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的教學設計3篇

來源:才華庫 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宿建德江》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宿建德江》的教學設計3篇

《宿建德江》的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學習鑑賞山水田園詩的方法。

3、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加深對詩人的瞭解,感悟詩人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意境美。

2、領會評價重點詞語,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仔細品味詩歌所創造的意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都知道哪些山水田園詩呢?

二、介紹山水田園詩的特點。

山水田園詩:山水詩源於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於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三、明確鑑賞中常用到的術語。

1.思想內容——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 歸(退)隱 閒適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語言特點——清新自然 質樸自然 清新洗練

四、賞析《宿建德江》。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二)賞析詩歌

1、初讀詩歌,讀準節奏,讀準字音。如:渚zhǔ

2、再讀詩歌,理解詩意,品味詩句。

(1)詞語解釋

(2)基本解讀:先解釋每句話地意思,再解釋整體的詩意。

(3)思考討論:

①詩中點題兼寫環境的詩句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②“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內涵?

③寫出詩中的對偶句,並作賞析。

3、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三)藝術特色

此詩寫羈旅愁思,情景相生,風韻天成,富有藝術美。

五、作業設計

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宿建德江》的教學設計篇2

一 古樂入境,直入課題

一段優美的民樂為教室增添了古香古色,也把我們帶到了“古詩誦讀”天地。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詩《宿建德江》,(板書:宿建德江)我們一起讀一讀。(齊讀)。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誰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書:孟浩然)這首詩就是孟浩然仕途遭受棄置南下經過建德江時寫下的一首詩。

二 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讀古詩

現在請大家開啟課本101頁,自由地把這首詩多讀幾遍,藉助課後的拼音把生字讀準。好。自由《讀宿建德江》(學生自由讀古詩,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讀)

2 教學生字

(出示生字進行教學)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來,讓我們一起讀這幾個生字(步驟:老師領讀,強調字音;學生自讀兩遍;指名讀,相機評價正音;開火車讀;)

3 (出示詩句)把這些生字帶回到詩裡面,誰能來讀一讀《宿建德江》?請你來讀一讀,其他同學聽一聽,看他有沒有把生字讀正確,除了生字,這裡面還有字是前鼻和後鼻音,也要注意聽。(指名讀)

4 再讀古詩

請同學們再自己讀一讀詩,這次請注意把詩讀流利,讀出詩裡的節奏。(自讀)來,你來讀一讀,你再來讀一讀(指名讀)他讀得真不錯,我們向他學習,一起模仿他來讀一讀。

三 理解詩意、質疑問難

1平時我們在學習古詩時一般有哪些方法?(邊看插圖邊想像、藉助註釋、查閱工具書、與別人交流等)

2這些方法都很好,現在就請你們分小組運用這些方法自學古詩,想一想,這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明白嗎?開始吧!(小組自學)

3學生彙報:你們都讀懂了哪些詩句?來,把你讀懂的說給大家聽一聽。(我把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邊,眼見日落黃昏,一段新的憂愁油然而升。原野空曠,站在船頭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使我的心情更覺壓抑。江水清澈,俯身觀看,只有倒映在水中的明月離我是那麼近。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給我帶來些許的安慰。)

4質疑問難: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野曠天低樹”“愁新”“月近人”

四 入境悟情 體驗昇華

1(從“愁新”問題入手)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詩人的新愁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日暮是日落黃昏夕陽西下時分,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圖片。你都看到了什麼?(溫馨的畫面讓我們感覺無比幸福)現在我們再回到詩人所處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麼?(空曠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詩人一個人),如果這時候你是詩人,你會有什麼樣的愁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這是思親之愁;(如果這時候有人陪我說說話多好啊)這是寂寞之愁。(如果這時候我在家鄉多好啊。)這是思鄉之愁。詩人在這裡之所以把自己說成“客”就是因為遠離家鄉,四處飄泊。如今到這建德江,面對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出示《自洛之越》)那一時間,詩人……湧上心頭。

2此時,詩人雖置身於孤舟之上,思緒卻早已隨月飛遠。他的心飛到(家鄉去了)他想到了往日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呢?

(預設1)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詩人和朋友圍坐爐邊,把酒言歡

(預設2)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詩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詩作對,流連忘返

(預設3)回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裡,詩人和家人相聚樹下,其樂融融

回憶故鄉點點滴滴都是幸福,絲絲縷縷都是甜蜜,然而,這裡只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鄉山水,聽不到親切的鄉里鄉音,這裡只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眺望遠方,詩人眼眶已然潤溼,滿情的愁緒,無人可訴,只有這江中的明月,此時是這樣的親近,近的可以將心思一一訴說。只有將這無盡的愁緒,付於滾滾東去的流水,匯於無邊的大海,激盪起思潮翻騰的浪花。“這次第,又怎一個愁字了得”罷罷罷,還是看這裡只有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五 全詩回讀、情感共和

詩人孟浩然是湖北襄樊人,也可說與我們是同鄉之人。身為同鄉,我們已然體會到了他在日暮時分“人在江中、心隨月去”的滿懷愁緒。讓我們這份鄉情託付江中的月兒與詩人共和,以解他愁腸百轉的孤獨與寂寞。(回讀或背誦全詩)

下課後,請同學們收集一些孟浩然其他的詩作,互相傳誦交流。

《宿建德江》的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宿建德江》。

3、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作者孟浩然。

二、自學古詩

1.範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讓學生讀,檢查學生的讀音及斷句。

3.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註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3)提出問題。

三、檢查自學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離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結合圖意理解詩歌的後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於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麼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麼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麼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仔細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配樂朗讀

板書設計: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