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3.3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1

一、設計意圖

在這次優質課評比中,我抽到的題目是《物體的轉動》,因為這個課中班已上過,再加上自己的教學水平的限制,對中大班幼兒的發展水平不是瞭解得很透徹,自從上次家長半日活動後發覺中班幼兒對科學領域很感興趣,因此我降低了難度,在制訂活動目標時淺些,選擇了中班進行教學。轉動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儘量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並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重難點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並在操作、引導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驗。

3、體驗物體轉動的樂趣,初步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這是一堂科學課,主要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見的物體讓幼兒進行探索,設計了課件讓幼兒能直觀的欣賞,這樣可以加深幼兒的印象,因此整堂課重點就在於讓幼兒對物體的轉動有初步的瞭解並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驗,而作為難點,是讓幼兒自己去動手發現物體是怎樣在轉動的原理。

三、活動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傘、鍾、自行車、電動玩具、風車等。

四、教法和學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講述法、操作法、啟發聯想法等教學方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明者,而教師是幼兒的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要放手讓他們通過親生經歷並帶著問題去進行實際操作,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五、活動過程:

一、我首先設計情節來引出轉動並揭示課題:

1、老師想喝水了,誰能幫我把瓶蓋開啟?剛才你是怎樣把蓋子開啟的?

2、教師再次演示幾樣能轉動的物體,(傘、鍾、按摩器)讓幼兒找找他們的共同點,在讓幼兒找的同時引出“轉動”。

二.設計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法,直接感性地獲得經驗。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幾個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培養幼兒邊操作邊思考問題的習慣。我設計的題問是:

(1)哪些東西能夠轉動?

(2)它們又是怎樣轉動的?

1、在給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時,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2、等幼兒操作完後進行交流,請部分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麼在玩的,把幼兒的玩法呈現出來,初步讓幼兒瞭解轉動原理。

3、最後教師進行小結:這些物體的轉動都是圍著一個轉動軸作圓周運動。但考慮到小班幼兒對轉動軸不是很理解,於是我再次演示傘的轉動,讓幼兒找找轉動軸在哪裡,以加深印象。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科學課《小樹葉找媽媽》。

教材分析:

新《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小樹葉找媽媽》這一活動是在平時到戶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結合本季節開展的主題:金色的秋天,我設計了一系列關於樹葉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之一。

“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細緻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我們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在擺擺說說的活動中,他們的想象力發展了,會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對家的認識。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的興趣。

2、教師對幼兒進行保護樹木教育,知道樹木對人類的重要性。

3、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獲得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

難點: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徵,然後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對應的方法幫小樹葉找媽媽,最後通過送小樹葉回家,鞏固對樹葉特徵及名稱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製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磁帶一盒;

3、物質準備:葉標本三種;楊樹、柳樹、楓樹的掛圖;彩紙若干張。

四、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樹葉找媽媽時,享受助人為樂得樂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以幼兒喜歡的幫助小樹葉找媽媽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

2、問題設定法:

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激發興趣的提問:這些樹葉是從那裡來得?激發情感的提問: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樣呢?我們可以幫它做些什麼?使幼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進取。

3、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用小樹葉拼貼出美麗的圖畫。

五、說教學程式

(一)激發興趣(拾落葉)

播放音樂,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從樹上飄落的葉子,配合音樂模擬葉子飄蕩。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幼兒小樹葉隨音樂做動作,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樹葉。

(二)幼兒觀察樹葉(發現樹葉的特徵)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3

一、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 空氣是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世間萬物的勃勃生機都是因為有空氣的的存在,,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2、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說活動重點:

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為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四、說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通過老師的示範操作實驗,從中找到空氣,我班幼兒年受其原有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對事物及其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說教具和學具: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筆、透明盛水容器、蠟燭、打火機、碎紙屑、卡紙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等,使幼兒感受空氣的存在

2、學法:幼兒在與老師互動中通過猜謎,實驗操作、觀察獲得認知能力的。

六、說活動過程:

(一)教師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猜謎語,引出課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一位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猜猜它是誰?

謎語:

看不見、摸不著,不香不臭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一時一刻離不了。(空氣)

出示皮球,讓幼兒說出皮球為什麼會鼓起來?誰住在皮球裡?(空氣)

(二)提出問題,幼兒猜想

1、尋找空氣:

小朋友們,我們現在一起來找一找,什麼地方有空氣?出示皮球,讓幼兒說出誰住在皮球裡?(空氣)

2、幼兒討論後回答,教師點評。

(三)實驗操作,探索活動

1、身體裡的空氣

請幼兒伸出一隻手,嘴對著手用力吹氣,感知身體裡空氣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閉上嘴巴,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2、粉筆裡的空氣。

以小組的形式,幼兒分別把粉筆頭放入盛水容器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說出來。

(四)做實驗,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其特性

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個變魔術的遊戲(師示範)。 (五)倒不出來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紙。給玻璃杯倒滿水,蓋上卡紙,然後把杯子倒過來。你能使杯子裡的水不倒出來嗎?成功的和失敗的一名代表來演示。通過對比,幼兒知道只有使杯內無氣泡(杯內無空氣),才能將杯子倒過來。幼兒再次進行試驗,直到獲得成功。

2、是誰在幫忙。為什麼杯子裡沒有空氣,水才不會倒出來?究竟是誰在幫忙?誰那麼有力量?引導幼兒交流:杯子裡沒有空氣,外面的空氣就會不讓水從杯子裡流出來。

3、將蠟燭點燃請一幼兒用玻璃杯罩住,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幼兒作答,把碎紙屑放在桌子上,幼兒分組:用手在周圍煽動,觀察紙屑的變化。讓幼兒感受我們的周圍充滿了空氣,只是我們看不見它。 反思:本活動讓幼兒對實驗中發生的現象產生興趣,在實驗中讓幼兒反覆玩,使幼兒在操作;探索的基礎上獲得經驗,玻璃杯中沒有空氣,外面的空氣就會把水壓入杯中卡紙就被吸住,水不會倒出來。同時我在這課添加了用杯子去蓋點燃的蠟燭,一下蠟燭就滅了。空氣可以支援燃燒。這樣吸引幼兒的注意,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建立一個探索、嘗試與交流的平臺。,幼兒容易理解。在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幼兒通過猜謎語——尋找空氣——試驗操作的教學環節,讓抽象的自然想象變得具體化了,課堂氣氛很活躍,突出了活動的重難點,通過科學探索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簡單的科學實驗使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也是這次活動的亮點,讓幼兒理解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空氣無處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氣。也培養了幼兒的認知能力。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科學活動《我身上的數》,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字:電話號碼、貨物價格、門牌號碼……我們的身上也蘊含著數字:一個鼻子、兩隻眼睛、三個釦子、四個口袋、五個手指……“我身上的數”這個活動,就是運用我們身上蘊含的數,引導幼兒認識數字,感知數量,瞭解數字與數量的對應關係,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說目標

根據中班上學期幼兒的發展水平和中班數學領域的教育要求,我確定瞭如下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1"5。

2、尋找、發現自己身上蘊含的數量,並用相應的數字表示,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3、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1-5。

活動的難點是:數字與數量的對應及用繪畫方式記錄。

三、說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的需要,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數字卡片1—5。

2、貼滿數字的外衣。

3、人手一套繪畫筆、紙張。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遊戲法和操作法,幼兒的學法主要是探索法、討論法、操作法等。把數學知識寓於一個個有一定規則的、有趣的遊戲之中,通過對數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樂樂的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五、說活動過程

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其實就是由幾個小遊戲有機串聯而成的:

1、遊戲一:一開始,我用“眼明嘴快”的遊戲匯入:“我給大家帶來幾個數字朋友,看看誰能最先認出它、最先說出它的名字。”然後我用“閃爍法”快速出示數字卡,請幼兒認讀。這個遊戲既能檢驗幼兒對數字的認識程度,又能防止已經認識數字的幼兒失去興趣。作為對幼兒良好表現的獎勵,我說:“小朋友,我愛你,照張相片送給你!”一邊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給孩子們“照相”,其實,這已經自然過渡到第二個遊戲——和幼兒一起“給數字寶寶照相”。

2、遊戲二: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記憶字形。分別給數字1-5照完相後,我說:“香蕉老師也想請你們給我照張相,行嗎?不過,我得打扮一下,請稍等!”當我穿上貼滿數字的外衣時,新一個環節開始了。 “啊,香蕉老師變成數字人了!咦,數字寶寶跑我身上幹什麼?找朋友?我身上有數字寶寶的朋友嗎?在哪裡?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裡?”這樣引導幼兒尋找我身上數量與每個數字對應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數字和數量的對應關係。當幼兒領會了遊戲的要求時,我說:“數字寶寶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嗎?”請每位幼兒拿一張數字卡,在自己身上進一步探索、尋找數量與所拿數字相對應的部位或物品。

3、遊戲三:讓幼兒嘗試用繪畫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我是這樣過渡的:和孩子玩“啞謎”——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數量是幾,就請拿數字幾的幼兒把數字卡交給我,然後到寫著這個數字的“轉盤”周圍等待。當所有幼兒都進行完後,我向幼兒交代要求,請幼兒在“轉盤”周圍的空白紙處,用畫簡圖的方法,記錄自己發現的相應數量的部位或物品,並引導同一組的幼兒畫的時候分工合作,避免重複。

4、結束部分: “我們身上藏著很多數,動物身上也藏著很多數,你聽——一隻青蛙(伸出一個手指)一張嘴(指嘴巴),兩隻眼睛(眨兩下眼睛)四條腿(各拍一下四肢),撲通一聲(學蛙跳)跳下水(兩臂滑水)。來,大家一起來學學小青蛙吧!”這個遊戲除了與數字有關外,還能讓幼兒得到適當的活動。活動在有趣的遊戲中結束。

七、效果預測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一個個幼兒喜歡的遊戲,首先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每個遊戲中蘊含著不同的知識點,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積極操作、主動思考,不知不覺、快快樂樂地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如果活動結束後,幼兒能感到“學習數學原來這麼有趣、這麼快樂!”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樂!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中班科學內容《和時間賽跑》。這節課我將從

1、教材分析

2、教學目標分析

3、教學過程分析

4、教法分析

5、學法分析

6、課堂評價這六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我的設計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時間如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伴隨著幼兒的成長。現如今許多幼兒沒有時間意識,通過讓幼兒認識鬧鐘並會簡單製作小鬧鐘,感受時間這一系列構思,旨在讓幼兒養成從小和時間賽跑的意識,並對今後珍惜時間,知道時間的可貴具有指導意義。

2、教學重難點

此次活動設計的重點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整點時間,難點是引導幼兒聯絡實際,感受時間的珍貴。從小養成和時間賽跑。

二、教學目標分析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意幼兒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根據綱要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從知識目標來說:讓幼兒瞭解時間的用途,並初步看整點時間。

2、從能力目標來說: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從情感方面來講:讓幼兒懂得時間的珍貴,經過自主探索,幼兒親身經驗,並能從交流中讓那個他們親身感受,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過程分析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以幼兒的發展為準,以幼兒活動為主線,因此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此活動程式。

1、匯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我就採用謎語的方法來引導幼兒的興趣。“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鬧鐘的特點及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鬧鐘。

2、學習活動

幼兒知道了鬧鐘的用途,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認識時間(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只學習初步的整點時間)老師使用提問法、觀察法向幼兒教授時針與分針及它們的區別,並說明如何認識時間。

3、實踐活動

陶行知說過“做中學”即在做中學習,教師出示自己製作的卡紙鬧鐘及各種形狀的鬧鐘,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製作一個簡易的卡紙鬧鐘,讓幼兒體會合作性學習的快樂。

4、遊戲活動

學習鬧鐘的目標在於實踐中應用,在這環節中教師組織幼兒來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遊戲,給幼兒一分鐘時間,讓幼兒在這一分鐘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間到遊戲結束,老師向幼兒提問他們在這一分鐘內做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5、交流總結

教師小節深化,教師對學生的做法進行點評。時間雖然過的很快,而且是一去不復返,雖然時間很短暫,但仍可以做很多事情。

四、教法分析

這節課我注重幼兒的動手實踐和親身感受,使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問答法、遊戲法,讓幼兒處於具體的情境中,這樣的目的是:

1、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

2、培養幼兒的情感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

這樣的教法可以彌補接受式學習的不足,為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與創新能力。

五、學法分析

1、從課堂上來看,我們這節課更關注幼兒的自主創新,大膽想象,關注幼兒的性格特徵,價值觀念,在學習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一個創新意識條件。

2、通過這節課,我想讓幼兒明白科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六、課堂評價

1、我們可以通過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並進一步教導幼兒學習新的科學知識。

2、通過動手實踐,親自感受,大膽發言,培養幼兒的思維發展能力和表達能力。

3、關注幼兒表現出的情緒態度是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各位評委老師,這就是我這節課大體設想,如有不足請大家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