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9W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1

在《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音樂教育越來越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老師越來越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以學生的愛好為動力,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創造,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態度,更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勞動最光榮》(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這課時佈置的拓展作業。我在上課之前,就有些顧慮,擔心現在的這群國小生在家嬌生慣養的,是父母眼中的小王子,小公主。他們平時勞動習慣很差,連平時教室的值日衛生打掃的也不是很乾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他們來講已經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更不用說要幫助別人了。枯燥地說教愛勞動對他們吸引力不大,怎麼辦呢?我懷著這樣一種忐忑的心情走進了教室。課堂上,在引導學生創編歌詞的這一環節,學生的發言恰好提醒了我,激發了我的靈感,何不換一種具有激勵性的方法,鼓勵學生自覺自願地去為家裡人做一件事。把勞動教育與愛心教育和我們的音樂學科結合在一起,把枯燥的說教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與獎勵,這樣也讓學生有機會去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愛。於是,我就佈置了回家為爸爸媽媽邊唱歌邊千活,並且請爸爸媽媽寫回執的家庭作業,在完成這個作業的過程中,我發現接受任務時孩子們是愉悅的,完成任務時孩子們是興奮的,得到獎勵時孩子們是驕傲的。他們在整個過程中處於主動、積極、快樂的狀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了從小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自然也就完成本課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2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洗手絹》課堂教學內容的匯入自然,有音樂課的特色。首先我先讓學生聽一首《老公最光榮》然後讓學生聽哪個小動物懶惰、哪個小動物最勤快,讓學生做出勞動的動作,國小生天性就是愛動、愛玩、這樣使學生很快的走入了音樂課堂,這樣緊緊抓住了低年級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將一些學習內容用圖畫或情境表現出來,如:讓學生模擬勞動的場面,併發出勞動時的聲音進行節奏配合訓練;將歌詞用具體的圖形卡片表現,貼在黑板上組成了一張完整的畫,幫組學生記憶歌詞;把歌曲中的空拍放入歌曲營造的具體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空拍。這樣的教法處理形象、直觀,不但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更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唱歌曲的時候,我用的是教唱法,由於學生比較小,首先讓學生讀一遍歌詞,這樣學生初步對歌曲有個印象,然後一句一句和老師學歌曲,把重難點講解的非常清晰,聽得出來學生牢牢的掌握了歌曲。

最後環節加了一個為歌曲伴舞伴奏的環節,讓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個手絹,學生也各自編創了舞蹈進行歌表演,進一步感受歌曲,也使學生懂得了勞動是最最光榮的事情。

整節課充滿了童真童趣,雖然課前教師的準備工作很細緻很辛苦,但換來的卻是學生40分鐘的快樂學習,聽著學生純真的笑聲,看著學生的張張笑臉,我真的很欣慰的、很快樂!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3

這節課以欣賞《勞動最光榮》為主線,把欣賞、拓展、創造等形式,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在音樂欣賞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感受音樂的美。首先是情景式感受,創設學習情景是認知的有效途徑,它可以起到激發學生的興趣, 引導學生去學習教學主題及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紐帶作用。所以,我將節奏兒歌《快樂的美髮師》作為匯入部分,讓學生在兒歌情景表演中感受勞動的快樂,並且懂得雖然美髮師的勞動很平凡,但是隻要自己努力勞動一樣是十分光榮的。

其次在教學中我以聽為先導,讓學生真正學會“聆聽音樂”。本課教學的主教材是《勞動最光榮》,在聽賞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聆聽有童聲演唱的《勞動最光榮》,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再聽由木琴演奏的《勞動最光榮》,感受木琴獨特的音色,從而知道它正因為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所以能更好的表現勞動時歡快的情緒。

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口動,讓學生說說歌中哪些小動物是十分光榮的。體態動,讓學生表演歌中小動物勞動的動作。手動,讓學生通過自己演奏來感受木琴的清脆,音色的明亮,使學生從動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幸福。

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認為成功的地方在於,通過情景,聽覺,動覺來感受歌曲活潑的歡快情緒,從中也使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

在音樂欣賞中創造也是十分重要的, 音樂本身就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表演校園勞動的情景時,讓學生回憶真實的勞動體驗,啟發學生自己創編勞動的專案,模擬勞動時發出的聲音,以及創編勞動時產生的節奏和動作,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表演來培養他們分工合作的精神。 但是,二年級學生的小組活動能力還不是十分好,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我及時地幫助和指導,帶領學生一起探索學習。但在創作內容安排上有點過多,時間短,學生有些無法及時完成創作內容,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遺憾,所以,我應該及時調控,根據實際情況減少創作內容或者延續到下一節課繼續進行。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4

《勞動最光榮》是湘教版美術六年級上冊第11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一課。本課是要求學生掌握人物動態速寫的造型基礎課。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教學中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更加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是“示之以形、動之以情,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美術教學模式完美顯示。

上課伊始,我從聆聽一首《勞動最光榮》開始的,伴隨著音樂還呈現出了一幅幅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然後提問學生看了以後有何感受?學生的回答都很好:勞動很光榮,很辛苦,是件快樂的事情。從視屏中的勞動場景慢慢引進到了我們生活中,同學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呢?學生的回答還是很積極地,需要使用哪些勞動工具?並且把這些工具呈現在了黑板上,但是課後我覺得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示範勞動工具會更好,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會更好。

《我們愛勞動》通過感受,使學生體會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同時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及表現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回想、模擬、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於人物的運動規律有一定的瞭解。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接著,我就在黑板上出示學生最常見的和孩子們自己也參加過的一些勞動畫面如《擦桌子》《拖地》等。

本課的重點是勞動動態的把握,難點是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我採取了欣賞、討論、教師示範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接受知識。“動態線”這一知識點在講解透露中我採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的方法,學生更能加形象的理解。此外,本課教學還體現了一個人文性:熱愛勞動,要幫家長做家務。在課堂中這一關鍵點我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美術教學的人文思想得以體現。

總之,本課教學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我認真反思,認真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不斷提高。而美術新課改又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所以,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需更加努力,在課改的洪流中才會百尺杆頭更進一步。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5

在音樂欣賞中創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它對於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由於音樂本身的非語意等特點,它必然能發展學生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同時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勞動最光榮》是一個音樂欣賞活動,通過欣賞活來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由於幼兒還小,不能純粹地欣賞,所以活動中我把歌唱教學也作為了一個重點,因為歌曲的歌詞內容唱的都是孩子們所熟悉並喜歡的動物,而且這首歌也是比較傳承的歌,部分孩子能唱上那麼幾句,所以孩子們聽幾遍就能夠很好的演唱。於是活動就變成了一種歌表演的形式,我把音樂和舞蹈融於一體,而舞蹈的動作就來自於孩子們的“創造”,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種表現方式,它把無形的聲音同無聲的形態動作結合在一起,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歌表演是以歌為主,動為次,所以在教學中我採取動、靜交替的辦法,並提出要求,請幼兒創編的動作不要過大,並根據歌詞內容,適當的反饋幼兒的動作並採用設計優美而又確切表達歌曲情感的表演動作,使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達性。

音樂的豐富多彩決定了教學內容不能侷限於課堂,必須學習課外的內容來拓展學生的視野,為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學習有更深層次的拓展,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勞動是可以帶來快樂的,從而感悟到這樣的勞動是十分的光榮。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領悟到勞動還具有很多作用,如勞動可以鍛鍊身體,勞動可以創造財富。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6

教學內容:

欣賞三種版本的《勞動最光榮》。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木琴獨奏曲及歌曲《勞動最光榮》,瞭解木琴的音色、敲擊方法及童聲獨唱與合唱的區別,並且知道同一首曲子可以用不同形式來表現。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感受歌曲活潑的歡快情緒,從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懂得勞動使生活幸福的道理。

3.行為目標——通過節奏拍擊,樂器伴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生聽賞不同版本的作品《勞動最光榮》,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感知木琴清脆的音色,區分獨唱與合唱兩種不同的演唱形式。

2、在音樂實踐活動使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與光榮。

教具準備:媒體、打擊樂器、節奏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交替步律動進室

目的:通過複習上一課的教學內容——交替步來作為新一課的開始,承上啟下。

2、節奏拍擊(三種)

目的:這裡的三種節奏拍擊是為後面環節“給動物配節奏”作準備。

二、欣賞

1.匯入

齊唱《三隻小豬》

目的:由三隻小豬的勤勞勇敢自然引入新授歌曲主題“愛勞動”。

師:三隻小豬裡你最喜歡誰?為什麼?讓我們看看還有哪些愛勞動的小動物。

2.出示公雞、喜鵲、蜜蜂

方法:依次出示三種小動物,通過描述他們的本領自然帶出歌詞。

目的:將聽賞歌曲的歌詞通過動物圖片介紹給學生。

3、為動物配上節奏

方法:將之前的三種節奏變為模擬動物叫聲或姿態,師生共遊。

目的:既熟悉歌詞,又為後面的節奏樂器伴奏做鋪墊。

4、出示蝴蝶圖

師:蝴蝶在幹嗎呀?

目的:將蝴蝶與之前動物作對比。

5.配樂

方法:分別聽兩首樂曲片斷,哪首與蝴蝶配?哪首與之前動物配?

目的:通過兩首樂曲對比,初步感受新授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特點。

6、聽賞

1)卡拉ok版本

目的:通過初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內容及情緒

2)圖示歌詞

方法:請學生看著圖示跟讀

目的:進一步熟悉歌詞

3)獨唱版本

請學生看圖跟唱並表演。

目的:為後面的情景表演做準備。

4)合唱版本

目的:區分童聲合唱與獨唱,提示這一知識點。

5)木琴版本

(1)聽賞

(2)木琴介紹

(3)加入打擊樂器伴奏

目的:瞭解木琴的音色及基本構造。

6)表演唱

7)模擬

校園勞動

三、小結:

1、思想教育

2、聽音樂出教室。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通過情景,聽覺,動覺來感受歌曲活潑的歡快情緒,從中體會勞動快樂,勞動的光榮。

在音樂欣賞中創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它對於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由於音樂本身的非語意等特點,它必然能發展學生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同時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欣賞木琴演奏的《勞動最光榮》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敲擊和即興為歌曲伴奏,來感受木琴的音色。其次在表演校園勞動的情景時,讓學生回憶真實的勞動體驗,啟發學生自己創編勞動的專案,模擬勞動時發出的聲音,以及創編勞動時產生的節奏和動作,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表演來培養他們分工合作的精神以及激起每個學生的創造熱情。

音樂的豐富多彩決定了教學內容不能侷限於課堂,必須學習課外的內容來拓展學生的視野,為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學習有更深層次的拓展,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勞動是可以帶來快樂的,從而感悟到這樣的勞動是十分的光榮。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領悟到勞動還具有很多作用,如勞動可以鍛鍊身體,勞動可以創造財富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7

這節課以欣賞《勞動最光榮》為主線,把欣賞、拓展、創造等形式,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在音樂欣賞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感受音樂的美在教學中我以聽為先導,讓學生真正學會“聆聽音樂”。本課教學的主教材是《勞動最光榮》,在聽賞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聆聽有童聲演唱的《勞動最光榮》,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口動,讓學生說說歌中哪些小動物是十分光榮的、要跟誰學習、不跟誰學習,為什麼。體態動,讓學生表演歌中小動物勞動的動作。

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認為成功的地方在於,通過情景,聽覺,動覺來感受歌曲活潑的歡快情緒,從中也使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在音樂欣賞中創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本身就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表演校園勞動的情景時,讓學生回憶真實的勞動體驗,啟發學生自己創編勞動的專案,模擬勞動時發出的聲音,以及創編勞動時產生的節奏和動作,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表演來培養他們分工合作的精神。但是,二年級學生的小組活動能力還不是十分好,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我及時地幫助和指導,帶領學生一起探索學習。但在創作內容安排上有點過多,時間短,學生有些無法及時完成創作內容,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遺憾。

所以,我應該及時調控,根據實際情況減少創作內容或者延續到下一節課繼續進行。

《勞動最光榮》教學反思8

1.歌曲具象,讓幼兒“動心”

幼兒的學習是心靈的接觸,因為只有心靈方能達到心靈,知識的傳授也不能脫離心靈的軌道。當幼兒“動心”後,才能直接觸及幼兒的理智和心靈,從而作用於對事物的認識,對自身的反思。

要讓幼兒對歌唱活動“動心”,首先要有意識地選擇一首能激發幼兒“動心”的歌曲。“勞動最光榮”的音樂用節奏、裝飾性變奏的手法發展為A+A′的結構,旋律用五聲音階宮調式,活潑明朗,節奏鮮明。但整個歌曲較長,作為歌唱活動開展就必須擷取,A部分:“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採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歌詞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符合大班幼兒好模仿,對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聲的、象形的歌曲特別感興趣的年齡發展特徵。

2.策略有效,讓幼兒“開心”

(1)教師的清唱。隨著電教裝置、多媒體的投入,老師的清唱似乎“難得一求”。 中班幼兒還沒有能力視唱,聽唱便成了他們學唱歌的唯一途徑,歌唱活動首先得讓幼兒聽清楚演唱的內容是什麼。在清唱時,教師走近幼兒、走進幼兒,字正腔圓地和幼兒面對面唱歌,通過教師自己的範唱將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幼兒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現出來,由內而外,以情帶聲,讓幼兒感受到歌唱時“彈”的魅力,從而產生情緒、情感的共鳴,促使幼兒與教師一起歌唱。

(2)圖譜的運用。對於中班幼兒來說,他們更能接受直觀的事物。圖譜教學在歌唱活動中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更具體、更形象地展現歌曲的結構、內容,由於“勞動最光榮”的歌詞無規律可循,“突出順序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解決記憶困難,促進幼兒積極動腦、主動學習。在傾聽了教師的清唱後,“你聽到了什麼?”針對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圖譜;再次傾聽教師的演唱後(伴奏很輕),給圖譜按照歌詞的先後順序排隊;幼兒嘗試演唱後,找一找“你最喜歡哪句?”“哪句你覺得有困難?”對於“喜歡”的,圖譜具有提示歌詞的作用,對於“困難”的,則直接點選圖譜,大家一目瞭然。圖譜運用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幼兒在樂中學。當然,運用圖譜應關注其科學性,不是每個歌唱活動都需要利用圖譜,只有教師適宜地選擇、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幼兒教育網()

(3)“腳手架”的拆除。在這個活動中,圖譜在於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可謂“腳手架”之一,引導著幼兒一步步達到教學目的。但教師時常只架不拆,當幼兒達到一定的“冗餘度”時,我們要試著拆除“腳手架”。在多數幼兒熟悉了歌曲後,教師逐漸隱去圖譜,每一次的隱去,對幼兒來說都是一次有意義的挑戰,都是建立在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停頓地把幼兒的能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從而達到聽音樂演唱的目的。

3.積極互動,讓幼兒“舒心”

“上課並不像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就在於,我們的工作物件不是布料,而是有血有肉、有敏感而嬌嫩的心靈的兒童。”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能夠接住孩子丟給我們的球,並以一種讓孩子想要繼續與我們“玩”的方式把球拋回給孩子,因此,我們必須具備彈性的教學機智,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共同感受活動的驚奇與歡樂。

“你聽到了什麼?”→隨機出示相應的圖譜;“你最喜歡哪一句?”→試著把它唱出來;“哪句你覺得有困難?”→“誰能幫助他(她)?”在一系列有效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教師注重互動的參與“密度”,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我是一個有能力的孩子”,他們充滿自信與自豪,在不經意間,從a點到達b點,再邁向c 點……最終達到活動的最高點。

在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緊緊遵循《綱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和“教師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的理念,緊緊抓住幼兒的“心”。“聽一聽,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樂趣;“學一學,唱一唱”中有自主學習的快樂;“試一試,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悅。

在設計、組織老教材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只有通過認真解讀教材、解讀幼兒,以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導向,採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幼兒教育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