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和諧的環境培養不出強烈的進取心

來源:才華庫 1.18W

                  

過於和諧的環境培養不出強烈的進取心

摘要:中國人歷來崇尚“和”,講究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現在講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營造一種寬鬆的環境,利於國泰民安。這是非常好的理念。但在教育上,過於寬鬆,過於和諧,卻會誤人子弟。

關鍵詞   和諧        培養        進取心

常聽身邊一些教師苦惱:現在條件越來越好,學生越來越聰明,老師越來越溫柔,可教育效果卻沒明顯改變,不知為什麼。筆者以為,因素太多,無法一一細說。不過對學生來說環境過於寬鬆也許是一大原因。

一、社會環境的寬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今的社會對教育、對教師非常苛刻,期望太高,而對於學生卻過於放縱。筆者清楚地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讀書要層層選拔,小升中,初升高,不達標者淘汰。雖然這種所謂的“應試教育”、“精英教育”不適合時代發展要求,不利於更多孩子成長,但在當時卻讓許多孩子形成了堅強的性格,促進了孩子強烈的上進心;現在的義務學教育特別是國小教育讓更多孩子享有了受教育權,不過這種“無差別教育”也造成了高“級”低“能”的後果,讓中學教師叫苦不迭,深感無能為力。孩子在學校不看重成績與表現,沒高文憑照樣掙錢,就是未成年也能找到工作,讀書又苦又累,毫無樂趣,有啥好呢?自然界講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孟子也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缺乏競爭與壓力,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未成年人是需要保護,可也不能“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孩子不是溫室裡的幼苗。即便是,也要經陽光,見風雨。孩子將來要生存,要成為國之棟樑,弱不經風,膽小怕事,如何能成大事?梁啟超先生說:“少年強則國強。”強的不僅是身體,更是能力、意志。

二、家庭環境的寬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家庭環境的創造者。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關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學生,親眼目睹了父輩生活的艱辛,品嚐了生活的辛酸,很多孩子拼命讀書,希望有一天能跳出農門,端上鐵飯碗。正是這種壓力形成了強大的動力。那時的學校問題很少,也很難成為焦點。可是,隨著農村環境的改變,人們的意識也改變了。農村大多數家長都外出打工,沒有出去打工的大部分文化有限,對孩子的監督教育不力,與學校溝通少,缺少家校聯合教育。農村家長談不上給孩子輔導;好多家長孩子國中畢業了連班主任老師都不認識。更有甚者,因為農活少了,不少的留守家長打起了麻將,玩起了賭博,幾歲的孩子也能在旁邊當參謀,甚至臨時頂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教育不容忽視啊。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十幾年前,一個四年級學生成績在班級特別差,當時還實行留級制度,按規定應該留級。但家長因經濟困難,多上一年要多花費,於是家長就央求老師讓孩子升級。家長回去對孩子說:成績再上不去就不讓他讀了,回家幹農活。這個孩子從此發奮,後來考上大學。筆者經常問學生,你的父母對你讀書有什麼要求嗎?很多學生都說沒有,只是說讀到哪裡算哪裡。孰優孰劣,比較一下,不言而喻。

三、學校環境的寬鬆

由於眾所周知的一些原因,現在學校教育環境相對寬鬆,制度更人性化。但任何事都有一個度,“過”了就會出問題。有次籃球比賽,賽前老師對隊員講,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不看名次,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別出事故。得了告誡的學生比賽鬆鬆垮垮,不敢拼搶,場面當然不好看,但更大的危害卻是讓學生丟失了進取心,喪失了榮譽感。教師一團和氣,學生犯了錯誤不敢批評,不敢嚴格管教,或者輕描淡寫;生怕心理脆弱的學生做出什麼極端手段,連累自己。有的領導也說:成績差一點不要緊,千萬不要給學校和自己弄爛攤子。校紀班規形同虛設,長此以往,學生不懂規矩,不守規則,好壞都一個樣,學生就會產生努不努力都一樣、做好做壞都一樣的思想。“嚴師出高徒”,沒有嚴格的.要求怎麼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呢?當然,嚴格不是體罰與變相體罰。

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植物的形成,由於栽培;人的形成,由於教育。”什麼樣的教育環境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列別捷夫有句名言:“平靜的湖面,煉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高爾基也說:“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而也更聰明。” 我們都要牢記:“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適當給學生一點“暴風雨”,讓他們學會堅強,學會上進,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向興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