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來源:才華庫 2.46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地球、關愛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體會“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樹立環境憂患意識、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保護地球,珍惜資源的好習慣,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

能力:瞭解並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初步學會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的基本方法。

知識:認識到地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初步瞭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六年級學生通過低年級相同主題內容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已經能從自己的親身感受中,看到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對環境問題有一定的關注意識,抱有能在好的環境中生活的願望。但是由於生活範圍的狹小,生活圈的閉塞,他們對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得環境問題還缺乏瞭解與認識,更不懂得從全球的角度看待世界性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要達到的就是讓學生從富有震撼力的事例中,感悟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形成對全球環境的憂患意識,並能實踐之於日常行動中。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都是可喜的,但在喜悅之餘,又讓人想到了悲傷之處,那就是環境的日益惡化。城市如此,農村亦是如此。如今,在農村廣袤的土地上,也在發生著讓人憂心的變化。工廠建起來了,但是,排出的汙水使河水變渾了,排出的濃煙使天空變灰了;漂亮的房子建起來了,但是耕地被佔用了。經濟發展了,但是化肥農藥的使用讓土地鹽鹼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思想讓人們亂砍亂伐,過度開發,造成森林資源在減少,土地沙漠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學生們正悄然經歷著這些變化。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熱愛地球、關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體會“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瞭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樹立環境憂患意識。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有感悟、有啟發,教師就要從生活中入手,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學習“地球的奉獻”,從生存環境、資源、空間等方面展開,讓學生認識到地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學習“我們唯一的家園”,從比較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到地球是唯一的家園,懂得地球對人類的生存十分重要。學習“重負的大地”,從人口、資源、環境這三大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用資料來說明,用例項打動人,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嚴重的環境問題不能再繼續下去,否則會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質量。通過蒐集和調查家鄉的環境問題,讓學生了解資源汙染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和危害,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保護好我們共同生活的空間——地球。

教學重點

培養熱愛地球、關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體會“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瞭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樹立環境憂患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有關其他星球基本概況(溫度、水分、氧氣)的資料;蒐集關於“人口”、“環境”、“資源”現狀的相關資料;製作;瞭解本地的環境現狀、原因、危害以及採取的措施。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其他星球基本概況(溫度、水分、氧氣)的資料。分小組蒐集有關“人口”、“環境”、“資源”現狀的相關資料。分小組通過看、聽、問、查等多種方法和途徑調查瞭解本地的環境現狀、原因、危害以及採取的措施。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地球的奉獻”“我們唯一的家園”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重負的大地”“我們家鄉的環境”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

活動一 地球變擠了

1.研討活動:閱讀教材中的漫畫,思考並交流:(1)漫畫中有些什麼?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幅漫畫時,你有什麼感受?(2)漫畫的主題是什麼?漫畫中表現的問題是什麼?請為漫畫取一個名字。(3)憑藉你的想象,給漫畫中的“地球”和“人”各配上一句臺詞,並加以解釋。

2.[播放視訊:地球變擠了]

引導學生圍繞情境進行討論:世界總人口和中國人口現狀如何?人口增長過快造成了哪些社會問題?(板書:重負的大地 擁擠——人口增長過快)

【設計意圖:感受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活動二 地球變窮了

[播放視訊:貧瘠的地球]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後果?是什麼原因使地球變“窮”了?

小結:在這唯一的地球上,資源是有限的。森林被破壞、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人類的生存將受到嚴重影響。(板書:貧瘠——資源日益匱乏)

【設計意圖:瞭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的原因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後果,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

活動三 地球變髒了

1.[出示圖片:骯髒的地球]

引導學生圍繞情境進行討論: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談談當前環境受汙染的狀況、原因及其後果。讓學生感受到空氣越來越汙濁、河水越來越臭、大地越來越髒,認識到酸雨的形成、河水的汙染、土地的破壞正是人類自己的“傑作”。(板書:骯髒——環境嚴重破壞)

2.[展示圖片:調查報告]

引導學生結合呈現的資料,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說說本地當前環境受汙染的現狀、原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目前採取的措施和我們的建議與行動,並將好的建議提供給有關部門。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

活動四 地球與人類的對話

1.開展人地之間的對話活動,讓碧水藍天重返我們的生活。全班分為兩大組,分別代表人類和地球互相給對方寫信。

2.閱讀教材中活動天地板塊的小資料,瞭解世界環保節日。

(1)說一說設立這些節日的目的以及今年這些環境節日的主題。

(2)為其中的某個節日設計一個主題,並說明含義。

【設計意圖:瞭解地球母親的痛苦及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程度;人類已認識到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及其後果,正在為此採取積極的措施。】

板書設計

重負的大地

擁擠——人口增長過快

貧瘠——資源日益匱乏

骯髒——環境嚴重破壞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對於託班的幼兒來說,認識各種各樣的顏色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我設計在這節課時,想到了,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小朋友體驗遊戲的樂趣,並且從遊戲這種邊玩邊學的過程中認識了紅色和綠色。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綠色。

2、能在活動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入,形式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好玩的海洋球1、教師出示一個袋子,請幼兒摸球,當摸到第一個紅球的時候認識紅色。當摸到第二個紅球的時候,教師放慢語速讓幼兒加深印象認識紅色。當摸到第三個球的時候,讓幼兒面對其他小朋友說出自己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球(認識綠色球的方法和紅色的方法一樣)

二、遊戲:送球寶寶回家師:“小朋友有家嗎?我們的球寶寶也有家。”出示房子。

師:“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房子?”告訴幼兒紅色房子是紅球寶寶的家,綠色房子是綠球寶寶的家,我們一起送球寶寶回家吧""師:紅房子是誰的家?綠房子是誰的家?

三、尋找相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1、遊戲“小圓寶寶找媽媽”。

先請幼兒說說身上小圓的顏色,然後根據教師出示的大圓顏色按照教師口令玩遊戲。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和顏色寶寶一起來做個遊戲師:小朋友們看看自已身上是什麼顏色的小圓寶寶。

師:老師拿出紅顏色的寶寶說:“紅顏色小圓寶寶學小兔跳到媽媽身邊”, 老師拿出綠顏色的寶寶說:“綠顏色寶寶學小鳥飛到媽媽身邊”小朋友們記住了嗎?記住了我們就開始啦。

四、聽音樂,和瓶子寶寶跳舞

師:小朋友手上拿的瓶子,搖一搖,它就會變顏色哦!

師:我們和瓶子寶寶一起跳舞吧!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我們教室裡面也有許多的紅色和綠色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本單元的課文要引導我們走進童話的世界。童話,大家一定讀了不少。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喜歡哪個角色?說一說。是啊,童話世界五彩繽紛,令人遐想,給人啟迪。讓我們再次走進童話的世界,走進英國著名童話作家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看看“巨人的花園”是什麼樣的,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板書課題:《巨人的花園》)作者介紹:王爾德,英國著名作家(幻燈片出示)

二、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我的詞語庫:讓學生讀讀詞語,掌握字詞。

2、聽課文朗讀,完成習題。

(1)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裡什麼樣?

(2)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花園什麼樣?

(3)孩子們偷偷鑽進花園玩耍,花園有什麼變化?

(4)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又怎麼樣?

3、重點句子賞析

4、一堵牆圍住了孩子的腳步,也圍住了(春天、友誼、溫暖、歡笑)。留下了(冬天、寒冷、荒涼、孤獨)。

5、理解重點句子: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6、喚來春天,需要一顆(寬容、友善、熱情、溫暖)的心。

7、小結:幸福源於寬容、善良和共享!

8、原著結尾:幻燈片出示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收穫?結合實際談一談。

(2)寫作上:童話不僅有豐富的想象,還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這一課,作者的語言也很美,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後的習作中,希望同學們學會運用優美語句。

四、名人名言

五、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王爾德的童話故事,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寫一篇讀後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習作要求】

1、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人、事、景、物的巨大變化,學習用人事景物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懷念之情。

2、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3、導學生修改習作,並把修改後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2、引導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用具體的人、事、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家鄉對於一名遊子而言,意味著什麼?今天,我們來寫二十年後的故鄉。二十年後,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會怎麼樣,家鄉會發生變化?我又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再聚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提出習作要求,明確想象重點和習作重點。

二、推想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建構文源

1、師例舉一方面指導學生想象,比如側重變化想象,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夥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

2、提示思路,讓學生自主想象,建構文源:

⑴ 家鄉二十年後的變化:

街道──商場──廣場──公園──河流──家及家人。

⑵ 十年後與親人團聚的場面:

家的變化(環境)──爺爺奶奶外貌、言行的變化──爸爸媽媽外貌、言行的變化──訴說家鄉的變化、離別情。

⑶ 十年後與同學聚會的場面:

我回到家鄉──與同學聯絡、聚會地點──與同學、老師見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況、生活情況)──主題活動──依依惜別。

三、師生合作,探索表達方法

1、交流網上、作文書上、教科書中同類文章的表達方法:

(開頭、結尾、怎樣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2、說說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寫作思路、開頭結尾。

3、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

(老師舉例──學生編寫──集體示導──個別輔導。)

四、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2、教師巡視,提示用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五、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修改步驟:

思路──重點(家鄉人事景物的變化)──開頭、結尾──字詞句(是否通順)

六、佳作賞評

1、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啟發。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3、學習並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4、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反覆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學難點】

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加深對人生的理解。

【教學方法】

導、學、練。

【教學手段】

CAI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整體感悟

1、精心匯入:

(在輕柔的背景音樂中,出示紫藤蘿瀑布的視訊片斷,定格於一叢燦爛的紫藤蘿花,並以此畫面作為整個課件的背景)

美好的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生命的珍品。紫藤蘿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並藉此表達對於美好人性的追求。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2、感知內容:

檢查預習練習。字詞教學:

P19讀一讀,寫一寫。

配樂範讀。明確要求:聽一聽全文的內容,從中感受那花的色澤,花的神采和花的氣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出示問題:

⑴本文學習什麼內容?

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

⑶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麼樣的感悟?

學生聽讀後討論,再簡要回答。學生相互評論、補充。

二、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整體感知,只能瞭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要具體把握文章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必須研讀好的章節、段落、精彩片段。

2、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體味。

⑴學習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⑵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⑶賞析語段中好句子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討論並回答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

3、學法指導:

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自讀和自學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朗讀文章有感情,重音、語速及四聲。

佳詞妙句細品味,內容中心都理清。

⑴簡單的內容歸結:

看花──繁花似錦

憶花──思緒萬千

生命的永恆

思花──振奮精神

⑵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教師小結:理解時代背景,才能理解作者面對紫藤蘿瀑布感情的變化。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對人生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

⑶賞析語段中的好句子,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的感悟。

教師小結:文章裡提到的“生死謎、手足情”是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後悟到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對生命的長久都要保持堅定的信念,不能被厄運壓倒,要振奮精神。面對新的生活。作者發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徹悟,對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討文章的語言魅力,從中找出好的語言片段,進行探究性賞析。小組合作交流。

三、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⑴學生質疑,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

⑵教師向學生質疑:你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拓展延伸:

⑴類文欣賞:《生命就是奇蹟》

⑵提供材料(如野菊花),學生口頭作文:《我看野菊花》。

教師總結:紫藤蘿瀑布像一首深沉的歌,是一幅絢麗的畫,它不與群芳爭豔,盡情的展示著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的為自己的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哀。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象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四、延伸作業

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樂的節奏。

2、創編動作,表現做家務的情景。

3、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表演。

活動準備:

1、音樂CD。

2、佈置好的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想象音樂表現的家庭情景。

指導語:歌裡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呀?

2、學習歌曲。

1)、教師演唱,幼兒輕聲跟唱。

2)、教師與幼兒共同大聲演唱歌曲。

3、引導幼兒回憶在家裡看到爸爸媽媽是怎麼做家務的,請個別幼兒表演。

指導語:你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會做哪些家務活呀?你能表演給我們看看嗎?

4、與幼兒討論:如果玩“扮家家”這個遊戲,需要哪些人及材料。

將幼兒進行分組,一個人當爸爸,一個人當媽媽以及娃娃家材料。

5、播放音樂,老師與幼兒一同玩“扮家家”的遊戲。

兩名幼兒一名扮演爸爸,一名錶演媽媽。

教師可以以孩子角色進入,也可以去娃娃家做客,觀看孩子活動情況。

6、活動結束後進行小結。

指導語:今天的遊戲中你表演,你扮演了誰?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麼照顧娃娃的?

課後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詞孩子們很熟悉,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當我範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馬上有了感應,和我一起說: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 開始我並沒有要求他們一起學,孩子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還很有節奏。可見,來自孩子生活熟悉的東西是很能為孩子們理解、接受的。

當我提出問題:“你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會做哪些家務活呀?”孩子們都能很擁躍地回答,有的孩子還配上了動作。

因此,我在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曲時,只要強調歌曲的節奏就可以了,孩子們能很快理解並學會。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開飯了——”這個語言節奏拉得太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採用了拍節奏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展示積累

選擇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誦給同桌聽。

賞讀“可愛”,晶“情”動“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從哪些方面感受到“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又是從哪些描寫體會到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的?

2、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a、觀察插圖,體會小花貓的可愛。

b.將課前收集的有關老舍先生酷愛花草的資料與他“放任”小花貓淘氣的描寫進行對比, 以加深感受。

c、聯絡語境理解“開闢…‘生氣勃勃”。

3、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把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總體梳理,迴歸全文

1、小組討論:老舍先生筆下這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花貓,為什麼能在我們的腦海裡留下難以抹去的印象?

2、各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梳理:

(觀察細緻入微、描寫真實具體、將貓視為朋友、字裡行間處處留情)

3、朗讀全文,加深體會。

自主選擇,積累詞彙

1、用喜歡的符號圈劃出自己最欣賞的詞語、句子,有感情地多讀幾遍,再摘抄在“採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閱讀連結,拓展延伸

1、讀一讀課後“閱讀連結”中的兩段話,想一想:同樣是關於貓的描寫,這兩段話與老舍先生的《貓》一文,在觀察與表達的角度上分別有什麼不同?

(提示:第二段話與課文《貓》相似,側重於用擬人的手法側面描寫貓的生活習性,並於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第一段話則從正面直接描寫貓的外形特點。)

2、小組交流。

3、課後留心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幫它拍攝一張相片或畫一張畫像,然後為相片或畫像配一段旁白。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設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應定位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瞭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絡現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

【教學重點】

品析優美的語言,體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研討法、情境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投影: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交流探討

播放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提示學生注意生字讀音,並思考下列問題:

1、誰能說說作者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學生討論後明確: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明確: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3、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後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 ,是因為 ”的句式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學生回答時可展示相應畫面)

⑴ 喜歡白雲大嫂。作者把白雲的純潔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動親切,並且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白雲用自己的身軀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彷彿感到白雲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熱情的大嫂,有無私奉獻的秉性。

⑵ 喜歡瀑布大哥。他是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報,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現代社會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 喜歡老橋。老橋的特點在於一個“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爺爺,無言地唱著歷史的歌。世間萬物在轉瞬間都是千變萬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滾滾流水上,散發著古老而堅韌的氣息,世間的一切都改變不了它那莊嚴的姿態,歲月使它漸漸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總是永遠保持同一種姿態去默默地為人們服務,在它身上洋溢著一種讓人欽佩的堅韌與豁達。

⑷ 喜歡懸崖爺爺。因為懸崖爺爺雖然沒有花仙子們美麗,沒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種無雜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腦海裡,他是那麼的高大,充滿著智慧,他使我們明白了做人要如懸崖一樣,永遠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態。

6、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語言,想象情境

1、這篇散文景美,情美,語言更美,可謂美妙絕倫,行雲流水。請自由朗讀,勾畫你最喜歡的句子,細心品味,說說它好在哪裡?(提示學生可從詞語的選擇、修辭手法、人稱變換、寫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 我喜歡“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了?”因為這段對古橋的描寫中,人稱由第三人稱變成了第二人稱。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古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⑵ 我喜歡“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手勢……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因為這一段運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作者將自己想象成一棵樹,與整個樹林融為一體,與自然界融為一體,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⑶ 我喜歡“忽然下起了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雲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趕快跑到一棵老柏樹下,慈祥的老柏樹立即撐起了大傘……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因為這一段運用了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方法,具體、生動、形象,感情強烈。

⑷ 我喜歡“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裡的感覺好清爽!”因為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清晨一出家門就有香風撲面的感受。同時,又運用了擬人、反覆的修辭方法,生動的寫出了“我”出家門時愉快的心情。

2、這樣一篇美文,你們認為應怎樣讀?

學生討論後明確:

帶著好心情,心裡想著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要求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情感。)

3、隨優美的音樂,欣賞美麗的畫面,讓我們以深情的語調朗讀這篇美文,進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播放配樂畫面文字)

四、總結拓展,探索實踐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了山林,探訪了“山中的眾朋友”,與他們互訴心聲,互致問候,最後“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節假日,同學們也可以像作者一樣,不騎車,不帶禮物,哼著小曲兒,不過為了安全,可以邀幾個同伴,來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迴歸自然,假日──我們出發吧──走進大自然 ,與山川草木對話,與花鳥蟲魚對話,到自然中放飛心靈,你生活中就多了一個朋友。拿起筆,介紹你所看到的一個朋友吧。

【板書設計】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山中訪友 白雲──大嫂 熱愛大自然

(帶著滿懷的好心情) 瀑布──大哥 愛護大自然

懸崖──爺爺 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

……

首尾呼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