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8W

教材分析:

三年級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本組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除一個語文園地外,一共選入四篇課文。《古詩兩首》《西門豹》《女媧補天》是精讀課文;《夸父追日》是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二是積累生動的語言;三是拓展開去,引導學生閱讀其他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增強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建議:

師生共同蒐集相關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開展故事會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祖國優秀文化熱愛之情。

文字充分話,通過朗讀、討論、複述課文等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想象力,逐步提升人文素養,營造閱讀氛圍。

營造神話閱讀氛圍,教師適當推薦課外的童話神話類讀物,閱讀提前。

提供閱讀書目:

民間故事 神話傳說

《西遊記》 《白蛇傳》

《封神榜》 《孟姜女哭長城》

《寶蓮燈》 《八仙故事》

《女媧造人》 《田螺姑娘》

《盤古化生萬物》 《三戲海龍王》

《精衛填海》 《牛郎織女》

《愚公移山》 《嫦娥奔月》

教學過程:

1、在故事講解中理解詩意。

《古詩兩首》:《乞巧》和《嫦娥》,前者蘊含著一個節日,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農曆七月初七夜晚,傳說中隔著“天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乞巧意思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嫦娥》一詩又取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嫦娥奔月》。

建議把學古詩和閱讀神話故事聯絡起來,引發學生想象其中的意境和情境,在有關的'情境中理解事情,表達感情。

2、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為了遷移而學。

《西門豹》這一課,不論是從篇幅還是從內容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難度非常之大。那我們本著讓“文”為學生服務,文讓學生讀懂即可的原則。教學時,花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把這個故事與同學們合作一起演一演,在學生表演過程中課文內容學生易於理解。分成兩塊教學:(1)做一份調查報告,關於造成鄴田地荒蕪,人煙烯少的原因(與同學一起合作完成)(2)把問題的設計儘量貼近三年級的學生,“西門豹不是權利很大嗎?派兵把官紳、巫婆抓起來不就行了嗎?”西門豹為什麼不這樣做?他的方法妙在哪?(3)設想一下,岸上的人看到事情經過會說些什麼?請你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對像說一說。(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來定)

3、《女媧補天》:抓住誇張的想象力,抓住想象的大膽和神奇,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人們的情感也附著在他(她)的身上。一方面是神奇、誇張的想象,一方面是表達造福人類,讓世界更美好的思想感情。藉助想象能加深對語文的理解,得到感悟。

體會神奇、誇張的想象力:

從兩方面去引導:作者描寫的誇張(天塌、地裂、烈炎、洪水……);女媧的神力(創造人類、神火冶煉五彩石、補天……)

女媧找石頭:

“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讀讀這兩句話,你覺得女媧找五彩石找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她找得很辛苦。

生:我覺得她找五彩石歷盡千辛萬苦。

師:哪些詞讓你感覺到了這種艱辛?拿筆把它圈出來,再讀讀,試讀時強調這些詞兒,讀出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這些五彩石。

指名學生讀,讀好“忙了幾天幾夜”“又找啊找啊”“終於”這三部分。

師:讀著讀著,我彷彿看到了女媧在山上找石頭的情景了,你看見了嗎?你看見了什麼時候?女媧來到什麼地方?怎樣地找石頭?

生:天黑了,女媧來到一片樹林裡,她找啊找,看到了一塊紅石頭,她高興極了!

生:天剛亮,女媧又來到了懸崖邊,這裡亂石成堆,女媧一塊一塊地搬開亂石,尋找起來。

生:女媧來到溪水畔,溪水嘩嘩地流淌,沖刷著溪底的沙石,突然,女媧眼睛一亮,她看到了她正要找的藍石頭,她喜出望外,心裡想,人們有救了,太好了。

生:為了找全石頭,女媧顧不得休息,她又來到了一眼泉水旁……

師:是啊,為了早點找齊五彩石,為了早點讓人們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女媧歷盡辛苦,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齊再讀這兩句話。

展開的教學過程有清晰的層次感:自讀初步感悟;聚焦詞語誦讀;想象情景再讀。

4、《夸父追日》放手讓學生自學:

(1)自學感悟。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交流來讀懂課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神話的想象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即可。

本單元結束,進行神話傳說讀書會:

1、把課內和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圍繞蒐集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開展“故事會”活動。

2、 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故事大王”,為學生授予榮譽稱號。

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把語文園地八口語交流、習作以及成語故事這三塊融於其中,減少了課時又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一舉多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