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來源:才華庫 1.28W

連雲港市雲臺中學 封 勇

淺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談到教育,熱門的話題便是“素質”,便是“創新”,這無疑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然而面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如何加強素質教育,又如何去創新,應是我們思考的深層次的問題。

什麼是創新精神?其實,創新精神是人們能動性的一種特殊表現,以不循常態、獨闢蹊徑為標誌,這種不滿足於既有狀態而著力開拓的思維方式,就是創造性。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通過指導具體的創新活動(如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滲透在創造過程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創新活動中具備的這種能力也就是創新能力。

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要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歷史反覆證明,推進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關鍵要敢於和善於創新,有沒有創新能力,能不能進行創新,是當今世界範圍經濟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

第一、必須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學生的創新意識來自教師的教育與引導。今天的語文教師不應是固守語文學科狹隘領域的專業人士,而應是知識豐富、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能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充滿獨創和靈氣的複合型教師。科研意識的強化,正是學者型、科研型語文教師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體現。民主型教師和活躍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建成“群言堂”,要鼓勵學生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逐漸使學生依靠自身力量去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第二、要讓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意識支配行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使學生牢固樹立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在教學中,不囿於教師的定論,敢於大膽質疑。要使學生明確,並非只有發現人類未發現的新事物和新規律才叫創新。一個人只要通過獨立思考而產生的思想、做法,雖然對他人而言是已知的.,但對學生本人卻是全新的,這就是創新。為此,需不斷激勵學生,不斷激發他們的創新興趣,增強創新意識。使創新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第三、要使學生有紮實的知識基礎。 紮實的知識基礎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創新能力決不可能憑空產生,不能忽視科學知識的學習,如果一個學生連最起碼的知識都不會,怎麼可能談創新呢?對於語文學科來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當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方是創新的基礎,否則,創新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把握:

第一、 激發學生勇於進取的精神

有些學生害怕失敗,害怕出差錯,怕冒風險,畏懼失敗會惹人笑話,這是開發他們創造力的一大障礙,然而,在成功的道路上,總會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以勇敢的姿態正視失敗,善於總結失敗的教訓,找出失敗的原因和以後避免失敗的方法,使失敗真正成為“成功之母”,成為成功的階梯和創造能力的源泉。

有些學生自卑感很強,他們看不到自身的創新潛能,缺乏自信心。因此,應幫助學生克服自卑感,端正認識,重新認識自己具有的潛能,突破自卑的障礙,樹立信心,具有勇於進取的精神,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於向逆境抗爭的決心,要有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毅力,使創新能力向縱深發展。

第二,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豐富的想像力是人們漫遊科學的強勁翅膀。因此,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而“應試教育”下的分數至上和知識的標準化不斷扼殺學生的想像力。在教育界有一個眾所周知的事例:學生回答“雪融化後變成春天”時,教師說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因為標準答案是水。可以說這種扼殺學生想像力的行為是多麼的讓人痛心。

中學語文教學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著力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努力提高他們的自創能力。筆者在教學《七根火柴》時,佈置學生寫一篇短文,各自想像無名戰士是怎樣度過暴風驟雨的夜晚而儲存七根火柴的。結果學生對環境描寫和人物心理描寫等想像得非常生動、逼真,更深刻地凸現了文章的主題。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不斷創新,關鍵在於教者對教材的挖掘,對學生的引導。

第三、引導學生創新求異

敢於求異,這本身就是創新。在教學中,儘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文章,儘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當學生的思維出現偏向或突發奇想,教師必須予以點撥,而不能立即令學生坐下或批評、訓斥、嘲笑,而大搞“聽話教育”,這隻能泯滅學生的天性。學生髮表見解後,教師要給以概括和恰當的評價,不斷引導學生向既定目標靠攏,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但要合情合理,不能隨意求異,不能脫離實際。應強調逆向思維要立意求新。

第四、善待學生的質疑多問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鼓勵學生質疑、多問。我國宋代教育家張載說:“學則須疑,學貴善疑。”教師要善於激疑、釋疑。讓學生把疑問一個個提出來,妥善地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並以學生“智慧的火花”與“靈感”等話語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即使某些提問是低層次甚至是錯誤的,教師也要從積極的方面加以鼓勵,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正像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所說的,“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學習好的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要花大力氣引導學生尋疑、質疑、釋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李鎮西老師在教學中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通過引導學生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發現創新的能力。教學中要滲透質疑方法的指導,推動學生不斷髮現新問題,使學生勇於質疑,善於質疑,具有懷疑精神。

第五、佈置創新型作業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課堂教學中的作業佈置必須進行深刻重大的改革,即作業佈置創新,突破傳統教學理論的視野,重新審視學生。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堂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作業強調多樣化,即校內校外生活的實踐,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履歷表,激發著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不斷碰撞中成長。作業創新是具有學生鮮明的價值追求、理想、願望的活動,作業便成了學生課外、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學生對待這類作業的態度也便成了對待生活的態度,學生會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與辛勞。因此創新型作業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學習需要。

第六、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它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和環境氛圍。學生在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範圍、教師思維的約束,在思想的藍天中自由翱翔。

創新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永恆追求,也是新的歷史時期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在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

語文教學只有不斷的創新、同時符合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才能保證教育與時俱進、永葆青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