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

來源:才華庫 1.68W

摘 要:感悟就是人們對自然與社會中的人、事、物、景的內蘊產生的一種頓悟性認識。感悟能力是學生的一種基本素質,“心有靈犀一點通”所指的其實也就是感悟能力。作為語文老師可以從閱讀、生活實踐、寫作實踐、和綜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

關鍵詞:感悟 培養 閱讀 生活實踐 寫作實踐 綜合實踐

教師中,特別是語文教師的口中經常能聽到這麼一句感慨之言:“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作為語文老師,為什麼說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呢?其實這句話是說明語文成績好的學生他們的語文感悟能力比較強,課堂上,老師稍微點撥一下,他們馬上就能領會感悟到,這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一般又都比較感興趣,所以學起語文來就顯得相對輕鬆,不用老師費力而語文成績都相當穩定。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感悟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那麼,什麼是感悟?在我們語文教學中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感悟能力呢?

感悟就是人們對自然與社會中的人、事、物、景的內蘊產生的一種頓悟性認識。感悟能力是學生的一種基本素質,“心有靈犀一點通”所指的其實也就是感悟能力。感悟能力的高低與一個人的智商與知識層次及至外界啟發都有一定的關係。一個人的感悟能力並非天生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學生階段是一個人綜合能力(包括感悟能力)形成與提高的關鍵時期。那麼,作為語文老師應從哪些途徑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呢?可以在三個方面來培養鍛鍊學生的感悟能力。

一、 在閱讀中培養感悟能力

關於閱讀,葉聖陶先生有過這麼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麼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道橋樑,讀者才能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①作家和詩人常常通過語言文字元號,藉助所刻畫的人物,所敘述的事情,所描繪的景物,所抒發的情感等藝術地表現他們對客觀世界的感悟。而我們的閱讀,就是要將自己有限的人生體驗參與文章的解讀,以對文章的思想內容有所感觸和領悟。因此,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就要以課文為例,引導學生剖析這種感悟,以達到訓練和培養感悟能力的目的。

在具體的教學引導中,我們可能按“讀、思、評、品、悟”五個步驟進行。前四步是基礎,只要我們對這幾步工作做紮實了,學生自然就能對作品有所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積極參與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領悟。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生準確客觀地再現作者的創作本意,而且是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創造性地發現作品中的種種意義,並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閱歷、文化素養,吐故納新,形成新的價值取向,從而完成在閱讀過程中對感悟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例如閱讀《紫藤蘿瀑布》一文,通過老師對創作背景的介紹,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對關鍵詞句的討論、分析品味,學生很容易得到“花和人一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這樣的感悟。這是作者的創作本意,而通過學生自己對文字的把握,有的同學還得出了“越是在艱難的環境中,越需要努力地開花”這樣獨特的感悟。我認為這就超出了作者的創作本意,形成了學生自己的價值取向。如果我們老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這種能力的訓練,何愁他們的感悟能力提不高呢?何愁激發不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

二、 在生活實踐和寫作實踐中培養感悟能力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②葉聖陶先生的這句話說明生動鮮活的社會生活不僅是學生解讀課文的黏合劑,而且是學生作文的推動劑,是學生創作之源。同時,生活也是培養學生感悟能力的一塊沃土。但如何從每個人每天都面對的生活中獲得獨特的感悟呢?這就要平時引導學生“留心”於生活,“善於用情感、意識、思考去觸控事物的品質,沒心的人是另一種盲人,什麼也發現不了。”所以在平時我們除了教育學生養成寫日記週記、讀書筆記這些好習慣外,還要告訴他們,他所記的那許多現象,許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用心體悟,反覆琢磨,便會慧眼獨具,從中悟出值得闡述的並能給人啟迪的哲理。這一點對於目前比較流行的話題作文尤為重要。比如,面對滔滔江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喟;朱自清看到了父親的背影,領會到了“父親對兒子的真摯感情” ;華茲華斯從收割姑娘孤獨的`背影和美妙的歌聲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作者的這些感悟都來源於他們對生活的用“心”的觀察。我們也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心觀察生活,也就是說不要滿足於純客觀地蒐集材料,而應親身加以體驗,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從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甚至是偉大的那一面。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他們的感悟能力就會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寫出感動自己乃至感動別人的文章,這樣的文章自然才會有深度。

三、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③語文教育中所一直提倡的大語文教育觀也指明瞭這一點,可見語文學習不能只侷限於課堂上而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通過課外閱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來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安排的語文實踐活動“我愛文學”,組織的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而且對於引導他們通過文學作品來感悟生活有很大幫助。下冊第四單元的“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既可以增強同學們的動物保護意識,也可以使他們進一步感悟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④這也就指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語文學習的作用,這裡自然也就包括對於培養學生感悟能力所達到的作用。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認真設計、精心組織每一次的語文綜合實踐課,讓學生有機會在活動中逐步訓練提高自己的語文感悟能力。

當然,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緻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以上提到的僅僅是我們平時接觸較頻繁的,只要在這些方面尋找規律多下工夫,學生感悟能力的提高就不會是一句空話,到時候我們也就會自豪地說“好學生也是咱教出來的”了。

參考書目:

①②《葉聖陶教育文論》董菊初著

③《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④《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論文標題:培養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

作者姓名:王繼武

作者單位:東海縣初級中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