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開來看,壓扁了看,破壞了看

來源:才華庫 2.15W

上海大學文學院 李白堅  

要寫好一篇文章,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首先必須很好地觀察你所要記敘或者要說明的事物,沒有仔細的觀察,記敘或說明就不可能具體和深入,也不能形象和感人。那些寫得不怎麼樣的文章,大多是因為沒有做好觀察的工作。觀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某一件事物,因而也就能更好地去幫助我們去描繪一樣事物,睛是我們人體最為敏感、最為神速也最為快捷的觀察器官。所以,一說到觀察,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眼睛。 

用眼睛觀察事物是我們最習慣的方式。發生了什麼事情--聽到什麼聲音或者發覺什麼動靜,首先是睜開眼睛,眼睛一睜開,就看見了發生的一切。所以有句成語說是:一目瞭然。看事物,又不怕有較大的距離和範圍,比較遠處或在一定範圍裡發生的事情,遠遠地一望,也就清楚了,所以有句成語說是:盡收眼底。用眼睛觀察事物,還可以把物件看得明明白白,請清楚楚,那些科學家、偵察員,對某些東西,只看了那麼零點幾秒鐘,就全看清楚了,所以有句成語說是:明察秋毫。 

你可以到成語詞典裡去查一查,該有多少成語是形容眼睛觀察事物的優越性的。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眼睛,都會不同程度地對事物進行觀察。然而,每個人怎麼樣運用眼睛來進行觀察的方式和方法,卻不盡相同。 

有的同學用眼睛看事物是不夠全面的。譬如說,他只朝前看,不朝後看,那就不行。如果要你描寫一間教室,只寫前面的講臺、教師、坐在前排的同學,似乎就不夠全面;如果要你做偵察員,你只顧朝前看,結果背後敵人的槍洞已經抵在自己的腰眼上了,那一定是很糟糕的。 

有的同學看一件東西,只看外面不看裡面,這也是不夠全面的。買了件衣服,等拿到家裡,往身上穿的時候,才發現衣服裡子有個大大的洞眼,那一定很使人掃興。 

有的同學看東西是不仔細的。他喜歡去小攤上買東西,又不仔細觀察挑選,得,買的圓珠筆,卻是沒有筆心的,結果回到家,寫不出來。這還不要緊,更糟糕的是,有許多同學寫完作文後從來不檢查一遍,或者檢查的時候從來看不見自己寫的錯別字。結果單單錯別字的扣分, 就夠意思的。 

有的`同學看東西是隻看大的方面不看小的細節,結果,買回一樣什麼食品,回家開啟一看,怎麼有寫臭味兒啊!原來,早過了期了--他買這樣食品的時候,就沒有想到看一看包裝上印著的出廠日期。 

嚴格的說,要把一件東西看清楚、看明白、看仔細,還必須把這樣東西破壞了來看 

你可以把你要觀察的東西撕開來看。譬如在觀察樹皮、冬筍、生豬肉等的時候,就必須把這些帶有纖維物質的東西小心地用手指一絲一絲地撕開,只有這樣,你才能看清楚它的纖維和纖維之間的粘合的狀態,才能夠感到纖維之間的疏鬆或緊密的結構。 

你又可以把這樣東西敲破了看。譬如說你手中有一個桃核,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呈橢圓體,由兩個小半球合成,深褐色,很硬,如此而已。這時,如果你能夠用錘子把這顆果核砸開的話,你就會發現另一個世界,你會看見在這顆桃核裡,還有核仁,白白的、小小的。用手指摸摸它,有些滑膩的感覺。哈!又是一個夠你再描寫一番的大世界。 

你還可以把東西壓扁了看。譬如觀察花朵。我們所看到的大自然中的花朵多都是立體的,然而你從掛在牆上的美術作品中看到的花朵,卻是平面的。你如果想看到自然界的花朵的平面效果,你就可以把花朵採下來,夾到厚重的大書本里,然後你再開啟看看,原來的花朵,將會換成一種完全不同的樣子,也許會更美。 

當然, 你還可以把東西折斷了看。譬如說觀察任何一種植物的莖,你應該把這種莖用小刀切斷或者用手指掐斷,這時,你才會發現折斷的植物莖裡原來藏著白色乳狀的液體,這種液體有粘性,如果手指不小心碰上了,挺不舒服。 

是的,有的時候,必須把東西破壞了才能夠觀察得更清楚。 

有的同學喜歡拆東西,把家裡已經不用的舊鬧鐘給拆得七零八落,把一個個玩具也拆得面目全非。這種行動,往往會收回家長的一頓訓斥。但是應該承認,這種行為,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深入觀察的必由之路。自然,你不應該把原來好的東西給活生生地拆壞掉。 

我在此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如果你在拆某樣東西的時候做個有心人,把拆除時的步驟都一一記錄下來,那麼,在你還原的時候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了,就好象神話中一個妖婆把小女孩帶走,而小女孩卻一路上撒著小米粒,結果又找到了回家的路一樣,而這,正是一種科學的的態度。 

自然,如果你把拆裝某樣東西的過程略略整理一番,修飾一下,就成了一篇很不錯的說明文章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