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

來源:才華庫 1.58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通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豔豔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採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裡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為,你會產生什麼疑問?

(為什麼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麼?)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機會終於來了。幾天後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祕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為什麼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裡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麼?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麼?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為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為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啊!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願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錶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範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麼?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麼?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為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閉上眼睛,雙手握十靠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2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重點和難點

1、認識並書寫生字。

2、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

3、能從課文插圖中學習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三、教具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生字卡片、錄音機(帶)

四、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認識生字、感悟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小黑板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聽錄音機,數數全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

2、看第一張幻燈片,說說水缸在假山的什麼位置?

3、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正當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不小心”是什麼意思?

①展開想象: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裡,小夥伴們什麼心情呢?

②看第二張幻燈片有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裡,體會小夥伴著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語氣練習朗讀。

過渡:在這危險的情況下,司馬光是怎樣做的?請默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們為什麼這麼驚慌?

②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③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4、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由讀,思考: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他的表現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看第三張幻燈片。

②全班試著做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③小組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5、學習第四張幻燈片,並指導朗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辦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並把這個故事講給家裡人聽。

(七)板書設計

20司馬光—機智、勇敢

砸缸

救→小朋友

資料提供者:小林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並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並能通過朗讀、觀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誦詩匯入(背誦幾首有關春天的詩)

2、同學們,在自然界中有一種動物與春天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總是早早地向人們報告春天的訊息,知道它是誰嗎?讀題:

(1)、燕子一種候鳥,體小、翅膀尖而長,尾巴分開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簷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蟲,對農作物有益,是益鳥。在我國,春天飛到北方,秋到南方。

齊讀課題。

(2)、板書燕子)指導燕的結構:象形字,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二、初讀課文

1、自瀆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

?? A、小黑板出示字詞:自由讀指名糾正讀齊讀

?? B、讀課文:(分段指名讀)看誰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教師評)

2、理清課文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寫了那些內容?(小組討論)??

(2)、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外形,春天趕來,飛行,休息)。

四、佈置作業

1、習字冊 重點指導:聚、翼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外形

1、 理解內容

(1)圖片匯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空中的飛鳥,地上的走獸,水裡的游魚。但是稍不留心,它們就會從我們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寫時不知從哪兒寫起。就說我們春天裡常見的燕子(出示燕子圖片)這小小的燕子給你留下了怎麼的印象?

很普通它的外表,只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印象,黑、小。你們看,你覺得它美嗎?

同學們你們很會觀察,一眼就看出了燕子的兩個特點黑、小。我們會怎樣描繪它呢?(學生自由發揮)

?(2)?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作家鄭振鐸是怎樣描述燕子的。默讀第一段,在作者的眼裡燕子是怎樣的?你喜歡嗎?劃出你喜歡的詞語,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烏黑光亮

俊俏輕快

剪刀似的

活潑機靈

(3)再細細地讀這些詞從這些詞中你都體會到什麼?請同學們靜下心來細細地讀讀。

(4)交流:

烏黑光亮

這個詞是寫燕子的顏色。黑,和你們觀察的有什麼不同?黑得發亮,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顏色美)

俊俏輕快

俊俏是指相貌清秀好看,這對翅膀不僅好看輕快,讀到這個詞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燕子飛過

剪刀似的

活潑機靈

這三個詞寫出了燕子的另一個特點(活潑機靈)

2、指導朗讀

(1)、情感準備:既然燕子是這樣的漂亮、機靈,大家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喜愛、歡快的語氣)

(2)、練讀:

(3)、指名讀男生女生比賽讀齊讀

3、指導背誦

(1)、思路:課文是怎樣寫燕子的外形的?(指板書:羽毛翅膀尾巴、指圖先分後總)

(2)、請學生自己試著把這一段背給同桌聽。(提示:可看板書或看圖)

(3)、看板書,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齊背。讀了這段話,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引導學生用第三自然段的內容來回答。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怎一隻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你從哪些詞體會到了它的活潑機靈?

2、 交流

(斜著、掠過、唧的一聲、已由飛到、橫掠過、偶爾、沾了)

3、把你體會到的通過你的朗讀讀出來。

4、看著一圈圈盪漾開去的小圓暈你的腦海裡想到了什麼?

小圓暈還在一圈圈盪漾,燕子早已不知去向,多麼敏捷的身手,一幅輕盈靈活的燕子飛行圖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燕子的輕盈敏捷讓你想到了什麼?

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那輕盈靈活的身姿就好像( )(引導學生用比喻來形容輕盈靈活的燕子)

5、指導背誦。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你們看幾對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幾對燕子中的一隻,此時此刻,你都會想些什麼?(引導學生說話)你想聽聽燕子是怎麼說的嗎?

2、播放歌曲《小燕子》第一段。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那麼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燕子眼裡的美麗春天吧!

3、學習第二自然段

課文中有一段寫出了燕子的美麗,指名讀。請其他同學閉上眼睛,在腦海裡想像這樣的美景。

(1)輕輕地睜開眼睛,用自己的話描述春天的美。美在哪?(風、雨、柳、葉、花爛漫無比)

(2)作者這裡為什麼要用一大段寫春天的美?(引導學生討論)

春天美引來了燕子,燕子又為春天增色。(理解生趣)

4、回到第四自然的學習在藍天的映襯下。從幾痕、五線譜、音符、讚歌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麼?

5、小結:春天的景緻美,美在早春二月的拂堤楊柳,美在春花的絢麗多姿,可是若沒有燕子,那要少多少靈氣,如獨獨只有燕子,而沒有春天的佈景,即使有電線杆給它譜曲,也絕奏不出如此美妙的歌。

四、背誦、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就像一幅清雅靈動的水墨花鳥畫,動靜結合,有聲有色,載著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同學們,空中的飛鳥,地上的走獸,水裡的游魚都有其獨特的美麗,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就一定能發現平常中的美麗。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的及要求

1、能夠正確認識16個漢字,讀準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夠根據圖畫初步瞭解這些字的意思。

教學重點及難點

1、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東”、“西”、“男”、“北”四個主要方向。

2、利用圖畫和生活實際理解“前”、“後”與“左”、“右”是相對的。

3、16個字每8個一組,指導學生誦讀,利於感悟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所需課時

兩課時

課前幾分鐘和學生交流

教師自我簡介:

1、姓名:許睿

2、單位:鄭州市教委教研室

3、職務:語文教研員

請學生自我介紹或向老師提問:

1、學生的姓名、年齡、愛好……

2、入學後的感受……

3、面對教師此時都想說些什麼……

以上兩個程式的目的:緩解師生關係陌生而緊張的教學氣氛,努力和在坐的學生溝通;增進彼此間的相互瞭解,使教學中師生間能更好的互動、交流、合作;創設愉快、、自由、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融洽、親密、友好的師生關係;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1、願意和老師交朋友嗎?願意和老師合作上一節課嗎?

2、願意認漢字嗎?前一段的學習中認過漢字嗎?都認了那些漢字?

3、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過去認過的漢字(出示字卡)。

4、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些漢字好不好?

5、讓我們共同學習漢語拼音部分的《認一認4》(出示板書)

二、出示課文情景圖:

1、每幅圖都找個學生說說意思。

2、藉助拼音讀準16的漢字.

3、教師範讀、學生齊讀、分組開火車讀。

三、解釋每組詞語的相對意義:

1、先提問,讓學生試著說說一對或一組詞語的意思。

2、教師進一步講解,如:臥——躺、立——站、入——進。

3、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日出東方,日落西山。”

4、“前後、左右”是相對的。(可讓學生上臺表演)

四、反覆認讀16個漢字:

1、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組開火車讀。

2、集體齊讀。

3、指名認讀。

4、集體看圖拍巴掌有節奏的誦讀。

5、自己隨意朗讀。

6、聯想情景圖畫面,集體背誦16個漢字或抽查個人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程式

一、繼續學習《認一認4》,做“找朋友”的遊戲。(拼音、漢字連線,學生演板)

二、提問:《認一認4》漢字歌?然後大家齊背。

三、提問:誰能說說,你是怎樣記住16個漢字的?

四、提問:誰能說說,16個漢字的特點?(一人說一個即可,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

五、提問:能將這16個漢字組詞嗎?(分組討論一下再發言)

***誰說得好就獎給誰一朵小紅花或五角星。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通過兒童的細緻的觀察,發現了春天是怎樣悄悄來到我們身邊的。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詞語。

3.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準備:

冬春交替的季節風景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我們來聽一首歌,看誰能聽出歌中唱的是什麼季節.

放錄音《春天在哪裡》這首個好聽嗎?你喜歡春天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歌唱春天的兒歌《夢已被染綠》

二、聽錄音,讀課文:

1、先讓學生說出自己以前已經認識的字。

2、放錄音。

3、誰願意再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人一段。)

要求:其他人認真聽,想一想,從哪裡發現了春天?

4、小組內互相學習讀課文。

5、比賽:看哪個組學得最快最好。

6、創設情境,指導朗讀.提問:讀了這篇文章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7、你還從哪裡發現春天已經來了?

三、鞏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學生來說一說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找出其中我們已經學過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筆畫。

學生觀察後說說應注意什麼?

四、鞏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請學生來說一說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找出其中我們已經學過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筆畫。

2、你認為這個字怎樣寫好?

學生觀察後說說應注意什麼?在自己的本子上寫。

五、師生溝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我們應該走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變化。學完課文你還了解到哪些?說個大家聽好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理念】

略讀課文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組織自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勾畫好詞佳句,旁批寫感受。收集寫雨的優美詞語,語段或寫雨的詩文。

2、課件:

課文插圖,賞讀的語段,拓展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感

1、啟發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後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3、提出疑難之處。

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著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賞析語言、體味情感都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落實。

⑴ 感悟雨聲的美妙、神奇:

① 沙啦啦,沙啦啦這是實實在在的雨聲。

②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和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這是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給人以美的感受。

③ 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這句寫出了山雨的聲音神奇、美妙,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⑵ 感悟雨色的明麗、迷人:

① 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是實寫雨霧中的色彩,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

② 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因為作者發自內心地喜愛這綠色,所以講流進我的心胸。

③ (課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綠色之美,印證課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 記憶宛若一張乾燥的宣紙,這綠,隨著絲絲縷縷的微雨,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

點撥:這句話突出了雨中的綠非同一般,給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從而使記憶變得鮮活,而具有靈性。

⑶ 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誰能把優美動聽的雨聲、雨色變成朗讀聲來告訴大家?課件: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雨聲裡,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① 自己練習,邊讀邊體會。

② 抽生配樂朗讀聲,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後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試背賽背課文。

2、交流學生教師收集的其他寫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

⑴ 小組交流學生收集的材料。

⑵ 集體欣賞: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作者趙麗巨集把雨聲比作音樂,散文家朱自清眼裡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課件:

雨下個不停,緊張而又舒緩.我們在雨水的彈奏中攀緣於茫茫山谷,感覺著上天賜予的無邊旋律,它一會兒如小提琴空曠輕靈,一會兒鐵騎突出,一會兒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雨滴,在傘上清晰地彈奏著,又順著傘緣滴入泥中,有著鳴箏般的樂聲,仔細聽去,耳中似乎並沒有聲音,再聽,又分明翁翁地,遙遠而飄忽,如身邊的霧。

3、寫話:

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用幾句話寫下來吧!可以用自己的話寫,也可以摘抄課文中和課外你收集的語句。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

2、理解各則語錄。

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4、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初步瞭解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輝煌成就。

【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教學重點】

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教學難點】

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宋臣趙普曾經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子書,並分別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註。朱注四書,後來歷代朝廷都定為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最大。我們課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註。(第45頁)

二、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註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註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三、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註,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 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麼喜歡它。

四、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⑴ 用於學習態度: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⑵ 用於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⑶ 用於思想修養:

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師

⑷ 用於思想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⑸ 用於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⑹ 用於日常生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⑵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⑸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⑹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五、作業

1、背誦《論語》十則。

2、課外收集其他關於學習方法和態度的格言警句。

【創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於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的做法挑戰: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習慣養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國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於提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於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2-4段,憑藉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5’)

1、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可是,你看到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出示課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2、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並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3、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麼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現了問題,並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2、標上節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麼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並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麼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1、那麼,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麼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

2、交流學習:

1)、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現……

2)、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並同桌互相說一說。

3)、朗讀課文第2節。

4)學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麼想,後來,他又是怎麼想的?劃出牛頓心裡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說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麼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這兩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並評議。(4’)

教後感: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圖說話,再分學習小組學習2-5節課文,要求想一想學會了哪些生字,用“——”劃出想的句子,用“~~”劃出怎麼做的句子。這樣,分組學習時,目標更明確,效果也較好。學文後,小朋友能體會到牛頓從小愛動腦筋,遇事愛問為什麼,並能一直為此努力思考研究,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1-5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節課文,學習生字“總、思、考、吸、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6’)

1、卡片讀生字,並找朋友。

2、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麼?

3、指導完成作業本題目4,並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10’)

1、再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你從這件事中看出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2、課文哪一節告訴我們的,自己讀一讀。

3、為什麼說“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呢?

出示句式說話:1)、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練說,後指名說。

2)、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

3)、練習:因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並換一種說法說一說。

4、牛頓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麼,說明他

5、學習生字“總”,練習用總要說話。

牛頓遇到問題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見到老師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業,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業本題目6。

7、齊讀課文第一節。

三、學習課文第五節:(10’)

1、匯入:牛頓真會動腦筋,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麼。那蘋果為什麼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這個問題你們想過嗎?牛頓想了以後,又怎樣呢?請小朋友讀課文第五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結合指導作業本題目5。

3、朗讀這一段課文。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4、結合學習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1-5節,說一說你有什麼想法?(4’)

五、複習生字:(10’)

1、卡片認讀生字,並說一說注意點。

2、指導抄寫生字,並評議。

教後感:

教學時,我重新安排了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學習第一節和第六節。第二課時學習2-5節。同時,在小組學習後交流時,我讓學生回答時找一名夥伴合作一起回答,學生興趣較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題。

2、學習課文第六段,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培養敢於提問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10’)

1、自由讀一讀1-5節課文,說一說你懂得了什麼?

2、學習用“為什麼‘提問。

1)、齊讀第一段。

師:牛頓從小遇事總要問個為什麼,我們也來學習用“為什麼“提問。

通過上一節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對這句話,我們可以問:地球為什麼會有吸引力?並板書。你們會這樣問嗎?

2)、出示練習提:蘋果掉下來。蘋果不向天上飛。請小朋友任選一句話練習說話。自由說,指名說。

3)、誰能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呢?

二、學習第六段:(12’)

1、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結合學習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齊讀最後一句,誰能給“牛頓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句提問?

2)、誰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這個問題?

牛頓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後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3、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結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現象”在文中指什麼?

4、按句式說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現象。

5、指導朗讀這一段。

三、齊讀課文,小結:(8’)

1、自由讀一讀課文,說說你有什麼體會或想法。

2、讀一讀課後第五題。師小結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並釋疑。

四、指導完成作業本:(10’)

1、抄寫生字,並評議。

2、讀拼音,寫詞語。

3、照樣子把詞語分成三類。

4、書面完成課後題目2、3。

板書:

蘋果落地

普通現象

看見 想、又想 (提出問題)

認真思考

專心研究

著名科學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哺育、報酬、陶冶、晨光熹微、絡繹不絕等詞語。能用陶冶、哺育、絡繹不絕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從古井行到啟迪,懂行了應該怎樣做人。

3、通過學習課文,懂行古井為人們作出了貢獻而不要報酬,從而體會鄉親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4、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並能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含義較深的詞語和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卡片、圖畫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提題談話

這篇課文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講的是我的故鄉有一口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多年來古井一直為人們提供泉水,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啟迪,讚美古井無私奉獻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風格。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有些句子的意義比較深刻難以理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同探討。

2、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一遍,藉助字典識字和理解詞語。

3、通過自學,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什麼?

4、檢查自學情況。

(1)拼讀生字,讀準字音,出示容易讀錯的生字練讀。(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絡 繹不絕 年過六 旬 報 酬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

5、訓練區別形近字,不要寫錯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繹( ) 歉( ) 冶( )

喜( ) 幕( ) 譯( ) 謙( ) 治( )

6、理解課文中有關詞語。

啟迪、無所求、年過六旬、微熹初露、絡繹不絕、暮色降臨、相依為命、難以估量。

7、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8、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討論歸納。

(1)古井像母親一樣哺育鄉親們。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來取水。

(3)鄉親們長年幫助老人擔水。

(4)不收報酬老人歉意。

(5)鄉親們用古井作對照。

(6)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

根據每個自然段意思給課文分四段。(學生試分,教師檢查)

9、範讀課文。

10、作業 練習

(1)區別字形,比一比並組成詞語。(出示小黑板)

(2)學生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講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引言

上節課,同學們經過初讀課文,學會了本課字詞,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以及給課文進行了分段。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讀課文來進行課文分析。

二、講讀課文

1、出示掛圖。先同學們觀看。提問:同學們這幅圖上畫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畫的主要景物是什麼?(一口水井,和來擔水的人)從圖畫中我們看到這口水井就是我們課文中講的那口古井。(板書古井)。提問:古井是什麼?(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這一段講了古井的一些什麼?(古井的位置,井水清涼可口)這口古井與村裡人們的密切關係?(大半個村子的人,都到這兒取水)作者用了怎樣的比喻來讚美這一口井?(板書:溫情的母親,甜美的乳汁)這裡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溫情的母親。出示卡片:母親乳汁哺育這裡是借物來比喻人。(板書:以物喻人)

2、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這一段寫人們到古井取水的情形,從哪些方面進行敘述?(1)從時間上看,取水人多,書上哪些詞語可以說明?(從微熹初露到暮色降臨)(2)從人數上看,取水人從書上哪些詞語可以說明?(絡繹不絕地閃過)閃安形容挑水的人過得快,還一個接一個。(3)從聽到的聲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發出的響聲,象剛下過一場春雨)。同學們請思考來古井取水的人從從以上四個方面可以體現出來。用一個什麼樣的詞語來表示?(板書:取水人多,絡繹不絕)提供的水是怎樣的水呢?(板書: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學們我們知道古井給我們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這麼多人都要飲用她這說明了什麼?(板書:以水養人)出示卡片,學生讀詞語微熹初露,暮色降臨,一支支,絡繹不絕,溼漉漉。

教師小結:取水的人多,說明古井和人們生活有密切的關係,人們離不開古井。因此,作者用溫情的母親、甜汁、哺育來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過渡談話:故鄉的古井,不僅為鄉親信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情操,還懂得了怎樣做人。這些事在作者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講古井陶冶鄉親們品格的例子。

3、同學們現我們來學習(35節)。請一大組齊讀。現在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提問:在古井邊每天都有一些事發生,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寫了動人的取水場面,還有哪一件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同學們想一想,是一件什麼事請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討論:村裡鄉親們幫助一對老人的故事。)這對老人遇到什麼困難?在課文中找到有關內容,讀一讀,(遇到水的困難)鄉親們是怎樣幫助這一對老人的?請同學們找出有關詞語說明。(今兒明兒那個;長年不空,總是滿缸水)提問:鄉親們這樣做接受過老人的報酬嗎?(沒有)為什麼?(因為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課文中哪句話體現出來?(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這句話表現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講人們不僅從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還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範,以古井的精神來幫助別人,表現了人們受到古井的啟示,以古井為榜樣的思想感情。)(板書:幫助老人不要報酬,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從鄉親們幫助老人不要報酬,說明了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書:以德育人)

5、齊讀課文最後兩節。通過讀後我們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讚美古井的品格,使鄉親們懂得了怎樣做人。提問: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抒發感情的?(先用不僅還讚美古井,讓鄉親們懂得怎樣做;然後用難以估量無所求來讚美古井無私和貢獻。最後用離鄉十七年還常想起古井的啟迪,來讚美古井的品格。)

提問:作者從那口古井受到什麼啟迪?(啟迪們怎樣生活,怎樣做)(板書: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6、教師小結:作者通過讚美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闐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樣的品格,教育了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做人。進一步寫了人們把古井當作自己的榜樣,深情地讚美了古井對人們深切的啟迪。古井時時刻刻都在向人們無私的奉獻著。(板書:無私奉獻)

7、通過以上的講讀學習,和上節課同學們劃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講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講來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講村裡人長年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第四段:講古井給人們的啟迪。

8、學生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三、課堂練習

(1)用啟迪、絡繹不絕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溫情的母親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養人)

古井 絡繹不絕

幫助老人 無私奉獻

陶冶鄉親們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報酬

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總分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