朝鮮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這思想基礎上產生的革命英雄主義。他曾從他採訪所得的100多個生動事例中選了20多個例子來寫,但沒寫好,後來只選了5個,最後寫成本文時又刪掉兩個,終於取得成功。

學生先兩三個互相討論一下,然後集體討論。

明確:

(1)從三個事例所寫人物來看,“戰鬥”寫一個連隊,歌頌的是英雄群體;“救兒童’寫的是馬玉祥這位戰士,歌頌的是英雄個人:“談話”寫的是幾名戰士,歌頌的是英雄們的所思所想。

(2)從三個事例發生的時間來看,“戰鬥’提在作戰時;“救兒童”是在行路時;“談話”是在休息的時。

(3)從三個事例發生的地點看,“戰鬥”發生在戰場上;“救兒童”發生在朝鮮老鄉家;“談話”發生在防空洞裡。

(4)從三個事例所表現出的志願軍戰士的思想感情來看,“戰鬥”突出表現志願軍戰士對侵略者的恨;“救兒童”側重寫了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愛;“談話”則主要展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人民無限忠誠的赤子之心。

(5)從三個事例所體現的主題來看,分別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6)從三個事例對志願戰士讚頌的角度和內在聯絡看,前兩個事例分別讚頌他們的英雄主義、國際主義的精神,第三個事例讚頌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產生前兩個事例的思想基礎。總之,三個事例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志願軍戰士共同具有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因此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三、理清全文結構。

劃分全文結構,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3段),從切身感受提出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概括歌頌他們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段),選用三個典型事例,表現志願軍戰士崇高的思想品質,具體說明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第三部分(15段)聯絡我們的幸福生活,號召人們熱愛志願軍戰士,因為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四、置作業。

1、熟讀課文:讀一至二遍,讀準字音,理解註解詞語的意思;進一步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感情。

2、思考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著重思考分析了作者報道的三個典型事例。從志願軍英雄們的身上,表現出了崇高的品質和精神境界。這是一種怎樣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呢?課文中作出了答案,請找出來讀一讀。

一、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揭示志願軍戰士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的語句讀,教師給予點撥。最終找出這幾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這幾句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從品質、意志、氣質、胸懷四個方面,高度概括和讚揚了志願軍戰士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說一說:

(l)這幾句話用了哪種表達方式?

(2)它與後面報道的三個事例有怎樣的聯絡?

明確:

(l)用了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2)是對後邊事例所表現出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具體說:第一個事例體現了戰士們品質的純潔和高尚;第三個事例體現了戰士們氣質的淳樸和謙遜,胸懷的美麗和寬廣。報道三個事例中,已經包含了這幾句話的意思了,因此不寫這幾句是不是也可以呢?(這幾句話放在文章第一部分,即放在三個事例之前,使讀者先對戰士們的崇高的品質和精神境界有一個概括的瞭解;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感情,有重要的感染作用,決非可有可無的。)

二、抒情議論的語句,可以起到抒發感情,點明中心的作用,還可以具有銜接段落內容的過渡作用。找出這樣的語句,簡單析分析一下。

(“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感情。”第一分句承上,第二句啟下。)

三、文開頭與結尾有什麼特點呢?

討論,明確:

1、也都運用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2、呼應。具體說:開頭(1-3段),從寫作者在朝鮮的具體感受,引出戰士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結尾(15段),把祖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願軍在朝鮮奮不顧身殺敵聯絡起來,再次強調我們的戰士“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朗讀開頭和結尾部分,體會作者的感情。請兩位同學分別讀這兩部分,要求有感情(最好訪班內朗讀較好的同學),教師適當朗讀指導;範讀。

四、選擇《教師指導用書》中“有關資料”中的部分內容,讀給學生聽。如魏巍與李玉安的通訊,本文的發表及其影響的報道等,以豐富教學內容,加深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佈置作業。

1、口頭回答練習一、二、三題。

2、把文中第一個事例改寫成一篇簡訊。

《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能力目標。

(1)查工具書,給生字注音,辨析多音多義字、形似字。

(2)理解課文中一些重要詞語的含義,體會其生動性、準確性、感情色彩及表達作用。

(3)理解有關刻畫人物方法的知識,結合課文弄清哪是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4)學會鑑別設問句、反問句、疑問句、陳述句、排比句這幾種句式,瞭解其表達效果。

(5)區別訊息和通訊這兩種文體的異同。

2、閱讀能力訓練目標。

(1)體會作者如何選擇典型事例,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真實生動地表現了志願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和偉大胸懷,讓人信服:志願軍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2)理解本文的內容結構,劃分部分,歸納大意。

(3)理解記敘每個事例後進行議論和抒情有什麼作用。

(4)分析課文的語言特色,找出含義深刻的詞語及感情色彩強烈的語句,找出那些富有表現力的動詞,理解這些詞語對於表情達意的作用。

3、思想素質訓練目標。

用志願軍戰士的可歌可泣的事蹟和崇高精神感染和教育學生,引導學習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及其高貴的思想品質。

二、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設計:實施情境教學。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導語激情。

教師自編一段導語,深情地引導學生回憶1998年的特大洪災發生後,人民解放軍戰士是如何奮不顧身投入抗洪救災的情景,譜寫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湧現出了多少捨己救人的英雄,具體可舉高建成式的典型例子。教師深情地讚頌:“人民解放軍戰士不愧是新一代最可愛的人。那麼,老一代最可愛的人是誰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魏巍寫的,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這樣匯入課文以後,介紹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抗美援朝”的歷史,有條件的學校可放映電視系列片《讓歷史告訴未來》中的有關部分,將視聽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文字描述變為直觀生動的畫面,從而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情動於中。

看完錄影后,教師還可指出本文發表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僅因為文中所寫的志願軍的事蹟催人淚下,感人肺腑,也因為作者懷著對志願軍戰士無比崇敬愛戴的感情寫作此文。從此,我國人民就以“最可愛的人”譽稱人民解放軍戰士。

第二步:誦讀激情。

1、聽錄音誦讀。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對志願軍戰士的強烈感情聽錄音誦讀,讓錄音誦讀撥動學生情感之弦。

2、教師範讀。教師作表情朗讀的示範。因此教師要課前準備,自己要真正動情,處理好節奏的快慢、語調的輕重緩急,將自己最強烈的情感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

3、學生誦讀。教師要求學生帶著感情誦讀。可將議論抒情的段落作集體誦讀,敘事的段落分別指名誦讀。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誦讀作指導和評價,特別是對感情的表達進行引導。

第三步:賞析激情。

1、內容賞析。

這是一篇新聞通訊,真實而生動地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和偉大胸懷,在分析文章內容結構時,也宜帶著感情進行賞析。文章的第一部分(1—3段)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深情讚頌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抓住“意志——堅韌剛強,品質——純潔高尚,氣質——淳樸謙遜,胸懷——美麗寬廣”等詞句賞析。第二部分(14段)作者選用了三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從不同的側面來表現志願軍戰士確確實實是“最可愛的人”。注意賞析這三個事例時應與第一部分中對戰士的讚頌聯絡起來:第一個事例——鬆骨峰戰鬥,不僅生動地體現了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而且生動地表現了他們的“意志”是多麼“堅韌剛強”。第二個事例——馬玉祥救人,不僅生動地表現了他們的國際主義精神,而且生動地表現了他們的“品質”是多麼“純潔高尚”。第三個事例——防空洞裡談話,不僅生動地表現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生動地表現他們的“胸懷”是多麼“淳樸謙遜”“美麗寬廣”。第三部分(15段)作者引導讀者聯絡自身的幸福生活,體會志願軍戰士確是“最可愛的人”,從而號召讀者熱愛和學習“最可愛的人”。賞析時,也可將這一部分的內容與第一部分聯絡起來:第一部分抒情議論,點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情感基調;第三部分也是抒情議論,不僅深深扣動讀者情弦,而且呼應開頭,再次點題,深化主旨。

2、精段賞析。

首尾部分的抒情議論段落及中間的8、12、14段的抒情議論,是重點賞析的段落,這些段落是作者抒情最強烈的地方,因此帶著感情賞析,可將作者情、文章情、教師情去打動學生情。

3、修辭賞析。

在進行修辭賞析時,宜著重於句式的賞析。在賞析句式的運用時,除了引導體會設問句、反問句、對偶句等的抒情作用外,應著重賞析排比句的抒情作用。古人說:“文有數句用一類字,所以狀氣勢,廣文義也。”可見排比是一種富於表現力的辭格。排比多用於說理和抒情。對此,應結合課文中的排比進行賞析把握。如第2段的排比:“他們的品質是那麼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美麗和寬廣!”作者這裡用一組排比句從品質、意志、氣質、胸懷四個方面,讚揚志願軍戰士的崇高思想境界,情感強烈,氣勢巨集大,一氣呵成,震撼讀者心靈。

4、詞語賞析

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賞析。

[提示:以上賞析,注意調動學生參與。教師宜設計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賞析。]

第四步:競賽激情。

1、朗讀競賽。各組推選一個代表,既代表組又代表個人參加朗讀競賽。可事先把朗讀的段落做成鬮,讓學生抓鬮選定朗讀內容。看誰把“情”表達得最好。

2、口述故事競賽。要求對課文中的三個故事任選一個進行口述,看誰講得最動人。

3、寫作競賽。以《人間自有真情在——讀()有感》為題,讓學生於課外寫一篇讀後感,看誰寫得最好。

[說明]

因為本文是一篇文情並茂的佳作,因此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在“情”中進行,即實施情境教學。教育心理學研究人員指出,情境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古人說:“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可見古人已認識到了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情意過程和認識過程的統一”。由此可知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心理因素有兩個:一是認知因素,一是情感因素。情感和認知在學習過程當中互相滲透,相輔相成。情感能促進認知,認知能激發情感。因此情感對認知具有最有效的催化作用,這種催化作用我們稱之為“情知效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將情感和認知巧妙聯姻,是情境教學的真正涵義。

本文的教學過程設計是以以上理論作依據的。第一步——導語激情,注意結合了學生非常熟悉的1998年的特大洪災舉例。學生曾從電視、報刊中大量了解了人民解放軍戰士抗洪救災的感人事蹟,以此人題,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第二步——朗讀激情,這是將學生帶入課文的特定情境之中的有效措施。這樣抒情強烈的課文必須通過反覆誦讀來傳情、悟情、動情。朗讀能將抽象的文字變成有情感的聲音,使學生視覺、聽覺同時受到“情”的感染,這樣能有效地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第三步——賞析激情,進一步發掘課文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知。第四步——競賽激情,是利用情感進行能力訓練的設計。通過競賽,不僅訓練了朗讀、複述等“說”的能力,而且還訓練“寫”的能力。通過寫,不僅進一步深化了課文中“情”的薰陶,提高了思想素質,而且訓練了寫讀後感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