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不值》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46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遊園不值》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遊園不值》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遊園不值》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重點詞語“扣、值”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古詩中表達的意境。

讀懂詩句,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欣賞美和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從“一枝紅杏出牆來”體會“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欣欣向榮之美。

教學難點:在對比中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用此的考究和魅力。體會“一”“滿”“關”“出”的妙用。

教學準備:蒐集描寫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遊園不值》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1、引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千百年來,形成了燦爛輝煌,博大精深的詩文化,詩給人以靈性,給人以美感,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中許多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力作,請同學們看投影《題李凝幽居》,找學生讀。

(教師引導:按照古人最基本的讀法,在朗讀時,一二聲應該讀的聲音拉長,三四聲應該讀的短促。)

3、剛才我發現這名同學在讀時“敲”字讀的很重,你們知道“推敲”的故事嗎?(教師介紹:唐代詩人賈島去探訪友人李凝,結果李凝不在家。賈島不遠萬里而來,一心想見到李凝 ,並想從他那裡得到回來的盤纏。這個時候的賈島,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極度沮喪, 不但撲了個空,而且還可能冒著沿街乞討的危險回去。幸虧賈島是個聰明人,於是他很 快湊了幾句詩,打算找幾個識字不多又極度崇拜詩人的文學青年騙點銀子花。當時賈島 騎在驢上,想起了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是又覺得不好,想改成敲,又 覺得不好。便在驢背上作“推敲”之狀,不覺一頭撞在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上。韓愈 問他緣由,賈島說出了自己的疑慮。韓愈問他:“你說那和尚為什麼半夜回來呢?”賈 島道:“前一句已經交代過了,他在池邊樹旁剛犯了色戒(詳情參照影片《色戒》,著 名豔星鍾麗緹勇敢出演)然後興沖沖的就回來了。如此說來,應該用推啊,因為他不想 被師父知道自己夜不歸宿麼。”韓愈說:“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來,更顯得行止 不端,惹人懷疑。如果是個聰明的和尚,就一定會若無其事的敲敲門。”賈島讚道:“ 好見識!”然後找出一張紙,把這首詩寫了下來,又特意讓韓愈在一旁註明:“此處用 敲好!韓愈”又表達了滔滔敬仰之情,這才拜謝離去。 次日,賈島於路邊高聲叫賣:“京兆尹韓愈先生親筆簽名啦!”終於安全回家。推敲二 字遂成佳話。後人便把認真切磋學問叫作“推敲”。 )

“敲”字的使用使全詩更具魅力,這又讓我想起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也是詩人推敲的經典之舉。同學們這種思維品質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再看看賈島的另一首《尋隱者不遇》(投影點選),按照剛才的讀法自由讀詩。

師:又是“不遇”,兩首詩都是找隱者的,都是沒有見到。作者就“不遇”寫詩,看來這“不遇”真的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呀!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和他們不同,我們在延安國小的大教室裡(相遇),這可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呀!

就在這春光明媚的季節,拜讀南宋著名的詩人葉紹翁富有靈性的代表作《遊園不值》吧!(板書齊讀題目:遊園不值)

分析題目:理解“值”“不值”的意思。教師適時激勵。

二、深入理解,品讀古詩:

1、葉紹翁在杭州西湖一帶長期隱居,雨過天晴之時,他去拜訪友人,可是卻不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麼呢?(投影朗讀,引入情景)

2、生自由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吧!看看作者遊園看到了那些事物?(學生彙報:蒼苔,紅杏、柴扉)

4、結合你生活中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彙報。

(教師適時引導:蒼苔---一種綠色的植物,空氣潮溼的時候,春雨過後就會貼地皮長出來,沿著街門的小路不斷的生長,蒼就是綠,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蒼苔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引導學生說出給人一種春天的欣欣向榮之感,我們就會情不自禁的發出由衷的讚美:春天真美呀!(請你帶著這中感受讀一讀。)

5、一種普通的植物,讓我們拿起筆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推敲這句詩中的哪個字飽含了對我們所見的這些景物的特別情感呢?(引導學生說出“憐”“印”。說體會,再讀。)

6、用以上的方法彙報:“紅杏”“柴扉”

(紅杏:引出幻燈片“紅杏”一句的比較,體會“紅杏“的妙用。

師:杏花二月就開,這讓我想起孔子當年在四棵杏樹下給學生講學,每到二月,學生要進京趕考。抬頭看那紅紅的杏花,就是給他們的希望啊!)(比較投影:陸游的詩“楊柳不爭春,一枝紅杏出牆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葉紹翁也禁不住讚歎這枝杏花:齊讀一枝紅杏出牆來。

7、“柴扉”重點理解“小扣”之意,(教師引導動作,學生學著用手輕輕敲)

8、我們只是發現瞭如此普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園,卻給你怎樣的感覺。你是從哪個句子感受到的。(春色滿園關不住),引導學生從“滿”字型會園內的景色。(師:一怎麼就是“滿園”,我想起了一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乃無窮盡也,一想象怎麼多就怎麼多。沒有一就沒有滿。難怪後來有人將這樣的景色概括為(春色滿園)。

9、你就是那一枝紅杏,你回頭望望園子裡,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彙報,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的空間。)(百花爭豔、花團錦簇、桃紅柳綠、奼紫嫣紅、百花盛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萬紫千紅……)

10、教師適時表揚。

11、同學們,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這蒼苔將我們的眼睛染綠了,這紅杏將我們的心肺滋潤了,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我們還有必要進到園子裡嗎?遊園訪友沒能進園,隔牆觀花,神遊園中,作者心願意酬。這麼美就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配樂齊讀。

三、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1、領略了名家的力作,在品詞析句中我們感受了語言的魅力,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真的好像是一名偉大的鑑賞家,喜歡古詩嗎?我們來檢驗一下:(投影顯示練習題)和學生一起做。

2、告訴你,你也可以做詩,老師這裡蒐集了學生的作品(投影),結合老師給你的描寫春天的資料,你來讚美春天。(板書:魅力)

3、拜讀朱自清的優秀散文《春》。(此項機動)

四、結束語:

回過頭來,讓我們再看題目:不值,如果說不值是不遇的意思,那麼,學完詩,猛然間,我又有了新的收穫,不是不值,在不值中,還有一份美好的感覺,是不遇中有遇。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在不遇中往往會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讓我們再讀課題,(遊園雖不值,不遇中有遇,同學們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而是---------值。)

五、佈置作業:

把想象中的春天美景記錄下來。

五、板書設計: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就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遊園不值》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味,並能當堂成誦。

2、瞭解詩人遊園所見所感,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並學習古人做詩的反覆推敲。

3、揣摩詩句所蘊含的情感,感悟詩歌包含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感悟詩歌包蘊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讀詩

二、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詩歌

三、出示: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圓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四、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詩。

有的同學不僅會讀(板書:讀背)已經會背誦詩了,學習古詩不能只會讀和背,還得了解它的意思。

二、學習新詩,解意,曉意境。

(一)這首詩如果用咱們現代的語言又該如何解釋呢?請同學們自學

應 憐 屐齒 印 蒼苔,

應:應該,猜測的語氣,可譯為“大概是,可能是”。

憐:愛惜。

(大概是憐惜園內的青青的苔蘚,怕遊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

(作者去遊園,而主人卻不在。輕輕地敲了那柴門不久,也沒有人來開門。大概是院子的主人愛惜那綠色的苔蘚,怕木屐鞋地在苔蘚上踩上腳印吧?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伸出牆來了。)

(二)重點品析“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一首好的詩能流傳千古,就說這一首吧,你覺得那句詩寫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開了柴門,滿園會是怎樣的春色呢?

請你們描述一下看到的滿園春色。

2、出示畫面和錄象。想看一看你們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嗎?

師朗誦:我們輕輕的推開門,發現院子裡百花爭豔,火紅的杏花,潔白的李花,金黃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藥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繽紛,把院子裡裝扮的充滿生機;真是春色盎然呀。杏樹高高的舉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來臨。桃花正迎風綻放,飄出濃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張開笑臉,對著天空高歌。還有許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裡做著香甜的夢呢。

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隻紅杏出牆來。

5、這首詩的確好,能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知道嗎?葉紹翁在創作這首詩時最後兩句原先是這樣的

比較:春色滿園關不住,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開得豔。 一枝紅杏出牆來。

品味一下,現在的詩好在哪兒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關不住,壓制不了的。

這麼有品味的好詩,該怎樣讀,才能讀出裡面的味道呢?自由讀——指名讀——聽錄音——齊讀。咱們富有情感的讀一讀。

三、拓展、化用或運用

1、你們誰都不會想到:葉紹翁的寫的千古名句,並不完全是他自己的,那麼這句詩到底脫胎於誰的呢?

一枝紅杏出牆頭,

牆外行人還獨愁。

——唐 吳融

楊柳不遮春色斷,

一枝紅杏出牆來。

—— 宋 陸游

2、情景中理解何為“改造”與“引用”。

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值“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忽然讀到了“吳融”、“陸游”的詩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正好能表現作者當時看到一枝紅杏時的.驚喜心情,這句詩確實能讓我們想象到“表現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關不住,壓制不了的。”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於是就有了今天的這首詩。

齊讀

正是因為作者飽讀詩書,才有了今天的千古名句。偉大的詩人尚且如此,那麼我們更應該博覽群書豐富我們的語言。相信在我們身邊也會出現一位位小詩人的。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春天的詩句?

4、拓展寫春的其他詩。(課件)

等閒識得東風面, 遲日江山麗, 桃紅復含宿雨, 桃花一蔟開無主,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風花草香。 柳綠更帶春煙。 可愛深紅愛淺紅。

——朱熹 ——杜甫 ——王維 ——杜甫

小詩人們繼續吟詩吧!

碧玉裝成一樹高, 春眠不覺曉, 好雨知時節,

萬條垂下綠絲絛。 處處聞啼鳥。 當春乃發生。

不知細葉誰裁出, 夜來風雨聲, 隨風潛入夜,

二月春風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潤物細無聲。

—— 賀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五、總結古詩學習收穫板書:

《遊園不值》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遊園不值》,能說出詩歌大意,歸納學習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領悟“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感悟、積累、應用語言

教學難點、關鍵:

1、理解《遊園不值》的第一句。

2、領悟“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哲理意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查詢有關春天的詩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老師上國中的時候,曾學過到過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有幾句話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給大家朗誦幾句,好不好?

師朗誦: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寫得美嗎?這幾句話讚美了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春天。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南宋詩人葉紹翁的一首小詩,看看古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設計意圖: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組排比句引入,既是聯絡新知,是下面詩文整合的一個鋪墊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詩文。同時又暗示學生,老師學生時代學過的課文還記憶猶新,說明優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長期積累,記憶的。)

二、學詩

1、投影題目 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自由說。

2、投影詩文

1)學生不同形式地讀詩

2)瞭解詩人(投影詩人簡介)

3)怎麼理解詩句的意思,回憶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

補省略、換語序、看註釋、看插圖、查字典

4)請大家用這樣的方法學習這首詩。(投影古詩)

經過自學,你學懂了什麼,彙報一下。

“應”“憐”分別解釋成什麼?

辨析“憐”的字義,得出“聯絡上下文”的方法。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理解古詩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詩的方法,在回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方法,是照顧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種字字落實的方法,也為今後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5指導朗讀。(投影出示古詩讓學生按節奏讀)

(a)按節奏讀。自由讀。

詩人遊園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開,該是多麼是多麼失望!該怎麼讀這句話?

(b)引導學生將後句說成感嘆句、反問句。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呀!

呀,一枝紅杏伸出牆外來啦!

滿園的春色怎麼能關得住呢?

一枝紅杏不是伸出牆外來了嗎?

說出了詩人的驚喜之情,該怎麼讀這兩句?男女分工讀。

(設計意圖:因地制宜,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能讓學生充分感悟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後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c)詩人僅僅是為一枝紅杏興奮嗎?

你們想不想欣賞這滿園的春色?(投影出示錄影欣賞)

(d)欣賞了滿園的春色,你有什麼想說的嗎?你想到了哪首古詩?

(設計意圖:詩文整合、新舊知識整合、課內外整合,通過調動學生頭腦中優美詩文的儲備,強化了語言的積累、應用。正如巴金所說,“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

三、尋春

1.老師這兒也有幾首優美的詩文可以用來描繪這滿園的春色請大家組成學習小組,一起研究一下。(投影兩首詩)

(設計意圖:順勢研讀《江畔獨步尋花》《絕句》,形成了一種詩中有詩、景中有景的意境,課堂結構呈現出一中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的態勢,這是和古詩本身的意境幽遠相和諧的。)

(1)找到哪幾句話可描繪滿園的春色?

(2)任選一句或幾句,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來描繪。

2.指導學生朗讀,注意邊讀邊想象。

(設計意圖:朗讀指導要從純粹的技巧性的指導轉向“啟發語感、訓練朗讀”之路上來,注重邊讀邊想象,真正讀活語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四、悟情

1.剛才,我們和詩人葉紹翁一樣,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聯想了滿園的春色。

2.《遊園不值》是葉紹翁的代表作,尤其是詩中後兩句廣為流傳。

指導學生朗讀最後兩句,方得感悟

熱愛大自然,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設計意圖:至此為止,整堂課的結構已實現“遞迴”,這兩句詩的第二次朗讀,昇華了學生的認識與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己學完了這首詩,老師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爺爺的話,讓我們齊聲朗讀。(投影《春》中的幾句話)

(設計意圖:最後再用《春》當中的排比句整合兩首詩,找到詩、文中的契合點,進行概括、總結,使整堂課的結構迴歸一個“圓”。)

4.配樂背誦古詩。(投影古詩)

五、學生自己設計作業。

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春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老師至高權力的“佈置作業”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的權力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的作業五花八門,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板書設計:

遊 園 不 值

遊賞(興致勃勃)柴扉 紅杏

春色 久不開(掃興) 出牆(欣慰)

《遊園不值》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扣”。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應”、“憐”、“屐齒”等字詞;學習詩人的寫作手法。

教具準備:

幻燈,課文插圖,小黑板,電子琴,鮮花、蝴蝶、枝葉、小鳥的圖片,“紅杏出牆”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瞭解詩題。

1、同學們,大家喜愛春天嗎?(生:喜愛)

2、誰能背出一首讚美春天景色的古詩呢?(學生背《春曉》、《惠崇春江晚景》等。)

[聯絡舊知識,激發學習思維的“熱點”,以較強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課學習]

3、背得真好,我們掌聲表揚。(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和欣賞宋朝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讚美春天景色的古詩,請大家開啟課文第十二課。(教師板書詩題,學生齊讀。)

4、詩題中,同學們有不明白的詞嗎?

[提倡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養成勤思好問的習慣]

生:“不值”是什麼意思?

師:“不值”這個詞可不容易理解,請大家看看字典上的解釋,選擇最佳答案。(幻燈出示“值”字在字典上的六種解釋,引導學生選擇第5項解釋:遇到、碰上)

[教會學生勤查工具書的學習方法。]

師:一起來說說整個詩題的意思。

二、看圖激趣,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請看上這幅圖畫,(出示掛圖)畫中你都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了一條石子小路,上面佈滿了青苔。

生2:我看到了一枝紅杏伸出了牆外……

生3:我看到了詩人站在園外敲打柴門……

……

[學生自由看圖說話,既激發興趣,又能增強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三、品讀詩文,理解詩意。

1、朗讀訓練。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古詩。(小黑板出示詩文)

(2)、指名朗讀古詩。

(3)、大家說他讀得好不好?哪裡讀得不好?怎樣才能讀出感情?[讓學生懂得對周邊事物進行評價,懂得讀好古詩的關鍵是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感情。]

2、小組合作

(1)、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討論詩句的意思和詩人的感情,小組內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做上記號。(交流彙報)

[小組合作學習,能在集體中表現出互幫互助的好風氣。]

(2)、大家先看第一、第二句話,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根據學生的提問在小黑板上畫出“應”、“憐”、“屐齒”、“印”等字詞,其他問題即問即答。)

3、理解難解詞語。

(1)、理解“印”。要想理解這詞的意思,得先從“蒼苔”入手。蒼苔喜歡長在什麼地方?一到春天,蒼苔毛茸茸、綠油油的一片,如果從蒼苔上走過,會留下什麼?“印”字的意思是(留下腳印)。

(2)、理解“屐齒”。什麼東西會把蒼苔踩壞?舊時人們所穿的木底鞋叫做“屐”,木底鞋上的橫樑叫做“屐齒”。

(3)、理解“憐”。穿著屐齒踩在綠油油的青苔上,主人會覺得可惜嗎?為什麼?(因為主人愛惜蒼苔)誰來說說“憐”字的意思?(愛惜、憐惜)

(4)、理解“應”。

師:“應”這個字很難理解,大家先別忙著知道它的意思,我們先來看第二句話。(全班齊讀)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詩人輕輕地敲打柴門,好久也不見主人來開門。(板書:柴門不開)

師:為什麼好久也沒人來開門?詩人是怎麼猜想的呢?

生:他想,大概是園主人愛惜蒼苔,怕客人踩壞了吧!

師:詩人想,大概是這樣吧!表示猜測的詞語除了“大概”還有哪些?(可能、也許、或許)這回大家知道“應”字怎麼解釋了嗎?

[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我採用鋪墊提問,逐層設定提問,為整體理解鋪下“墊腳石”,讓學生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4、讓學生齊讀第一、二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遊園不值》教學設計5

一、激情匯入:

1.歌曲欣賞:(課件播放)

現在正是春天,美麗的春天總是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在這個百花爭豔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歌《春天在哪裡》,好不好?

2.引入:

同學們,聽了這樣動聽的歌曲,欣賞著春天生機勃勃、五彩斑斕的景色,你們的心中是否有一種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尋訪春天的蹤跡?當然,春天不僅是春遊的好時節,也是走親訪友的好季節。看,同是南宋詩人的葉紹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誘惑,合上了詩書,去拜訪他的老朋友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為此寫下的詩。(出示課件)

師板書題目《遊園不值》。

二、初讀感知:

1.解讀詩題:

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麼?讀懂了什麼?(釋“園”、“不值”:詩人前去遊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裡。)

2.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 生於1194年,卒,不明。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遊園不值》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

3.初讀,大體瞭解詩的內容。

4.聽配樂朗讀。 (出示課件)

5、生自讀詩,質疑不理解的生字、詞語,並學習生字詞。

屐齒 蒼苔 小扣 柴扉 出牆來 不值

6.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三、解讀詩意:

1.自讀全詩,思考:

詩人這次未遇主人的遊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好好地讀一讀。(生自由朗讀)

請生讀,齊讀(要求:字正腔圓)

2.咬文嚼字’、品悟詩意

(1)生自讀詩,藉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並標出不懂的詞語。

(2)字詞質、釋疑。

應:原意“應該”,這裡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樑。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3)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牆頭來。

四、感悟詩情:

1、探尋“不值”原因,找出印證“不值”的詩句。(小扣柴扉久不開)

(1)重點理解“扣”什麼意思?(敲)

把“敲”代進去讀,做動作演示,體會“敲”與“扣”的不同之處(“扣”的力量比較輕,顯得禮貌)

(2)訓練朗讀(讀出“輕輕”的感覺)

(3)詩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長時間?(久)

2、詩人如此久扣柴扉,柴扉卻久久不開,這是為什麼呢?(學生交流)

詩人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1)用詩句回答。(應憐屐齒印蒼苔)

(2)詩人的哪個動作證明了他的愛惜?(印)

為什麼不用“踩”?(進一步理解詩人對蒼苔的愛惜)

(3)訓練朗讀(讀出愛惜)

(4)大家想過嗎?為什麼主人和詩人都如此愛惜這蒼苔?(愛蒼苔其實是愛春色)再讀“應憐屐齒印蒼苔”

(5)體會詩人此時心情:懷抱著無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主人卻沒有在家,不能得償心願,詩人內心充滿了怎樣的情感呢?(失落)(板書:失落)

(6)再讀詩的前兩句,讀出詩人的失落,失望。

3、欣賞紅杏,感受春意

專程來拜訪好友,然而“小扣柴扉久不開”詩人心情難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卻讓他眼前一亮。

(1)(生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是啊,一枝鮮豔的紅杏已經伸出牆外,與“出”相對的是哪個字?(關)

想想詩人為什麼用“關”?(討論,交流)

(“關”說明關得緊,紅杏能出更顯示其生命力之旺盛。)

滿園春色關在裡面,但一枝紅杏卻偏偏出來了,這一“出”需要什麼(力量,生命)

(2)指導朗讀“一枝紅杏出牆來”(讀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紅杏,肯定長得非常(美麗)

你喜歡這枝紅杏嗎?(喜歡)訓練朗讀(讀出喜歡)

4、啟發想象:

①詩人並沒有進園,他怎麼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