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6篇

來源:才華庫 3.35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 引課:

1、卡片開火車讀生字寶寶:當、午、誰、汗、滴、辛、盤、知、

苦、粒、辛、苦(火車火車開起來,開到我們這裡來)

2、指名背自己積累的古詩。

3、師背《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麼這首詩是什

麼意思呢?我們進天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1、板書:《鋤禾》

2、解題:“鋤禾”,做一做“鋤禾”的動作理解(給禾苗鋤草鬆土。)

3、課件出示全詩,觀察古詩結構:

這首詩共幾行?每行幾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4、看書指名讀,齊讀

5、課件(與詩同張)出示圖,觀察想象。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課件圖片,想想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按“什麼人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做什麼”的順序說一說。

(2)農民伯伯會想些什麼?他會說什麼?

(3)在書上畫出描寫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詩句

6、課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字和詞的意思。(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裡,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

7、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互相幫助解決

8、理解前兩句: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伯伯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鬆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裡。

師:當天氣非常熱,我們滿頭大汗時,心裡是什麼感受?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他們怎麼樣?(很辛苦)

9、引出課件:“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加點字的意思 (誰知道我們碗裡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10、理解全詩,齊讀書P84內容

11、進一步理解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課件:農民伯伯勞作的過程,平地——鬆土——

12、學到這,你有什麼感受(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 。

三、多種形式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美。

我們理解了全詩的含義,讓我們再來把這首詩美美的讀一讀好嗎?(朗讀五言絕句時,大部分是在前兩個字後有稍長的停頓。)

1、 教師示範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2、 學生指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古詩讀好了很美,唱起來更美,欣賞歌曲《鋤禾》

五、練習題:

1、說說身邊的浪費現象

P178

2、我想對……說,

五、作業

1、

2、上網查李紳的詩《憫農》,讀一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為什麼要畫四個不同的太陽,學會13個生字,讀通順帶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作者畫四個太陽的美好願望。

3、學會書寫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 欣賞音樂,揭示課題。

播放課件,欣賞音樂,讓學生聽後說說這首歌是唱什麼的?

點選課件出示太陽指導讀準音陽。小朋友,你們對太陽瞭解有多少呢?誰能把太陽畫出來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講得也是一個小朋友畫太陽的,請小朋友一起讀課題:18、四個太陽

過渡:這是四個怎樣的太陽啊?小作者我為什麼要畫這四個太陽呢?請小朋友先認認真真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思考剛才的兩個問題。

二、 初讀課文,排除生字。

1、老師範讀: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貼出相應的四個太陽的圖片。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剛才老師在讀的時候,每個小朋友聽得都非常認真,現在你們也去試著自己讀這篇課文好嗎?讀的時候,請小朋友用──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

3、自由拼讀畫出的生字新詞。

4、檢查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句子。

讀卡片上的生字。

三、 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過渡:小朋友,你最喜歡四個太陽中的哪一個太陽呢?(生答)那你們就去讀描寫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太陽的這一小節吧。

根據學生的回答來學課文(重點指導朗讀)

1、綠綠的太陽:

夏天到了,天氣怎樣啊?你有什麼辦法能讓老師涼快一下呢?誰願意用朗讀的方法把清涼送給老師和同學呢?

2、金黃的太陽:

果園在金黃的太陽的'照耀下,散發出了一陣陣水果的香味,原來是(果園裡,果子熟了。)(課件出示)指導朗讀。果園裡的果子熟了,可我們小朋友都忙著學習,還不知道呢?怎麼辦呢?別慌,有金黃的落葉呢,它正趕來邀請小夥伴去嚐嚐水果的香甜呢?誰來學學落葉,去邀請小夥伴呢?(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嚐嚐水果的香甜。)(指導朗讀:熱情好客)

3、紅紅的太陽:

(出示課件)看到這雪景,聽到這風聲,小朋友,你感覺怎麼樣啊?

是啊,此時的我們多麼希望有個紅紅的太陽給我們帶來溫暖啊,誰願意把這份溫暖送給大家呢?(指導朗讀)

4、彩色的太陽:

春天是怎樣的呢?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吧。美嗎?

春天是個怎樣的季節呢?(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指導朗讀)還可以說春天是個怎樣的季節呢?

這四個太陽是誰畫的呀?我為什麼要畫這四個太陽呢?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小朋友呢?你們誰來評評這個小畫家?

四、生字書寫指導

五、齊讀課文,進行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老師也想畫個太陽,小朋友,你們想知道老師想畫個怎樣的太陽嗎?(生猜)老師最想畫一個快樂的太陽(師簡筆畫),讓這個充滿快樂的太陽高高掛在我們英才學校的上空,使英才學校的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都能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六、佈置作業:

回去畫一個自己心中的太陽。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結”的讀音,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進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繼續練習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教學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麼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解題,匯入 新課

(1)春天到了,大地復甦,百花爭豔。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來了遊玩了。在這美好的春光裡,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卻發現了一隻不合群的小蝌蚪。

(2)讀課題:理解“不和群”是什麼意思?

(2)匯入 :這隻小蝌蚪為什麼“不和群”?學了課文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2、默讀課文,初知大意,討論:

(1)這隻小蝌蚪為什麼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麼?

3、學生自學後檢查

(1)讓學生說說這些字該怎麼記?字型分析:孤、扭(筆順)略。

(2)指名接讀課文,正音。(成群接隊、鬧彆扭、調皮、覺得、難道、請教、略微)

(3)作業 本第一題。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發現( ) 孤獨( ) 確實( )

(4)解釋詞語並造句:彆扭、悠閒

4、講讀第1段

(1)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人、地、時、事)

(2)我看見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3)看圖,說說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遊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樣遊的?(理解“成群結隊”)

(4)“鬧彆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像鬧彆扭似的?

(5)齊讀

作業 :抄寫生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讀懂這隻小蝌蚪為什麼不和群的原因。並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二、講讀第2段

討論:

(1)為了讓它回到大夥兒中間,我們想了個什麼辦法?(看插圖聯絡課文說一說。)

(2)用“----”劃出寫我把這隻小蝌蚪撥進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撥了幾次。

(3)我們兩次撥蝌蚪,結果怎樣?用“﹏﹏”劃出有關句子。

(4)兩次撥蝌蚪,結果是否一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一次:“從隊伍中鑽出來”、“單獨”;第2句:“仍舊”“從隊伍中鑽出來”,“自個兒”)

三、齊讀第3段。

①比較句子,說說有什麼不同。

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

它們一定不是一家人!

②“不是一家人”指什麼?(不同類)課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說明什麼?(能有根據地大膽地設想,但不輕易下結論。)

四、學習第4段

(1)他們的假設對嗎?從哪能個詞可以看出?(確實)為什麼說它們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樣獲得可靠的結論的?(請教老師)

(3)創設情景:永明和我怎麼問老師?

(4)討論:青蛙的蝌蚪和癩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讀後表達:可以畫圖、可以填表,可以用語言表述。

五、第5學習段

“這樣”指什麼?我和永明終於弄清了這隻小蝌蚪為什麼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會怎樣?以這種心情讀這段課文。

六、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一件什麼事?這件事跟時間有什麼關係?(春天是蝌蚪活動的季節)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獨遊的原因靠的是什麼?

七、綜合提高:

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家在外面,請你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討論在啟示中要寫清什麼?)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3.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4.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並說一說課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2.品讀課文,併發揮想象力續編故事。

教具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井”“青蛙”“小鳥”板貼畫。(教師)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播放“坐井觀天”的動畫片。引導學生說說這個故事可以用哪個成語來概括。

2.匯入新題,問:誰能說說“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教師範讀,請學生點評。

2.出示自讀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3.檢查朗讀,相機指導認讀生詞。

4.組織學生小組間賽讀課文。

三、瞭解大意,自讀課文。

1.指導學生小組學習,討論:你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從課文中知道的內容,並歸納整理。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課文的表達方式。

四、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話”“沿”“際”,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個字有什麼共同特點?寫時應注意什麼?指導學生寫好這三個字。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4.生獨立描紅、臨寫。

5.組織再次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板貼情景。

1.複習匯入:誰能說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2.板貼“井”“青蛙”“小鳥”。

二、熟讀精思,感悟對話。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

2.學習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1)自讀對話。

(2)指名讀,師生評讀。

(3)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再現對話情形。

3.指名小組分角色朗讀,組織評議。指導學生讀出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語氣,重點指導體會第三次對話中青蛙和小鳥的“笑”各有什麼含義。

三、同桌合作,演讀故事。

1.課件出示演讀要求:

(1)要讀出對話中不同的語氣。

(2)在讀的時候可以加上適當的表情和動作。

2.同桌合作演讀,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展示演讀,師生評議。

四、續編對話,領悟寓意。

1.發揮想象,小組合作續編它們之間的第四次對話。

2.全班交流續編的對話。

3.同學們,你們讀了這個故事,想對自己說什麼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體會本文寓準確於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雲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的說明。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說明事物的妙處。

【教學難點】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昨天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大家瞭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麼,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學生回答)你是怎麼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遊季節,假如你正在外地旅遊,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為了避免被雨水淋溼的尷尬,你該怎麼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雲識天氣(幻燈片1演示),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二、小組合作預習,展示與評價

(一)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峰巒( ) 一霎間( ) 瀰漫( ) 暈頭轉向( ) 月暈( )

崩塌( ) 勻稱( ) 籠罩( ) 薄雲( ) 諺語( )

點綴( ) 頃刻( ) 預兆( ) 輕盈( )

2、辨析下面形似字,為其注音並組詞

綾( ) 卷( ) 幕( )

凌( ) 劵( ) 暮( )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預兆:

輕盈:

瀰漫:

徵兆:

4、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成語

(1)形容姿態多種多樣。( )

(2)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

(二)初步感知

1、為什麼“看雲”能“識天氣”?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2、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

(1)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

(2)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白色的綾紗。( )

(3)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 )

(4)積雲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雲。( )

三、朗讀,整體感知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採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雲?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並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幻燈片3演示)

四、演讀,理清層次

1、明確任務:各合作學習小組任選一種雲,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

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幻燈片4演示)

2、對照課文和幻燈片,各小組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幻燈片5-11演示)

3、小組展示,課堂交流與評價。

4、小結: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雲,明白了它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對我們認識天氣有很大的幫助。課文告訴我們,除了雲的形狀,還有云彩也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天氣,請同學對照課文完成表格。(幻燈片12演示)

6、總結:課文用三個小節給我們介紹了兩種通過雲來識別天氣的辦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後,會發現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文的層次也十分明瞭。(幻燈片13演示)

五、課堂小組合作與探究,展示與評價

1、怎樣看雲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作了具體細緻的介紹。

(1)閱讀第三節,完成下表

雲 名形 態位 置厚 度天氣徵兆

卷 雲

卷積雲

積 雲

高積雲

(2)閱讀第四、五節,完成下表

雲 名變化過程形 狀位 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

高層雲

雨層雲

積雨雲

(3)閱讀第六節,完成下表

雲彩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 彩天氣徵兆

由以上三個表格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看雲的 和 來預測天氣,還可以通過看雲上的 來預測天氣。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 。

2、課文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並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3、文中第2段揭示了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它與後面的三個語段是什麼關係?句中“往往”和“常常”兩個詞能否刪去?為什麼?

4、本文介紹瞭如此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起來卻感到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六、課外延伸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雲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雲”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教師補充。(幻燈片15演示)

3、佈置作業:收集並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 13 個生字,會寫 10 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2.教學難點:通過朗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北京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現代化大都市的氣息,從而培養學生產生熱愛和嚮往之情。

[教學準備]

與教學有關的影像資料、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小朋友,你知道祖國的首都?北京嗎?去過北京或瞭解北京的同學說一說你印象中的北京。可以結合照片和收集到的圖片及文字資料說一說。

(此環節設計旨在調動學生的積累,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2.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線裝書,書裡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數百年的帝王將相,有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裡盛開著鮮花,馬路上車流和人流不息,散發著濃郁的現代氣息。(教師浸潤著豐厚文化氣息的描述,使學生心中的北京更加豐滿、神祕。)

3.現在我們就去看一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北京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一)初讀課文

找出生字,自主認記。邊讀文邊圈畫出文中的生字,反覆認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二)彙報交流識字成果

1.認讀生字。

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你認識這個字嗎?在哪見過它,是怎麼認識的?

(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調動他們的識字積累,給學生搭設展示自我的舞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

2.自主彙報,讀出字音,說出自己記的方法,組詞、說話。

熟字加偏旁:優、陰、壇、城、圖

熟字減偏旁:央(英)、旁(膀)、交(校)

形近字:巾?市

偏旁相同的字:壇、城 國、圖

編字謎:略

3.教師強調字音的重點,認清字形的方法。

翹舌音:莊、周、廈

前鼻音:嚴、拼、壇

後鼻音:央、莊

多音字:似:似乎(sì)似的(shì)

(三)鞏固檢測生字

1.用生字卡片檢測:開火車讀、指名讀。

2.出示詞語和句子檢測。

詞語:瓦房、姓周、張莊、拼音、拼圖、圖案、案件、花壇、大廈、中央電視臺、英雄紀念碑

句子: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蹟和風景優美的公園。

天安門城樓和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城的中央,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地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

北京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以及新建的中華世紀壇。

三、指導寫字

1.鞏固“央、交、市、旁、國、圖”六個字的讀音,組詞、說話。

2.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生字,並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學和老師。

3.結合學生的發現,重點指導寫“央、旁、圖”三個字。注意“央”字的橫要寫得長一些,寫在橫中線上,撇是豎撇,在豎中線上起筆;“旁”字的禿寶蓋的橫要長些,覆蓋住下面的“方”字。

4.教師範寫。

5.學生練習寫字。

6.展示學生的書寫作業並做評價。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測課文是否能夠讀正確。(每人讀一自然段,同學和老師共同評價。)

2.通過讀課文,北京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五、作業

1.認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分別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的。

2.抄寫“央、交、市、旁、國、圖”六個生字。

3.練習把課文讀流利。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測

1.讀一讀生字卡片,並選擇一個或幾個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2.讀詞語卡片:綠樹成陰、鮮花盛開、風景優美、來來往往、高樓大廈。

二、朗讀感悟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北京的美麗?

2.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寫,讓學生感受到天安門的雄偉與壯觀。

(3)帶著自豪的心情練習朗讀這一段,說出自己的感受。

3.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

(1)播放北京的風光短片,讓學生感受北京街道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的美麗和交通的發達。(此環節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綠樹成陰、綠毯似的草坪、川流不息”等關鍵詞語,感受北京的美麗。)

(2)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風光片中的文字,讀一讀。

(3)在課文中找到描寫北京柏油馬路、立交橋美景及交通發達的詞語,畫出來,聯絡課文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4)朗讀練習,讀出北京的美麗。

4.理解感悟第四自然段。

(1)朗讀第四自然段,理解名勝古蹟的意思。(理解關鍵詞語是讀懂句子的基礎,因此要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理解。)

(2)說出自己知道的北京的名勝古蹟、公園及高樓大廈,並用自己的話作簡單的介紹,感受北京的古老與美麗。

三、朗讀抒情,背誦積累

1.帶著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練習朗讀全文,感受北京的美麗。

2.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寫字指導

1.鞏固“優、陰、壇、城”四個字的讀音。

2.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生字,並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學和老師。

3.根據學生的發現,重點指導寫“優”和“城”三個字。注意這兩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寫好“城”字的斜鉤。

4.教師範寫。

5.學生練習寫字。

6.評出最佳作業和小小書法家。

五、作業

1.抄寫本課新學的生字和書後“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2.收集描寫北京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