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

來源:才華庫 1.27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回顧過去這段教學工作,我們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教學總結了。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2021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

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1

一、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1.組織競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競爭中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之一。學生都有好勝心,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法設法引入競爭機制,根據教學內容,組織一些競賽活動,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如在教國小生識字時,教師可以分小組讓學生比賽,看一看哪個小組識字快、認得多、組片語得多。這樣國小生就會爭前恐後地參與到活動中,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他們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2.刻意求新,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喜歡新鮮事物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徵,好奇心強對於國小生來說更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傾向。現今,學生的素質都是很高的,他們對於教師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對此,廣大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採取多種手段來吸引學生,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方式講授每一堂課,若還按照以往的授課方式——先介紹作者,再劃分段落,最後歸納總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厭煩。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文教學內容,儘量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與眾不同的感覺,即教學方式要儘量體現多樣化、新穎化、個性化,突出每一堂課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新意。只有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才會有精神,學生的感官才能充分被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才能更加有效,就好比一個人走進了鮮花的殿堂,每一個感官都能感受到沁人的馨香,使整個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希望。

二、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放在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了課堂活動的“主角”,教師則成為了學生的引導者。這種教學模式對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素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麼,如何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1.教師親近學生,學生爭做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用朋友間的真情來促使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意識,從而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把自己當成了學習活動的主人,將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教師的課堂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消除各種障礙,向著自己的目標大膽邁進。

2.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於實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就必須大膽讓學生去實踐、去嘗試。這種方式,即是讓學生在考試、作業的壓力下解脫出來,成為教學活動的主演。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優勢,將學生的發散思維積極挖掘出來,從而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到更多知識。

3.教師巧用非智,學生啟用課堂。所謂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興趣等心理特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國小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能夠作用於課堂教學中,有利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投身於課堂學習中。而這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正確引導。首先,教師要巧妙地運用激勵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因為適當鼓勵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使學生的求知慾得到滿足。其次,教師可通過小組競爭、合作探究來啟用課堂教學。小組競爭可以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熱情,使他們在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能力。

結語

總之,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只要教師不斷學習、探索,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一定能使國小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2

回顧參賽的經歷,感受頗多,尤其是其他參賽選手的精彩課堂表現和專家的現場展示點評,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一、作為一名成功的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

在現在的學生心目中,一個好教師已經不再是知識豐富的簡單象徵。教師僅憑學識已經越來越難維持自己的形象,教師的個人修養顯得格外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勤奮好學,提高自身的個人修養,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韓愈在《師說》中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在教學這個雙邊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學習,授業是教師的主要職責,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

本次比賽上高手雲集,精彩紛呈。南充一中金世貴老師的配樂朗誦,成都龍泉中學揭蕾老師的象形文字的掌握,銀川實驗中學韓笑老師的'聲情並茂的表現,河北正定中學張文素老師掌控課堂教學的能力,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教師只有具備廣博深厚的文化知識,精通所任課程的專業知識,掌握本學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掘教材,把知識教“活”,做到遊刃有餘。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裡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教師在精通本專業課程的同時,才會把知識融會貫通。把專業知識準確地教給學生。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才能更好地投身到教育教學中。正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二、要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

課程改革中語文課程標準體現了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思想性與審美的統一,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了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所以語文教師應順應改革需要,轉變角色,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以積極的態度適應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應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張志公先生(1918~1997)是繼葉聖陶、呂叔湘之後我國又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及語文教育家,他在語言學和語文教育領域進行了辛勤的耕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他提出的“學以致用”的語文教育思想及他一直主張的語文課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並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依歸”的理念,對後世影響極大。關注文字、追求實在、學以致用是語文課堂的宗旨。而張志公先生提出的“學以致用”的語文教育思想及他一直主張的語文課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並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依歸”的理念,正是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師必須始終貫徹的教學理念。我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堂課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踐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自讀課文,我從寫人記事文章手法之細節描寫入手,不僅教授閱讀方法(圈劃旁註)、細節刻畫等有關的知識,而且找細節、賞細節、析細節、察細節,最後以對“細節與人生”的深刻思考作結,始終以學生活動為主。視角獨特、內涵豐富、設計靈活、課堂活躍,行雲流水、引人入勝,讓學生在美好的享受中長能力,得到了評委和聽課教師的認可,這也是張志公先生教學理念的一次實踐。

三、教師必須掌握並能靈活運用教學技能

有人說教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這話不假,因為課堂教學既要依賴於科學理論的指導,也要講究一點與人溝通的藝術,畢竟教學不是教師一廂情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本次大賽上浙江溫州永嘉中學陳海光老師的“外國小說欣賞”《橋邊的老人》一課,廣東中山市紀念中學向琴老師的《李清照的“花”意人生——清照詠花詞賞析》,江蘇無錫市洛社中學王奇新老師的《一個人的遭遇——轉換視角品讀小說》課堂視角獨特、文化內涵豐富、教學設計靈活精緻,贏得了評委和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這也讓我明白: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掌握制訂課程授課計劃的技能,撰寫教案的技能,使用教學媒體的技能,瞭解學生的技能,組織教學和匯入新課的技能,運用教學語言的技能,設疑和提問技能,板書技能,講授的技能,總結結束課程的技能。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習這一點,一定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將教學方法多樣化,例如:傳統講授、學習討論、辯論(學生與老師辯論、學生與學生辯論)、例子分析、情景模擬、學生試講等等。讓學生們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擔當主人翁的角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最大的潛能。讓他們開闊了思路,體會了知識之間的聯絡,學到了探究的方法,受益良多。教學過程應不拘泥於課本的程式,老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和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來設計,而不是把課本作為教條,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專案教學的方法,用任務來驅動教學,將課本知識有機聯絡起來,讓人耳目一新。

四、精心的準備和同伴互助合作精神才能成就一堂精彩的課堂展示

勤奮的汗水才能澆開成功之花,此次參加“首屆‘志公杯’全國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展示評比”盛會,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名教師同臺競技,並奪得獎項,對我而言意義深遠,這些都和精心的課前準備及學校眾多同仁的無私幫助時分不開的。為了這次比賽我對《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進行了深入地挖掘,精心的準備,單是課件就修改了不下十次,力求精益求精。有位哲學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我各交換一個蘋果,我們各人還是一個蘋果,假如我們交流不同的想法,我們每人會有不同的思路。”“比賽的成功更多的得益同事的幫助,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研組組長黃瑛老師,在這段時間他們共同參與、共同商討的教案,不厭其煩地聽課、評課,毫不保留地提供好的思路、好的方法,才能打造出這堂精彩而又別緻的課堂設計。所以這次獲獎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耀,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有些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仍呈現出來。我應該感謝這次比賽,它讓我給自己又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語文教學工作也如此:沒有登高望遠,無以確定有價值的探索目標。沒有對目標的迫切願望和自信,難以面對征程的漫長和艱辛。沒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會有瞬間的頓悟。國學大師王國維精妙地以三句詞道破教育教學之路的特點:起初的迷惘,繼而的執著和最終的頓悟。成功之道無出其右也。教育教學之路漫長而艱難,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3

5月21日至22日,xx省第八屆國小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在桐鄉市會展中心舉行。參賽教師是11個市的教壇驕子,代表了我省青年教師的最高教學水平。最後,省小語會會長沈大安老師給大會做了總評及專題講座《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講座內容記錄如下:

一、本次活動的特點:

1、教材集中在中高年級,課型有精讀和略讀,首次出現了綜合性學習。

2、參賽教師理念正確,個人素質好,參賽課經過精心打磨,反覆實踐,各地教學水平更加接近,差距進一步縮小。

3、文字解讀比較深入,普遍關注語言,有比較明確的知識和能力點,安排書面作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真實、樸實、紮實、厚實正在成為我省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風格。

(一)xx:《懷念母親》。

教材處理詳略分明,以懷念生身母親的情感體驗為基礎,體會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情感,使學生的認識漸次推進。抓住課文中日記“觸景生情”的特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閱讀,練習寫作,知識和能力訓練點清晰。

(二)xx:《普羅米修斯》。

從理清人物關係入手,落實“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年段目標,同時理解和積累詞語。通過畫面再現和迴環朗讀,感受普羅米修斯造福人類的博大愛心和堅忍精神。

(三)xx:《臨死前的嚴監生》。

目標指向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見文——見形——見心”幾個階段,品味名著的精妙。根據文學作品特點,注重再現形象,讓學生對“一個名字”“一個場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xx:《遨遊漢字王國》。

在一系列好玩的遊戲中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大膽想象,激發了探索漢字奧祕的興趣。學生研究意向的選擇和交流具有很大空間,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

(五)xx:《臨死前的嚴監生》。

呈現學習的真實狀態,尊重學生的閱讀起點,從字詞疏通開始,在細讀人物的動作變化中逐步感悟人物特點。課末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自己修正初始觀點,課堂教學增量明顯。

(六)xx:《巨人的花園》。

體現童話特點,把課外閱讀的方法輻射到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策略:藉助“概念圈”認識花園和巨人的發展變化,利用幾何圖形講述課文主要內容,給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引入了新的元素。

(七)xx:《古詩兩首》。

引導學生從詩句中讀出畫面,讀出畫面後的情感,根據兒童認知特點進行“借景抒情”的啟蒙教育。兩首古詩的比較閱讀,在疏通字詞中滲透著學習方法和文化因素。

(八)xx:《七律·長征》。

基於學生學習起點,關注學生學習難點,從正音和理解詞語開始,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縮短詩歌與學生知識經驗之間的距離。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的章法,感受偉人的胸懷。

(九)xx:《魚游到了紙上》。

從標點入手,通過詞語理解、形象再現、前後對比、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細讀一個語段,感受青年的畫技高超。通過想象寫話,遷移運用課文寫人的方法。

(十)xx:《刷子李》。

為略讀課文設計別出心裁又富有張力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課文閱讀抓大放小,在拓展閱讀中進一步感受小說的寫作特色。

(十一)xx:《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針對學生和課文背景距離遙遠的實際,引領學生品味詞句,反覆朗讀,逐步走進伽利略面臨的責難境地,通過練筆感受他不迷信權威、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十二)xx:《大瀑布的葬禮》。

以三個畫面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品味詞句、感情朗讀、前後對比,體驗忽視環境保護的沉痛教訓。在多角度的寫話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實現認識和語言的同步發展。

二、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現代教學論認為構成教學活動有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我國的教學歷來重視知識的傳承,容易成為以教材為本;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成為以教師為本。目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於強勢,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地位,是一個突出的現象。

發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的灌輸過程,而是學習者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利用學習環境,自主建構,學好學習內容。課堂不是教師自我表現的舞臺,不應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我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生是怎麼學的。語文教學要走向以學生為本。

(一)文字解讀走向生本。

教師解讀文字最好經歷“普通讀者——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過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讓孩子們來讀這個文字,哪些地方是他們自己可以讀懂的?估計他們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誤讀嗎?……

教師對文字的解讀需要深入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著他們向前。國小語文是打基礎,不提倡“深度語文”。

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不會跟老師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會有多種情況。根據對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預設不同答案和對策,並準備在課堂中按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策略。

(二)內容選擇走向生本。

語文課的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教材作二度開發。我們要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年段目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什麼、不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

兒童就該有一片童心,就該保持著童真童趣。過早地讓他們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之類的道理並不一定是好事。國小語文教學貴在符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能夠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國小語文教學的定位應該在哪裡?

語言 + 文字=語文。

(三)教學過程走向生本。

教學應當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充分展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朦朧走向清晰,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

針對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教學。學習這個文字,學生的原有基礎是什麼,哪些是學生已經知道的,不需要我們再講、再問。學習這個文字,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有什麼困難,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個階段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見好就收;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變策略,努力達成目標,這就是一個好教師應有的“課感”。

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髮展的廣闊天地。學生學習的潛力是很大的。教師“示弱”,是為了讓學生“逞強”,“該裝傻時就裝傻”。

建議採取的措施:

1、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談感受,已經知道的就無需再糾纏。千萬不要把學生當“零起點”。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質疑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提出“真問題”。

3、十分重視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看作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

4、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作業。儘量設計分層作業。

4、提倡“先試後導”、“先學後教”,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總結、運用的過程。

課堂上既要有時間讓學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要減少低效的感悟和討論。

(四)反饋評價走向生本。

教師要尊重兒童,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反饋評價要實事求是,堅持熱情鼓勵,耐心輔導。

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學生去感悟老師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而是老師在學生能夠感悟到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和提高。老師要善於“順勢而導”,而不能“拔苗助長”。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包括評價語言,先求正確、規範,通俗明白,讓國小生聽得懂。在此基礎上,再求生動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內涵。

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4

上週週四週五,我參加了xxx縣語文教師高校課堂教學比武活動。通過兩天的聽課以及自己講了一節課,我受益匪淺,感想頗多。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對我來說,不足和遺憾就更多了。

1、對於導學案的編制,我平時就力求科學實效,可這節課密度還是大了些,特別是時間的預設做得不夠好,導致拖堂,沒能完美的體現“五步三查”的各個環節。以後更要精心設定問題,適當減少知識的投放量,特別是對或然性、拓展性題目的設計時間應該更長一些。

2、課前的預習很重要,只有充分的課前預習,課上才能有精彩的展示和質疑。不過沒有指導的預習效果肯定不會太理想。

3、課前預先讓課代表抄教學目標,各小組將需要展示的題目抄到展板上,確實解決了高效課堂時間不足的問題,是個不錯的辦法。

4、課代表的回顧與匯入創意比較新穎,本節課效果不錯,但絕對稱不上精彩。仍需課前加強對其培訓,確保精彩展示。

5、板書的設計中,回顧的內容設計讓課代表先抄到黑板上,預留出上課時教師的補充空間。更加便於學生對文字知識的複習、歸納與梳理,用起來較好。不過,本課沒能完美展示。

6、課上的“五步三查”環節應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疏密有致,一氣呵成。此點我做的還很不到位,應多向這次講課的許多年輕教師學習,特別是多向六道河的王海栓老師、二中的賈曉靜老師學習。

7、展示環節中的書寫與講解需進一步強化,特別是不需要板展的,只需口展或公示答案即可,以節省時間。確需講解的,板展後儘可能脫稿展講並著重講解過程和方法,同時做好預設,最好有時間限制。展講時,對正確的補充和質疑應及時評價加分。展講完畢,囑咐展講者督促其他同學修改導學案。

8、聽展者注意傾聽以及時補充和質疑,提出的問題儘量要有價值,不必要過分追究細枝末節,耗費時間。這時就需要教師隨機應變了。

9、達標測評一定要囑咐學生不得提前做,但可以提前準備,到時必須統一時間把導學案折起來獨立背答,完成後公示答案對組互評。組長檢查統計小組得分。我不贊成教師口頭對答案,我認為答案一定要提前寫好,對答案時及時公示出來,以保證答案的準確性。測評的實效性。

10、對我來說,評價方式應更加靈活多變並有所創新。通過本次活動我要多學習那些年輕教師的做法,如:賽龍舟、智慧樹、報道站、發獎狀、贈禮品等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確保高效課堂的高效。

11、評價一定要做到客觀公正及時準確,特別是對那些補充質疑正確者,應囑咐展講者予以評價加分。下課前一定要統計小組得分,公佈成績兌現獎勵。

12、收穫與感想環節,要求學生重點書寫課上的紀律表現,聽課的狀態,以及預習的完成,檢測的情況,獨學、對學、交流研討、展示與聽展、補充和質疑、達標測評、導學案的整理等各個環節的表現和改進措施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