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5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1

教材分析:我所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第八單元給“圖形找規律。”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

指導思想: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只有構建具有創新學習要求的課堂教學策略 ,規範數學教學過程,才能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落到實處。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特爾指出:“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解釋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稱之為再創造的方法。”在這裡充分強調了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由學生把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通過自主活動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設計組織好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給學生。 因此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採用了我們學校提出的自主參與式創新性學習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聯絡生活,運用規律——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智力闖關,鞏固發展——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屬於學生的,倘若不屬於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為此在課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讓老師的行為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國小生在他們身體迅速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愛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沒有孩子們的活動,就不可能邁出創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比如,我在執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有規律的塗色,讓學生觀察周圍,小組討論,努力的體現以上的教學策略。

(三)、和諧、民主、寬鬆、活躍的課堂氛圍。

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關係和諧;營造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境互動的教學情境;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與自由度,錯了允許重答,不完整允許補充,沒想好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學生思維被啟用,情感被撩起來,靈氣得以釋放。

(四)、營造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局面。

十個指頭不一樣齊,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情意因素千差萬別,教師無法完全把握每個學生瞬息變幻的外在、內在的狀態。為此我不單純從表現效果出發來設計教學,而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要求來設計教學,引導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要求結合起來,實現“師生心往一處想”,學生各自“勁往需要處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自己的智慧,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單為教而教,而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但現在想來,在執教的過程中仍然出現了許多缺憾和不足。

1、在有規律塗色展示時,我應該讓學生到投影前面去指著圖片說。

2、在最後的有規律串氣球的活動中,我應該把要求更進一步強調,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注重了操作活動而把氣球串成了一堆的情況。

3、智慧寶塔的第四層我設計的是一道發散性的題目:1個紅珠子,1個綠珠子,1個紅珠子,2個綠珠子。

一個紅珠子,3個綠珠子,讓學生想接下去應該怎麼串。因為時間關係,沒來得及出示就進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當作一個思考題出示,可能會更好。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2

說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迴圈組,以它為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迴圈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迴圈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為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說教法: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說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為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祕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為神祕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通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著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為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國小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通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數字、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2、教學目標

①結合現實場景,發現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對數字、圖形、物體等的排列規律有初步的瞭解。

②經歷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初步體驗尋找事物規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是發現數字、運算、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創設情景匯入———動手操作——合作學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動手操作。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用遊戲引入,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有規律的圖形,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地促使學生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即具有一定規律的圖案進行觀察和提煉,從不同角度獲取裡面隱含著的數學資訊和規律,並加以符號化,使學生對這組規律的認識經歷了“感官描述具體的形狀、顏色,它們都是一種一個的,並進行分組認識圖形的規律。”

3、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拼擺出規律的圖案。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

4、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引導學生找找身邊的規律,生活中的規律。引導學生回到生活,尋找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規律。使學生從規律之美感受數學。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 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往後塗,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裡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4. 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說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2、討論交流法;3、練習法;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匯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麼?學生說(……)說完後,教師先從口袋裡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麼?(生猜……)接著教師從口袋裡變出一朵紫花,接著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麼花?學生說,老師出示,並說說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麼,接著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花是怎麼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接著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麼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佈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佈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說一說天花板上有什麼?是怎麼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麼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教師邊說邊板書:XXX)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後面一個應是什麼?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後面一個應該是什麼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說說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說“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複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複排列……”

5、闖關遊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遊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說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

小組討論後彙報。

(2)第二關:塗一塗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並說一說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應該怎樣來塗?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麼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說: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說說你今天學到了什麼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說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說: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複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5

一、教材與資源應用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圖形的排列規律。

2、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並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活動中,經歷發現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現象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事物中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設計理念:

1、學生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有意識地利用學生身邊或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問題情境,從疑點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增長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教學過程的全新理念,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因此,我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採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在猜一猜、說一說、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中,體驗感悟規律,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並從課堂上得到成功的快樂。

3、本節課的設計,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主,創設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想、推理和語言表達能力。

4、本節課的設計中注意各科知識間的整合,如:讓同學們做有規律的動作,是與音樂課的整合,讓學生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則是與美術課的整合。這樣把數學課與藝術交融,讓數學學習更加愉快,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數學並非枯燥乏味,數學學習是如此生動活潑、快樂有趣。

四、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情境匯入,初步感知規律。

2. 探究新知,認識規律。

3. 身邊數學,穩固延伸規律。

4.接洽生活,內化規律特徵。

5.全課總結,再現生活規律。

五、說教學過程

1. 情境匯入,初步感知規律。

利用給學生帶來的禮物引出規律

2. 探究新知,認識規律。

在這一部分,出示課本的主題圖認識規律。

老師在這一部分重點指出:有一種規律是事物重複出現,重複的是哪一部分,學生起來回答,老師用圓圈重重地劃出。之後,過渡到形狀規律。

之後,我領著學生進行拍手遊戲,拍手也是有規律的。我一句話也不說,只管著拍手,當學生聽出我拍手的規律時,不自覺地跟著我拍起來。那種全班同學都動手的感覺,真好!有人說,老師就是一個表演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希望能夠擁有表演的藝術,能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3.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第1活動:火眼金睛觀察推理下一個出現的圖案是什麼

第2個活動:心靈手巧

(1)擺一擺擺出有規律的圖形。

(2)自己畫一畫塗一塗塗出有規律的顏色來。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規律,動手創造規律。

4、接洽生活,內化規律特徵。

這一部分首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生活中的有規律的圖案。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讓學生輕鬆一下,一是欣賞生活中的規律。二是調整一下疲憊的心情是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好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然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有規律的。如聲音、動作等。可以讓學生學學聲音,做做動作。把音樂體操融合在一起。達到腦力和體力運動充分結合。

5. 全課總結,再現生活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然後用有規律的掌聲對自己的這節課表示評價。最後請同學們下課後一男一女有規律的走出教室。這樣就把這節課的內容內化了真正的用於到生活實踐中去。

六、說教學反思

課堂設計循序漸進,基本上能引導學生把規律認識透徹。這堂課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效。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有著廣闊的生活背景,也蘊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本課時是《找規律》知識體系中的起始內容,即讓學生探索,發現最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教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所熟悉的“六一”兒童節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包含著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同時還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操作等實踐活動去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教學目標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好奇心強,因此可以設計一系列的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基於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與擺學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數學的美。

4、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結合農遠資源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說學情分析

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我班孩子們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不僅活潑,好動,而且形成了我班孩子所特有的風格——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敏捷。

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多多少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和規律性的習題,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我班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將是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遊戲、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遊戲、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在教學手段上,運用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資源,圖文結合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環節: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以“動作接龍”的遊戲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上課開始,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引入,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遊戲中來,在活動中,初步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增強了學生探究規律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尋找規律

1、看圖找規律

創設情境:“六一”到了,學校組織聯歡會,這是同學們佈置的會場,一起來看看吧。

然後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設計意圖:藉助農遠資源我利用主題圖,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六一”聯歡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探究,在農遠資源的輔助下,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

學生找到圖中有規律的事物之後,再去完成例1,輕而易舉。(課件出示例1)

最後師生共同小結:這些圖形、物體和小朋友都是兩個為一組,重複出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去找規律,體現了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初步感知規律的美,並掀起了探究規律的高潮。】

2、擺圖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的活動來探索規律,創造規律。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為學習例2做準備的,我並沒有先出示例2,而是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藉助給定的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律擺一擺,並說說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學生們大膽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並進行相互間交流,創造性的擺出多種方法,在操作和嘗試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操作後,請學生說說自己組是怎麼擺的,按照什麼規律,緊接著完成例2學習,水到渠成。(課件出示例2)

3、塗色找規律

請學生合作探究:根據從中發現的規律繼續塗下去,看哪個小組塗得又快,又準,又好?塗完後,派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組是按照什麼規律塗色的。(課件出示例3)

【設計意圖:我從學生的愛好—畫畫入手,為學生

創設了他們喜愛的塗色比賽情境,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在活動中又一次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4、師生互動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利用掌聲來找規律。

【設計意圖:利用掌聲來找規律,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尋找身邊規律的慾望,為後面生活中找規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聯絡生活,創造規律

1、生活中找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絡生活,找出身邊的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造規律

讓學生自己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創造出美麗的圖案。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的方式,用塗色活動來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大膽創作中加深了對規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

3、欣賞作品

將學生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讓學生們邊欣賞邊評價,並說說作品是按照什麼規律創作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相互間欣賞作品,開闊了視野。在欣賞和評價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取長補短,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創新意識。】

(四)嘗試練習,應用規律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應用,為了鞏固新知,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此環節,我設計了三種類型的練習題。(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習題的設計要考慮到富有情趣,富有挑戰性,此環節,我設計了不同梯度的練習題,循序漸進,在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驅使下,學生們積極思考,參與創作,增強了應有創新意識。】

(五)課堂小結,欣賞和暢談規律

1、欣賞有規律的圖片。(播放課件)

只要我們留心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規律,比如斑馬身上有規律的條紋,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保護自己;馬路上的斑馬線,提醒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注意安全;還有春天生機勃勃,夏日晴空萬里,秋天果實累累,冬天大雪紛飛,冬去春來,夏去秋來,四季有規律的變換等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有了農遠資源庫提供的課件的展示,使學生感受規律美,學會欣賞規律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2、課堂小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然後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我們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的更加美麗,精彩。希望同學們能夠做一個善於發現美,創造美的孩子!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整個黑板主要用於展示學生塗畫規律和動手創造規律的作品。這樣安排既便於學生觀察,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例1例3

紅黃一組,重複出現。綠黃一組,重複出現。

綠紫一組,重複出現。藍黃紅一組,重複出現。

紫紅一組,重複出現。

女男一組,重複出現。

例2

正方體、圓柱體一組,重複出現。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一組,重複出現。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7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找規律”作為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二、說目標

本節課的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能找出事物變化規律,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美的情感。

2.能夠設計有規律的圖形排列。

3.能在生活中找出有關規律的應用。

教學重點: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能夠創造出有規律的圖形

三、說學情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要突出的重點講出。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四、說教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喜歡的“聯歡會”這一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絡生活實際,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體會規律給生活帶來的美。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4.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慧。

根據“多元強化”“多角思考”的理論。我創設多元情景,如擺規律,看規律,塗規律,欣賞規律、編規律等活動,從多個角度進行強化,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

五、說教學程式:

一、遊戲感知規律,引入新課。

通過老師貼星星,學生猜,再貼,再猜的遊戲過程,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教材上的主題圖,製成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生活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同時通過回答正確獎一顆星的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有規律圖形排列的理解,突破難點。

三、智力闖關

在本環節,我把書上的例2、例3分別設計成了第一關和第二關,然後在第三關設計較難的猜一猜

通過這三關的梯度訓練,檢測學生應用規律的能力,從最簡單的排列規律過渡到較難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加深對規律現象的認知,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將知識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加以綜合,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在第四關,我設計了一些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和欣賞規律,讓學生意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規律能表現美、創造美並體現美的重要作用,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第五關我是讓學生自主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活動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規律,學完以後,你有什麼想法?

你認為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這個環節通過前面獲得智慧星的數目,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來一個評價,體現了與開頭的銜接同時對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情況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8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於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於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並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複的一組”來表達規律,並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並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後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慧。根據“多元智慧”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鍊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絡生活,欣賞規律

熱門標籤