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愛、細、嚴 德育論文

來源:才華庫 1.64W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作為班主任,尤其是作為農村中學的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書,還要用正確的、辯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然而,就筆者所處的某農村中學發現,某些班主任在工作上所表現出的職業道德淡薄、法律意識薄弱乃至道德敗壞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不得不引起社會的關注。筆者在此想從自己的工作實際出發,談談在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方面個人的一些粗淺認識。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愛、細、嚴 德育論文

一、新課程改革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在教育理念上最大的突破,是在“以學生髮展為本”、“以人為本”的口號下,實現教育與課程的全面創新。這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遠遠高於傳統教育的要求,這就要求學校裡的班主任應具備有更高、更廣、更深業務知識和技能。而作為農村中學的班主任,就更加需要有更強的專業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班主任在道德、知識、能力上要全面提高。班主任只有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楷模,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使學生能戰勝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東西。而地處農村,封建社會腐朽思想、舊文化消極因素、社會經濟大潮下的負面影響等衝擊,農村學生的心理比較單純,他們沒有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所以班主任須加以引導,使他們嚴格遵紀守法,形成積極向上的團結協作精神。

其次,瞭解並關心學生。及時全面的瞭解學生,分析和研究學生,這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是做好班級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之一。只有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學生個體的思想,才能使班級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同時,班主任需注意留心每一位學生,對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要細心觀察,對有異常反映的學生一定要真心關愛、細心分析、耐心瞭解,從而摸清學生的思想動態,抓住關鍵,及時給予必要支援和幫助,對症下藥地為學生解決問題。處於農村偏遠地區的學生,由於父母離異、外出打工或單親等原因,更可能出現自閉、叛逆思想,所以,作為農村中學的班主任更加要給予學生多一點關心,多一點了解。

    最後,組建班集體。班集體是為實現有共同意義的目標、共同的活動目的而組成的有紀律、有共同心理傾向的群體,是按學生年齡結構和知識水平分成的有相對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班主任要帶好這個群體,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學生隊伍中的骨幹,用骨幹帶一般,通過培養班級學生骨幹,形成班集體核心,再根據班級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班級工作計劃,訂立制度,有助於統一班級的行動目標和奮鬥方向,充分發揮規劃、導向、激勵的作用,用正確的輿論導向來引導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班風。農村的學生大多是性格較為內向,綜合素質沒有城區學生高,加之平時的鍛鍊不比同城區的學生多,在組建班級初期,班主任要多教給學生幹部一些處事方,要多以鼓勵為主。

二、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愛、細、嚴”

筆者從教以來,一直都在農村中學工作,且一直擔任農村中學的班主任。在新課程改革的同時,筆者也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斷進行思考,在這重大改革中,作為一個農村中學的班主任,我又應如何有效地使班級管理工作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呢?從這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個人總結為以下幾點:

1、愛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祕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作為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要時刻提醒自己,讓這愛連綿不絕地賦予教育,讓自己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中,注入對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時刻都感受到一種無私的、博大的愛。普通班主任尚且要做到如此,更何況是農村中學的班主任?

筆者班上有一個出名的邋遢搗蛋大王,平時不愛洗澡,還經常打架罵人,到處惹事,故意損害公物,同學們都討厭他,不想和他同桌,更加不想和他做朋友。筆者瞭解情況後,沒有當眾責備他,而是勸誡班級同學多給一點關心,多給他一點愛,讓他不覺得孤單。同時,筆者也經常找他談話,一開始,他不屑與我交談,但談話次數多了,他便敞開了心扉。原來,他父母外出打工,只留他兄弟幾人與年邁的爺爺在家,他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不但要照顧經常生病的爺爺還要照顧弟弟妹妹的起居,加之父母每個月的生活費根本不夠用,於是他就經常去撿破爛換取一點零用錢。原來這麼懂事的一個學生竟然是留守孩童,故意打架罵人、故意損壞公物是為了引起老師同學們的關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筆者為了維護他的尊嚴,在一次主題班會上將他的“事蹟”一一講解,他得到了班級所有同學的諒解,同學們都願意伸出手來幫助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他對自己有了信心並改掉了不少壞習慣,其他同學也漸漸地喜歡和他做朋友了。現在,他已經和其他學生一樣,積極向上。而唯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沒有其他學生那樣自在,更沒有城區學生那樣的物質享受。但他內心是開心的,是滿足的。

在農村學校,這樣的留守學生有很多,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我們要多一點關注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有如父母般的師愛,讓他們從人生的低谷中走出,讓他們對人生充滿希望。

2、細

“細”就是經常深入細緻地觀察、分析、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要用平等的態度和交心的方法啟發、引導他們改正錯誤,積極進取。

筆者所在班級中有一個這樣的學生,經常與高年級的同學一起外出上網、打電遊,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其父得知此事,每次都拳腳相對,不再給他額外零用錢,要求其每天踩單車上學。可沒堅持多久,他犯癮了,省下中午的飯錢和昔日的狐朋狗友泡網咖,還以多種藉口騙取父母的零用錢,父母對他失去了信心,氣急之下,說不要他這個小孩。這便造成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經常日不回家,夜不歸宿,與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一開始轉到筆者班級,筆者不僅沒有看不起他,還處處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暗中觀察他的一言一行,找他談心,和他交朋友,對他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及時伸出援手。由於他基礎較差,筆者還特別送了一本學習參考書給他。終於,筆者的行為打動了他,他逐漸把老師當成了知心朋友,開始向筆者吐露內心的真言。筆者就藉機有的放矢地對他進行教育,和他一起剖析錯誤,鼓勵他改正錯誤,放下思想包袱,力爭上進。

類似於此種情況的農村學生還有很多,大多是因為農村父母的素質不高,與孩子缺少心靈上的溝通,不能更好的與孩子進行相處,出現問題,總是用打罵孩子的方式達到教育他們的教育目的,這樣一來就導致父母與孩子的代溝加大,關係越處越僵。作為農村中學的班主任不但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同時,還要細心觀察與剖析學生的各種表象,真正地做學生心靈上的良師益友。

3、嚴

“嚴”即是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無論怎樣說,學生始終是學生,他們還是孩子,貪玩、好動、不定性,而且對新鮮事物容易產生興趣,富有好奇心,且不願受到家長和老師的約束。因此,作為班主任,筆者除了要對他們抓緊進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守則》、《中學生安全公約》、等規範的學習,還結合本班的具體情況,以校規校紀為宗旨,制定班規班紀,要求人人互相監督、自覺遵守。同時,筆者對班級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絕不拖拉。每週班會進行一週小結,對班級的好人好事,給予表揚;對班上出現的問題,提出嚴厲批評,督促他們及時改正。從此,學生的自覺性提高了,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校內校外都能做到遵紀守法。

筆者任教的班級所處學校的頂樓,離學校的運動場有很大一段距離,加之,班級男生較多,大多愛好籃球等運動。學校也一再強調不能在教室門口打籃球,班級班規上也明文規定了的。一日,幾位男同學見下午有體育課,早早地將籃球帶到學校,待到下課鈴聲一響,就急衝衝地拿起籃球往教室外跑,隔壁班一男生見到此景,立刻上來拍了幾下,頓時,幾個男同學在教室門口玩起了“鬥牛”,不料,一不小心,籃球從5樓直飛下去,班幹部見大事不妙,立刻請筆者前去。雖說此事沒有導致任何損傷,但影響是極為惡劣的。當時,我立刻要求相關人員去辦公室跟我說明事情的原委,先對他們進行嚴厲地批評,同時,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並要求他們在班級進行宣讀,讓全班同學以此為戒。同時,由於他們耽誤體育課程,結合會考體育精神,讓他們幾個去操場跑圈,凡態度惡劣者,要求其家長來學校進行配合教育。

因為農村學生在安全防患意識上沒有同城區學生那麼高,加之,農村的家長在這方面的教育上的忽視,導致農村孩子個個膽大卻心粗,凡事容易想當然。作為農村的班主任,就一定要凡事從嚴出發。

   

總之,在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作為農村中學的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在工作中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學生與家長之間搭建一座通往彼此心靈的橋樑。讓農村中學的孩子像城區孩子一樣,在新課改的推進中,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斷將綜合素質提高。

 

李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