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編8篇

來源:才華庫 1.09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編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教學設計。

為了提高廣大國小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同時也給廣大國小數學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能力的機會,由教育部西南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聯合組織了新課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大賽。北碚區的每個直屬學校和鎮教育中心均參加了此次大賽,並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踴躍參與,共收到181份教學設計。經過評委的認真評選,評出了一等獎35名,二等

將42名,三等獎59名。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練習3

總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從自己識字的實際出發,恰當選擇查字方法。

2、初步學會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於、尤其”等詞,給“怪、當年、片刻之間、瞥”找到近義詞

3、能照例句擴寫句子。

4、能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練習中的短文。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選擇恰當的方法;擴寫句子;找出重點段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用詞的確切性;根據句子意思確定擴寫什麼內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指導完成第1題

1、讀準字音。

2、獨立完成寫詞語。

3、同桌互查。訂正。

4、師根據巡視的情況作點評。

二、指導完成第2題。

1、自由讀這段話,想:這段話的意思。

2、集體交流。

3、獨立填表。

4、交流表格內容,並說出依據。

三、指導完成第3題。

1、回顧這一類題該怎麼做?

(1)辨析詞語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時間裡發生,出乎意料。)

(2)讀句子,理解語意。

(3)選詞填空。

(4)再讀句子,看詞義和語義是否吻合。

2、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第2小題,交流反饋。(“可是”表示轉折;“由於”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進一步。)

3、質疑問難。

四、指導完成第4題

1、讀題,明要求。

2、找出帶點詞的近義詞

3、比較哪個更確切。

4、說說給我們的啟示,體會用詞的準確。

五、作業:《作業本》第1-4題。

第2課時

一、指導完成第5題。

1、讀題,明要求。

2、學習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麼。

3、自由選一句口頭練習擴句。

4、交流。

5、小結:擴句的意義。

二、指導完成第6題

1、回顧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2、自由讀短文。給短文分段,找出重點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大娘讓共產黨員買車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們向小吳投去崇敬的目光。

3、細讀重點段。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去理解。

(1)大娘為什麼要問:“誰是共產黨員?”

(2)這位共產黨員是誰?他是怎麼做的?劃出有關句子。這些句子說明了什麼?這件事反映了什麼?

4、有感情地朗讀短文。

三、作業:《作業本》第5題。

教學後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組“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 三檢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檢視的方法、原理,三檢視的繪製(識讀) 方法和規律等。三檢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 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繪製簡單三檢視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內容也是後續知識 “形體的尺寸標註”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在這裡起到一個呈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製(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 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 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檢視的知識體系。但學生的空間 思維還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難發散思考一些個別現象,處理個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見部分和重疊等。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檢視成圖原理和規律;

(3)掌握三檢視一般繪圖規則。

2.能力目標:

(1)掌握簡單的三檢視的繪製(識讀);

(2)學會規範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三檢視的作圖過程,體驗技術圖樣的魅力

(2)形成科學的空間三圍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與態度。

4、教學重點:

(1)掌握三檢視成圖原理和規律;

(2)掌握簡單的三檢視的繪製(識讀)。

5、教學難點:

(1) 能規範繪製和識讀簡單的三檢視。

四、教學準備

準備積木,利用塑料膠紙和泡沫製作多個的模型。

五、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本節的教學中,將採用“主導—主體(分享—互助提升)”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匯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

1、通過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導學,激發學生對“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複習以及注意在技術活動中選用恰當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2、利用點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機、立體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體形狀、大小變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並建構三檢視概念。

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檢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體模型、合作探究三檢視的繪製。

4、學生使用實物展臺投影機展示繪製的三檢視,師生共同總結三檢視的一般規律和規則。由識讀三檢視練習,體驗三檢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並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認識文中14個生字,書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表演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中以“口”為偏旁的漢字的構字特點,認識形聲字的構字方法,以掌握相應的識字方法。

4、感受漢字的有趣,激發識字的舉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學會相應的識字方法。

2、識記文中14個生字,正確書寫9個生字。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查詢其它以“口”為偏旁的漢字。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朗讀指導法

五、課型:識字課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匯入

1、教師出示漢字:叫 鳴 喚 吃 葉

2、引導發現:這五個生字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你還發現了什麼?

3、教師小結:這五個生字都是以“口”作偏旁,它們表示的意思大多與口有關。

4、匯入新課,板書課題:添“口”歌

二、讀文識字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學生分行讀課文。

3、從文中找出以“口”作偏旁的漢字,用鉛筆圈一圈,讀一讀,記一記。

4、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

問 味 嚇 號 召 吐 哈 嘰 吹 啥

5、指名學生扮演小老師領讀生字。

6、引導學生髮現:

(1)學生仔細觀察。

(2)逐字分析字形,弄清以“口”為偏旁的漢字的組成特點。

門 + 口 — 問 未 + 口 — 味 下 + 口 — 嚇

刀 + 口 — 召 土 + 口 — 吐 合 + 口 — 哈

幾 + 口 — 嘰 欠 + 口 — 吹 舍 + 口 — 啥

(3)練習用這些擴詞或說話。

7、指導學生表演讀第一句。

三、設疑結束

1、指名讀、齊讀課文第二句。

2、教師導言:還有哪些字能添“口”組成新字呢?請你想一想,看一看誰說得好、說得多。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課型】

詩歌。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頌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美,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匯入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自然界有很多形態各異的化石,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告訴我們: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原因使這石頭一樣的東西令作者李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乃至要為之寫下一篇詩歌呢?我們先聽讀一遍課文,試著感受一下詩歌的大體內容。在聽讀時,請大家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從範讀中汲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詩歌的朗誦。)

(注意字詞教學)螢幕展示讀音易錯易混的詞語,做適當點撥。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

(由學生作答)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必然導致自主閱讀的結果存在差異,此環節教師只須把握學生對詩歌瞭解的程度,不要求學生講得很細、很全。

2、同學們從詩歌中瞭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識。那麼,這首詩歌是如何運用恰當的語言藝術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集體誦讀1、2節詩歌。

這兩節有什麼突出的修辭方法?

(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這兩小節標點符號的特點)

設問:

通過設問得到了怎樣的答案?

甦醒 神話 奇幻

甦醒:化石從億萬年前的岩石中被人類發掘出來;化石打開了人類認知地球生物進化史的大門。

這扇被開啟的大門,向我們人類展示的是什麼?

是一個個奇幻的神話。

那麼它奇幻的表現是什麼?3至6小節就是最好的回答。

三、研讀(合作探究)

1、研讀物件:3至6節。

2、合作探究的目標:

⑴ 找出核心句;

⑵ 概括要點,舉例。

3、學生分四個小組分別研討3至6節。

4、研討要點:

⑴ 第3節:

要點: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學

西方,上帝造人;東方(中國),女媧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⑵ 第4節:

要點:裹藏生命資訊。

通過對化石裡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當年古生物的情況,將其外形復原。

生命資訊。

⑶ 第5節:

要點:反映生命的進發(不息)

近年,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著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採擷標本,由此可見,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為我們展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⑷ 第6節:

要點:雕刻家、魔法師。

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龍的滅絕→氣候、彗星撞地球

5、小結:

綜合3至6節的內容可知,化石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認知逝去的世界,正如詩歌所言:“逝去的世界說了話”。其實,化石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化石已經甦醒,化石也剛剛甦醒,這個甦醒與第2節的“甦醒”前後照應,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價值。正如第7小節所總結的:它還有很多令人神往、驚訝的故事等著我們去領略。

四、情感體悟

詩歌是要表達感情的,詩歌當中哪些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呢?

要點:吟、請、神往、驚訝……→對化石的尊重、珍惜、熱愛、研究。

《化石吟》讓我們認識到化石是人類很好的老師,是一部極妙的教科書,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進化史和地球變遷史。

我們不僅要尊重、珍惜化石這樣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珍惜我們人類創造的人文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

五、作業

1、請大家在課後去發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和人文遺產,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和研究它們?

2、小作文

⑴ 假如我是化石……

⑵ 假如我是恐龍

【作業說明】

題目1可以結合奉節本地的情況來談,這兒有著名的白帝城(人文遺產)和天坑地縫(自然遺產),也有很多其他的重要而知名的遺產:三峽中的摩崖石刻(人文遺產)、古巴國遺址黃金洞(人文遺產和自然遺產兼而有之)、風箱峽懸棺(人文遺產)等。這個題目有一定難度,要做適當的指導。

題目2比較適合國中生的心理特點,國中生在這個題目上面應該能夠有話可說。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吟:讚頌

(1~2節)問句引發想象

(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迴應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設計思想]

《雨霖鈴》這首詞抒情色彩非常之濃,如果賞析時用語貧乏瑣碎,那麼詩情就會打大折扣,如溫水(也可能是冷水)泡茶,或沒有完全泡開,或完全沒有泡開。因此,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賞析此文成了最佳選擇。以“詩”解詞,情味不減,能更好地走進文字,走進作者心靈;同時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詩情,促進學生學以致用,以點帶面,融會貫通。具體操作就是根據文字內容,緊抓教學重點,對教學任務進行合理分工,自主探究。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濃濃的離愁。

2.理解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以“詩”解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媒體上說周杰倫走到哪裡都能颳起一陣龍捲風,足見周杰倫影響之大。可是早在北宋時期,有位詞人,他創作的許多作品不僅當時廣為傳唱,而且流傳至今已近千年。他在當時的影響,有言為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大家能根據這句話猜出他是誰嗎?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感

1.自讀兩遍,初步感知

2.提示: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念,想到。

3.再讀一遍,找出主旨句。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3.誦讀指導:節奏緩慢,語調低沉。

4.播放課文錄音。

5.學生模仿誦讀。

6.找出寫“離別”情景的句子和寫“清秋節”的句子。

明確: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三、以“詩”解詞,體會深情

1.“一切景語皆情語”,請體會景中之情。

要求: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用詩一般優美而深情的語言加以渲染。

2.學生從中任選一句加以鑑賞,寫在草稿紙上。

3.根據所選物件分組進行探究、交流、討論。

4.在討論基礎上,組內合作完成一篇精美的`賞析文字,以便全班交流。

5.成果展示,教師點評。

6.教師下水:

①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賞析:一聲聲,一遍遍,秋蟬嘶鳴,纏綿哀怨。面對長亭,天色將晚,天邊的落日像哭紅的淚眼,充滿無限眷戀,一點一點,正依依不捨地挨下山去。驟雨剛過,葉尖上的水珠敲打著乾枯的樹葉,其聲如泣如訴,點點滴滴,是離人淚。

②“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賞析:桌上的酒食,嘗著似土和泥。未飲先醉,心內成灰。眼中淚,杯中酒,蓄著的是憂,嚥下的是愁,正當難捨難分之時,艄公催行;離愁越來越濃,感情之弦越繃越緊,終於情不自禁地握住對方的手,流淚眼望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哽在喉間,悲痛欲絕。

③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賞析: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離愁漸遠漸無窮,如千里煙波,浩渺無邊,如楚天清秋,萬里遼闊。無邊的離愁像暮靄一樣,沉沉地壓在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賞析:從前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而今風景依稀,佳人何在?冷風吹來,心頭一顫,酒醒愁未醒,頓時生出“人面不知何處去,楊柳依舊笑晨風”的悲涼。

7.總結藝術特色

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抓住“念”字)

四、餘音繞樑

1.播放毛寧的《晚秋》。

2.課後請大家再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象一下柳永走後,那位女子的生活情景,並以《與君別離後》為題,借鑑課文情景交融的寫法,寫一篇抒情散文或者抒情詩。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複習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體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

齊讀。

2、引入:上節課咱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作者從“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方面表現白鵝高傲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咱們今天還是用讀書、討論的方法來解決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自學探究

你覺得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在感受較深的詞句邊上寫旁註,並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全斑交流。

2、理解“叫聲”

a、出示:“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三個詞的理解。

(聲音嚴肅、大聲斥責、大聲叫喊吵鬧、放開喉嚨大叫)

b.聯絡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樣的情景?(讓人害怕)

作者說鵝的叫聲不亞於狗的狂吠,為什麼要這樣寫?

(突出白鵝看守門戶的本領;突出對白鵝的喜愛。)

c、小結: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並不喜歡白鵝,實際上恰恰是對它“看守門戶”的本領的讚美。

d.有感情朗讀。

e、你們喜歡這樣的描寫嗎?文中還有多處這樣的描寫,你能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嗎?

3、理解“步態”

a、(VCD播放京劇中淨角出場的情景):同學們仔細看這段影片,這是京劇中淨角出場的情景,看後談談你的體會。(交流中結合理解“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b.朗讀第四自然段,加深體會。

c、小結:作者發現了鵝與鴨的步態的些許差別,並準確地描寫出鵝的步態特點,寫得這麼貼切,他平常該多仔細觀察啊1

d.你在讀文中,還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能不能舉例說說呢?

4、理解“吃相”。

a、聯絡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鵝“三板一眼、一絲不苟”的吃相。讀出自己的體會。

b.想象“狗偷吃、鵝咬狗”的情景,並讀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鵝”的情景。

5、小結:作者仔細觀察,細緻描繪,有詳有略,這種寫作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課堂練習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找出來,並抄一抄,讀一讀。

2、四人小組內交流。

拓展活動

簡介豐子愷,推薦豐子愷作品。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課文首尾呼應應寫法。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宛轉”、“興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瞭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瞭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後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關係。

三、課前準備:課件。

四、教學時間:二教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一、介紹背景,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文。

1.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的每個段落概括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要求:

1.在這一段中你瞭解了什麼?

2.怎樣理解課文中的幾句話:

(1)“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搭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著一件顏色和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裡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麼。”(這個孩子是夜鶯,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敵人)

(2)“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裡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在敵人不易察覺中戲弄敵人,體現出他的聰明。)

(3)“人哪?戰爭一開始這裡就沒有人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體現出他的機智勇敢,鎮靜。讓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讓他帶路。)

3.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有什麼感受?(勇敢機智聰明活潑能幹自信)

4.小結。

五、作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