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題答題模式(高三必修)

來源:才華庫 2.48W

 (一)形象意境類

古詩詞鑑賞題答題模式(高三必修)

寫的什麼(內容)是什麼?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問變式①:某一聯詩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提問變式②:某幾句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模式:描摹詩歌圖景(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概括意境特點(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剖析作者思想(要答具體)。

【題例】06年江西卷1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三江小渡(楊萬里)

溪水將注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1)本詩的“詩眼”是什麼?

答:                

(2)詩人採用什麼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6分)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採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徵等手法,(回答“是什麼”方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徵意義,(具體回答“怎樣採用”這些方法)從而表達了友情恆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好處-對主旨的作用)

   1.形象

   【命題三形式】①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③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理解三要點】①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現形象。②形象蘊涵詩人的思想和情感。③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徵意義和社會意義。

   【答題三步驟】

   步驟一:展示詩歌的形象;

   步驟二:概括形象具體特點;

   步驟三:揭示作者情感,即形象的意義。

   【解題示例】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本詩為作者貶官外任時所作)

   【參考答案】①詩歌描寫了一隻畫眉鳥出籠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②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畫眉鳥出籠後,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③其實畫眉鳥的形象就是擺脫了朝廷束縛後自由舒暢的詩人自身形象寫照。

   2.意境

   【命題三形式】①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②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③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理解三要點】分析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題三步驟】

  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在描摹出圖景後,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解題示例】作者在下列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山居秋瞑 王 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參考答案】①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淨。②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③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汙濁官場的厭惡。

 (四)  分析語言類

【命題三形式】哪個詞語是詩眼,為什麼?詩中哪個詞語是關鍵詞,為什麼?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前兩問應該確立以語言賞析為核心的答題意識,因為優秀的詩詞作品,其詩詞語言常常是經詩人精心錘鍊的,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1、煉字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關鍵詞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你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3、語言藝術手法

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三)思想內容類

   【命題三形式】①請分析或評價詩歌(某句詩)的思想感情或內涵。②歸納詩句的思想內容,概括詩歌的主題思想。③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主張等。

   【理解三要點】①評價思想內容,首先要明確構成詩歌內容的五個要素:寫了什麼意思、具有什麼深刻意義、塑造了什麼意境、表達了什麼主題、流露了什麼情感和思想傾向。②在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的基礎上,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價。③不要“拔高”或“套用”,更不要出現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問題,努力忠於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

   【答題三步驟】

  指出詩歌塑造的形象  說明作者表達的情感

  詩歌孕含的思想意義。

   在具體作答時,往往可用“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歌頌了……的品質,批判了……的觀點等句式。

   【解題示例】下面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參考答案】①這首詩描繪了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寒氣襲人的景象,②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其中“遙隔楚雲端”“孤帆天際看”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而“迷津欲有問”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表明了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③同時也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四)表達技巧類

   【命題三形式】①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②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③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理解三要點】①明確表達技巧包括的三要素:抒情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②明確三要素的具體內容,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屋言志;表現手法--襯托:正襯,反襯(以動襯靜、以聲襯寂、以樂襯哀),聯想和想像(虛實結合),對比,白描,虛實結合,用典等;

修辭方法--比興、比喻、擬人、 誇張、 雙關、用典、對偶等。③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入手,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所採用的方法。

   【答題三步驟】

   步驟一:準確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步驟二: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步驟三:運用該手法的好處,或此手法表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綜合類

   【命題形式】①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②某句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③某聯對前後詩句起了什麼作用?

   【答題三步驟】

   步驟一:該詞在詩中結構上起了什麼作用。 

   步驟二:該詞對突出主旨起了什麼作用。

   步驟三:結合詩歌作具體分析。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②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③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步驟三)。

第二種:怎麼寫的(手法)? 

提問方式:這首詩採用了何種表現手法?達到了何種表達效果?

      提問變式①: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提問變式②: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解題模式:①指出用了什麼技巧。②結合詩句分析,怎樣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主旨。

     答案往往用到下列詞語--直接抒情(愛憎、褒貶);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映襯(又分為正襯和反襯)、烘雲托月;象徵;聯想,想像;用典;對比,對照;動靜結合(以動襯靜);虛實結合等等。

【題例】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7分)

東郊   (唐)韋應物

吏舍①局終年,出郊②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③。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蹟猶遽。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

註釋: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還復去,徘徊。

試題:②“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兩句,是如何描寫這裡的迷人春景的?(3分)

答案:②“微雨”和“春鳩”,一見一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出迷人的春景(具體談角度)表現了詩人的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表現的情感)

第四種: “為什麼”(好、不好),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06年福建卷: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閒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3分)

答案: 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表明贊成的一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淒涼的情狀,(引文賞析)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悽愴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照應試題)

如果認為用“對”或其它詞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是什麼”手法)詩人藉助對“青苔”、“虹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悽清的氛圍,(具體分析怎樣運用的)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對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注意古詩鑑賞的答題策略

1、  題目問什麼就答什麼,不要不顧題目隨意發揮,造成答非所問的後果。

2、  先用規範、準確的術語回答,再結合詩句作具體的分析,不要只答概念不作分析,空洞無物。

   3、  對比較寬泛的問題,如“寫一段鑑賞文字”,“你更喜歡哪一首”等,應該力求從語言、形象、技巧、主旨、風格等方面去評價,提供多角度的答案。 

  

答題訓練 1、               《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2、  試分析下面這首詩歌的表達技巧。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參考答案】①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寓情於景、用典、襯托的手法(步驟一,指出表達技巧)。②其中三四兩句是寓情於景,“自”、“空”二字寫出了祠堂景色雖美,卻無人欣賞,以樂景寫哀情。“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句用劉備三顧茅廬來襯托諸葛亮的傑出才能(步驟二,結合詩句具體分析)。③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驟三,指出表達的思想感情)。

3、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溼,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例1:2006年全國大學聯考卷(一)12題

竹石牡牛並引(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尚可,牛鬥殘我竹。

【注】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答                                

(2)你認為這幅“竹石牡牛”圖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麼?

答                                       

答案:

    (1)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後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髮出的感想。

    

(2)一種自然平和的田園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實際上作者對石與竹同樣憐愛:因為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著一種田園生活,無論是牛角礪石還是牛鬥殘竹,都是作者不願意見到的。

4、 2006年大學聯考湖北卷14 題第2問。

《暮春滬水送別》 唐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問: 《暮春滬水送別》是怎樣融情入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 、“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入景的藝術特色。 

5、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二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答案要素:

選出+釋義+表意+效果(藝術、結構)

6、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7、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8、表達技巧題及解答

(06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  

【 答案】 :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出來的。

提示:關鍵要答出“白描”這個術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