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03W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胚、禍”等10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出示課件2】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麼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1)小組交流:“我”發現了什麼?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並小結:“我”無意中發現了草地的顏色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變成了綠色的;再仔細觀察,又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板書:發現)

設計意圖: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貴的驛站。激情的導語能喚醒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懷著真摯的心走近課題,深入課文。

2.【出示課件3】

祖父整天都在園子裡,我也跟著他在裡面轉。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在後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1)讀一讀,說說自己感受到什麼?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引導並小結: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在“發現”前板書:“童年”)

(3)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你們的童年一定曾經發生過讓你們到現在都難以忘懷的趣事!你們的童年曾有過什麼樣的發現?(我發現了後山洞裡的一個小祕密;我發現了母雞吃石子越吃越有味的;我發現在下雨前夕螞蟻們會團結協力搬家;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我發現下雨過後天空會有彩虹……)(補充板書,完成課題:童年的發現)學生齊讀課題

3.簡介作者【出示課件4】

阿8226;阿8226;費奧多羅夫8226;達維多夫(1828-1903),俄國兒童文學作家,曾是莫斯科國立A.H.柯西金紡織大學實用藝術系教授、蘇聯美術科學院通訊院士。其編著的資料集《伊8226;伊8226;列維坦:書信、檔案與回憶》(回憶錄部分出版時名為《回憶列維坦》)是研究俄羅斯最偉大的抒情風景畫大師列維坦必備的最基本的資料彙編。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5】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積累理解詞語的方法,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童年的發現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出示課件6】

文章開頭用倒敘懸念法。本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講的是“我”在9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講的是“我”的發現的過程。先是由夢中飛行,然後到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最後到母親懷胎為什麼是9個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講的是“我”在六年級的一次生物課上,證實了“我”的發現是正確的。但因為“我”的高興,使我受到了懲罰。我也因此明白了一個道理。

四、細讀課文,瞭解內容

1.提出要求:人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裡來的?為了弄清楚這問題,“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探究過程?結果怎樣?默讀課文找出你覺得有趣的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還可以說說自己有過什麼“重大的發明與發現”。

2.學生一邊讀一邊圈畫批註,自我品讀探究。

3.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師根據交流結果歸納:課文主要講了“我”在9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以及發現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的過程。

五、細讀文字,探究“發現”。

(一)閱讀開頭,瞭解發現

【出示課件7】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1.讀一讀這段話,說說從這段話自己瞭解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引導並小結。

(1)“我”的發現是“有關胚胎髮育規律”。

(2)“有關胚胎髮育規律”,這可是生物學家研究的大課題、大難題啊!那些生物學家費盡畢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這個發現,可一個九歲的孩子卻發現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3)教師小結:文章學裡講,倒敘能製造懸念,吊起讀者的胃口,引發閱讀興趣。

(4)談話過渡:如果這個發現是從書上看來的,是爸爸媽媽或老師告訴他的,那還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說:“這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真的奇了。同學們,你能相信嗎?讓我們繼續閱讀後面的課文,瞭解“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身的體會。

(二)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出示課件8】

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那裡。

(1)學生自由讀這段話,借這些優美的詞句,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看能體會到什麼?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小結:體會到“我”在夢中飛行的無比快樂和愜意。

(4)引導同學聯絡自身的生長過程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進行大膽的想象和擴充,並帶著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5)談話過渡:“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身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發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板書: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2.師生對話,求解疑問。

(1)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我”提出了哪些問題?老師是怎樣解答的?(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課件9】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

…………

……所有這些知識,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2)讀一讀,看老師給出滿意答案了嗎?(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老師都快招架不住了,於是說:“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虛晃一槍,開始撤退。可這撤退具有教學機智,老師丟給“我”另一個問題:“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最開始是草履蟲,後來是魚,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點燃了。

(4)指導朗讀:“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後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感受到“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5)談話過渡: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3.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1)談話引導:“人究竟是怎樣來的?”正是問題的牽引,“我”才會一步步前進,到達“發現”,收穫成果。既然老師那裡給不出現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尋找吧。“我”是怎樣尋找答案的?(學生各抒己見)

【出示課件10】

我想得是那樣痴迷,……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具備的某些特徵。

①用心朗讀這句話,想象“我“研究一條魚的樣子,會翻來覆去地看些什麼?想些什麼?(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我”執著探究的精神。)

②教師小結:課文有兩個詞寫盡了“我”尋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翻來覆去”。“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這想法夠痴迷了吧。

③問題交流:“我”經過考慮、推算,找到問題的答案了嗎?(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2)【出示課件11】

“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①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並帶上自身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②聯絡整段話,反覆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格外高興、得意……)

③教師小結:前後幾句連起來理解,抓住“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詞語體會發現的來之不易,從而更能體會動身現後的興奮之情,才會發出“如此簡單明瞭”、“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的感慨。

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板書: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1.證實發現。

(1)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祕密是怎樣被證實的。

【出示課件12】

又過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2)引導交流: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身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裡絲毫沒有惡意。那麼,為什麼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因為在當時,對於同學和老師們來說,人體發育是一件神祕又嚴肅的事情,老師認為這件事對於孩子們來說應當是以嚴肅的面孔來面對。所以,當我在笑時,老師誤以為我是在嘲笑這件在他們看來十分神祕的事。)

老師是怎樣對待我的?(把“我”轟出了教室。)

3.談話過渡:“我”童年的發現,按理要獲得表揚誇獎才對,遺憾,因為表達得不是時候,結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師給轟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終於悟出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候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1)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①結合自身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祕密的小事。

②引導同學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話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示課件13、14】布魯諾、伽利略生平

(2)教師小結: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很多科學家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板書:遇到挫折悟出道理)

六、結合課文,賞析主人公。

1.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並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2.小組交流,達成一致意見。

3.小組代表發言,參與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1)“我”是一個富於幻想的小朋友。(板書:富於幻想)

【出示課件15】

每天夜裡做夢我都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那裡。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執著探索的小朋友。(板書:執著探索)

【出示課件16】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3)“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小朋友。(板書:幽默風趣)

【出示課件17】

聽完這句話,……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設計意圖:教師先放手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因為有前面閱讀的鋪墊,學生能夠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教師以學定教,組織交流,適時引導,扣住關鍵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慾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七、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於探究和想象,並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麼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於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3.聯絡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4.教師小結:童年的發現,儘管有時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就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5.讀寫結合提高能力:以《童年的發現》為題寫一篇作文,介紹自己的一次發現。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使學生又一遍回顧了課文內容,明確了中心,昇華了感情。

板書設計

夢中飛行,引發思考——富於幻想

童年的發現絞盡腦汁,驚人發現——執著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風趣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學習重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學習難點】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課前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

學習生字,注意“澄”字的發音。

2、默讀課文,思考:

“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覆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瞭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

“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學習計劃:

⑴ 找出有關的句段。

⑵ 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⑶ 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⑴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⑵ 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⑶ 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⑷ 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

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⑴ “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① 每天夜裡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

A、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

B、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高興、驚喜、新奇……)

C、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A、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B、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C、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⑵ “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①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A、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

B、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關係?

(一個問題套著另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

C、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②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A、想象“我”研究以條魚的樣子,朗讀這句話。

B、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麼?會想到一些什麼?

⑶ “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①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A、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麼讓你讀著想笑?

B、舉例說說“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例,比如:

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後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C、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麼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②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的幽默和機智。

二、聯絡生活,嚮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援。比如:

⑴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⑵ 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⑶ 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瞭解作者

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痴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我”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是強烈的求知慾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1.難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樂趣?

2.讓學生暢所欲言。

3.我們不知不覺地成長著,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出示課題)

4.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麼?

5.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自學。

2.自學反饋,全班互動。

(1)出示生字新詞,認讀

(2)理解“隨心所欲、絞盡腦汁”等詞語。

(3)彙報3: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4)彙報4: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三、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一)根據要求進行小組學習

(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三)彙報交流情況。

1.細讀體會童年祕密的發現過程。“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2.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並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說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五)體味作者祕密被證實後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祕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六)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四、總結交流。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於探究和想象,並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2.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後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於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

記錄作業。

1.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2.收集同學間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啟示:善於觀察,大膽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

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找幾首兒童詩讀一讀;2、瞭解《水滸傳》裡面的英雄人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願望是那麼多,又那麼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2.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裡,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並想一想,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裡所表達的美好心願。(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願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麼,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麼]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裡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鑑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

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練習設計: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5

五下第二單元以“永遠的童年”為專題,安排了三首古詩詞,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並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豐富語言積累、開拓視野、增進了解、激勵自我。學生便可從“主題”的需要出發,積澱“主題”知識,豐富“主題”情感,提升“主題”精神。選編《兒童詩兩首》的目的,一是通過朗讀兒童詩,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進行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設計理念

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麼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麼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因此,一是通過朗讀兒童詩,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進行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學情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讀詩要邊讀邊想象,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領會兒童詩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媒體:

教學《兒童詩兩首》一課時,配合電教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想象兒童生活的畫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領會課文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2.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裡,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並想一想,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裡所表達的美好心願。(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願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裡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鑑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想:

兒童詩兩首

街頭閱讀

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教學反思:

本文是略讀課文。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後讓學生模仿《我想》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6

訓練思路

1、 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以讀促練。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與難點,《祖父的園子》中作者在童年時期無憂無慮,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嚮往;《童年的發現》在作者童年時代有什麼樣的發現。再引入到學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憶的童年趣事。引導啟發學生收集素材,擴充套件思路,選擇材料等,為習作做好準備。

2、 從說到寫:

讓學生出示照片或相簿,勾起對自己類似經歷的回憶,充分講述自己的趣事。互相啟發,進一步開闊思路,這樣既能激發興趣,又能產生趕快寫下來的慾望。

3、 鼓勵表達,激勵創新

學生經過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說出來,接著指導學生列寫作提綱,尊重學生意願,以學生自己確定的中心選擇材料,把寫的方法放開,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儘量把事情的“有趣”寫出來,即有童真童趣,又能從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中激發創新精神的火花。在教學中,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本次作文中發現進步,和編輯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成功感,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目標

1、回憶本單元課文,觸發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2、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圍繞話題流暢記敘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願意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

4、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建構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實施

一、佈置觀察,積累素材

學完《童年的發現》後,給學生較充裕的時間,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用心去回憶自己腦海中積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過什麼樣的發現。

二、激發興趣,拓展思路

1。談話匯入,激發學生習作的慾望。如,可以這樣說:著名的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牛頓因為發現蘋果落地的祕密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為發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有可能成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們,一定也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現,想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2。讓學生自由說一說都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說到日常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媽媽愛美了,爸爸勤快了;發現馬路邊的路燈按時亮起來,公園裡的動物多起來了;發現種子怎樣發芽,向日葵如何轉動了;發現電視裡的環保廣告多了,發現人們都在學英語了;發現戰爭太可怕了,美國太霸道了。還可能說到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語文書變了,課文比以前有趣了;發現老師講課方式變了,學校活動多了;發現應用題有五種解法,記生字也有竅門;發現新老師像朋友一樣,同桌也不討厭了。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適當總結評價:你們幾位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發現,你說的是學習中的發現,真是有心人!通過這樣來肯定學生的發現,開啟學生的思路。

3。引導學生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發現清楚地告訴別人。要求把發現了什麼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自擬。

三、自主習作,因材施教

學生構思後自主習作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選擇典型的習作(如,過程寫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相機評價,具體指導。

四、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選典型習作三至五篇,讀一個評一個,師生共同評議。從是否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了、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進行評議。結合評議,引導學生對所評習作口頭修改或補充。然後,各自修改習作,進行謄抄。修改時先自己修改,再請小夥伴幫助修改。

五、佳作欣賞,激勵評價

此環節安排在批閱習作之後。首先,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習作,請小作者讀給大家欣賞,師生簡要地進行品析;然後請這次習作有較大進步的學生讀他們的作品,教師點評鼓勵。最後,教師總結,不僅表揚學生作文的成績,更要表揚學生的發現和創造。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將導讀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詩一樣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這三句,指名讀,師生配樂讀這三句。讓學生談談讀後感受。師:這短短一組排比句就像一首詩,描繪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與快樂。這節課我們一起讀幾首描寫童年的詩。

二、學習《我想》

1.自讀感知。師:初讀詩歌,不僅要讀正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提示:可以從詩中的某個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丫”(這個字形像什麼?怎麼記住它?)“汲”(給這個字換個偏旁,比較“汲”和“吸”)。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裡,作者有哪些願望呢?你覺得“我”的想法美嗎?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安在、帶著、牽著、悠;接、伸進、汲取、長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感悟。)

(3)感情朗讀

師:從這首簡短的小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嚮往,感受到了兒童詩語言的美妙,怎樣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我們也要邊讀邊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作者美好的願望,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賽讀時老師讀最後一節。師:讀了這兩句詩,我有一種疑惑,你們看這首詩的前幾節都寫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這兩句卻寫回了現實,寫法上也與前面不同,放在這裡好像與整首詩顯得不和諧,你們覺得呢?

3.領悟寫法:默讀詩歌,看看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生談自己的發現,師引導小結:(1)每一小結的結構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讀起來琅琅上口。(結構一致)(2)每一小結裡都有一個雙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句式相同)(3)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麼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麼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複。

4.嘗試創寫: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願望的?師: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寫一節小詩,可以不嚴格遵照課文的寫法,提倡創造哦!)

三、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提示:(1)邊讀邊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藉助文後註釋或互相討論解決。用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2)邊讀邊想像:讀《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2.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自悟。

3.交流點拔:

(1)指名讀並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學生提出疑問,討論解決;指名說說:如果這首詩是一幅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麼?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根據學生講的畫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進行引導,讓學生髮現語言裡的畫面: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水戰‘浪裡白條’”。

“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2)師:同學們用心去讀書、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出情趣,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比較鑑賞,嘗試創寫

(一)這兩首詩的比較

1.比較本課中的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小結。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組詩圍繞一個主題寫的一組內容不盡相同的小詩,組詩根據內容可以有獨立的小標題。)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瞭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實情景。(兒童詩在內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實的,非常廣泛)

(二)擴充套件鑑賞:讀下面兩首小詩,讀後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是一條比目魚

作業本下/藏著一本書/我悄悄地看/輕輕地翻/老師走過來/我趕緊提起筆//我是一條比目魚/一隻眼睛看老師/一隻眼睛看書。

長和短

星期一很長/星期天很短/上課很長/看動畫片很短/家裡吃飯很長/吃肯德基很短/奇怪/為什麼時間也有長有短?

(三)嘗試寫詩:

讀了這些詩,你有沒有想寫首詩的衝動呢?那就寫一寫吧。

學習提綱

1.以自己的認識說說什麼是兒童詩?

2.用“3”和“O”說一首兒童詩?

3.用“小手十桃樹枝”、“腳丫十柳樹根”、“眼睛十風箏”“我+春天的土地”學說兒童詩?

4.自讀《我想》,這首兒童詩表達了( )思想感情。

5.用“馬路邊+陽光+《水滸傳》”“垂柳+山溪+釣竿+漁童”、“小河+剛出水的‘鴨子’”學寫兒童詩。

6.自讀《童年的水墨畫》,《街頭》《溪邊》《江上》各寫出了兒童的( )特點。

7.選背《街頭》《溪邊》《江上》。

一、以兒童詩《湖》為例,告訴學生什麼是兒童詩?什麼是兒童詩的“意”和“境”。

1.大人或兒童寫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叫兒童詩。

2.兒童詩的“意境”中的“意”指詩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詩中的“畫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態特點,啟發學生想象意境,學寫數字兒童詩。

三、指導學生以“小手、桃樹枝,眼睛、風箏,我、春天的土地”為依據,想象《我想》這首詩的意境,學寫兒童詩。

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想》,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啟發學生以“馬路、陽光、《水滸傳》,垂柳、釣竿、漁童,小河、小孩”為憑藉,想象《童年的水墨畫》意境,學寫兒童詩。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童年的水墨畫》,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練習提綱

8.以《青蛙=蝌蚪》、《W=飛行的雁群》。《田園-收穫=大地睡了》為題,學寫一首兒童詩。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鏡子╱蝴蝶飛過來╱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隻青蛙跳過來╱打破了鏡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