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語文還是拒絕反智

來源:才華庫 3.33W

文/時言平

對抗語文還是拒絕反智

“語文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是一名職業文字工作者的吶喊和憂慮。近日,《收穫》雜誌編審,作家葉開揮舞著“對抗語文”的旗幟,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當前的語文教材編寫體系。一些高校學者,國小老師,兒童文學作家也加入到這一行列。(12月19日 中國廣播網)

教材,作為傳輸知識的範本,直接影響到孩子智識的養成和價值的塑造。從葉開的批判和民眾的憂慮來看,當前的教材顯然不太適合孩子成長的。而教材之所以不能與孩子的智力與價值成長相契合,其弊因恐怕還是在於教材編寫者和編寫機構的價值理念發生了偏失。

從小培養孩子的大局意識和雄心壯志,自然沒有什麼過錯。但是,如果孩子的價值養成,永遠都處於空洞的意識引領下,那麼難免出現價值迷茫。信念和價值的塑造,不應該是簡單的灌輸,而是應該給予他們判斷的能力和思考的土壤。也正是因為如此,無論是語文也好,德育教材的編寫也罷,傳遞的內容理應是常識性的東西。只有基於常識和基礎認知所作出的價值判斷,個體價值信念的形成才會具象而不抽象。

“此乃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樑文道曾如是說。成人世界發生的價值衝撞和價值迷茫,恐怕跟教育、教材脫不了干係。我們因為常識匱乏,因此很容易喪失判斷的能力,而當下的教材中,所充斥的都是高屋建瓴的理念,不但常識內容匱乏,甚至在理念的灌輸慾望中迷失,出現諸多常識性的錯誤,比如說《愛迪生救媽媽》,既不符合歷史也不符合常識。

單純把教材當成理念輸出的工具,不去考量孩子成長期的接受能力,以及作為公民成長應該掌握的常識內容,這樣的教材編寫者和教育理念的制定者,無疑是自私狹隘的。教育理應是為文明的進步和公民智識的成長而存在的',並不是為了其他。因而,無論是從教材還是教育體系,都應該是以常識作為基礎,不能將意志強行灌輸給孩子。學生作文為什麼會撒謊,撒謊的教材和教育,怎能不培養出撒謊的學生甚至撒謊的公民?失去真實和常識,公民的價值構造也就變得虛空。

與其說是“對抗語文”、批判教材,倒不如說是拒絕謊言、拒絕意識形態的灌輸和拒絕反智。當語文不再是識文斷字,普及常識和敘述真實的工具,那麼過於濃重的意識灌輸,難免會對價值成長期和判斷能力培養期的孩子造成精神毒害。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不是來自於意識的灌輸和訓誡,不是來自對空洞理想和巨集大價值構想,而是源於常識的豐富,源於真實的判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