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巧用套話答題

來源:才華庫 1.33W

 散文閱讀巧用“套話”答題

散文閱讀巧用套話答題

【金陵晚報報道】 

        南京二模閱讀題《根之魂》是一篇散文,主要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和表現技巧的鑑賞,考生得分情況並不是很理想,說明多數考生還需要加把火候。 

         兩位老師建議,最後的複習階段,考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文章學知識,以及回答問題時常用的套路,即使用正確的套話,再新增一些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正確答案就出來了。 

          注意散文的開頭結尾 

          散文的構思多由“實”到“虛”,而開頭常見的幾種模式是:一是欲揚先抑;二是先言他事他物,由此引入;三是對比、映襯開端。這幾種開頭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有時還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讀者興趣的作用。 

         問題常設定為“文章開頭這樣寫(安排)有什麼作用?”答題基本可分3步進行:首先說明這是一種什麼手法,然後指出這種表現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後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當然也有不少文章開頭就亮出觀點,統攝全篇;也有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散文的結尾。有的照應文題,有的呼應開頭,有的點明主旨而深化中心,即所謂的“卒章顯志”。除了注意開頭與結尾的方式方法外,在行文段落上,還要審視承上啟下(或啟下)的過渡句、段的作用,特別要注意文章關節處所具有的引發議論、揭示主旨的作用。 

         注意散文的修辭手法 

        現代文閱讀經常涉及到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對比、引用、反覆等,命題者常常結合重要句子的理解對其進行考查。 

       比喻。如2005年全國卷B《春天的夢》第16題:“春風吹開了故都的城門,也廓清了我心靈上的迷霧。”結合上下文,說說它在文中的含義。答出這句話的含義,要結合上下文,透過喻體,審視本義。 

         擬人。如天津卷《看樹》第18題:請賞析“風是最美的問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皺的情感撫摸得平平展展”這句話。這是一個兼用擬人、比喻的句子。結合具體內容,把往事中不愉快的情感說成是“褶皺”,這是比喻;將風的吹拂說成“撫摸”,這是將風擬人化,從而將抽象的情感用具體的形象表達出來,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作者拋開往日的煩惱後平和的心境。 

         對比和襯托。對比、襯托實際上是作者採用曲筆的'方式來含蓄、深刻地表現思想情感。 

         對比。比如2004年江蘇卷《草堂詩魂》的第20題:這篇文章寫到了哪些方面的對比?結合全文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前一問從表現手法處設問,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些對比可以通過劃分層次來明確,共有兩大方面6處具體對比。全篇都使用對比,必定和文章的主旨關聯,因而好處可表述為:通過多方面的對比,層層深入,使文章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更加集中。 

         襯托。2005年廣東卷《壺口的黃河》開頭偏不寫黃河和壺口的黃河,而是寫“九寨溝的水顯得太清秀”“太湖的水又有點小”,以此反襯黃河最有“中國味”,從而凸現主題,總領全文。 

          引用。如《陽臺上的遺憾》第20題:文章第5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張潮的話?為什麼?引用手法除“豐富文章的內涵”,“使文章增添文學色彩”等形式上一般意義的作用外,還能更深刻地揭示中心內容。如懂得這些,結合文字就能答出:不引用會使文章失去語言的雅趣;失去鋪墊仿擬物件;減少“遺憾”的豐富內涵。 

          反覆。如1998年大學聯考《報秋》第29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6個“便”字和5個“領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反覆最一般的作用是通過反覆強調突出某個意思,造成某種氣勢從而起到某種強化作用。造成一種強烈的效果。這裡是詞語的連續反覆,結合文章可知,6個“便”字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強調時間的飛逝;而5個“領取”的連用,層層鋪展,逐步擴大,對點明本文主旨起到強化作用。 

             高考試題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在解這類題時,首先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再思考改變人稱的具體作用,第一人稱便於直接抒情,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最後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李學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