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6.02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精選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 篇1

【活動要求】

1.通過玩大積木,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2.培養幼兒遵守集體規則的良好品質。

3.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

4.發展幼兒平衡協調能力。

5.讓幼兒嘗試著進行自己沒有玩過的方法來搭積木。

【活動準備】

每人兩塊大積木(形狀各一)、音樂磁帶、錄音機、花若干盆放於場地一邊,小紅旗2面、水桶8個、盛滿水的大盆4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邊聽音樂邊分散玩積木。

師:我們每人都有兩塊大積木,大積木有許多種玩法,看哪個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最安全。(幼兒嘗試練習)

二、基本部分

1.集中演示。

師:哪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有幾種玩法?你是怎麼玩的?(單腳站立在積木上,間隔跳,幾個小朋友合作將積木拼起來走、跳等)

2.再次分散練習。

師:請小朋友試一試你沒有玩過的方法。

3.傳送大積木。

幼兒把大積木放在場地中間,並排成“十”字形四路縱隊。

聽老師口令“開始”,排頭幼兒將大積木傳給身後的幼兒,一個傳一個,看哪個小組傳得快。

4.遊戲“給花澆水”。

場地佈置:

OOOOO|……小……|小

OOOOO||

OOOOO|……河……|花

OOOOO||

師:(1)前面有一條河,小朋友想想我們怎樣才能過河?

(幼:用大積木搭座橋)

(2)請四組幼兒搭四座小橋,比一比哪一組的橋搭得好。

(幼:積木間隔著擺放)

(3)請小朋友試著過小橋。

(幼兒嘗試練習)

(4)小朋友過橋的時候身體向前不要搖晃,腳踩穩在積木上走,也可以手臂伸向兩側保持身體平衡。

(5)交待玩法:今天我們要給河對岸的小花澆水,第一個幼兒用空桶在盆裡舀水,然後一手拎一個桶過小橋,跑到花面前給花澆水,再拎空桶回來,把桶傳給第二個幼兒,再以此類推。

(遊戲玩2次,給獲勝方一面小紅旗)

三、結束部分

1.小結遊戲情況,表揚動作正確、拎著水桶順利過河的幼兒。

2.放鬆活動:放“划船歌”的錄音,幼兒把大積木當成小船,坐在“船”上邊唱邊表演划船動作,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 篇2

教學內容:搭積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藉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於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學方法:實物演示法、操作法。

課前準備: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說一說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遊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16-2=14

4、為什麼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

155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

真聰明。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裡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新增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舉出一列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新增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麼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於動腦思考的結果。

Flash動畫,下載地址,教育部,教學反思,教學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業、本、平、書”4個字。認識新偏旁“雙人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詞句。

3、瞭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

4、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積木,多媒體課件,生字卡。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認識“平、搭”

1、小朋友喜歡搭積木嗎?你們會搭什麼?指名說。

2、出示課件,有位小朋友正在搭積木,你們瞧!齊讀“搭積木”。

3、誰有好方法幫助大家記住這個“搭”?指名讀。

4、這位小朋友就叫平平,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聲招呼。

5、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齊讀課題:平平搭積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想一想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詞句不懂。

三、讀準字音,再讀句段

1、讀準字音。

⑴ 讀準前後鼻音的生字:間、很、平。

學生自由拼讀,對比分析字音。

學生讀詩句:“平平搭積木,搭了四間房子”。

“平平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

反饋,交流: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⑵ 讀準輕聲音節:呢、啊。指名讀。

學生讀詩句:“平平,平平,還有一間呢?”“還有一間啊,給沒有房子的人住。”說一說: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⑶ 小組合作學習:小朋友已經學習了六個生字,小組長手上還有五個生字,請小組長指導小組學習。

遊戲:猜字。揹著某一個同學指定一個字,然後讓他面對所有的字猜,“是不是*字?”直到猜對為止。

2、精讀句段。

過渡: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些字寶寶的名字。如果老師把它們放到句中,你還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嗎?咱們一起來試一試。

⑴ “平平,平平,這些房子給誰住?”

指名讀,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這話是誰對誰說的?

指導看圖:看了圖,你找到答案了嗎?圖上畫了他們在幹什麼?奶奶的表情、動作是怎樣的?(笑嘻嘻、笑哈哈、很高興、合不攏嘴等)想一想,平時奶奶是怎樣和你說話的?

自由朗讀。指名朗讀。

⑵ “平平,平平,還有一間呢?

還有一間啊,給沒有房子的人住。”

指名讀。想一想,這兩句話是誰說的?

教師進行不同語氣的範讀。(一種是陳述的語氣,另一種是疑問的、喜悅的語氣)學生選擇評議。

男女分角色賽讀。

⑶ “平平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

平平,搭呀搭呀,搭了很多很多的房子。出示:平平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指導朗讀。(啊,平平搭了那麼多房子。平平真熱心。)這下子哪些人有房子住了?(爺爺、媽媽、姐姐、奶奶……)

3、朗讀全文。

四、自主識字

過渡:小朋友,別忘了每次我們認識新朋友後的任務──把生字寶寶送回家(識字袋)

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長拿出識字袋和字卡,組織討論:每個生字用什麼辦法識記,分別把它們送回自己的家。

2、全班交流。

五、寫字指導

1、讓學生先觀察兩個字“業、平”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豎筆的位置及長、短的變化。

2、教師範寫。(引導學生注意“業”的筆順;先寫中間兩豎,再寫兩邊的點、撇。注意“本”字的撇、捺張開的角度要大,以保持字型的平穩。

3、學生書空,描紅、練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談話匯入:小朋友,你們喜歡當個小小建築師,建設美麗的家園嗎?

我們知道,造房子之前都要先選材料。瞧!老師這兒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它的名字,那它就屬於你了。

2、選材料(複習生字詞:這些、都、搭、平時、住、沒有、很多、四間房子)

3、多媒體演示:用學生所選的材料搭成形態各異的建築物。

4、看畫面,練習用“啊、呢”說話。

如:啊!這房子真美!工人叔叔真能幹!

這房子給誰住呢?這房子用來幹什麼呢?

二、分角色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並思考:哪些話是奶奶說的?哪些話是平平說的?哪些話是作者說的?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⑴ 啟發學生回憶平時在家是怎麼和奶奶說話的,奶奶又是怎麼說的。

⑵ 要求:奶奶的話要讀得親切,讀出疑問的語氣;平平的話要讀得天真、自然,透露出平平自豪的心情。

⑶ 先指導一個小組分角色朗讀,再讓大家分頭在小組內朗讀。

3、談話。

⑴ 你知道平平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嗎?

⑵ 平平為什麼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

⑷ 你喜歡平平嗎?為什麼?

三、說話練習,擴充套件延伸

1、結合畫面,配樂朗讀。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綠很綠的樹

2、看畫面填空。

很紅很紅的__________(西紅柿、蘋果、楊梅等)

很大很大的__________(西瓜、窗、房子等)

很_____很________的路很______很________的

3、看畫面說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語。

很美很美的花 很長很長的火車

很綠很綠的小草 很小很小的珍珠

4、練習說話。

以“我長大了幹什麼”為題進行說話比賽。

⑴ 小組討論、交流。

⑵ 各小組代表參加全班比賽。

四、寫字指導

1、出示“平、書”生字卡,注意讀準字音(後鼻音、翹舌音)。

2、學生觀察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注意豎筆的位置。

3、教師範寫,引導學生區別“平”與“書”中的豎與“本”字的豎不同。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 篇4

活動目標:

1、會觀察圖片,並能用簡單的詞彙講述圖片的內容。

2、會說禮貌用語:“謝謝”、“別客氣”、“請你給我一塊積木好嗎?”

3、知道與小朋友遊戲時也使用禮貌用語,友好地玩遊戲。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第一冊P24

2、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開啟圖冊,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提問:圖上有誰?

他們在幹什麼?

他們會說些什麼?(啟發幼兒講清他們在借積木時的對話並練習禮貌用語)

2、幼兒在老師的指示下講述圖片的內容。

(1)講述內容:紅紅和東東在搭積木,東東搭房子,紅紅在搭橋。紅紅搭橋的時候少了一塊積木,就對東東說:“請你給我一塊積木,好嗎?”……

(2):和小朋友一起遊戲時,缺少玩具了要和小朋友商量,不爭搶,友好遊戲才會很快樂。

3、為圖片起名字。

提問:圖片說了紅紅和東東在玩什麼?那我們可以給這張圖片起個什麼名字呢?

4、情景練習。

每組放少量的玩具,使幼兒在遊戲情境中有機會與同伴商量交往,練習使用商量的語言及禮貌用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搭積木》 篇5

在主題活動《好習慣》中我們開展了語言活動《搭積木》。《搭積木》是一個看圖講述的故事體裁。故事中紅紅和鼕鼕搭積木的行為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通過觀察、交流讓幼兒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學說短句“請你給我一塊積木,好嗎?”或“我給你一塊積木吧。”習得同伴之間交往的技巧,從而懂得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一起快樂地遊戲。談談我對本活動的幾點感悟:

一、選材貼近幼兒生活

現在每個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裡交往範圍小,處於“自我中心”狀態。家裡玩具隨意玩,孩子可獨霸一方。而到了幼兒園裡,玩具數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所以在幼兒園裡,這樣爭奪玩具的行為表現得特別多,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一些攻擊性較強的`幼兒總是會與同伴發生矛盾,經常出現爭搶玩具、推人甚至打人的現象。因此,實施共享教育非常重要。小班幼兒的社會性剛剛開始萌芽,是品德教育的關鍵期。我覺得在此時組織這樣的教學活動是解決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是非常及時、有效的。

二、為幼兒創設口語表達的情境

看圖講述活動的關鍵就在於為幼兒創設正式的口語表達情境。為了調動幼兒參與講述的積極性,我採用了情境教學的方式,從觀察圖片畫面入手,讓幼兒在一定的情境中想象故事發生的情節以及角色間的對話。如“紅紅搭橋的時候,少了一塊積木,她會怎麼辦呢?”,孩子們會說“問東東要”。“那誰能用一句好聽的話去問東東借呢?”有的孩子說“謝謝”,基本表達不清。這時我出示一塊紅色的積木,問:“我這裡有一塊紅積木,如果你們是紅紅,你會怎樣問我借呢?”這樣身臨其境似的故事情境,調動起了孩子們講述的興趣。有的孩子說:“給我一塊積木好嗎?”這時只需老師適當的引一引“誰能說得更有禮貌一些呢?”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短語,也能從中明白當自己需要問別人借玩具時要有禮物。

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孩子初步瞭解熟悉了看圖講述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開展情境表演,在情境表演中模仿角色對話,體驗角色情感,提升講述經驗。活動中我採用老師與幼兒、男孩與女孩、個別與個別進行人物角色對話,使每個孩子都有表演講述的機會,提升了孩子的講述經驗。

不足之處:

活動前預設了兩個“紅紅搭橋的時候,少了一塊積木,她會怎麼辦呢?”在活動前我預設兩種情境,根據幼兒的觀察講述進行引導。

情境1:如果幼兒回答:紅紅可以問鼕鼕借。教師引導:紅紅會對鼕鼕說什麼呢?(提醒幼兒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幼兒學說:“請你給我一塊積木,好嗎?”

情境2:如果幼兒回答:鼕鼕會給紅紅一塊積木。

教師引導:

鼕鼕會對紅紅說什麼呢?幼兒學說:“我給你一塊積木吧。”在活動中孩子只說了情境1,我也只重點與幼兒一起講述了“有禮貌”。活動結束後我反思,同樣的搭積木,其實可以滲透兩個關鍵詞:有禮貌、會分享。在平時的生活中也經常看到一個孩子非常有禮貌地去問同伴借了,但另一個孩子卻不願給他,這也是孩子“自我中心”的表現。所以在活動中我還需適當的引導:“東東看到紅紅沒有積木,他會怎麼做呢?”讓孩子談談。或許這樣孩子們也能懂得一點分享的交往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