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6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部編版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中有關詞語的意思。

3、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這則成語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們幾年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說幾個故事的名字嗎?

2、那你能說說這些寓言故事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3、今天我們就再學習一篇則新的寓言故事,指讀課題: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1、開啟課本,提出自學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b、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c、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自學效果

a、請同學讀書,其他同學評價。

b、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扣詞、精讀課文

“張口結舌”的教學

在同學質疑過程中扣住“張口結舌”,問:什麼叫張口結舌?課文中講了誰張口結舌?他為什麼會張口結舌?

“誇口”的教學

通過張口結舌的教學引出兩次誇口的內容?

a、他誇口之下說了什麼話?b、那你能讀好誇口的語氣嗎?c、引導學生用“隨你……都……”說幾句話。d、這兩句話一起說出來你會想些什麼呢?

四、聯絡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學們,現在你知道那個人為什麼“張口結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者聽說過這樣的事例嗎?

五、讀古文,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1、這個故事和這麼多的事例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其實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就已經流傳開了,它是我國法家學說的傑出代表韓非子所作,想去讀讀2200多年以前韓非子的《自相矛盾》嗎?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學生自讀。

3、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學生根據課文說說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結:同學們我們剛剛分別讀了現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們發現了什麼嗎?

六、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長河中,還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樣流傳了幾千年的寓言故事,我們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去讀一讀,不光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也會使我們在今後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風順!

七、作業(略)

八、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誇口

張口結舌

誇口

部編版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

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4、仿編成語故事,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創編成語故事

教學準備: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分兩組比賽,說一說“自”字開頭的成語。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1、試說“自”字開頭的成語

(多媒體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

自給自足 自覺自願 自力更生 自告奮勇 自強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棄 自鳴得意 自以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殘殺 自高自大 自作聰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引入課文,板書課題,簡介矛與盾(矛:長矛,古代用於進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於防守的武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初讀課文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3、“誇口”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學生勾畫相關語句,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師:誰來學著文中的人誇誇矛和盾

4、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定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5、“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能換一個詞語來替代嗎?(啞口無言)他為什麼張口結舌?

那個人售物時說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賣矛與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與盾?

(四人一小組討論。)

7、通過學習課文和他們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會有怎樣的後果?你應該怎麼辦?

三、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一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裡。

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看著原文複述課文。

四、仿編成語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現代版

2、四人小組編成語故事。

3、交流,評價。

五、教師總結。

部編版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3

知識目標:

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寓言的內容。能夠聯絡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標:

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掌握結合註釋及查字典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出示一些經典寓言故事的圖片)

2、教師引導學生:低年級時,我們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還記得嗎?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淺顯而生動的小故事,向人們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則寓言故事與以往的表達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麼呢?開啟書,快速瀏覽,你發現什麼?——是兩則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以前我們學過一些古詩,怎樣才能將文言文讀準確,有什麼方法嗎?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矛、盾、銳利、堅固、祠、遂、弗”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第一則寓言的題目。教師強調“矛盾”二字書寫並字面解題。

3、教師範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學生讀第一句。

教師出示: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麼?怎麼知道的?———“從前楚國有一個人賣矛和盾。”“鬻”的理解學生是通過書下的註釋瞭解的。在此提示學生學習文言文要善於運用書下注釋幫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麼?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理解過程中“堅、利、於”等詞語學生在註解裡無法找到解釋,可引導學生翻閱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②學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他為什麼要這樣誇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麼?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體交流,四人小組內可以演一演。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講一講小故事,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人群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於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應”:回答。“弗能應”:不能夠回答。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5、為什麼“弗能應也”?——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矛、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說話相互牴觸的情景。

6、那麼,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呢?——比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