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思維因素,加強思維訓練

來源:才華庫 5.51K

重慶市西郊國小  

○周立軍○ 

國小語文教學是學語文與認識事物的有機結合,學語文就得發展語言,認識事物發展思維,這是毋庸置疑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個認識過程,是學生認識物質世界及其發展的過程,學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會用,其認識的兩次飛躍關鍵是思考的作用,沒有思考的學習,算不上真正的學習。因此,教會學生思考,對於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學會思考是內部的矛盾運動,內因是根據,教師的教是外因,雖然不能與內因等最齊觀,但是可以通過內因起作用。教師充分發掘教材中有利於思維的因素,恰當地選擇思維訓練的有效方法,併為學生創造積極思考的條件,激勵他們思考,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作用。思維能力的訓練,無不是靠問題來呈現的,所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是基本途徑,現將這一途徑中的幾種方法簡介如下:

一、破窗而入,扣題眼激發思維

有一些課文,一看題目前能使人產生好奇心或聯想,吸引著學生去探究。比如《我是什麼》、《撈月亮》、《蟋蟀的住宅》、《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們想錯了”》等,這些課文往往題目與課文內容、中心緊緊聯絡。從課題入手,緊扣題眼就能激發學生思維,從而讀懂課文,例如《“你們想錯了”》這課,是以人物語言做課題,課題本身就能引起學生思考,抓住讀題、扣題眼激發學生質疑、學生能提出一連串問題:“你們”指的什麼人?“你們”有個什麼想法?這個想法錯在哪裡?為什麼這個想法是錯的?這些問題因扣住題眼而提在文章中心處,學生再順著題眼“想錯”的思路,進一步閱讀思考,必然就會對比理解方誌敏與敵人兩次搜身時的語言和行動,從中不難領會方誌敏對敵人的鄙視和憎惡之感,也容易悟出方誌敏清正的高尚品質,懂得敵人的想法錯就錯在混淆了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根本區別。

這樣直插文章中心質疑就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二、抓關鍵詞句,進行突破性思考

閱讀教學中,抓住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關鍵性詞句思考,深入探討,往往是學懂課文的突破口。在進行這種突破性思維訓練時,要根據學生思維的實際水平和思維發展的特點,由淺到深,從具體到抽象逐步進行。比如《在艱苦的歲月裡》這課,末一段:小紅軍聽到笛聲,出神地望著遠方。他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首先結合圖上小紅軍出神地望著遠方的具體形象,讓學生思考,“出神”是什麼意思?然後思考“遠方”是什麼意思?這裡的“遠方”指的什麼?最後進行綜合性的'深入思考,小紅軍看到了怎樣的未來?怎樣的希望?為什麼聽到悠揚的笛聲就看到了未來和希望?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就深刻理解了老紅軍、小紅軍之所以不畏艱苦,苦中樂,是因為他們堅信革命一定會勝利,人民一定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抓住:出神、遠方、未來、希望等關鍵詞語深入思考,理解中心思想的目的就基本達到了。

三、抓住難點遷移思維

教會學生在課文難於理解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遷移思維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有助於提高思維的準確性和深刻性。如《驚弓之鳥》這課,雖然是一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好教材,指導學生順著更羸一系列推理過程的思路進行閱讀理解,就能明白這個成語故事內容,但是這個成語所包含的意義學生要領會就非易事。因為成語故事講的是鳥,成語比喻的是人,深刻的比喻意思對於八九歲的孩子來說,很難從驚弓之鳥的形象聯絡到類似現象的人。用思維的遷移可以突破這種難點。在學生讀懂成語故事後,讓學生思考學習這個成語幹嘛呀?既然學習這個成語是為了受到教育和啟發,教師把成語最後一個鳥字改成人字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成語不能改動,按成語故事的意思,如果受驚嚇的是個人,這個人會怎樣?那麼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又該怎樣講?經過思維的遷移、討論,學生講出了成語的比喻義,而不是教師硬灌的。

四、觀察聯絡辨證思維

宇宙間的每一事物都同周圍事物互相制約,互相作用,不存在絕對孤立的事物,普遍聯絡是事物固有的客觀本性。這就表明只有承認聯絡,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才能正確認識事物,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文,還要教學生做人,教他們本質地認識事物的方法,這就必須培養他們辯證思維能力。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可供進行辯證思維的內容,只要善於發掘思維訓練的因素,學生就能夠得到訓練。辯證思維有賴於仔細的觀察,仔細觀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和聯絡。如《蜜蜂引路》這課,讓學生仔細讀課文後藉助語文描繪,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環境示意圖,並標明尋找路標,這就抓住了人、環境、蜜蜂之間的聯絡,再反覆熟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列寧找養蜂人的時候是怎樣想的?這就進一步理清了列寧注意發現、分析各種事物之間聯絡,從而正確判斷的過程。為了學習列寧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還根據兒童特點,設計了類似的辯證思維訓練題,進行鞏固訓練。這樣在學習課文中學生的辯證思維就得到了發展。

《“你們想錯了”》課堂教學實錄片斷(一)

從題入手扣題眼生疑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詞和初讀課文的情況。

2.學生讀題目,觀察跟過去學的課文題目有沒有不同的地方。

生:題目上有引號跟過去學過的課題不一樣。

生:這篇課文題目是一個人說的話。

生:是一個人對另外的人說的話。

生:是方誌敏教訓國民黨士兵說的話。

師:大家對題目觀察很仔細。

3.扣題眼生疑

師:結合你們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再仔細看看,題目中哪個詞是中心詞?

生:“你們”是中心詞。

師:為什麼“你們”是中心詞? 

生:這篇課文主要是寫國民黨士兵搜方誌敏的身的事。

生:我不同意。雖然是寫國民黨士兵搜身的事,但是課文要表現的是方誌敏。

師:為什麼課文讚揚的是方誌敏?

生:課題就是用的方誌敏訓斥敵人的話。我覺得“想錯”是中心詞。

師:對這個中心詞和題目你們有什麼問題要提嗎?

生:“你們”是什麼人?“你們”有個什麼想法?

生:“你們”的想法錯在哪裡?為什麼是錯的?

生:方誌敏為什麼要訓斥敵人想錯了?

師:在課文中找到方誌敏教訓國民黨士兵的段落,還可以更具體地提問。

生:敵人想從方誌敏身上發洋財為什麼錯了?

師:正是因為敵人滿心希望從方誌敏身上發洋財,才做出了一次又一次搜身的醜惡舉動,怎樣搜的?搜的結果怎樣?說明了什麼問題?我們進一步閱讀理解就更明白了。

《在艱苦的歲月裡》課堂教學實錄片斷(二)

師:通過看圖,大家觀察了老紅軍、小紅軍的外貌、衣著、動作、神態及其周圍環境。又學文對照,大家理解了前面三個自然段內容。現在同學們運用抓關鍵詞深入思考學懂第四自然段行嗎?

生:(齊)行!

師:自由讀第四段,聯絡第三段內容思考,哪些是重點詞語?

生:出神、看到是重點詞語。

生:未來、希望是重點詞語。

生:遠方,也是重點詞語。

生:我不同意,遠方就是遠處,不是重點詞語。“看到”也不是重點詞語,是小紅軍想看到。

生:我不同意,不是小紅軍想看到,是小紅軍心裡想的,他並沒有真正的看到。

師:誰能對學懂這段中的重點詞語提問?(這段只一個句子。)

生:“出神”是什麼意思?小紅軍聽到笛聲為啥要出神?

生:出神是小紅軍在用心的想的樣子。

生:小紅軍在集中注意力想。

師:他全神貫注地望著遠方想什麼?

生:想將來的事。

師:想將來的什麼事?(聯絡悠揚的笛聲)

生:美妙的笛聲使他想到將來一定很美好。

生:將來窮人一定不再受欺壓,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師:你們說的將來的是事是不是就是小紅軍看到的未來和希望呢?

生:是,可能小紅軍還想了更多更多的美好幸福的事。

生:對,小紅軍還想到將來他會到很好的學校去讀書,他的家鄉解放了,人民自由了。

師:聯絡圖上戰鬥的環境,再思考小紅軍為什麼能夠看到未來和希望?

生:戰鬥休息的時候他們吹笛、聽笛,笛聲使他們看到未來和希望的。

生:笛聲表明他們的快樂心情。

師:艱苦的戰鬥環境中,為什麼他們還能苦中樂?

生:他們相信這一仗一定會勝利。

生:他們堅信革命會成功。

生:革命勝利了,窮人就能得解放,所以他們才不怕艱苦,在艱苦生活中仍然很快樂,對未來充滿希望。

師:對!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援著他們。他們才不怕苦、不怕累,頑強地戰鬥。以苦為樂。你們覺得他們值得熱愛嗎?

生:(齊)值得熱愛!

師:懷著這樣的情感朗讀課文,思考:你為什麼熱愛紅軍?

《驚弓之鳥》課堂教學實錄片斷(三)

用引讀法讀最末一段,重點理解更羸善觀察和動腦,用以幫助學生理解全文內容。

師:(引讀)飛得慢。

生:(齊讀)因為它受過箭傷……

師:叫得悲慘,

生:因為它離開同伴……

師:它一聽到弦響,

生:心裡很害怕……

師:他一使勁,

生:傷口又裂開了……

師:這些就是更羸知道這隻鳥是隻驚弓之鳥的原因。

(出示教具:弓和鳥)這是指什麼鳥?

生:驚弓之鳥。

師:誰能看著弓和鳥講這個成語故事?(指定學生講這個故事。)

師:這個成語中的鳥字換成人可以嗎?

生:不行,只能是講驚弓之鳥。

生:可以改,因為是幫助魏王以後要多動腦筋的。

生:不是幫助魏王動腦筋,魏王是不善於思考和觀察,但是他不是驚弓之鳥。

生:這個成語是來教育大家的,要大家別像驚弓之鳥。但是聽爸爸講過成語不能改動。

師:這個成語是用來比喻類似情況的人,成語是不能改動的,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情況怎樣?

生:比喻古時候受過驚嚇的人,又遇到驚嚇的時候就非常害怕。

生:比喻現在有些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師:懂了這則成語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學們,以後遇事,就要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三個啟發思維的好教例

--《“你們想錯了”》《在艱苦的歲月裡》

《驚弓之鳥》課堂教學評析

魯 嶽

從周老師的三個少而精的教學片斷中可以看出她十分善於激發學生的思維。或從課文題目入手切入文章中心,或從重點詞語開始,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與聯想,或用引讀的形式向文章中心進發,以達到深刻理解課文的目的。讓人看了,心情十分舒暢,像在欣賞三個精彩的電影鏡頭,真可謂是一種藝術享受。有人常抱怨學生笨,不聽啟發,其實是教師提的問題沒提到要害處,像在隔靴撓癢,總撓不到點子上,上課人著急,學生無所適從,若有人聽課,聽課教師或領導也為之著急。這三個教例在啟發思維,發掘思維因素上是比較成功的。同行們不妨認真讀一讀,從中受到啟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