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3W

【教學內容】:教材第94頁例1。

第1課時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初步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難點:能用條形圖表示數,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例1主題圖。

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氣情況,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知道的資訊真多呀!能不能把這些天氣情況進行歸類,把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來呢?小組內互相議一議,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組代表彙報並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師將兩種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並提問:同學們有的用統計表表示,有的畫○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這兩種方法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嗎?(統計表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畫○的有的要數數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種天數多,哪種天數少)

教師:還有一種方法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同學們想知道嗎?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課件出示例1的條形統計圖。

1.向學生說明這就是條形統計圖,用塗了顏色的豎條來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

2.提問:仔細觀察這個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麼資訊?

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將學生所知道的資訊進行整理歸納。

4.比較。

(1)剛才畫○的方法和條形統計圖相比,哪種表示得更清楚?

(2)條形圖和統計表各有什麼特點?

5.歸納小結。

條形統計圖左邊豎線上標出的資料表示的是天數(1格表示1天),下邊橫線上標出的是幾種天氣。每種天氣所對的塗色的.豎條佔了幾格就表示幾天,也可以看相對的塗色豎條最上面對著左邊的數字幾就是幾天,從條形統計圖上不但能看出具體的資料,還能看出誰多誰少。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95頁“做一做”。

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出生月份的記錄表,先統計各月份出生的人數,然後完成條形統計圖,小組交流,合作完成,再獨立填寫在教材上。

2.教材“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調查,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完成統計圖,小組彙報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新的收穫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