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外的課文(教師中心稿)

來源:才華庫 1.38W

一線兵

課文外的課文(教師中心稿)

《牛郎織女》是一個在我國流傳很廣的民間愛情故事,因此被選入了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教科書中。在教學過程中有關文中人物的一些對話及描述,被學生們理解的支離破碎,甚至產生了歧義。如:他聽見有女子的.笑聲,順著聲音看,果然有好些個女子在湖裡洗澡……過了一會兒,又聽見一個嬌媚的聲音說:“怎麼,你們都走啦?難得來一趟,自由自在地洗個澡,也不多玩一會兒。--哎呀!我的衣裳哪兒去了?誰瞧見我的衣裳啦?”

牛郎聽到這兒,從樹林裡走出來,雙手託著紗衣,說:“姑娘,彆著急,你的衣裳在這兒。”

還有:牛郎聽完織女的話,就說:“姑娘,既然天上沒什麼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幹活,我也能幹活,咱們兩個結了婚,一塊兒在人間過一輩子吧。”

織女想了想,說:“你說得很對,咱們結婚,一塊兒過日子吧。”

……

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問道:“嬌媚的聲音是不是說明這個女子不但嬌氣還很嫵媚、漂亮?”“人家織女在洗澡,牛郎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去偷看,並且給織女送衣服,我覺得他很不光彩。”“難道‘你能幹活,我也能幹活’,就可以結婚過一輩子嗎?這怎麼和平日電視裡說得不一樣啊?”……原本很美的一個民間故事,經學生們這麼一折騰,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耐心地善誘,才使學生迴歸文體的學習之中。在課後的教學調研中我們還發現“你能幹活,我也能幹活,咱們兩個結了婚,一塊兒在人間過一輩子吧。”這句話竟成了學生中偷偷流行的一句“經典”,這不禁讓我和同事們再次感受到教學中的失敗!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教師在教此課時情景怎樣,但改版後兩年來我們這兒的每屆學生都有如此疑問。敢說出問題的學生大都是心直口快,思想單純的孩子;而那些不敢說的孩子才是有真正思想並稍微成熟的孩子。

這篇課文在題材上屬民間故事,內容也很長。雖然我們教者在讓學生練習用較快速度閱讀的同時也強調了整體感知,但在實際教學中遇到不該出現的問題還是不少,這種課文外的“課文”不能不使我們對教材本身進行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