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_反思

來源:才華庫 7.22K

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但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能動性不強等心理特點,在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中,老師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把這項工作認認真真地貫穿在整個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_反思

以下是我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很多孩子做作業習慣不好。課堂上做作業時,有的學生思想不集中,邊上同學有什麼小動作或小聲音,他就會去關注;有的學生做作業不抓緊時間,一會兒找橡皮,一會兒削鉛筆;還有的學生寫字姿勢不好,寫的字馬虎、潦草、抄錯數字……。在家做作業時,問題更突出:有的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有的一會兒做作業,一會兒吃零食,一會兒玩玩具,做做、吃吃、玩玩,半小時的作業量,磨磨蹭蹭拖半天還沒完成,效率極低。而且草率馬虎,不求質量。

書寫良好的數學作業,不僅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因此對學生的書寫要嚴格要求,數字、符號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清晰,格式要規範,排列要均勻,劃線部分要求用直尺。我在每次批改作業,發現不按格式書寫或出現錯誤,都用恰當的記號指出作業中的錯誤,要求學生“有錯必糾”,每次作業必須及時訂正。實踐證明,通過嚴格書寫,使學生形成耐心、細緻、嚴肅、認真的書寫作業習慣,減少不必要的錯誤。

低年級學生常犯的作業錯誤:抄錯題目,漏寫或少做題等等,針對學生常見的錯誤,要求學生檢驗的專案有:①題目有沒有抄錯?②計算是否有錯誤?③估算得數,是否合理。④應用題單位名稱,答句是否漏寫?檢驗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①復算檢查法,即:讓學生避開解題過程,重新做一遍。②縱橫檢查法,即:橫著檢查算式,是否合題,是否缺少步驟;豎著檢查數,符號,及每步計算是否正確。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通過檢驗還可以加深理解題意。

“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作為老師、家長都有責任去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作業習慣。我通過守紀教育、認識習慣的重要性等手段,在班級中營造一個靜心作業的氛圍。同時要求家長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家庭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後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他事情的好習慣。如:韓雯睿同學平時做作業數字寫的大大小小,數字寫得一點不規範,作業拖拉不能按時完成。特別是家庭作業一定要家長陪著而且字跡馬虎,只滿足完成任務。經過一個階段的'反覆練習和督促,現在她做作業的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書寫姿勢正確、書寫工整、格式規範能按時正確的完成。現在兩個班級的學生除個別學生外都養成認真做作業的良好習慣。

“做作業時不浮躁,靜下心來仔細做”是做好作業的前提,良好的作業習慣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我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要投入,要專心致志地、認認真真地完成作業,然後高高興興地去玩。 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國小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須貫穿於整個數學教學全過程,它需要老師和家長長時間的教育和培養。只有我們堅持嚴格要求,示範誘導,反覆訓練,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