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課堂重建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1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課堂重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課堂重建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

教學內容: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18-21頁資訊窗4,第1、2個紅點

 教材分析:

學生在前面剛剛認識了1-10各數,這部分內容是在數數的基礎上學習數的大小比較。教材呈現的是拔河比賽的場面。首先利用兩邊拔河人數不相等,引導學生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接著利用跑過來的同學加入到比賽中,使兩邊人數相等,學習兩數相等的關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比較方法,最終要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會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

教學難點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學關鍵: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小圓片

教師:課件、小圓片

 教學設計:

活動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拔河比賽嗎?誰能說說應該怎樣進行這個比賽?那今天組織我們班的同學來進行拔河比賽,分為兩組,一組10個人,二組9個人,我們一起去玩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問題要問?

[設計意圖:由拔河的談話引入,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交談中明確拔河時兩邊的人數要相等,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埋下伏筆。]

活動二:認識大於號、小於號

師:1、比賽怎麼還沒開始呢?怎樣才能知道哪邊人數多,哪邊人數少?你有什麼好辦法?(學生思考後交流)

2、彙報展示:誰能說說你的好方法?(老師利用教具與學具組織學生自己來擺一擺,找出比較的方法.並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們自己找到最好的方法,最後教師給予指導.)

3、由拔河比賽以及上面的展示來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數學上有一對符號可以表示數的大小關係。

出示課件:

10比9大可以寫成:10〉9,讀作:10大於9

9比10小可以寫成:9〈10,讀作:9小於10

4、接著仔細觀察這兩個式子,你有什麼好辦法區分大於號和小於號呢?

(引導學生交流,可以用兒歌如: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大口朝左大於號,大口朝右小於號;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小於號,“大口朝右小於號”,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大於號,“大口朝左大於號”,等等。)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注意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圍繞同一個問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樹立這種意識對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是很關鍵的。同時還注意了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給學生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再次,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張開想象的翅膀,用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活動三:認識等於號:1、現在我們再回到拔河的.場地看看,現在可以比賽了嗎?為什麼?同桌之間討論,並派代表自願的將結果進行展示。

2、你能像剛才那樣用圓片擺一擺,使別人一眼就看出兩邊的人數同樣多嗎?

3、同樣多用哪個符號表示呢?你知道嗎?

出示課件:10等於10可以寫成10=10,讀作:10等於10

[設計意圖: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所以在認識同樣多和“=”的過程中,應突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是學生能說的讓他們自己說,能做的讓他們自己做,能教的就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教自己的小夥伴。]

活動四:練習與拓展

第一題:比一比:誰更多呢

第二題:比較大小

第三題:練習使用“<”“>”

在比賽現場還有許多啦啦隊員,哪邊的人數多呢?你能用大於、小於表示嗎?試一試!同桌相互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的形象記憶,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彈性練習空間,滿足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通過彙報交流,又給了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

活動五:總結與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師:下課後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誰和誰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幾等於幾?我們下節課交流,比比看誰找得多!

[設計意圖: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引導學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再在課堂中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同時通過交流,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