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學案

來源:才華庫 1.28W

我楚狂人

我教書三十多年,最不喜歡的東西就是簡稱“教參”的教學參考資料,每年隨教本領來的教參始終被我束之高閣。我不喜歡教參的理由有這麼幾條,一是束縛教師的思路,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路,容易讓教師在亦步亦趨中丟失自我;二是模式化,每篇教參都是這樣“一二三四”幾步,鮮活的教學過程被程式化;三是面面俱到,其實教材只是例子(葉聖陶先生語),每一篇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只需取其最有價值的一點或者幾點,面面俱到勢必造成簡單重複,這正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讀書少,進度慢,效果差,課時浪費--的根子所在;四是培養教師的惰性,書是必須自己讀自己消化的,教參恰巧是很多一線教師不再讀原著的依仗。更何況教參時時出錯。某版教案竟然把瓦崗寨李密的資料貼在《陳情表》作者處,這樣的東西會讓不少不動腦筋的教師拿去誤人子弟的。所以我對我的徒弟的`第一句話,就是“丟開教參”。

不料近年有比教參更荒唐的東西面世,那就是“學案”。

什麼是“學案”?明末大思想家黃宗羲著《明儒學案》和《宋元學案》,開創了“學案”這一體例。學案體以學派分類的方式介紹一定時代的學術史,這種體裁被清人取用,成為編寫中國古代學術史的主要方式。這是梨洲先生對中國學術界的一大貢獻。但是彼學案,不是此學案,今天的所謂學案就是印刷成冊的學生學習手冊,其實也就是升級版的練習冊。(我是幾乎不用練習冊的,我很少佈置學生作業,只是提出學習要求的。因為我始終認為書必須自己讀才能讀得好。)據說這是針對學生不肯讀書的對策,是嗎?

既然今天的學案就是升級版的練習冊,其弊端就是顯而易見的,幾乎可以與前面說的教參對應起來。“學案”的弊端不外以下幾點,一是束縛學生的學習思路,容易讓學生在亦步亦趨中丟失獨立思考的習慣;二是模式化,每篇“學案”都是這樣“一二三四”幾步,鮮活的學習過程被程式化;三是面面俱到,教材的真正價值得不到凸顯,面面俱到勢必造成簡單重複,“少慢差費”,這是學生厭學的導火索;四是培養學生的惰性,書是必須自己讀自己消化的,學案使不少學生自己不會看書了。更何況“學案”時時出錯,這裡暫不舉例,這樣的東西正在誤人子弟。

今天“新課改”中不是有一個十分時髦的口號叫做“生本”嗎?一面高唱“生本”,一面強推束縛學生思維的“學案”,真正的不知所謂。

丟掉“學案”如何?教會學生自己讀書,讓學生喜歡讀書,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