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紙的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9W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染紙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染紙的教學設計

染紙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鞏固前一課所學的色彩三原色知識,通過學生探究摺紙、染紙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鞏固所學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識。

難點:染紙的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教師的四周佈置上美麗的染紙,創設出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髮現染紙的特點。

1、教師展示兩張染紙,一張是前一節課製作的滴染作品,顏色分佈不規律且較隨意;第二張是圖案、顏色重複且對稱的染紙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兩張染紙的不同之處。總結:染紙作品的圖形和顏色是對稱的,形成重複的美感。教師質疑:圖形和色彩的重複效果是怎樣出現的呢?

2、探究折法。以組為單位從教室裡懸掛的染紙中選一張,分析其折法。每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學生感受不同折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3、欣賞扎染、蠟染作品,教師介紹其悠久的歷史,並引導學生受水與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特點。

4、看書,自學染紙的方法。提問:書上是怎樣染紙的?生:將顏色倒入調色盤中,將紙浸在顏色中染紙。總結:這種方法叫做浸染。

5、學生試做。

6、解決在試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問:你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了,需要幫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間部分不知道怎樣染?引導學生出主意、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7、第二次製作。

8、學生展示染紙作品。

9、教師展示用染紙製作的各種工藝品,拓展學生的思路。

10、總結。提問:你在製作後還有生麼遺憾?有什麼收穫?課後小結鞏固前一課所學的色彩三原色知識,通過學生探究摺紙、染紙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自主探究發現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運用浸染法時,用廢舊報紙吸一下水分,這樣能夠使色彩過渡的更柔和,也比較容易揭開。

染紙的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染紙的教學設計

1、認知: 掌握染紙的表現規律和方法,瞭解染紙其特有的美感。(情感)

2、操作: 在宣紙上運用染料及其他輔助工具來表現染紙生活。染紙的教學設計

3創造:創作一幅色富有情趣的染紙作品。(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自行摸索染紙的方法。染紙的教學設計

2、難點:在染紙創作中學會運用折、點染、浸染等手法。

三、達標規程

感受美――瞭解美--創造美--評價美。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毛筆、染料、宣紙、調色盤、水杯等。

2、教師:番茄拼盤一份,染紙作品、情景圖片幾幅、剪刀、白紙等。

五、教學過程

課前:剪洞遊戲

(教師摺紙、剪洞,學生猜一剪刀能剪幾個洞。)一剪一洞、一剪兩洞、一剪三洞、一剪三個半洞,滲透不同的摺紙方法與畫面的效果的聯絡。

課上: 匯入

1、(師生問好。)

2、(師出示一盤番茄拼盤,)剛才同學們的表現不錯,老師獎給大家一盤番茄拼盤,大家喜歡嗎?為什麼?(師板書:色彩點線面 )

3、這麼誘人的拼盤大家想嚐嚐嗎?可是不夠怎麼辦呢?老師有個辦法——畫餅充飢。看桌上,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圓圓的盤子,不過呢是紙做的,請同學們嘗試著用桌上的宣紙盤子、染料及其它工具來表現番茄拼盤的色彩和造型。

4、 (學生動手嘗試。拼盤展示,介紹做法:)

a、 (折後再著色。你是怎麼折的,演示折法染紙。你們有沒有其它折法?怎麼折?各人拿桌上的小塊宣紙折一折,再著色。交流嘗試結果。)

b、 (學生離位交流其它經驗。)[染料加水後染、染後加水、夾後染、扎後染……]

初步認識染紙

1、同學們,剛才我們所接觸到的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染紙》(板書課題。)染紙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欣賞染紙作品,師解說。)

2、(教師給以上的作品起名:選擇其中一幅,起三個不同名字。學生嘗試。)

3.色香味俱全的蔬果拼盤能引起我們的食慾,更能激起我們表現的慾望,其實在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情景能撞擊出我們創作的靈感。(欣賞圖片)色彩豔麗的花草,形狀別緻的花蕊,色調統一的風景,點線面造型的建築。

4、你能從生活中也找出幾幅嗎?(師生交流。)

5、除了這些情景,我們還可以將自己的情感、情緒自由的宣洩在作品上

創作染紙作品

1、下面就請同學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創作一幅染紙作品,並給她起上一個美麗動聽的名字(輕音樂,學生創作。)

2、(師巡視反饋資訊,個別引導。)

講評

1、看到同學們的笑臉就老師就知道你們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下面就請你們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說說她的名字和你認為作品中最滿意的地方(作品貼上黑板。)

2、你最喜歡誰的作品?為什麼?

拓展

同學們的作品真的很美,可就這樣展示在大家面前未免顯得有些寒磣。農產品加工後能賣個好價錢,想想辦法,把我們的作品也來個精加工,怎麼樣?你有什麼想法?(師生交流)同學們的想法很好,課後如果有時間請完成你的想法。

這堂課大家辛苦了!下課

評析:

一. 注重學生個性的張揚

美術課具有實踐性、趣味性、自主性、創造性等特點,對培養學生興趣、開拓學生視野、健全和發展學生個性起著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培養人的基本素質,發展健全學生個性的重要陣地,也是健全個性發展行之有效的途徑。而面對基礎不一,性格各異,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施教,顯然,難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因材施教往往只能成為一種良好的願望。在本節課上,教者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空間,學生在沒有框框條條的創作過程中敢去設想、嘗試,他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風格、形式、題材也各不相同。在評價過程中,教者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對這些學生的作品都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二、在自主化的學習中學會矯治

日前,改變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已成共識,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可見,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是當前乃至今後我們課堂教學的主流方式。縱觀本課始終,教師一直處於引導者、合作者的地位,每一環節中學生都是主角,如:“你能嘗試著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現水果拼盤的色彩和造型嗎?” “說說作品中最令你滿意的地方。”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無形中梳理了知識,並通過不斷共享同學、老師的智慧,在診斷中矯正了自己的錯誤、不足及薄弱之處。

三.引導探究,自主診斷與矯治

在教學過程中,教者注重了學生的情感,誘發學生的興趣,將教師的設疑、質疑、引導解疑與學生的創造性解疑過程很好的結合起來,在教學方法上,教者採用了“引、放、評”的模式,“引”就是引導學生自學、給學生搭橋輔路,指導學生自己“走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放”就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以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評”就是收集反饋資訊,教師通過耳聞目睹等多種途徑,學生利用小組交流、互相觀摩、互相評價的方法把在嘗試過程中所瞭解的資訊,進行整理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矯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