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該將中等生放在被遺忘的角落

來源:才華庫 2.96W

 摘要:相對於“差生”和”優生”來說,“中等生”在每個班級中往往佔據多數,他們理應受到教師的重點關注,但是,因為他們不“突出”的表現,導致了老師們將其放在“被遺忘的角落”。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走出教育認識誤區,充分認識關注“中等生”意義,找準切入點,從各方面給予他們更多關注,這對推動“中等生”全面進步,促進教育公平、均衡、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師不該將中等生放在被遺忘的角落

關鍵詞:中等生關注;認識誤區;關注意義;切入點

在一個班級中,很多老師對“優生”總是印象深刻、倍加關照,對“差生”也瞭如指掌,且深懷“恨鐵不成鋼”之憾。然而,他們往往忽視了這樣一群學生:他們缺乏主見,缺乏學習和活動的熱情,缺乏競爭的意識和勇氣,思想、紀律、學習表現既不“突出”,也不落後,而且他們在班級學生中往往佔據多數。這就是老師眼中所謂的“中等生”。由於教師的忽視,“中等生”教育便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這種局面給“中等生”的學習和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使教育偏離了“公平、均衡、協調發展”的軌道。為了認真貫徹“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教師必須重新審視和正確對待“中等生”教育。

一、走出“中等生”教育認識的“誤區”

工作中,大部分老師都不會在中等生身上下工夫,因為他們認為“中等生”比較“穩定”。在他們心中,這類學生能管住自己,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只是學習能力比”優生”稍差而已。其實,這是教育認識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教師應該儘快從這種認識中走出來。因為“中等生”也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穩定”,他們也悄悄地在“差生”和“優生”之間遊離。對於他們中的部分學生來說,如果老師能夠正確引導、多加鼓勵,再加上自身刻苦努力,他們就會轉化為“優生”;而一部分自我約束力稍差的學生,如與“差生”過多接觸,思想行為就會逐漸渙散,學習也會慢慢下降,最終可能會淪為“差生”。

二、深刻認識關注“中等生”的積極意義

1、教師關注,有利於培養“中等生”自信。

課堂上,“中等生”總是習慣地保持沉默,不會主動地與老師互動,積極與同學交流,似乎教學活動“事不關己”。當教師提問時,他們往往不願舉手回答,原因是對自己缺乏足夠自信。在他們看來,自己與”優生”同時舉手,老師多半會挑選成績優秀的學生回答,自己根本不會被“選中”;就即使偶爾被選中,也擔心自己回答錯誤,被教師批評,被同學嘲笑。課下,中等生也不願與別人主動交往,更不願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在交往中,常保持中立態度,人云亦云,隱藏自己的真實看法。因為長時間的“沉默”,他們的自信就會慢慢消失,所以教師的關注對於培養“中等生”自信心顯得十分必要。

2、教師關注,有利於提高“中等生”學習效能。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認可。在他們心中,老師的簡短的話語往往比家長的“苦口婆心”更具效力,如果哪位教師的關注多,自己就喜歡這位教師,也就樂於學習他(她)所教的學科,且該學科成績也會越來越好。反之,如果某老師對自己缺乏關注,不僅會對他(她)產生排斥和牴觸情緒,而且該科成績也會迅速下滑。可見,教師的關注能夠給予學生學習動力,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3、教師關注,有利於培養“中等生”認知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青少年學生尚不能對自我和他人進行客觀評價,他們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常常依賴於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基於他們表現不“突出”,導致了他們得不到老師得的“偏愛”,長此以往,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形成了較低的自我評價。由於不能正確地自我評價,“中等生”在與同伴交往中常常處於劣勢,多表現為缺少朋友、不善表達、缺乏主動精神等,因此,老師的關注對於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4、教師關注,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均衡、協調發展。

長期以來,在專家的呼籲下,老師們高度關注“差生” 發展,加之深受“抓兩頭,帶中間”教育模式的影響,結果教師的工作常常陷入“忙兩頭,丟中間”的困境,辛苦付出卻收效甚微。其實,“中等生”同樣渴望受到教師關注,他們也渴求進步,而且他們才是班上真正的“中堅力量”。所以,在重視“兩頭”的同時,如果教師能夠給予“中等生”適當關注,那麼,不僅能使他們獲得更好發展,還能起到帶動“差生”、鞭策”優生”的積極作用,有效保障班上學生的公平、均衡發展,推動整體協調進步。

三、找準切入點,提高對“中等生”的關注實效

首先,創造機會,表揚鼓勵,點燃“中等生”學習激情,增強他們學習自信。

渴求進步是每個“中等生”心裡所具有的積極能動因素,也是他們轉化為“優生”的關鍵。教師應當在教學環節中適當為“中等生”創造參與互動交流的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更多地為他們搭建與別人溝通交流和體驗成功的平臺;在學習和活動中,堅持對他們採取激勵性評價。只要做到過些,學生的興趣、熱情就會逐漸產生,自信心也會大大增強。

其次,因材施教,培養“中等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避免他們向“差生”退化。

在“中等生”中,有的安於現狀,有的畏懼困難,有的孤僻內向。這些都是造成他們向“差生”退化的不良因素,教師必須引導他們加以克服。1、針對滿足現狀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鼓勵和鞭策,引導他們正確比較,更新目標。如果這種心態得不到及時調整,那對他們將會貽害終身。2、對畏懼困難者,教師要在意志方面進行鍼對性磨練和培養,幫助他們克服畏難心理,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3、對孤僻內向的學生,教師要多親近他們,瞭解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使其逐漸改變性格,學會大膽地與他人交流和溝通。

再次,培養能力,挖掘潛力,使“中等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相對“優生”來說,“中等生”的學習能力稍有遜色,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學習方法不當。因此,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極為重要。如:課前認真預習,上課專心聽講、大膽質疑、積極互動,課後及時複習、反思小結,學會理解記憶等等。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不應以時間緊、任務重為理由,用自己的“灌輸”代替學生的能力訓練,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引導學生解答問題時,教師應適時點撥、啟發、誘導,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歸納,切實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中等生”並非不求上進、甘於“平庸”,也並非沒有特長和潛力。他們也想追求進步,也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亟待開發的某種潛能。只是由於某些原因,才使他們暫居“中等”。作為教師,我們應根據“中等生”的潛在能力和興趣,從實際出發,用心挖掘,大膽鼓勵,使他們能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特長和潛能。同時,我們還要培養“中等生”正確的競爭意識,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競爭,正確應對競爭可能帶來的心理失衡,使他們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促使其人格逐步趨於健全。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和教育公平、均衡原則不容許我們忽略任何一個學生。“優生”、“差生”固然值得重視,但“中等生”也不該被“遺忘”。 

韋世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